首頁 資訊 我們如何面對父母老了

我們如何面對父母老了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1月02日 22:50

我們如何面對父母老了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已是不變的事實,而在“老有所養(yǎng)”的問題上卻出現(xiàn)不少尷尬。傳統(tǒng)而言,養(yǎng)老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但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壓力日益增大,工作、婚姻、孩子……讓大部分人職業(yè)人疲于奔命。在這一路狂奔的過程中,父母衰老的事實,突然呈現(xiàn)在了子女面前。這樣的轉變,讓不少子女措手不及。面對父母老去,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目錄重陽節(jié)關愛父母警惕父母衰老信號我們如何面對父母老了注意父母身體健康6個變化檢查父母身體健康的5大標準怎么幫助父母健康瘦身

1重陽節(jié)關愛父母警惕父母衰老信號

  從“1+1=2”開始,我們一生都在做著無數(shù)的算術題。上學時,算術題是必須完成的作業(yè)和考試;工作后,開始算計收入,算計開銷;結婚生子后,算計存多少錢可以買一套房,或是養(yǎng)一個孩子。

  可你有沒有算過,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這個重陽節(jié),生命君請你做一道“親情計算題”——假設你和父母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掉應酬朋友、睡覺,你有多少時間真正和爸媽在一起?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爸媽能活到85歲,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爸媽相處多久?

  兒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兒女心目中又占幾分?很多算過親情計算題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淚,懺悔于自己對父母的這份情感疏忽。現(xiàn)代生活讓他們忙壞了,占走了大量盡孝的時間,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視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只能一生追悔沒有見成最后一面。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也許就在抬頭或揮手的某一瞬間,你驚訝的發(fā)現(xiàn)父母正在面對著衰老。

  也許你的父母還不到五六十歲,他們可能也正在面臨早衰。下面,教給大家一套權威的檢測方法。

  被測者雙手自然下垂,緊貼大腿兩側,閉上眼睛,用一只腳站立,根據(jù)其單腳獨立穩(wěn)定不移動的時間來判斷老化程度。

  測定標準為:30—39歲男性為9.9秒;40—49歲男性為8.4秒;50—59歲男性為7.4秒;60—69歲男性為5.8秒。

  女性比男性推遲10歲計算。站立時間越長,老化程度越慢。未達標準者,說明生理年齡已經(jīng)高于實際年齡了。

  父母要警惕3個衰老信號

  衰老有一個漸變的過程,不是等到七八十歲突然就老了。趕緊看看父母有沒有出現(xiàn)這三個衰老信號?

  1、體能下降

  和以前相比,人們的肺活量下降了,耐力也大不如前。還不到30歲的李小姐就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現(xiàn)在走5分鐘就滿頭大汗,爬三四層樓就氣喘吁吁。想想小時候,樓上樓下的跑根本不覺得累,現(xiàn)在腿腳就像老太太一樣。”

  2、慢性病早發(fā)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中青年身上,甚至連孩子都不能幸免。”洪昭光惋惜地說。其中高血壓發(fā)病的主要目標人群已由35歲以上前移至20歲以上,兒童的2型糖尿病已占兒童糖尿病的50%—80%。

  3、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明顯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優(yōu)柔寡斷、缺少朝氣、做事磨磨蹭蹭、常感到空虛乏味,都是大腦開始衰老的標志,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常感到力不從心。

  男女衰老信號差別不小

  以上幾點主要針對所有人群而言,其實,衰老對男女來說,也各有不同。在觀察父母衰老癥狀的時候,需要區(qū)別對待。

  1、女性衰老信號

  女性的衰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

  卵巢早衰。 “通常人們認為,更年期的到來是衰老的一個重要象征。”郁琦教授說,這些年,因卵巢早衰來門診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雖然沒有確鑿數(shù)據(jù)顯示女性卵巢到底提前衰老了多少,但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重視。

  失眠疲憊。 失眠主要盯上的是女性。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調查指出,30—60歲的女人,有3/4每天睡不到八小時。很多中年女性睡眠不足幾乎成了一種常態(tài),許多人在清晨四五點醒來之后,就再也睡不著了。

  2、男性衰老信號

  “早衰”這個詞在男人身上,則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頭發(fā)稀疏, 脫發(fā)是男性早衰最明顯的信號。頭發(fā)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志,隨著年齡的增長,頭皮上毛囊數(shù)目減少,余下的頭發(fā)生長速度也會變慢。但是,現(xiàn)在許多男性20多歲就開始脫發(fā),30多歲就面臨禿頂,其罪魁禍首往往是壓力過大和精神過度緊張。

  男科疾病低齡化。 中國性學會一項調查結果表明,與上世紀80年代末相比,男性的更年期癥狀提前了20年,在40歲左右的男性身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男科疾病逐漸向低齡化發(fā)展。

  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也顯示:40歲以上的男性,50%患有性功能障礙和前列腺增生。而前列腺增生原是多發(fā)于六七十歲老年人的疾病。

  9個方法拖住衰老的節(jié)奏

  衰老雖然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guī)律,但控制衰老的節(jié)奏卻是“事在人為”。為此,專家提出以下9種預防措施。

  1、心情開朗

  洪昭光強調,樂觀、客觀、達觀這“三觀”,可以幫人們保持最平和的心態(tài)。調查資料表明,精神愉快、性格開朗的人,到60歲仍能照常工作,患老年病的僅占3%;精神受嚴重創(chuàng)傷、性格憂郁的人到50歲便自覺工作精力已減退一半,患老年病的高達40%。

  2、學會忘卻

  人生活在復雜的人際關系與社會環(huán)境中,難免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將這些不順心的事統(tǒng)統(tǒng)記在心上,頻頻激發(fā)“應激反應”,既加快衰老,又是疾病的禍根。故應及時忘掉該忘的事,輕輕松松地生活,以減少對大腦保衛(wèi)系統(tǒng)的惡性刺激。

  3、加強鍛煉

  加強鍛煉。英國研究人員表示,與那些空閑時間進行鍛煉的人相比,閑時懶散不動的人在生物學意義上可能平均要老10歲。

  4、飲食有節(jié)

  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如偏食、長期飲酒、吸煙、貪食、攝入過多的高膽固醇食物等,都會破壞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致使機體生理指標下降。保證每頓飯只吃八分飽,細嚼慢咽,每天給自己定個吃蔬菜、水果的任務量,完不成第二天就少吃肉。

  5、要吃早餐

  不吃早餐,人體平衡膳食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而早上需要的能量便以消耗體內的糖原和蛋白質的方式來補充,久而久之會導致皮膚干燥、起皺和貧血等,并加速衰老。

  6、勞逸結合

  長期過度疲勞會使損耗的體力得不到恢復,能量儲備減少,致使重要器官提前老化。終日悠閑懶散,或缺少體育活動,則會使肺活量下降,大腦發(fā)生廢用性萎縮。

  7、注意儀表

  醫(yī)學家們曾調查過3000余名老年人,發(fā)現(xiàn)注重衣著、喜歡老來俏的老年人患高血壓、潰瘍病、癌癥等與精神因素有關的疾病,比不注意儀表的老年人少30%以上。

  8、性生活適度

  房事不節(jié)容易引起腎虧,腎虧日久,勢必導致五臟精氣虧損和臟腑功能減弱,從而容易發(fā)生早衰。

  9、有病早治

  人到中年,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會患這樣那樣的疾病。臨床發(fā)現(xiàn),中年人患慢性病常伴有衰老征象。因此,有病要盡早診斷、治療,以免加速機體早衰。

2我們如何面對父母老了

  十年分離,再見父母已成耄耋老人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游。但如今,為了學業(yè)、發(fā)展、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遠離父母,去異國尋求生活的新軌跡。盡管這樣的遠游在很多人看來是幸運和令人羨慕的,但對于父母和子女來說,這樣的分離卻帶有心酸、無奈的味道。

  白領孫女士告訴記者,十年前,她拋下父母家人,獨自一人踏上了美國,開始了一個人的打拼生活??喟玖耸?,終于取得了夢寐以求的身份,可以安心經(jīng)營未來的生活和事業(yè),同時也可以把分離多年的父母接來團聚。機場的相見,是她至今都無法忘記的一幕:年邁的父母相互攙扶著,緩慢地走了出來,兩老謹慎而小心地搜尋者她的身影。遠遠看去,那份蒼老和無助,讓她止不住地淚流滿面,抱住父母足足哭了十來分鐘。她無法想象,十年之后的再見,父母已是耄耋老者。她還清晰地記得,十年前離家的時候,雖然父母已經(jīng)年邁,但依然精神矍鑠,身健體康。十年的光陰,多少相思多少牽掛,內心的蒼老恐怕遠勝容顏。

  相處一段時間后,她發(fā)現(xiàn)父母的身體情況更糟。尤其是母親,中度小腦萎縮,幾乎接近老年癡呆,還伴有輕微的憂郁癥,每天出門散步都成為她擔心的事情。畢竟這里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走遠了能不能回家都成問題。

  孫女士說,雖然以前也經(jīng)常與父母通電話,偶爾也會有視頻,但當親眼看到和接觸后,父母的現(xiàn)狀還是讓她很難接受。在她的記憶里,父親一直是表情嚴肅、不茍言笑的嚴父,三個哥哥再調皮,在父親面前卻不得不乖巧聽話?;蛟S因為最小,又是女孩子,父親對她的訓斥遠少于三個哥哥,這也讓她跟父親之間多了一份難得的親近。母親是家里的管家,凡事都要過問,里里外外都會安排得妥帖周到。母親的好脾氣,讓四個孩子對她少了幾分畏懼,卻有更多的親切。只是,看著如今的父母,父親的威嚴被衰老后的沉默替代,而事事都喜歡拿主意的母親,如今卻總是等著被別人安排。分開十年的突然相見,再次生活在一起,卻已經(jīng)物是人非。在異國他鄉(xiāng)打拼了十年,她有太多的事需要父母的指點和幫助,也有太多的委屈希望得到他們的安慰。但面對眼前連生活自理都有問題的年邁父母,她除了難過,還有對今后生活的擔憂。

  看到父親頭發(fā)白了大半,感到焦灼

  在我們忙著學習工作、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的時候,父母們總是用他們已不再硬朗的身軀默默地、有力地支撐著我們。當我們終于想要停歇,想要享受家人溫暖的時候,驀然回首,看到的卻是已經(jīng)蒼老的他們。網(wǎng)友“薰兒”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下這樣的文字:沒有人愿意父母老去,但是這一天,遲早都會來臨。是在半年前的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父親已經(jīng)開始老了的。那天開車送他去超市,父親隔著車窗向我揮手,陽光照在他的頭發(fā)上——竟然已經(jīng)白了一大半了!

  “薰兒”表示,其實從上大學開始,和父母就漸漸離得遠了,工作后一兩年聚一次也是正常。在她心目中,父母永遠都是委屈了可以找他們哭訴、累了可以讓他們照顧、永遠安心的大后方。 “只是,我們都忽略了一點,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熟,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和事業(yè)時,父母也在一天天地老去。直到那個早晨,我才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我要開始習慣于一個全新的角色——父母的照料者。老實說,這并不是一個多么愉快的覺醒,看著父親花白的頭發(fā),注意到母親有些顫抖的雙手,我感到的是一種陌生的憂慮和對歲月的無能為力。想到父母如果有一天突然病倒,更讓人一陣陣的焦灼。 ”后來“薰兒”和身邊的朋友溝通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憂慮焦灼的原來并不只有她一個人,“我們都是30多歲,生活中有大把問題等待解決的女人。在父母懷里撒潑打滾似乎還只是昨天的事情,怎么一眨眼,他們的身體就不再硬朗了、脾氣就變得奇怪了呢?我們要怎么樣做,才能讓他們過得快樂?曾有朋友告訴我,她常常會因為這些擔憂而失眠。這些問題從發(fā)現(xiàn)的那一刻起,都會時刻困擾著她的生活。但也有朋友告訴我,能有這種憂慮是幸福的,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痛是何等的無力和無奈……趁著還有機會,一定不要讓自己有什么遺憾。 ”

  確實,生命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老去也是自然規(guī)律的呈現(xiàn)。當我們幼小的時候,是父母牽著我們的手走過一個個溝溝坎坎;總有一天,會輪到父母伸出衰老的雙手,等待我們的扶持。而我們所能做的全部,就是趁著還有時間,還有機會,做好一切準備。

  面對父母老去,網(wǎng)友眾說紛紜

  面對父母的突然老去,我們很難接受,更感到措手不及。在我們依然需要依靠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一直以來依靠的肩膀已經(jīng)開始無力,那些溫暖的呵護也變成永遠的回憶。微博上曾盛行過這樣一個帖子:父母操勞了一輩子,當他們嗦時,當他們開始忘記,當他們手不停顫抖時,請不要怪罪,催促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他們卻在慢慢變老……只要你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的心就很溫暖,如果有一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wěn),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走,就像,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這段文字曾被無數(shù)人轉發(fā),更多的人表示看的時候忍不住淚流滿面。

  網(wǎng)友“每天一讀女人心精”說:爸爸媽媽的年紀不會停滯不前!而我們,卻一直都在忙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把父母放在最后一位!有的時候想想,自己做的有幾分是為父母的?不要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不要讓爸爸媽媽孤獨,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這樣的悲劇是無法彌補的!

  網(wǎng)友“Fashionmag”稱:父母在等我們長大、成熟的過程里,付出了太多包容和耐心。而等他們老了,忙于應對生活的我們,卻從未付出同樣的包容和耐心讓他們老而安然。在這個深深思念父母的夜里,我才猛然發(fā)現(xiàn),有一種愛不可輪回、無以為報,父母卻給得那樣坦然和無怨無悔。

  網(wǎng)友“心憾”表示:今天的我們?yōu)榱斯ぷ鳛榱松鏋榱俗约旱膲粝?,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離開父親母親,來到異鄉(xiāng)為生活打拼。我們雄心壯志地告訴父母,將來一定要在這里買大房子,把你們接過來一起生活,一起享受城市的美好。但是隨著房價的日益攀升,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加,年復一年,我們依然孤獨,依然壓力重重。當初的美好愿望也只能在心里被反復默念,卻無力實現(xiàn)。我們總是自欺欺人地想著,快了,就快了,再給我一點時間,爸爸媽媽,我會努力的,我一定會把你們接過來的。但是我們卻忘了歲月不饒人,在沒有盡頭的等待中,我們的父母,已經(jīng)開始衰老了。

  衰老,父母和孩子必須共同面對

  面對突然老去的父母,大部分孩子都表示難以接受,同樣的,作為父母本身,對這樣的衰老也缺乏心理準備。如何坦然地面對衰老,成為孩子和父母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生活中,父母幫助孩子人生起步以及擔當顧問的角色隨著他們的衰老進程而改變。他們日益需要已成年孩子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學習接受孩子的幫助。這種角色互易對雙方來說都不容易。

  心理學家安德里茨基認為,已經(jīng)成年的孩子看著父母老去常感不適,因為這迫使他們面對自己也在老的事實;而父母也有適應衰老過程以及生活中相應變化的問題。

  有關專家表示,面對這種關系轉變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都接受角色改變并共同應對新情況。已經(jīng)成年的孩子對年老的父母繼續(xù)保持尊敬也很重要,孩子需要“以平等的身份,而不是資助、施惠的態(tài)度提供幫助”。

  德國專家施特龍克·里希爾還建議父母盡早正視衰老及生活相應改變的問題。他們需要確定可以托付誰處理自己的事務,還應該把有關安排寫下來,并保持與親友的聯(lián)絡,告訴他們自己的期望。

  子女對老人施惠般的言行,有時是出于善意或無心,但也會帶來沖突。專家指出,日常事務往往成為父母和子女吵架的導火索,但如果妥善處理,這樣的矛盾可以避免。當然,這需要子女們對父母的更加貼心的了解和照顧。隨著歲月的流逝,父母老去是個不爭的事實。作為子女,在感慨和感懷的同時,應該更多的拿出行動。

3注意父母身體健康6個變化

  春節(jié)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也會回到父母身邊,共度佳節(jié)。此時子女一定要留心一些細節(jié),可仔細觀察父母身體有無異常變化,以便及早進行矯治。

  1、做菜很咸或很淡

  陳小姐家是四川的,80多歲的奶奶每年都給她寄自家做的香腸,但今年陳小姐發(fā)現(xiàn),奶奶寄來的香腸味道很咸,難以下口。她立刻給奶奶寄去一個限鹽勺,因為這很可能是奶奶味覺退化的表現(xiàn)。隨著年紀的增長,味蕾會變得較小,甚至萎縮,再加上味覺神經(jīng)退化,會影響對味道的敏銳度。給老人買個限鹽勺,能幫助他們掌握咸淡。

  2、瞇眼看東西

  很多老人都有花眼的現(xiàn)象,但不少人都不太在意,也想不起來該去配眼鏡,這對視力損傷很大。兒女回家后,如果看見爸媽看東西時老瞇著眼睛,或者表現(xiàn)出費勁的樣子,說明老人已出現(xiàn)視物模糊等現(xiàn)象,應及時到醫(yī)院驗光查看。

  3、說話聲音變大

  不少老人會出現(xiàn)聽力水平下降,但自己卻渾然不知。兒女如果發(fā)現(xiàn)老人說話聲音比原來大了很多,有些話可能用吼的,或者老人經(jīng)常發(fā)脾氣,誤會對方的意思,就可能是聽力下降了。此時可到醫(yī)院檢查純音測聽,必要時應戴助聽器。

  4、碗小了吃少了

  老人由于牙齒不健全、味蕾萎縮、唾液分泌減少以及咀嚼力減弱等原因,食欲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嚴重影響進食,應檢查一下有無牙齒或消化道疾病,還可適當吃些開胃健脾的食物。

  5、失憶、反應遲鈍

  如果老人出現(xiàn)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認識人,幻聽幻覺等現(xiàn)象,就有可能是患上了老年癡呆癥。此時應盡快到神經(jīng)內科進行檢查治療。

  6、不愛說話

  如原本樂觀開朗的老人變得不愛說話、呆滯、失眠,不愿吃飯,無緣無故發(fā)脾氣等,應及時檢查是否出現(xiàn)抑郁癥。出現(xiàn)此類情況,應與老人加強情感交流,多給他們關愛。如確定有中度以上的抑郁癥,應服藥治療。

  節(jié)日老人熱量和膽固醇攝入過多,血脂會升高,容易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節(jié)日菜譜一定要清淡為宜,輔以新鮮水果。

4檢查父母身體健康的5大標準

  標準一:沒有大病,小病穩(wěn)定

  1. 沒有大病:例如沒有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心腦血管疾病、腦中風后遺癥,癱瘓,腎功能衰竭等。

  我們的人體器官就像機器,運轉時間長了,零部件會有磨損、生銹,老化。隨著年齡增長,心臟、腎臟、心腦血管等器官都會衰退,但如果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功能異常,也就算是健康。

  2. 小病穩(wěn)定;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指標控制在目標范圍。

  上面提到的疾病簡稱為「三高」,是十分常見的慢性病,只要注意控制是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的。

  血壓; 非高血壓患者,低于 140 / 90 mmHg;而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血壓不應太低,應不低于 120 / 60 mmHg。

  高血壓患者,低于 150 / 90 mmHg;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血壓應不低于 130 / 60 mmHg。

  糖化血紅蛋白: 非糖尿病患者,5.0%~6.0%。無并發(fā)癥的糖尿病患者,6.0%~7.0%。

  血脂: 膽固醇 3.1~6.2 mmol/L。

  標準二:生活能自理

  靠自己而不需別人協(xié)助,能完成日常基本的生活行為,比如吃飯、穿衣、步行、上樓梯、梳妝打扮、洗澡、上廁所等。

  標準三:智力正常

  能清楚知道目前年月日、季節(jié)、居住地;能進行基本的加、減法運算等。

  標準四:心態(tài)健康

  能認識并接受生理、社會關系的變化。能從容應付日常生活的壓力,不感到過分緊張。即使是高齡老年人,也能主動做些簡單家務,有積極處事的態(tài)度。

  標準五:生活方式良好

  這是持續(xù)健康的基石,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幾點:

  1. 不吸煙: 吸煙的朋友盡早戒煙,同時還要遠離二手煙。

  2. 不飲酒: 不要酗酒,最好戒酒。

  3. 合理飲食: 每天的飲食應遵循「十個拳頭原則」:不超過一個拳頭大小的肉類,包括魚、禽、蛋、肉;兩個拳頭大小的谷類,包括粗糧、雜豆、薯類等主食;兩個拳頭大小的奶、豆制品;不少于五個拳頭大小的蔬菜水果。

  4. 不肥胖: 衡量肥胖與否的指標是體重指數(shù)(BMI),BMI = 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老年人的體重指數(shù)應在 20~25 之間。

  5.多鍛煉: 每周至少 5 次中、低強度的運動,每次不少于 30 分鐘。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五禽戲、做家務等。

5怎么幫助父母健康瘦身

  1、減少脂肪的攝入

  脂肪的攝入會加重中老年人的肥胖癥狀,容易引發(fā)心血管疾病,所以,中老年人減肥期間應該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最好能用植物性脂肪代替動物性脂肪。

  2、保證纖維素的攝入量要充足

  中老年人的消化道運動能力降低,很容易出現(xiàn)便秘的癥狀,要想從根本上治療便秘的癥狀,就一定要保證纖維素的攝入充足,纖維素不僅可以通便,還能防止高血壓、動脈硬化和糖尿病。在粗糧、藻類、蔬菜等食物中,纖維素的含量就比較豐富,所以,中老年朋友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吃些。

  3、鈣質的攝入要充足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加,體內的鈣質會慢慢減少,一旦過了四十歲,人體一旦缺鈣的話,骨頭就會變得又軟又脆,一點小的碰撞都有可能會造成危險,所以補鈣是許多中老年者都面臨的問題,要多吃一些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骨頭湯等,必要時可口服鈣片或活性鈣。

  4、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要足量

  人到了中年后,體內的分解代謝能力會加強,對蛋白質的消化利用率卻下降,所以,中老年人平時一定要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充足,才能滿足日常身體所需,平時的時候應該多吃瘦肉、豆制品、牛奶和蛋類等蛋白質含量多的食物。但是由于中老年人的吸收功能降低,所以,食物中的維生素往往會無法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很容易導致體內的維生素缺乏,但是,維生素對延緩衰老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平時應該多吃水果、蔬菜,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吃些維生素片。

  5、碘的攝入要足量

  碘是人體不能缺少的礦物質,碘缺乏時,人會出現(xiàn)甲狀功能減退的癥狀,新陳代謝會降低,脂肪的分解速度因此會減慢,甚至會因此不再分解,這樣一來,不僅不能減肥,反而還會不斷增肥。所以,中老年減肥期間,一定要保證碘的足量攝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正常的代謝速度,并預防粘液性水腫的發(fā)生。中老年人平時可以多吃些含碘的食物,比如海帶、海鮮等。

  6、減少食鹽的攝入

  食鹽中的鈉含量比較高,很多中老年人之所以容易患上高血壓,往往就是平時飲食中攝入了太多鹽,一般來說,中老年人每日攝入的食鹽量應按制在5克以內;而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在3克以下,所以,為了健康考慮,中老年人的飲食要盡量清淡。

  7、減少熱量的攝入

  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身體各組織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萎縮,人體的代謝速度也會跟著降低,因為中老年消耗的熱量要遠遠低于年輕人,所以,這時期的進食量要遠遠少于青年時的進食量,否則必定會導致熱量過剩,不但不能減肥還會繼續(xù)發(fā)胖,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少吃脂肪、糖類等熱量高的食物。

  8、減少膽固醇的攝入

  膽固醇攝入量過多,很容易導致血管硬化和阻塞,引發(fā)多種心血管疾病,在蛋黃、動物內臟和動物性脂肪等食物中,膽固醇的含量比較高,所以,中老年人在飲食中應該多加注意,避免攝食太多這類食物。

相關知識

父母如何應對寶寶撒謊
父母90多歲無任何心血管病?頂尖醫(yī)生如何給父母保健
新手父母該如何健康育兒
父母遺傳給我們的究竟是什么
二胎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心理
自我評價=內在的父母的評價
如何建立和諧親子關系?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搞對象父母如何應對?北京哪家青少年心理咨詢師正規(guī)

網(wǎng)址: 我們如何面對父母老了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0691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