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星辰軌跡:航天員的作息與日常

星辰軌跡:航天員的作息與日常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5月17日 03:48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航天員們如何安排他們的作息與日常?從晨光初破到星河低垂,讓我們跟隨他們的步伐,探索這既嚴謹又奇妙的宇宙生活。

01科學的時間管理:適應宇宙的節(jié)奏

《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我的國際空間站生活》有相關描述, 在宇宙空間的生活,時間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每天,宇航員們在格林尼治時間的早上6點左右開始新的一天,按照預先設定的日程表進行活動。
這份日程表由地面規(guī)劃人員精心制定,詳細列出了每一天的任務和活動。雖然宇航員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但總體上必須嚴格遵守。
除了執(zhí)行分艙段的工作和進行科學實驗,宇航員們還必須參加每天至少兩小時的必修體育課,以保持身體健康,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中維持身體機能。
就連午餐和晚餐時間,也是經過精心安排的,以確保宇航員們的飲食規(guī)律,維持營養(yǎng)均衡。
每天早晚的碰頭會,是宇航員們與地面專家溝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雙方會詳細討論當前的工作進展和注意事項,確保每項任務都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準確完成。
專家們會對宇航員們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如某項實驗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因為空間站可能會改變方向。所有的指令和談話都會被詳細記錄,宇航員們必須無條件執(zhí)行。
到了晚上,宇航員們需要向地面專家報告當天完成的任務,提供詳細的時間、結果和文件存放位置等信息,以確保工作的透明度和連續(xù)性。
在格林尼治時間晚上10點左右,宇航員們結束一天的工作,熄燈休息,為第二天的挑戰(zhàn)做好準備。

每天在格林尼治時間的早上6點左右起床,接著是分配好的個人衛(wèi)生程序時間。在電腦上,由規(guī)劃人員制定的一天的日程表已經在等待著你。很明顯,你可以穿插或更改某些項目,但總的來說,你必須遵守日程表,除了分艙段的工作和進行實驗外,還有必修的體育課:每天至少兩小時。午餐和晚餐時間也是規(guī)定好的。在日程表上,永遠都有早晚碰頭會(DPC: daily planning conference)。我們所有人都聚在一起,與地面專家連線,詳細討論當前的事務。他們說:“伙計們,今天我們要干這個,請你們注意這一點,這項實驗必須要嚴格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因為稍后空間站將改變方向?!彪p方的談話均記錄在案,我們必須無條件執(zhí)行指令。到了晚上:“伙計們,請報告你們完成的任務?!蔽覀冮_始報告。專家們又提出問題:“那么你們是什么時間完成這個的?你們得到了什么結果?記錄結果的文件放哪兒了?”格林尼治時間晚上10點左右熄燈。

02航天員營養(yǎng)與健康保障的挑戰(zhàn)與措施

根據《航天醫(yī)學工程基礎》的描述, 在載人航天活動中,航天員的營養(yǎng)與健康是至關重要的。由于航天環(huán)境的特殊性,航天員面臨著消化系統反應、代謝變化等多重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對航天員的身體健康和工作效率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來保障航天員的營養(yǎng)與健康。
消化系統反應方面,航天飛行初期,航天員常出現食欲減退、嗅覺和味覺敏感度減低等胃腸道不適反應。這些反應與失重環(huán)境、運動量減少、食品及飲水系統的特點等因素有關。為了緩解這些癥狀,后來的航天任務中采取了許多改進措施,如優(yōu)化食品配方、提供符合地面飲食習慣的多樣化食品等。
代謝變化方面,航天飛行期間,航天員會出現體重減輕、肌肉萎縮和骨量減少等變化。這些變化是機體能量和物質代謝改變的結果。為了維持航天員的身體健康,需要制定合理的膳食營養(yǎng)素供給量標準,并根據飛行時間和航天員的運動量進行適時調整。同時,補充某些必需氨基酸和營養(yǎng)素制劑也有助于糾正航天員的代謝變化。
綜上所述,為了保障航天員的營養(yǎng)與健康,必須針對航天環(huán)境的特殊性制定相應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提供符合合理營養(yǎng)要求且接受性好的膳食、制定合理的膳食營養(yǎng)素供給量標準、以及根據航天員的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調整等。

航天員營養(yǎng)和食品醫(yī)學保障的主要任務是,制定適合航天特殊環(huán)境下工作和生活的營養(yǎng)素供給量標準和飲食制度,并提供達到食品衛(wèi)生學標準,失重時使用方便安全,盡量符合地面飲食習慣和多樣化的食品、包裝及附屬裝置。
航天飛行期間,航天員出現體重減輕,體成分改變,水和電解質丟失,肌肉萎縮和骨量減少等變化。這些變化都是機體能量和物質代謝改變的結果。為了維持航天員生命,對抗航天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不良生理變化,保證其身體健康,必須供給航天員食品。
“天空實驗室” 航天員熱能平衡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飛行頭28天期間,航天員的食物攝入量、凈輸入能量等發(fā)生變化。航天飛行導致機體蛋白質丟失,航天員可出現負氮平衡、尿總氮、氨基酸等排出量增加等變化,說明蛋白質分解代謝超過合成代謝。此外,航天員的鈣、磷、鎂、鉀和鈉等多種無機元素的排出量也增加,提示電解質丟失、肌肉萎縮和骨量減少。
在載人航天活動開始階段,美國和蘇聯均制定了航天膳食營養(yǎng)素供給量標準,后來又隨飛行時間的延長,航天員運動量的增加和對航天員合理營養(yǎng)問題認識的深入,不斷修訂了有關標準。

03太空夢的奇妙探索與國際空間站的挑戰(zhàn)

《太空知識探秘》中介紹到,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的夢想,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也備受關注。他們在太空中的睡眠和夢境,成為了科學家研究的一部分。太空夢與地球夢有何不同?這些夢境與航天員在地球上的生活又有何聯系?另一方面,國際空間站作為人類太空探索的重要標志,其建設過程卻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經費削減、航天事故等都給空間站的建設帶來了不確定性。盡管如此,國際空間站依然承載著人類對宇宙的共同夢想,它的建成將推動多個領域的研究發(fā)展,對未來的太空探索產生深遠影響。

每次睡眠有45分鐘的床鋪準備時間,上床前先把靴子和外衣脫下,放在各 自的衣柜里。 鉆進睡袋后,把前面的長拉鏈從腳處拉到胸前,然后系好固定的 安全帶。為了保證睡眠質量,一般在睡眠時帶上眼罩。更先進的方法是設置專門的臥室,用燈光的亮度變化來模擬地面上的晝夜節(jié)奏。在他們睡覺時,他們所做的好夢和噩夢都被記錄下來,有些還記錄太空中打鼾 的情況。做夢是隨睡眠而產生的心理生理現象,人人都會做夢,但為什么會做 夢,夢的本質是什么,做夢是否影響身體健康,迄今沒有一個科學的、權威的 答案。
科學家曾經希望通過研究航天員的太空睡眠和太空夢來揭開這個謎。 20 世紀70年代,美國航天醫(yī)學專家對航天員的睡眠曾進行過監(jiān)測,了解到太空睡 眠與在地面上一樣分為6個階段,不過較深度的睡眠階段更長,醒來的次數較 少,也很少做夢。但后來很多航天員卻反映,他們在太空睡眠時也做夢,有的 人做夢還很多。
前蘇聯太空醫(y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專家,對許多航天員的太空夢進行了研究。 他們的研究表明,航天員的太空夢仍然是地球夢。至于夢境的顏色,做過夢的航天員都非??隙ǖ卣f是黑白夢。
迄今,對太空睡眠和太空夢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發(fā)揮巨大作用的國際空間站
由美、俄、日、加等16國合作建 設的國際空間站始建于1998年,是世界航天領域最大規(guī)模的科技合作項目, 也是航天史上第一個由各國合作建設的載人空間站。它結構復雜,站體龐大, 投資總額超過63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的總體設計采用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 艙和其他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該結構能夠加強空間站的剛度,并有利 于各分系統和科學實驗設備、儀器工作性能的正常發(fā)揮以及宇航員出艙裝配與 維修等。
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卻陷于困境。從2001年起,美國大幅度削減了航 天預算,美國航天局也宣布削減國際空間站計劃,放棄兩個艙體的建設。 2003 年的“哥倫比亞”號災難又導致美國航天飛機被迫暫停飛行,這使空間站建設 工作大受影響。而俄羅斯由于航天經費緊缺,能否完成本國建設任務也令人擔 憂。國際空間站能否按時完成建設,建設完畢后又能否保證7名宇航員在上面 長期工作,目前尚不得而知

相關知識

星辰軌跡:航天員的作息與日常
衛(wèi)寧健康作為中國醫(yī)療信息化領域的先行者,其發(fā)展軌跡恰似北斗穿云,在數字醫(yī)療的星辰
航天員第一次失重訓練舉起了五星紅旗
神舟十一航天員計劃在軌飛行33天 四項措施保障航天員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
星辰大海的征途
航天員醫(yī)生是怎樣為航天員保駕護航的?
漫談商業(yè)航天星座/星群在軌健康管理技術
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保持身體健康?
航天員營養(yǎng)養(yǎng)成計劃
航天醫(yī)學如何為航天員保駕護航?

網址: 星辰軌跡:航天員的作息與日常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26634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