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王建民:非遺療愈/國內外藝術療愈研究熱點與動態(tài)
摘要:藝術療愈起源于西方,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日益重視,藝術療愈在國內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新冠疫情之后益甚。基于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等人開發(fā)的Cite Space軟件,本研究從研究熱點、研究趨勢和發(fā)表與出版的角度,以CNKI(中國知網)和WOS(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為數(shù)據(jù)來源,以2000年為起始年限,對有關“藝術療愈”的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并繪制知識圖譜,以期描繪出該議題在中外相關研究體系中的基本特征和知識結構,為后續(xù)研究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藝術療愈;知識圖譜;Cite Space軟件;可視化分析
20世紀中期以來,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危害人類社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于新冠疫情大范圍的傳播,在生理健康受到危害的同時,人們的心理健康更是受到嚴峻的挑戰(zhàn),藝術療愈作為一門學科、一種職業(yè),也日漸進入公眾的視野。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19年發(fā)布了題為《藝術改善健康與福祉的證據(jù)是什么?一份廣泛調查》(“What is the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the Arts in Improv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 Scoping Review”)的報告,肯定了藝術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全方位的療愈作用,并且適用于全年齡段。藝術療愈在西方國家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技術之一,最早實踐于英國和美國。其奠基人之一瑪格麗特·納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在20世紀30年代就提出了藝術治療(Art Therapy)這一概念,并強調療法師要鼓勵來訪者自由繪畫,并開展自由聯(lián)想式的闡釋活動,進而表達和疏導內心動力。藝術治療在歐美國家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植根于心理治療領域。藝術治療的歷史交織在藝術和治療領域,包括表達藝術治療和創(chuàng)造性藝術治療。這些專業(yè)領域以臨床心理健康咨詢?yōu)榛A,專門從事藝術治療、舞蹈治療、表達藝術治療和音樂治療。在心理干預、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和心理康復中有目的地使用藝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拉赫曼查平(Lachman-Chapin)指出除了藝術治療師,有更多不是來自心理健康領域的藝術家參與到藝術治療的實踐中。與藝術治療相比,藝術療愈擁有更廣泛的適用人群,其重點在于“愈”(Healing),而不是以治療為根本目的。在國內,自2010年開始,有關“藝術療愈”的學術和實踐研究逐漸發(fā)展,不少學者亦將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外文刊物上,參與到國際學術話語的構建中。同時,許多國外學者更早地圍繞該主題做出研究,在各類外文期刊上發(fā)表研究成果。這些學術成果共同編織出“藝術療愈”研究的知識圖譜。
Cite Space軟件以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為哲學基礎,即存在著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和客觀知識世界(世界3)。根據(jù)開發(fā)者陳超美等人的闡述,Cite Space分析的意義不止在于將文獻大數(shù)據(jù)生動地展示,還要“從整體上更加深刻地反映和逼近物理世界一個具體領域的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不僅有助于解釋現(xiàn)有科學發(fā)現(xiàn),而且有利于建立在世界3基礎上的新發(fā)現(xiàn),即基于文獻的科學發(fā)現(xiàn)”。 因此,所生成的圖譜不僅能回應“藝術療愈”研究的熱點與趨勢是什么這一問題,亦能從國家和出版機構的角度發(fā)掘這個學術話語體系在“物理世界”的構成因素。
一、數(shù)據(jù)來源
在中文語境中,“藝術療愈”是一個內涵相對明確的表述,相關文獻也多直接以“藝術療愈”為主題或關鍵詞。但在英文語境中,筆者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閱讀發(fā)現(xiàn),以“Art Therapy”和“ArtHealing”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都可能與藝術療愈相關,部分文章需要甄別。因此,本研究以 “藝術療愈”為主題詞在CNKI(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時間跨度為2000—2023年,引文索引包括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北大核心、中國會議論文等,刪除不相關結果后共得到371條有效文獻,其中最早文獻發(fā)表年份為2010年。同時,以“Art Therapy”或者“Art Healing”為主題詞在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引文索引包括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Science,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時間跨度同樣為2000—2023年。在檢索結果中剔除研究方向為Engineering,Mathematics等理工類方向的結果,共得到1920篇有效文獻。
二、藝術療愈國內相關研究知識圖譜
(一)學科分布
學科分布是“藝術療愈”知識圖譜的首要因素。篩選出的文獻分布在40個不同學科,但主要集中在10個主要學科,如表1所示。建筑科學與工程學科以109篇的數(shù)量排在第1位。房龍(Vanloonh)等的研究表明,居民生活的建成環(huán)境對心理健康有著長期、持續(xù)、廣泛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具有療愈的可能性。該學科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療愈景觀、景觀設計、空間設計等研究方向。文藝理論學科為74篇,排在第2位。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戲劇電影與電視藝術、音樂舞蹈和世界文學作為具體的藝術學科門類排在第3—6位。藝術療愈知網相關文獻在學科上的分布充分體現(xiàn)了該研究領域跨學科的特點。
(二)關鍵詞和研究熱點
關鍵詞是對一篇文獻的核心概括,能夠高度概括文章研究的主要內容,因此,通過關鍵詞的研究可以總結出對應領域的研究熱點。關鍵詞共現(xiàn)圖可以用于發(fā)現(xiàn)某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熱點和熱點間的關系。每篇文獻的幾個關鍵詞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關聯(lián),而這種關聯(lián)可以用共現(xiàn)的頻次來表示。兩個詞語出現(xiàn)在同一篇文獻中的次數(shù)越多,則代表這兩個主題之間的關系越緊密。統(tǒng)計兩兩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獻出現(xiàn)的頻率,便可形成一個由這些詞語關聯(lián)所組成的共現(xiàn)網絡。圖1為由Cite Space生成的知網藝術療愈關鍵詞共現(xiàn)網絡。只要兩個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xiàn)過,兩者之間就會有一條連線。圖中圓圈大小代表的是關鍵詞頻次,頻次越大,圓圈越大。該共線網絡的節(jié)點數(shù)即關鍵詞個數(shù)為293,邊數(shù)即關鍵詞之間的連接數(shù)為336。
其中頻次排名前10的關鍵詞如表2所示,中心性的大小代表某個節(jié)點的連線的多少。例如關鍵詞“療愈”的頻次為32,中心性為0.22,“療愈景觀”的頻次為16,中心性為0.05,因此圖1中代表“療愈”的圓圈明顯大于代表“療愈景觀”的圓圈。
關鍵詞聚類分析是在共現(xiàn)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聚類的統(tǒng)計學方法,把共現(xiàn)網絡關系簡化為數(shù)目相對較少的聚類的過程。關鍵詞聚類圖譜用于發(fā)現(xiàn)某領域目前形成了哪些研究類團,簡而言之就是有相關性的一群研究熱點。在Cite Space中,節(jié)點類型選擇Keyword,時間切片設置為1,從關鍵詞中提取名詞性術語對聚類進行命名,采用LSI算法(Latent Semantic Indexing,淺語義算法)對聚類標簽進行提取,得到模塊值Q=0.8781,平均輪廓值S=0.8448。根據(jù)CiteSpace的網絡結構和聚類清晰度,Q>0.3時就意味著聚類結構是顯著的,S>0.7時,表示聚類是高度令人信服的。圖2藝術療愈知網關鍵詞聚類圖譜描繪了中國知網上藝術療愈相關文獻的聚類情況,模塊值大于0.3,聚類平均輪廓值大于0.7,意味著聚類是令人信服的。網絡由93個集群組成,圖2中顯示的標簽順序從0到9,數(shù)字越小,聚類中包含的關鍵詞越多,每個聚類是由多個緊密相關的詞組成的。最大的十個聚類分別為:療愈環(huán)境、舞蹈美育、藝術療愈、藝術治療、療愈景觀、村上春樹、動畫紀錄片、公共空間、治愈系和設計方法,代表了該領域的10個研究熱點。其中,作為最大的具體藝術門類療愈研究類別,舞蹈美育排在了第2位。將舞蹈運用于療愈有著悠久的歷史,瑪麗安·蔡斯(Marian Chace)是美國舞動治療的先驅,她嘗試將舞蹈用于治療“二戰(zhàn)”中受到精神創(chuàng)傷的退伍士兵,將舞蹈與心理健康聯(lián)系到了一起。舞蹈治療建立在“身體動作能反映內在情感,動作的變化會導致其心理變化”這一基本假設的基礎上,依據(jù)“身心一體化”原則,利用身體動作探索個體的內在感受和真實情感。
(三)研究趨勢
在結合關鍵詞共現(xiàn)和聚類圖譜的基礎上,時間線圖(圖3)將聚類包含的關鍵詞按照時間鋪開,一般可以用來發(fā)現(xiàn)聚類中研究熱點(關鍵詞)的演進脈絡,以及各個關鍵詞分別歸屬于哪一類別。節(jié)點表示這個關鍵詞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間,而節(jié)點之間的弧線表示節(jié)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這些弧線有在不同聚類之間跳躍的,也有在同一個聚類線上跨年跳躍的,節(jié)點上的弧線越多,表明它的影響力越大,弧線時間跨度越長,表明它的研究時間越長,意義越大,可為后續(xù)研究提供數(shù)據(jù)集,通過對關鍵詞在不同時間段的出現(xiàn)時間和相互關系的展示,揭示相關研究的演化趨勢。圖3右側的關鍵詞即為圖2關鍵詞聚類中的10個主要關鍵詞。由圖3知網藝術療愈關鍵詞時間線圖可知,研究持續(xù)時間最長的集群是“舞蹈美育”,存在時間為2012年至今;其次為“療愈環(huán)境”和“藝術治療”,從2015年開始成為研究的兩個重要聚類,研究趨勢從兒童醫(yī)院療愈環(huán)境到住院患者療愈環(huán)境優(yōu)化設計,從美術應用于藝術治療到城市青年、大學生等不同群體的心理健康,不斷發(fā)展。
突現(xiàn)詞是在短時間內頻率變化較大的關鍵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主題發(fā)展的趨勢,突現(xiàn)詞的強度就表示關鍵詞在短時間內頻率突然增加的程度。它代表著某一時間區(qū)間內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是分析藝術療愈相關研究發(fā)展趨勢的重要依據(jù)。本文將所有關鍵詞使用Cite Space進行突現(xiàn)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14個突現(xiàn)詞,按照關鍵詞第一次出現(xiàn)的年份進行排序,前10個關鍵詞。如表3所示。Begin和End代表該關鍵詞作為研究熱點的起始和終止年份,表格最右欄的深灰色部分表示該關鍵詞作為研究前沿的持續(xù)時間,Strength代表的是突現(xiàn)強度,即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頻次驟增的程度,Strength的數(shù)值越大,表示其前沿性越強。表3反映了不同時間段的研究前沿,例如,兒童醫(yī)院是2015—2017年的研究前沿,療愈空間、人性化設計和親生物設計是2021年起新興的研究熱點。
(四)高引文獻
文獻之間的引用關系反映了文獻在內容或主題上的相通之處,在很大程度上,能說明被引用文獻的學術價值及其對其他學術研究的影響。2000年至今在知網上的藝術療愈相關文獻中被引頻次最高的前10篇文獻信息如表4所示。其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為發(fā)表于2013 年的《中西方療愈環(huán)境概述》,作者為北京建筑大學醫(yī)療建筑研究中心的格倫,文章對中西方療愈環(huán)境理念進行了回顧,被引53次。排名第2位的是黃舒晴和徐磊青在2017年發(fā)表的《療愈環(huán)境與療愈建筑研究的發(fā)展與應用初探》,被引頻次為51次。文章介紹了療愈環(huán)境的發(fā)展、概念與研究對象,以及療愈建筑的分類和研究現(xiàn)狀,并指出了當時國內在研究療愈環(huán)境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僅有的兩篇被引超過50次的文獻。排名第3位的是李姝發(fā)表于2017年的《私紀錄片的影像療愈功能探究》,被引26次。李姝結合藝術治療理論,對拍攝關系進行交叉分析,同時探討了影像思維與認知行為模式的關系。鑒于其被引頻次較高,可以認為這些文獻對藝術療愈話語體系里的其他研究成果也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
三、藝術療愈國外研究知識圖譜
(一)學科分布
在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中篩選出的藝術療愈相關文獻主要分布在52個不同學科,其中排在前10位的學科如表5所示。從文獻數(shù)量看,排名第1位的是Psychology Clinical(臨床心理學),為464篇;其次為Rehabilitation(康復學),共419篇,排名第2位;從第3位,Public,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公共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開始,文獻數(shù)量有顯著下降,為192篇。與中文文獻相比,國外研究更多集中在心理學、醫(yī)學等相關學科,而國內研究文獻數(shù)量排名前10的學科中,只有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相關,排在第9位。
(二)關鍵詞和研究熱點
圖4為Cite Space生成的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藝術療愈關鍵詞共現(xiàn)網絡圖譜。該共現(xiàn)網絡的節(jié)點數(shù)即關鍵詞個數(shù)為403,邊數(shù)即關鍵詞之間的連接數(shù)為528。其中頻次排名前十的關鍵詞為 art therapy(藝術治療,中心性0.38)、antiretroviral therapy(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中心性0.3)、art(藝術,中心性0.65)、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中心性0.46)、creative arts therapy(創(chuàng)造性藝術治療,中心性0.11)、AIDS(艾滋病,中心性0.25)、trauma(創(chuàng)傷,中心性0.05)、music therapy(音樂治療,中心性0.09)、depression(抑郁,中心性0.27)和children(兒童,中心性0.23)。可以看出,和中文文獻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相比,國外研究的對象更為具體,如艾滋病、抑郁癥等病癥治療。
在共現(xiàn)分析的基礎上,圖5為WebofScience藝術療愈關鍵詞聚類圖。在CiteSpace中,節(jié)點類型選擇Keyword,時間切片設置為2,同樣采用LSI算法對聚類標簽進行提取,得到模塊值 Q=0.6154,平均輪廓值 S=0.8516,Q>0.3意味著聚類結構是顯著的,S>0.7表示聚類是高度令人信服的。與知網文獻結果相比,WebofScience聚類網絡只有13個集群,前十位分別為antiretroviraltherapy(抗病毒治療)、arttherapy(藝術治療)、lifehistory(生活史)、creativeexpression(創(chuàng)造性表達)、palliativecare(緩和醫(yī)療)、creativeartstherapy(創(chuàng)造性藝術治療)、HIVtreatment(艾滋病毒治療)、phenomenologicalhermeneuticalmethod(現(xiàn)象學詮釋方法)、creativeprocess(創(chuàng)造性路徑)和groupsupportpsychotherapy(團體支持心理治療),代表了該領域的10個研究熱點。其中,有三個聚類都和創(chuàng)造性療愈有關。創(chuàng)造性藝術療愈是一種利用藝術作為媒介及載體,以心理動力為取向的人本主義心理療愈學科,根據(jù)不同的藝術媒介分為美術治療/繪畫治療、音樂治療、舞蹈治療、戲劇治療、詩歌治療、游戲治療和表達性藝術治療等。創(chuàng)造性藝術療愈強調的更多是激發(fā)和發(fā)揮個體的能動性。
(三)研究趨勢
圖6為 Web of Science藝術療愈關鍵詞時間線圖,右側的關鍵詞為圖5中的10個關鍵詞聚類。其中研究開始時間最早(2000年)的集群是life history(生活史)和 creative expression(創(chuàng)造性表達),最晚的是creative process(創(chuàng)造性路徑),首次出現(xiàn)于2008年。而研究持續(xù)時間最長的集群為antiretroviral therapy(抗病毒治療),creative expression(創(chuàng)造性表達),palliative care(緩和醫(yī)療)和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al method(現(xiàn)象學詮釋方法),持續(xù)時間都在20年以上。
對比國內外研究的關鍵詞時間線可以看出,國內的研究主題較少,其中藝術治療在兩圖中都作為較大的節(jié)點展現(xiàn),但國內藝術治療研究出現(xiàn)于2015年,比國外相關研究晚出現(xiàn)9年。同時,國內藝術療愈研究在2015年之后爆發(fā)出較多熱點,而國外爆發(fā)于2006年,其中2020年至2021年是最高峰。總體上來說,國外的研究主題更細更多,對國內研究的未來發(fā)展具有借鑒和參考意義。例如,同樣是藝術治療,國外的研究從不同的療愈媒介更細致地劃分為music therapy(音樂治療)、dance therapy(舞動治療)、expressive art therapy(表達性藝術治療),從藝術治療人群劃分為 adult(成人)、children(兒童)、family(家庭)和intellectual disability(智力障礙人群)等。
本文將Web of Science搜索結果的所有關鍵詞使用Cite Space進行突現(xiàn)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56個突現(xiàn)詞,按照關鍵詞第一次出現(xiàn)的年份進行排序,前10個關鍵詞如表6所示,反映了不同時間段的研究前沿,例如,breast cancer(乳腺癌)和music therapy(音樂治療)是2006—2009年的研究前沿,creativity(創(chuàng)造性)同樣在2006年成為研究熱點,但持續(xù)到了2013年。Rehabilitation(康復學)是2007—2011年的研究熱點,oncology(腫瘤學)、poetry therapy(詩歌治療)和identity(認同)都是從2008年開始成為研究熱點,分別結束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Expressive art(表達藝術)是2009—2017年的研究熱點,持續(xù)時間為9年,也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研究熱點。從2010年開始,occupational therapy(作業(yè)治療)與spirituality(靈性)成為研究熱點,二者分別結束于2011年和2015年。Social inclusion(社會融入)于2012年開始成為熱點,只持續(xù)了兩年時間。在56個突現(xiàn)詞中,COVID19 pandemic(新冠病毒全球性疫情)是起始年份最晚的關鍵詞,開始于2021年,其持續(xù)時間與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圍內大流行的時效有關。與國內關鍵詞突顯情況相比,國外的同一研究熱點普遍開始較早。
(四)高引文獻
2000年至今的 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中,藝術療愈相關文獻被引頻次最高的前10篇文獻信息如表7所示。其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為2006年的“An Information Motivation Behavioral Skills Model of Adherence to An tiretroviral Therapy”(《抗人體免疫缺損病毒治療依從性的信息—動機—行為技能模型》),被引頻次為423次。排名第2、3、4位的文獻分別發(fā)表在2020年、2013年和2018年,被引頻次都在220—260次之間,分別為253次、233次和224次。
1973年,美國情報學家Small首次提出了文獻共被引(Co citation)的概念,它作為測度文獻間關系程度的一種研究方法,是指兩篇或多篇文獻同時被后來的一篇或多篇文獻引用。圖7表示了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文獻之間的共被引關系,時間切片為2,提取共被引頻次在前30位的文獻并將節(jié)點名稱進行合并,生成了基于藝術療愈的文獻共被引圖譜。節(jié)點表示為作者,節(jié)點越大表示作者共被引的總頻次越高,節(jié)點間的連線代表作者之間的共被引關系,連線越粗,共被引強度越大。該網絡節(jié)點數(shù)為312,邊數(shù)即作者之間的連接數(shù)為537,Q值為0.7541,大于0.3,S值為0.8841,大于0.7,因此網絡結構是顯著和可信的。圖譜左下角的色帶由暖色調過渡到冷色調,對應的時間由近及遠。圖譜中呈現(xiàn)暖色調的連線代表作者共被引的時間較近,如出現(xiàn)在左上方的作者,呈現(xiàn)冷色調的連線代表作者共被引的時間較早。而從圖7中可以看出,Monti,D.A.等發(fā)表于2006年的文章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Mindfulness Based Art Therapy(MBAT)for Women with Cancer”(《一項針對患癌女性的正念藝術療法的隨機對照試驗》)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論文,共被引頻次為50,其共被引頻次最高,說明其在藝術療愈領域內具有重要影響。
四、藝術療愈國內外研究發(fā)表分析
(一)國家/地區(qū)分布
從一個研究領域的國家/地區(qū)分布可以看出該領域的時空分布特征,圖8是基于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將Cite Space節(jié)點設置為國家(地區(qū))進行可視化得到的知識圖譜,圖中顯示了40個國家(地區(qū))有關藝術療愈的相關研究。美國發(fā)表文獻頻次最多,有661次。英格蘭、西班牙、以色列和加拿大緊隨其后,發(fā)表文獻頻次分別為171、124、100和87。中國排在第10位,頻次為70。根據(jù)地理分布可以看出,Web of Science的藝術療愈研究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總體來說,發(fā)達國家(地區(qū))的研究水平高于發(fā)展中國家。
(二)機構合作分析
為了解以藝術療愈為主題進行相關研究的機構的分布及合作情況,筆者分別對中國知網和 Web of Science中2000年之后的文獻進行機構合作的可視化分析,如圖9所示,可以得到節(jié)點為162個、連線為21條的知網藝術療愈研究機構的合作圖譜,圖譜 Q值為0.7652,S值為0.9318,網絡結構顯著可信;還可以得到節(jié)點為322個、連線為341條的 Web of Science藝術療愈研究機構的合作圖譜,圖譜 Q值為0.7541,S值為0.8841,網絡結構顯著可信,如圖10所示。圖中的圓形節(jié)點代表發(fā)文的機構,對應機構的字體越大,代表發(fā)文量越多,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表示了發(fā)文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強度。
由圖9可以看出,以藝術療愈為主題進行相關研究的機構總體分布較為離散,連線數(shù)量也比較少,說明在此閾值設定下顯示出來的該領域機構之間合作關系較弱。其中山東濰坊學院、山東濰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特教幼教師范學院)和濟南市濟陽區(qū)永康街中學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吉林藝術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和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和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少兒美術藝委會之間也存在合作關系。知網發(fā)文量較多的機構為吉林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和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
由圖10可以看出,Web of Science研究機構之間的連線數(shù)量較多,表明其發(fā)文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與知網相比有顯著提升。其中發(fā)文較多的機構依次為 Univ Haifa(以色列海法大學)、Florida State Univ(佛羅里達州立大學)、Drexel Univ(德雷塞爾大學)、Univ Calif San Francisco(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 Witwatersrand(南非金山大學)、Univ Washington(華盛頓大學)、Columbia Univ(哥倫比亞大學)、London Sch Hyg & Trop Med(倫敦衛(wèi)生與熱帶醫(yī)學學院)、George Washington Univ(喬治·華盛頓大學)和 Lesley Univ(萊斯利大學)。相比較來說,目前國內學者關于藝術療愈的研究多是由獨立機構進行,機構間仍有較大合作空間。
五、結論:藝術療愈的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綜合上述可視化分析,本文基本勾勒出了國內外有關“藝術療愈”研究的知識圖譜。從文獻內容和文獻發(fā)表兩個層面,可以歸納出該議題的研究動態(tài)如下:
第一,國內關于藝術療愈的研究發(fā)表于2020年以后,起步較晚。2016年,中國表達性藝術治療協(xié)會在武漢成立,標志著中國藝術治療的旗幟樹立起來了。而知網上自2016年開始文獻數(shù)量也有顯著增長。歐美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藝術療愈跨學科體系,結合心理學理論與技巧,特別是結合不同藝術載體。Web of Science上關于藝術療愈的文章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研究內容是如何通過各種媒介收集表達材料(繪畫、文字、音樂等藝術作品)構成藝術療愈評估的特定需求。
第二,藝術療愈研究具有鮮明的跨學科特征。作為綜合交叉學科,藝術療愈涉及多個學科門類,如心理學、醫(yī)學、藝術學、設計學、建筑學等。國內研究更多集中于藝術學、設計學和建筑學等方向,而國外藝術療愈研究多結合心理學和醫(yī)院相關理念。例如,紐約大學將心理治療和視覺藝術實踐相結合,以發(fā)揮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力量進行臨床評估和治療;意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強調要將專業(yè)的療愈藝術知識體系運用到心理治療工作中。
第三,在研究主題上,我們除了要學習西方成熟的藝術療愈理論,也要扎根于中國本土文化背景。例如,以《樂記》和《黃帝內經》的五音學說為代表,我國具有中醫(yī)音樂藝術療愈的基礎。因此,國內藝術療愈研究的發(fā)展更應該關注本土化的實踐。
(崔巍,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博士后;王建民,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鏈接: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D0A87E048BF4978B9669763CB9602?categoryId=11
相關知識
?千島湖藝術療愈節(jié)推動藝術療愈經濟
藝術療愈在中國悄然興起:用藝術點亮心靈
崔鳳軍教授研究團隊應邀參加《旅游學刊》旅游療愈專題研討會暨第二十一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專委會學術年會
揭秘藝術療愈:如何用藝術點亮心靈
藝術療愈產業(yè):開啟心靈治愈新旅程
藝術療愈:如何利用藝術治愈你的身心健康
藝術療愈進醫(yī)院 提升患者自愈力
藝術“療愈”為何成為市場新寵?
國家級非遺項目“王氏脊椎療法” 享譽中外的宮廷絕學
UCCA“愈所”系列第二季丨對話:藝術療愈學科的發(fā)展及實踐
網址: 崔巍、王建民:非遺療愈/國內外藝術療愈研究熱點與動態(tài)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28725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