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聚焦心理福祉與健康社會

聚焦心理福祉與健康社會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5月25日 23:19

  本報訊 (記者李永杰)3月29日,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yè)委員會2025年學術年會在廣州大學開幕。年會以“心理福祉與健康社會:理論探索與實踐路徑”為主題,直面數(shù)字智能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等社會熱點問題,近200名專家共同探討心理學理論創(chuàng)新如何回應時代挑戰(zhàn),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從具身認知到AI倫理、從心理建設到中式健康觀,年會以前沿視角勾勒出促進心理健康的未來圖景。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蘇彥捷表示,當前全球心理學研究面臨技術革新與文化多樣性的多重挑戰(zhàn),亟須以理論為帆、歷史為鏡,構建具有文化適應性的心理學體系。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汪鳳炎提出,可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健康觀與中國傳統(tǒng)身心合一理念融合,構建具有東方智慧的健康標準。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劉學蘭從初步發(fā)展期、全面開放期、快速發(fā)展期、協(xié)同融合期四個階段回顧了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4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提出新時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路徑。廣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葉浩生以“具身認知與具身 AI:身體如何塑造智能?”為題,提出具身AI的發(fā)展方向不僅是賦予機器實體感知和行動能力,更是通過多模態(tài)融合使智能體在交互中塑造自身的智能模式。

  浙江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任俊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將快樂命名為“樂商”,并從快樂的閾限值、應對能力、感染力和品味能力四個方面闡述了樂商的具體內涵。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霍涌泉在作題為“心理建設的理論維度與實踐路徑探析”的報告時強調,心理建設研究需重視整體性、實質性、中介性和實踐性,促進“知情意行合一”多層面協(xié)調發(fā)展,并從內外部世界相結合的維度探尋賦能路徑。

  會議由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yè)委員會主辦。

相關知識

峰會前瞻|世界體育大會健康論壇將聚焦心理健康和女性運動員福祉
城市健康與福祉計劃新科學委員會
福祉展會2024中國康復輔助器具展及輔具健康管理展覽會
匯聚各方善能 助力心理健康——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心康行動公益項目”啟動會
健康管理系統(tǒng):塑造社會福祉的新篇章
心理健康:個體與社會的幸福喪失與發(fā)展至關重要
世界綠色建筑協(xié)會發(fā)布《健康與福祉工作框架》
中新健康|聚焦社會辦醫(yī)難點 西部社會辦醫(yī)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在渝舉行
健康就是無病嗎?聚焦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黃金三角”
中國(廣州)國際家用醫(yī)療康復護理及福祉輔具展覽會

網址: 聚焦心理福祉與健康社會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328306.html

所屬分類:行業(yè)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