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來襲,健康養(yǎng)生的果酒必不可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不少地區(qū)會出現(xiàn)40℃以上的高溫。這段時間也是一年中濕度最大的,因此人們經常會感到特別悶,渾身濕漉漉的。由于高溫對人體的溫度調節(jié)、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及泌尿系統(tǒng)等方面會產生一系列影響,所以,炎熱夏季人們常感到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身體虛弱或有慢性病的人還會感到睡眠困難,有的人甚至在這一時期會日漸消瘦。
那么從健康養(yǎng)生的角度看,要想順利度過苦夏,應該注意什么呢!
寒涼味酸的食物解暑
中醫(yī)認為,夏為暑熱,夏季歸于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可以常吃些小麥制品,還可適當多吃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y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夏天應多吃些性寒涼味酸的食物,盡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fā)疾病。
清熱利濕保腸胃
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且因這一時期暑濕并重,更應在日常中多注意清熱利濕、清暑化濕。
按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觀點,過濕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食物。但應注意,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所以雖有清熱的作用,但也不宜多食。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歡吃冷飲,喝水也多,容易導致濕氣侵入體內,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引起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濕的食物,這樣能夠健脾和胃,保證腸胃功能的正常。
少吃油膩食物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yǎng)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濕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yǎng)胃為原則,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吃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傷暑、暑濕、中暑等癥狀出現(xiàn),那么根據(jù)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觀點,應該注意有針對性,辯證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
夏季最宜清補
中醫(y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脾主水谷運化。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膳食宜清淡,這樣才有助于開胃增食,健脾助運。清補的膳食一般總熱量略低,其營養(yǎng)素的構成為兩高兩低(蛋白質含量宜略高、纖維素含量應較高,脂肪及糖的含量宜略低),因此應以清淡食品、素食為主。
主食宜用粳米、麥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米飯和軟食(亦稱半流質飲食,如粥、面條、饅頭、面包、餛飩、水餃、冷面、蒸餃等),以及各種湯、羹、糊等。副食宜用味酸或性味甘涼的肉類、禽蛋類、水產類、蔬菜類、瓜果類、乳蜜類等食物,并宜用酸甜類調味品。食物烹調應以涼拌、蒸、煮、燉、燴為主,并保證鹽分的適度攝入。
冷飲少吃,喝點果酒
夏季健脾養(yǎng)胃,不宜多吃冷食冷飲。適當食用冷飲,能起到一定的祛暑作用,但最好別吃太多。雪糕、冰磚、蛋筒等用牛奶、蛋、糖等制成,營養(yǎng)雖好,但過食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guī)則的胃腸壁收縮,可誘發(fā)腹痛、腹瀉等癥狀。又如各種碳酸飲料、汽水等,大多營養(yǎng)價值不高,多飲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欲,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等癥狀。
夏天可適當喝些果酒,果色飄香專業(yè)提供杏果酒、蘋果酒、雪梨酒、、桑椹酒、山楂酒、、楊梅酒等。不過,對這類果酒的飲用也應有節(jié)制,過量飲用會降低機體抵抗力及胃腸功能,甚至會引起酒精中毒,誘發(fā)某些心腦血管疾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知識
夏日必備!黑糯米酒來解暑
夏日熱浪來襲!Get小暑養(yǎng)生秘訣!
養(yǎng)生必備!果蔬片來襲
暑假逆襲必備!學生黨必下的手機軟件推薦
夏日消暑必備:輕松自制6種水果酒的釀制指南
夏日養(yǎng)生消暑 “粥”不可少
養(yǎng)生酒成大健康時代重要風向,風口來襲
#暑期逆襲大作戰(zhàn)# **暑...@帶個故事給孩子的動態(tài)
暑假瘦身計劃:學生黨必看!完美逆襲
處暑養(yǎng)生:注意養(yǎng)肺滋陰防秋燥?警惕這些病來襲
網址: 大暑來襲,健康養(yǎng)生的果酒必不可少!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79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