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不只是心病
偶爾焦慮是正常的,但如果長期經歷過度的焦慮,則是焦慮癥。
與抑郁癥類似,焦慮癥也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根據全球疾病負擔項目研究的數據,截至新冠大流行前的2019年,全球超過3億人患有焦慮癥,這大概占到全球人口的4%。由于該病的早發(fā)性和性別傾向,青少年群體,特別是其中的女性,患病比例會更高。
很常見,但易誤解
不幸的是,同樣與抑郁癥類似,雖然該病已有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患者接受過治療的比例很低,估計75%的患者都沒有接受過治療。圍繞焦慮癥,同樣有很多誤解。比如,將這種狀況單純理解為一個人最近壓力大,暫時有心病,或者一個人抗壓能力差。
但實際上,焦慮是每個人都會在特定情況下產生的感受,而患有焦慮癥的人卻會長期地遭受這種恐懼和憂慮。從具體情境分析,這種焦慮情緒的程度往往是過度而不必要的。從結果上看,這顯然會極大地干擾當事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并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
由于焦慮癥的早發(fā)性和性別傾向,青少年群體,特別是女性,患病比例會更高。視覺中國|圖
關于焦慮癥的治療,目前基本的方式是基于認知行為療法的心理干預,主要內容是通過談話的形式幫助人們學習應對焦慮的新方式,改變大腦的思維模式,從而在面對壓力事件時不至于過度恐懼。與此同時,一些患者可能也適合通過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這類抗抑郁藥物來治療焦慮癥狀。
而2024年以來,多項研究進一步表明,焦慮癥不只是心病,治療也不只心理干預,而且可能包括腸道微生物等靶點。
其實,細分來看,焦慮癥的具體類型繁多,可分為廣泛性焦慮癥、社交焦慮癥、分離焦慮癥、廣場恐懼癥以及其他針對特定情況的恐懼癥。其區(qū)別在于引發(fā)焦慮的情形不同,廣泛性焦慮癥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極為普通的事情也會持續(xù)過度地擔憂,社交焦慮癥則特指在社交場合會感到恐懼,也叫社交恐懼癥。
順著腸道微生物可調節(jié)大腦和行為的線索,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嘗試探索了腸道微生物與社交焦慮癥之間的關系。他們把社交焦慮癥患者特有的腸道微生物移植到健康小鼠的體內,結果發(fā)現,小鼠在社交恐懼方面的敏感程度提高了。
這一研究2024年1月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雖然實驗中的小鼠沒有表現出其他行為異常,但增強的社交恐懼反應疊加免疫功能和大腦異常等變化,這些發(fā)現表明,微生物或許是社交焦慮癥治療的一個潛在靶點。
這也進一步佐證了該病的成因是極為復雜的,癥結并不只在心里。從焦慮癥的發(fā)病看,科學家早就意識到,這類精神疾病可能是生理、社會和心理等多重因素綜合誘發(fā)的。雖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包括遺傳、創(chuàng)傷經歷在內,諸多因素都可能導致一個人患病風險增加。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2023年最新推出的篩查建議就認為,焦慮癥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了社會人口、社會心理、身體和精神健康、壓力性生活事件、吸煙與飲酒習慣以及父母的精神病史等。比如,女性、社會經濟地位偏低的人,相應患焦慮癥的風險就高。
壓力引起焦慮
在童年遭受過虐待,或者經歷過其他比較大的負面事件的,患病風險也會更大。此外,患大病、工作完不成任務、遭受歧視、有親人去世、長期失業(yè)、生活困難……諸如此類大大小小的生活壓力,如果長期累積,估計也會增加人們患焦慮癥的風險。而這些風險因素同樣適用于抑郁癥,或許由于相似的風險因素,抑郁癥患者同時患有焦慮癥的比例很高,有研究發(fā)現重合的比例有近70%。
正因為壓力在促發(fā)焦慮癥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負面角色,該病的治療除了重視心理干預外,也很強調對壓力的管理,包括如何訓練患者的注意力,掌握放松身心的技巧。畢竟,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很難避免,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對壓力過度反應,從而持續(xù)陷入焦慮、恐懼的情緒。
這種病態(tài)的焦慮不同于普通的焦慮,不僅更持久、更頻繁,而且更強烈,更超過一般人所做出的反應。還往往伴隨有各類明顯的軀體癥狀,心慌、出汗、惡心、腹痛等,同時坐立難安,睡不著覺。如何進一步應對這些焦慮相關的癥狀更決定了焦慮癥的發(fā)展趨勢。
這類反應集中表現為焦慮敏感度,是指一個人對焦慮負面影響的看法。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史蒂文·賴斯(Steven Reiss)在1980年代發(fā)明了這個概念。如果一個人對焦慮更敏感,那么這個人在出現焦慮相關的身體感覺時,會傾向于做出更恐懼的反應,認為焦慮所帶來的這種負面影響會對自己的身心造成更大的傷害。
從病因學看,有科學家就研究認為,焦慮敏感度可能預示著焦慮癥的發(fā)展,是預測焦慮癥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一個人對焦慮的敏感度更高,后面出現焦慮癥的風險就會更大。而治療焦慮癥時,也可以通過改變一個人對焦慮的敏感程度,從而有效改善焦慮的癥狀。研究證明,這也是認知行為療法得以發(fā)揮作用的一個基礎。
需要社會支持
2024年1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一項長期研究還發(fā)現,要想讓焦慮敏感度逐漸降低,還可以通過增加社會支持的方式。對近千名病人長達一年半的研究數據表明,一個人感知到的社會支持增加的話,相關的焦慮敏感度也會降低,反之,如果焦慮敏感度降低,感知到的社會支持也會增加。
這一研究發(fā)表在《行為療法》(Behavior Therapy),也為焦慮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意味著,配合相關的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專門地提高患者感知到的社會支持,讓他們在面對挑戰(zhàn)和壓力時意識到有人會幫助自己,從而對焦慮相關癥狀的負面影響進行重新評估,使焦慮癥狀得到改善。
當人們因為敏感度降低而對焦慮癥狀重新評估時,也會感知到更多的社會支持,或許可以因此進入不那么焦慮的正向循環(huán)。當然,不論是社會支持輔助焦慮癥治療,還是識別腸道微生物作為治療社交焦慮癥的新靶點,這些最新研究目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動物實驗中發(fā)現的從微生物、腸道到大腦這個焦慮路徑,只是為未來新療法的開發(fā)提供了潛在的方向。而在社會支持與焦慮敏感度關系的研究中,對主觀感知到的社會支持的測量并沒有詳細記錄相應社會支持的來源,也沒有對相關社交網絡的規(guī)模和可及性進行分析,這顯然會影響到對社會支持作用的理解。
畢竟,現實生活中社會支持的來源很多,可能來自親人、朋友、治療醫(yī)師等任何人,從支持形式上看,也千差萬別。既可能是遇到難題時幫忙出主意,也可能是感到擔憂時送來問候和安慰,還可能是通過給錢、代勞等形式直接解決問題,給予實質性的幫助,更有些時候,僅僅是陪伴,也足以給焦慮的人們提供支持。
因此,未來或許可以通過進一步理解各類社會支持的治療意義,幫助完善針對焦慮癥的治療方案。而除了外界提供的社會支持,自我?guī)椭瑯又匾?/p>
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將廣泛性焦慮癥和恐慌癥列入了精神健康差距行動規(guī)劃項目,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各地人們所面臨的治療差距,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的患者。2024年2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精神健康和物質使用部門的研究人員在《世界精神病學》雜志(World Psychiatry)發(fā)表了該組織對這兩類焦慮癥管理的建議,其中不僅推薦了基于認知行為療法和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治療方式,而且認為,在指導下進行自我?guī)椭?,提高壓力管理的能力,同樣對治療有用?/p>
比如,可以多參與體育鍛煉,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飲食和作息習慣,避免通過吸煙、飲酒等方式來緩解焦慮,轉而通過放松身體、提升大腦注意力等方式減少焦慮。如果察覺到自己總是擔憂過度而又無能為力,還是要及時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要首先意識到,這樣持久的焦慮癥狀不只是一種暫時想不開而導致的心結,很可能是生物、精神心理、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等綜合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精神疾病,值得引起重視。
南方周末記者 王江濤
責編 朱力遠
相關知識
總懷疑自己得病了是不是焦慮癥
焦慮癥
「焦慮癥」焦慮癥的癥狀
心神寧片治療焦慮癥
李國民:頸椎病,醫(yī)生說是焦慮癥,怎么辦?
焦慮癥的自我心理調整
老年焦慮癥
治焦慮癥的方法是什么
焦慮癥不治會怎么樣?
「治療焦慮癥最好的藥」黛力新治療焦慮癥
網址: 焦慮癥:不只是心病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0448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