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碧生源纖纖茶的副作用

碧生源纖纖茶的副作用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4日 02:02

近日,谷愛凌穿著緊身衣跑步的鏡頭曝光。很多人感嘆:“運動妹子身材好?。 ?

那么,其他人應該做什么呢?喝點減肥茶,“給腸道洗個澡”。

然而,“減肥茶第一股”凈利潤股價的又一輪“減肥”卻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三岔營收再度下滑再度扭虧

3月18日,百勝園發(fā)布年報,顯示2021年營收11.01億元,同比下降14.81%;虧損1.46億元。

早在2020年就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2.93億元和4547.9萬元,同比變化分別為59.17%和-71.99%。而且,這是一份履約訂單,出售資產獲利8000萬。

2021年直接由盈轉虧,甚至繼2012年虧損3.42億后創(chuàng)下9年來虧損新高,凈利潤下滑很難解釋嗎?

延伸維度,這并不是百勝園第一次遭遇虧損。

事實上,自上市以來,碧生源的凈利潤一直起伏不定,從來沒有好過。

2010年,百勝園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減肥茶第一股”。當時正值全民減肥的時代,價格實惠、簡單快速、號稱健康營養(yǎng)的保健茶受到市場青睞。上市第一年,碧生源憑借其廣告營銷和減肥熱潮,迅速風靡全國。其當年營收8.74億元,毛利率89.42%,5965萬元。

然而,從第二年開始,凈利潤發(fā)生了變化。 2011年至2013年,碧生源共發(fā)出5次盈利預警,凈利潤分別虧損4087.6萬元、3.42億元、8997.6萬元。

幸運的是,2014年和2015年利潤分別為4500萬元和8800萬元。但2016年因政策變化產品更名,導致虧損6871.4萬元; 2018年,創(chuàng)下上市后虧損新紀錄,凈虧損9529.9萬元。營收由上年的5.43億元下降30.3%至3.78億元,與其“減肥茶第一股”、行業(yè)一哥的地位有些不符。

公開信息顯示,百勝園主營功能性保健茶等保健食品。其兩大核心產品為長潤茶和長井茶。 2010年,經銷商近500家,零售店13萬家。

據相關媒體報道,從2000年到2014年,百勝園僅銷售兩袋減肥茶和暢潤茶,收入就高達45億元。堪稱以“茶”、“賣茶”取勝的高手。

但2020年,長潤茶和減肥茶的營收分別為1.92億元和1.99億元,總營收為3.91億元。 2021年,涼茶價格跌至2.65億元。 2010年銷售高峰時,僅長潤茶就達到了5.66億元。

毛利率也持續(xù)下降,從2010年上市之初的近90%下降到2020年的70.7%。

按業(yè)務劃分:包括茶制品板塊、減肥及其他醫(yī)藥板塊。 2021年,除其他藥品外,前兩者營收全線下滑:

長潤茶營收從2020年的1.92億元下降至1.29億元,長井茶營收從1.99億元下降至1.36億元。與2010年相比,兩者營收縮水超過5億元,即使算上鮮鮮茶,總營收也只有3.45億元左右,后者也從9442.5萬元下降到7907.3萬元。

“三茶”齊聚,碧生園“茶涼”了嗎?

對此,碧生源解釋稱,主要是由于集團某主要經銷商的庫存管理措施發(fā)生變化,導致集團對該經銷商的出貨量減少;奧利司他市場價格競爭導致市場整體成交金額下降; 2021年“雙賣”國慶、雙十二購物節(jié)期間銷量未達到預期銷量;營銷工作的重新分配對定期收入的影響比預期更大。

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畢升源確實不容易。然而,市場只看實力。截至3月25日,碧生源收盤價為0.112港元,市值不足1.83億。與2021年8月的0.47港元相比,縮水了70%。與2010年上市高點52億港元相比,縮水超過96%。

營銷利弊、違規(guī)、混亂,產品力才是根本

回顧高光的崛起,如今陷入虧損的泥潭,可以說營銷的成敗已經無關緊要。

早在2007年,碧生源就斥資5000萬元為其產品做廣告,從而脫穎而出。當年營收達到1.6億元。 2008年,廣告費用上升至1.2億元,產品銷量翻倍。

財報顯示,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碧生源共花費廣告費7.8億元,占其營業(yè)額的30%,且逐年增長。

2012年,其各項廣告及營銷費用達5.63億元,甚至高于其4.75億元的營收,最終全年虧損3.4億元。

郭冬臨、牛莉、徐靜蕾、沉騰等明星代言,大街小巷、樓宇電梯里隨處可見“必勝園”的身影。一句“快洗腸”,成功樹立了他減肥除油減肥茶飲料之王的形象。

但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比如現金流方面,2013年至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流入分別為897萬元、1.09億元、6300萬元、-4400萬元、-74萬元。

2018年年報顯示,碧生源負債總額為3.88億元,較2017年負債2.47億元增長36%。

同樣是今年,百勝園營收跌至3.78億元,凈虧損9529.9萬元。廣告費用也從9975萬元下降至5057萬元。

基于以上數據,不禁讓人重新審視碧生源:它過去靠什么成長?產品的實力如何?

梳理輿論后,對于“用廣告做廣告”的質疑值得深思。

《國際金融報》指出,2010年,原材料成本均攤在當年銷售的6.639億袋減肥茶和長潤茶中,每袋原材料成本僅為0.045元。

長江商報也報道稱,百勝園減肥茶的主要成分僅為番瀉葉(中藥材)。按照2009年的原材料成本計算,每袋成本僅為4美分。碼頭上,25袋減肥茶售價45元,長潤茶售價53元,均價2元/袋。

據媒體統(tǒng)計,2010年至2020年,碧生源銷售及營銷費用總額為49.08億元,期間公司總營收為74.45億元。

也就是說,上市十年來,公司65.92%的收入都用于營銷。每銷售1美元,需支付0.65元營銷費。質量會提高多少?你是否迷失了努力的方向?

產品好不好,要看口碑。除了廣告知名度之外,產品質量和效率也是根本。營銷帶來的繁榮還能持續(xù)多久,還有多少隱患和隱憂?

據統(tǒng)計,僅2007年至2009年,碧生源就因廣告違規(guī)被“點名”23次。

據羊城晚報報道,2017年,他因廣告不合規(guī)定連續(xù)10次被遼寧省主管部門點名。它還因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夸大健康益處而被廣東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列入“黑名單”。

2020年7月,深圳市消委會抽查百勝源輕質代餐粉,發(fā)現長井茶霉菌、酵母菌含量超標近8倍。

2022年1月,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抽查發(fā)現,百勝園牌長井茶(2.5g/袋)“霉菌、酵母菌”實測值高達390CFU/g。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應50CFU/g,超過標準限量6.8倍,判定為不合格。

行業(yè)分析師于勝美指出,減肥產品總體上還是有些爭議的,尤其是關于某些副作用,也不乏輿論質疑。在此背景下,質量安全是消費的信心,是企業(yè)發(fā)展的紅線。尤其是行業(yè)知名品牌,市場容錯能力較低,需要謹慎小心呵護。

出售資本應對新零售挑戰(zhàn)開啟新周期

客觀地說,百勝園為了業(yè)績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據財華新聞粗略統(tǒng)計,2016年以來,碧生源通過出售子公司、出售房產等方式回籠資金至少12億。

2018年12月,碧生源宣布以5.5億元出售京昌盛商務咨詢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北京碧生源置業(yè)100%股權。上述交易標的曾為碧生源總部所在地。

2019年,碧生源陸續(xù)出售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飲料100%股權及北京神會碧源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神會碧源”)全部股權。

公告顯示,碧生源出售上述兩家公司股權分別獲得銷售收益2800萬元、6600萬元。這意味著,僅2018年和2019年,碧生源就從上述三筆資金出售中獲得了約3.2億元。

2019年,百勝園營收8.12億元,同比增長114.6%;凈利潤1.62億元,其中“出售子公司收益”2.22億元。那么,當年扭虧為盈的有多少是來自自身利潤的改善呢?

2021年12月,碧生園宣布以5600萬元的價格出售位于上海市普陀區(qū)的多處房屋及房屋所占用區(qū)域內的土地使用權。出售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于公司主營業(yè)務發(fā)展及營運資金需求。

事實上,出售資本是挽救業(yè)績的有力工具。但可持續(xù)性的幾何意義是什么?資產總是會被賣完。如果不推出新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自身盈利能力,虧損洞多久能被填補?

值得慶幸的是,碧生源也推出了“新零售”戰(zhàn)略。

2022年初,碧生源主體北京奧特舒爾保健品發(fā)展有限公司將該商標授權給運營“碧生源新零售”項目的哈利路亞(廣州)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新零售方面的發(fā)力確實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其中不乏對新曲線的期待。但我們需要警惕,因為一些網上輿論質疑,多層套利和報酬是否涉嫌傳銷;該產品沒有“小藍帽”標志,但有提高免疫力等促銷作用。

百勝園尚未對上述質疑做出回應。

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詢問是否有差異。沒有評價。留出時間來回答。

可以肯定的是,將新產品、新商業(yè)模式帶入初心,總是好的、對的。但這個過程就像烹調新鮮食物,如履薄冰,沒有捷徑,只有努力、成功、勤奮。監(jiān)管利劍永遠都在,保持合法合規(guī)和尊重永遠是對的。

回想2016年,保健食品監(jiān)管新規(guī)定:保健食品名稱中不得含有描述產品功能的相關文字。受此影響,百勝園“減肥茶”停產,更名為“長井茶”,影響了市場。

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年輕一代消費者更加理性,更加注重健康理念,不再盲目追隨廣告。對于碧生源的“排毒”理念來說,結果更為重要。

與此同時,競品不斷涌現,可謂是突飛猛進。比如,“代餐”、“酵素”等新產品的興起就不容忽視。以新星王寶寶為例。 2019年雙11,王寶寶上線一小時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成為天貓麥片生產商前十名。 2021年,王寶寶在天貓618“輔食粉”品類中排名前十。涉足代餐業(yè)務的企業(yè)有六家,比如五谷磨坊,銷售額達到3310萬元。

財經評論員王持坤認為,任何產品都有生命周期。百勝園減肥茶產品經歷了發(fā)展、成長、成熟,目前正處于衰退期。 “原有的消費群體逐漸消失或離開,產品也逐漸失去市場。如果企業(yè)本身不開發(fā)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迭代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就會下降?!?

行業(yè)分析師郝銳指出,隨著消費者個性的多元化和技術的迭代,減肥品牌的持續(xù)增長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這對碧生源等老牌企業(yè)提出了周期性升級考驗。產品、技術、營銷模式等必須創(chuàng)新,而且必須實用、高效、方向精準,因為市場不等人。

三我與否

陷入困境的挑戰(zhàn)無需贅述。如何及時緩解困難,開拓新機遇,提振信心,是作為家人的重大責任。

談到碧生源董事長趙一紅,他用20多年的時間克服重重困難,成功打造了一個保健品帝國。不用說,他有能力、有魄力、有遠見。

2000年,離開頂新集團后,趙一紅創(chuàng)立了Altshur和Besunyen,大力押注女性群體。

有輿論稱,趙一紅曾說過:自我特色、自我挑戰(zhàn)、自我增值。

確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這些“三個自我”、不滿足和強烈的自信,才讓畢勝源和趙以虹取得了成功。

值得肯定的是,面對發(fā)展困難,雙方都不乏努力。

盡管依靠營銷的品質不斷受到質疑,但百勝園早在2010年就開始加大研發(fā)力度,逐步將市場從“功能性”茶飲料轉向更廣泛的普通茶飲料,推出黑糖姜茶、菊花枸杞、紅豆薏米茶、荷葉綠茶……

同時,努力開發(fā)減肥藥物。 2017年,百勝源收購中山萬瀚,正式進軍減肥藥領域。當時后者研發(fā)生產的奧利司他是中國唯一適合治療肥胖的非處方藥。經美國FDA、歐盟EMA、中國CFDA批準作為治療肥胖癥的可選非處方藥。

隨著大健康產業(yè)的興起,碧生源也在產品和營銷方面進行轉型升級。例如,2018年,碧生源牌高纖代餐餅干、維生素E軟膠囊、維生素C片、維生素C咀嚼片等新品在電商平臺上架。

同時,左旋肉堿咖啡、營養(yǎng)代餐(奶昔、餅干)、酵素等新興減肥產品也相繼推出。

得益于上述努力,百勝園減肥藥及大健康業(yè)務自2019年以來持續(xù)發(fā)展。2021年上半年,減肥藥占營收比重達42.5%,超過傳統(tǒng)減肥保健茶,成為百勝園的中流砥柱。

2021年,碧生源品牌長潤茶在零售藥店的市場份額約為12.69%。雖然下降了1.2個百分點,但仍穩(wěn)居市場第一。

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健康減肥仍然是一門大生意。

以艾媒咨詢《2020中國健康瘦身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分析報告》為例,2019年我國肥胖人數已超過2.5億,91.6%的受訪網友表示愿意為減肥付費。其中,60%的網友愿意支付1000元以上。

從市場規(guī)模來看,2019年我國功能減肥食品市場已突破1945.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9.9%,預計2023年將增至4020.9億元。

保健品消費是一個萬億市場。 2017年以來,年均投資組合擴張率約為25.71%,2021年將突破1.1萬億元。

毋庸置疑,作為開拓者,畢勝遠和趙一紅還有很多處女地有待探索。

但市場大,競爭也激烈。能否真正把這個大生意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健康、更舒適、更美麗的消費理念和塑身理念對從業(yè)者提出了更高品質、更個性化、更專業(yè)的要求。

可以看到,在各種資本的支持下,細分產品、細分品牌、細分商業(yè)模式不斷推出。新一代消費者的圈層屬性和個性自信,讓體驗和口碑在賽道上成為王道。

市場在快速前進,競品也在快速前進。即使是國王也沒有獲勝的機會。綜合競爭是多維度的。這或許是碧生源雖然不斷推出新品、新品較多,但仍缺乏新的主力產品、凈利潤不利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下半年能否重拾失去的輝煌?等待畢生源和趙以虹最終落幕,王者歸來?

現在仍是救市突破進行時,將考驗轉型步伐的精準度和效率以及硬核產品力,必然引發(fā)轉型。

相關知識

碧生源減肥茶的副作用有哪些
纖譯碧迪牌秀爾茶是真的嗎?
碧生源牌減肥茶有用嗎
評碧生源減肥茶和佰草堂減肥茶的區(qū)別
碧生源
雪碧纖維+,一款喝了能減脂的雪碧?丨劍眉專欄
纖體瘦身霜副作用大不大
?碧生源減肥茶是一款健康減肥產品
碧生源減肥茶多少錢一盒
高血壓能喝碧生源減肥茶嗎?

網址: 碧生源纖纖茶的副作用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5038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