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以來,茶葉作為代表性節(jié)禮可謂是經久不衰,中國人喝茶與品茶的習慣依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樣龐大的市場需求下,也滋養(yǎng)了一大部分茶企的誕生與發(fā)展。
然而,近年以來,在以年輕人為消費錨點的新中式茶飲賽道不斷崛起,傳統(tǒng)型茶企的市場份額受到了沖擊,“謀新”則成為了最為重要的命題。其中,不少傳統(tǒng)茶企選擇打破常規(guī)經營思路,從跨界經營到IP營銷,盡可能貼近年輕消費群體,自然也有部分茶企,瞄準了上市融資這條道路。
在2023年末瀾滄古茶順利登陸港交所的激勵之下,2021年沖擊港股失敗轉向赴美IPO的閩東紅茶葉于近期再度更新了招股書,擬以“ORIS”為代碼于納斯達克上市,而在“喝茶”氛圍并不濃厚的美股市場,閩東紅是否能“如魚得水”?
穩(wěn)步增長業(yè)績與高盈利能力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閩東紅是國內綜合型的茶制品供應商,公司自2014年3月開始生產和銷售茶葉,至今已深耕茶產業(yè)超9年。經過多年的積累,閩東茶已完成了業(yè)務的垂直整合,涵蓋了茶葉種植、加工,以及向中國茶葉經營者及最終客戶銷售茶制品。
形成全產業(yè)鏈的好處在于,閩東紅能夠很好的控制原料端,保證茶葉產品的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形成成本上的優(yōu)勢,也能夠在銷售上形成較為整體的模式。
展開剩余 80 %
從原料端來看,閩東紅經營的茶園位于福建省寧德市拓榮縣,截至目前,公司已經與福建省約721.2萬平方米的茶園簽訂了合同管理和種植權協議。而據中投公司的報告,2021年時福建約占中國大陸白茶總產量的67.2%,顯然,福建是中國白茶的產業(yè)集群所在地。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時,閩東紅以513.6萬平方米的茶園面積在寧德市排名第十位,而目前閩東紅的茶園面積又增加了超200萬平方米,市場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
從財務表現來看,閩東紅茶葉歷年的發(fā)展還是相對較為穩(wěn)健。2021、2022年時,其收入分別為2236.8萬美元、2430.6萬美元,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938.3萬、1185.3萬美元。至2023年上半年時,其收入為1507.1萬美元,同比增長2.08%,但凈利潤為849.9萬美元,同比下滑4.53%。
從產品類別上看,閩東紅的主要茶制品包括初制茶(白茶及紅茶),以及精制的白茶及紅茶。其中,初制白茶已成為了閩東紅的核心產品,2021至2023年上半年,初制白茶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3%、83.2%、83.7%,是不折不扣的“頂梁柱”。
因此,不難看到,閩東紅收入的增長主要由茶葉銷量的增加所推動。據招股書顯示,2021、2022年中,加工白茶與加工紅茶的銷售單價整體維持穩(wěn)定,但2022年加工白茶、紅茶的銷量分別增長8.59%、1.1%,這帶動2022年公司整體收入增長8.66%。
從利潤率上來看,2021、2022年,其毛利率分別為51.33%、52%?;谑杖氲脑鲩L、毛利率的穩(wěn)定以及公司期內的降本增效,有效降低了銷售及營銷開支和行政費用,這使閩東紅2022年的凈利潤大增26.32%。
而時間轉入2023年,盡管銷量穩(wěn)定增長,但公司主要產品加工白茶和加工紅茶的價格分別降低13.89%、7%,價格下降拖累銷量對總收入增長的帶動,報告期內閩東紅收入僅增長2.08%,市場價格的波動在所難免,對于單一產品占比較高的公司而言,受到市價波動影響亦是常事。
但這依然不改閩東紅的高盈利屬性:2021至2023年上半年,閩東紅的凈利率分別為41.95%、48.77%、56.4%,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來自福建的茶企看起來并非為“錢”而來: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總資產為6292.2萬美元,總負債為443.8萬美元,資產負債率僅7.05%,且6292.2萬美元的總資產中,有接近一半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傳統(tǒng)茶企IPO“掣肘”難突破
在層出不窮的營銷策略與打法加持下,茶葉銷售市場的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看似不愁銷量的閩東紅似乎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從整個產業(yè)的競爭格局來看,2020年時,中國茶行業(yè)約有超5萬名的玩家,市場競爭劇烈且充分,其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yè)。閩東紅憑借茶園面積已在福建最大的茶產業(yè)生產城市之一的寧德是排名前十行列,這說明閩東紅已有一定規(guī)模。
茶葉企業(yè)之所以多年能夠屹立不倒,自然也與其穩(wěn)定的需求相關聯。在2021和2022年的財年內以及2023上半年,閩東紅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占總收入的57.1%,40.5%和41.8%。盡管該公司已經有意識的縮小對前五大客戶的依賴程度,但這些客戶的采購對閩東紅的銷售而言依然重要。
但根據行業(yè)趨勢來看,目前我國茶葉行業(yè)集中度仍然較低,企業(yè)數量多而分散,且目前行業(yè)主要是中小企業(yè)為主,即便是中國茶葉、八馬茶業(yè)等頭部企業(yè)所占市場份額也極小,身處其中,尚未做到全國鋪開的閩東紅似乎也難言優(yōu)勢。
閩東紅在招股書中表示,近些年來公司無法滿足客戶提出的所有采購訂單,在2021、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中,公司收到但未承接的采購訂單金額分別為1269萬美元、1426萬美元以及688萬美元。由此可見,目前困擾閩東紅的主要問題是產能的不足。
導致產能不足似乎并不是資金上的問題,而是茶產業(yè)面臨的一貫痛點:盡管我國茶產業(yè)規(guī)模大、茶產品豐富,但仍處于較為初級的生產階段。
一方面,茶業(yè)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用工短缺現象日趨嚴重。據國家茶葉產業(yè)技術體系經濟研究室的調研結果,我國茶區(qū)每年采茶用工短缺20%左右,嚴重的地區(qū)高達30%。
另一方面,我國多數茶園不適宜機械化作業(yè),加之關鍵設備缺乏,名優(yōu)茶仍依賴人工采摘,耕作、施肥、除草等環(huán)節(jié)機械化率也不高,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閩東紅難以擴大營業(yè)規(guī)模的原因。
而這些難以規(guī)模化、標準化和跨區(qū)域,再加上茶園看天吃飯、原料品質難控等問題,共同作用導致茶產業(yè)難以提高生產效率,長期得不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除此以外,目前各大板塊對于傳統(tǒng)茶企似乎并不友好,茶企無法避免行業(yè)分類的問題,如何歸類也成為了茶企的困擾,由此得不到資本市場合理估值也是眾多茶企遞交IPO后又打“退堂鼓”的原因之一。
而閩東紅若想突破市場競爭枷鎖,成為行業(yè)領先者,需全方位提升自身,這其中包括了行業(yè)專業(yè)知識、規(guī)?;C械化的生產能力、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品牌打造能力,并需要優(yōu)質茶園規(guī)模的不斷擴充,而這,或許也是閩東紅當前迫切謀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更多港股重磅資訊,下載智通財經app
更多港股及海外理財資訊,請點擊www.zhitongcaijing.com(搜索“智通財經”);欲加入智通港股投資群,請加智通客服微信(ztcjkf)
來源: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