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常用數(shù)據表
兒科護理學:是研究兒童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兒童保健、疾病防治與護理,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一門專科護理學。
胎兒期:從受精卵形成至胎兒娩出為胎兒期,共40周。
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生后28天稱新生兒期。
圍生期:胎齡滿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稱圍生期。
嬰兒期:出生后到1周歲為嬰兒期。
幼兒期:自滿1周歲到3周歲為幼兒期。
學齡前期:自滿3周歲到6-7歲(入小學前)為學齡前期。
學齡期:自6-7歲(入小學始)到進入青春期前。
青春期:以性發(fā)育為標志進入青春期,一般女孩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開始到18-20歲,為中學學齡期。
正常足月兒:指胎齡滿37周-42周出生,出生體重在2500-4000g,無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產嬰兒。
早產兒:指胎齡<37周的新生兒。
過期產兒:指胎齡>=42周的新生兒。
生長發(fā)育:是指小兒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長大及細胞、組織、器官分化的完善和功能成熟,是質和量的變化。
生理性體重下降:部分新生兒在生后數(shù)天內,由于攝入不足、胎糞及水分的排出,體重可暫時性下降原有體重的3%~9%,多在生后3~4天達最低點,以后逐漸回升,7~10日恢復到出生時水平。
頭圍:經眉弓上緣經枕骨結節(jié)繞頭一周的長度,是反映腦發(fā)育和顱骨生長的一個重要指標。
前囟:為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其對邊中點連線長度在出生時為1.5-2.0cm,1-1.5歲閉合。
兒童計劃免疫:是根據免疫學原理、兒童免疫特點和傳染病疫情的檢測情況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將生物制品接種到嬰幼兒體中,以確保兒童獲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從而達到預防、控制乃至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人工喂養(yǎng):以配方奶粉或其他代乳品完全替代母乳的方法,稱為人工喂養(yǎng)。
分離性焦慮:指由現(xiàn)實的或預期的與家庭、日常接觸的人、事物分離時引起的情緒低落,甚至功能損傷。
適中體溫:是指能維持正常體核及皮膚溫度的最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在此溫度下身體耗氧量最少,蒸發(fā)散熱量最少,新陳代謝最低。
呼吸暫停:呼吸停止達15-20秒,或雖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減慢(<100次分)并出現(xiàn)發(fā)紺及四肢肌張力下降稱呼吸暫停。
發(fā)展性照顧:是一種適合每個小兒個體需求的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滿足新生兒的個體化需求,可以促進早產兒體重增長、減少哭鬧和呼吸暫停的次數(shù)。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是治療新生兒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為了對高危新生兒進行病情的連續(xù)監(jiān)護和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及護理而建立的,其目的是減少新生兒病死率,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
新生兒窒息:是胎兒因缺氧發(fā)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環(huán)障礙,以致生后1分鐘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guī)律性呼吸,而導致低氧血癥和混合性酸中毒。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strong>是由于各種圍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損傷,是新生兒窒息的嚴重并發(fā)癥。
新生兒顱內出血:主要因缺氧或產傷引起,早產兒發(fā)病率較高,是新生兒早期的重要疾病與死亡原因。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是指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即出現(xiàn)進行性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等癥狀,以早產兒多見。
新生兒黃疸:是膽紅素(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新生兒敗血癥:是指病原菌侵入新生兒血液循環(huán)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高危兒:指已發(fā)生或有可能發(fā)生為重情況而需要密切觀察的新生兒。
膽紅素腦病(核黃疸):一般發(fā)生在生后2-7天,早產兒尤易發(fā)生。典型臨床表現(xiàn)包括警告期、痙攣期、恢復期及后遺癥期。
新生兒低血糖: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都診斷為新生兒低血糖。
新生兒高血糖:指全血血糖>7.0mmolL(125mgdl)或血漿糖>8.12-8.40mmolL(145-150mgdl)。
蛋白質-能量營養(yǎng)不良(PEM):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能量和蛋白質長期攝入不足,不能維持正常新陳代謝而導致自身組織消耗的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多見于3歲以下嬰幼兒。
營養(yǎng)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失常,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yōu)樘卣鞯娜砺誀I養(yǎng)性疾病。主要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見于新生兒、營養(yǎng)不良、腹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兒。
皰疹性口炎: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見于嬰幼兒,無明顯季節(jié)性,傳染性強,可在集體托幼所機構引起小流行。
嬰幼兒腹瀉:或稱腹瀉病,是指由多種病因、多種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消化道綜合征,嚴重者可引起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急性腹瀉:病程在2周以內的腹瀉。
遷延性腹瀉:病程在2周-2個月的腹瀉為遷延性腹瀉。
慢性腹瀉:病程超過2個月的腹瀉為慢性腹瀉。
呼吸急促:幼嬰<2個月,呼吸>=60次/分;2-12個月以下,呼吸>=50次/分;1-5歲以下,呼吸>=40次/分。
艾森曼格綜合征:當肺動脈高壓顯著,產生自右向左分流時,臨床出現(xiàn)持久性青紫。
急性腎小球腎炎(AGN):簡稱急性腎炎,是一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應引起的急性彌散性腎小球炎性病變,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急性起病,多有前驅感染,血尿、水腫、蛋白尿和高血壓。
腎病綜合征(NS):簡稱腎病,是一組多種病因所致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導致大量蛋白質自尿丟失引起的一種臨床癥候群。臨床具有4大特點: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癥③高膽固醇血癥④不同程度的水腫。
小兒生理性貧血: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而胎兒紅細胞壽命較短,且破壞較多(生理性溶血),加上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嬰兒生長發(fā)育迅速,循環(huán)血量增加等因素,紅細胞數(shù)和血紅蛋白量逐漸降低,至2-3個月時,紅細胞數(shù)降至3.0×1012/L,血紅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現(xiàn)輕度貧血,稱為生理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IDA):是由于體內鐵缺乏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化膿性腦膜炎(PM):是由各種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腦膜炎癥,是兒童、尤其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
川崎?。↘D):是一種全身中、小動脈炎性病變?yōu)橹饕±砀淖兊募毙园l(fā)熱出疹性疾病。表現(xiàn)為急性發(fā)熱、皮膚黏膜病損和淋巴結腫大。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發(fā)熱、上呼吸道炎、結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稱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征。
原發(fā)復合征:肺的原發(fā)性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核稱原發(fā)復合征,X線呈啞鈴狀陰影,臨床上癥狀和體征不明顯。
驚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發(fā)生不自主收縮,以強直性或痙攣性收縮為主要表現(xiàn),常伴意識障礙。
來源:護理周刊
相關知識
正常新生兒的護理常規(guī)
新生兒護理必備的日常用品
高科技嬰兒護理用品,讓媽媽更省事
新生兒嬰兒護理百科大全
新生兒護理常規(guī)
優(yōu)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的應用.docx 免費在線閱讀
正常新生兒的護理
【健康科普】新生兒期的日常護理
新生兒護理用品清單
新生兒常備的護理用品清單
網址: 兒科護理常用數(shù)據表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545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