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每天堅持發(fā)“健康養(yǎng)生”等 老年人成謠言的“轉發(fā)大戶”

每天堅持發(fā)“健康養(yǎng)生”等 老年人成謠言的“轉發(fā)大戶”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4日 15:10

繪圖 沈江江

“從2022年3月1日起,問好等圖片都要收費了,1張1元,年底從銀行卡里面扣,并且是雙方都要收費……”近日,這條微信在揚州不少家庭群及老年人群里熱傳。沒過幾天,又來一波相關的辟謠信息。一來一去,失落和開心的人,都是這群過度相信并依賴網絡的老年人們。他們?yōu)楹稳绱恕皥猿帧?,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昨天,記者進行調查采訪。

【現象】

各類謠言微信層出不窮

轉發(fā)的多是65歲以上的老人

都說謠言止于智者,可在諸多老年人群,以及老年人的朋友圈里,很多打著“健康養(yǎng)生”“善意提醒”“重要提示”的“謠言微信”一直層出不窮。

文章開頭提到的“3月起‘問好圖片’開始收費”的微信,也是一個比較老套的謠言了。記者查詢了解到,微信安全中心早在2019年3月30日就曾辟謠稱“網上關于微信將收費的各類信息均屬謠言,微信針對個人用戶不收費”。

除了這類“善意提醒”,更多則是鋪天蓋地的“養(yǎng)生秘訣”。在市區(qū)某單位工作的楊女士(化名),今年38歲,父母以及叔叔姨媽輩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除了幾個家庭群,她的微信常收到老人們動輒發(fā)來的健康養(yǎng)生信息,如“紅棗加蝦皮一起吃會中毒”“別喝藥了,天天喝紅酒泡紅酒就能降血壓”“這種病,不用找醫(yī)生,一招就能治愈”“拉肚子就找無花果,大人小孩都管用”……考慮到單位經常在微信上發(fā)各種通知,楊女士只能暫時將老人們的微信設為“消息免打擾”模式。

一項調查數據表明:老年人的謠言傳播力超年輕人6倍。記者隨機采訪也證實了這一點——轉發(fā)此類信息的,多數是如楊女士父母以及其叔叔、阿姨輩的老人,他們的年齡從65歲到80歲及以上,對微信缺乏一定的甄別力,看到此類微信后,出于對親友的關愛和保護,隨手就轉到朋友圈、家庭群、同學群、同事群里。盡管不少“謠言微信”隨后被相繼辟謠,微信也從2016年起推出“微信辟謠助手”,但仍不斷有老人頻繁地轉發(fā)各類未經證實的謠言信息。

【樣本】

每天堅持轉發(fā)“健康信息”

75歲大爺希望兒女要注意保養(yǎng)

75歲的王大爺(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懊刻煸缟?點左右,家庭群里就會‘叮叮咚咚”響上好幾聲。”王大爺的兒子王先生無奈地說,“幾位老人家先發(fā)一通‘早安問好’圖片,接下來就是各種健康養(yǎng)生、警示提醒的信息。”

王先生也提醒過老父親幾次,不要發(fā)未經確認的信息。老人先是答應了,可過不了多久,又忍不住轉發(fā)。記者輾轉找到王大爺,一番閑聊后,說到轉發(fā)各種微信的話題。王大爺嘿嘿一笑說:“兒女們工作忙,難得照面。他們也都是40多歲的中年人了,給他們看看這些健康信息,平時注意保養(yǎng)?!敝劣谠诩彝ト豪铩⒗吓笥讶豪镛D,王大爺認為,好多信息還是有用的,可以與大家分享。得悉老父親的回答,王先生說:“不勸了,這或許是他們用來和家人、老友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吧!”

劉女士(化名)是社區(qū)工作人員,因為工作,她認識了不少老同志,還添加微信互為好友。每天,她都會收到社區(qū)好幾位老人發(fā)來的各種微信?!坝幸晃?0歲的大爺不間斷地已發(fā)了兩年,除了問早安,就是各種健康養(yǎng)生信息?!眲⑴空f,自己既感動又尷尬。感動的是,老人當她是自家孩子,有重要信息想到與她分享。尷尬的是,這些信息有網頁、有圖片,還有視頻,她隔不了幾天就得清除一次內存。盡管如此,繁忙工作的空隙,她一般以敬禮表情回復,遇到明顯錯誤的健康信息,她會關照:“這是謠言,您老千萬別相信!”

作為社區(qū)工作人員,對于老人們總是熱衷微信轉發(fā),劉女士也思考并分析過。她認為,一方面是他們歲數大了,身體不好,偏信這些能帶來健康;另一方面是他們很孤獨,相當多的老人都與子女分開居住,他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孩子們的牽掛與關愛。

【聲音】

感謝老人的善意轉發(fā)

要給他們更多理解與關愛

“這是許多老年人觸網可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揚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吳林斌認為,與當初剛接觸網絡的中青年人一樣,許多老年人對新媒體缺乏應有的認識,對各種真假消息篤信無疑。他們獲得信息后,隨即向自己親朋好友轉發(fā),與他們分享。隨著辟謠信息發(fā)布,官方破謠渠道健全,老人們也會慢慢理解與知曉,去正規(guī)的官方媒體獲取準確的信息。

吳林斌認為,對于這樣的老人,親朋好友一方面從積極方面理解,感謝他們的善意。“不管信息真假,他們的行為告訴你,他們心里有你,重視你?!绷硪环矫?,也可以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告訴他們對網上的東西不可輕信,建議發(fā)些官方媒體發(fā)布的健康保健信息。

揚州友好醫(yī)院心理科主任張寶山分析認為,老年人相信網絡上的一些謠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老人受教育水平限制,缺乏基礎科學常識,多以老經驗判斷新事物;二是接受信息多通過周圍人的口耳相傳,缺乏分析鑒別能力,易被誤導;三是生理和社會活動能力降低,從眾心理和“善意關心”利他心態(tài)又較重;四是空巢老人、流動老人增加,缺少代際交流關心,親情關愛缺失,精神世界孤獨空虛。“老人們偏信那些養(yǎng)生信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想有個健康的身體,想健康長壽,想有個幸福的晚年,想少給兒女添麻煩?!?/p>

張寶山建議,老人們盡量收聽、收看官方權威媒體的消息,少關注朋友圈散發(fā)的謠言信息;子女要給予父母更多的理解與關愛,在教會他們使用新科技的同時,提醒他們留意各種不良信息,不斷增強抵抗謠言的免疫力。

記者 張慶萍 文/圖

責任編輯:煜婕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

相關閱讀:

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為“揚州網”或“揚州日報”、“揚州晚報”各類新聞﹑信息和各種原創(chuàng)專題資料的版權,均為揚州報業(yè)集團及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通過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上述來源。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以便寄奉稿酬。

相關知識

生病暴瘦、肝癌晚期、韓紅親自發(fā)文回應謠言
健康養(yǎng)生謠【轉】
健康養(yǎng)生:堅持戶外活動的好處
全網爆火的10個養(yǎng)生謠言,第3個爸媽都信過
專家集體辟謠:這90條健康謠言,大家別再相信了
【健康】晚上吃姜=吃砒霜?你被這 30 個謠言坑了多少年……
辟謠!坐高鐵=照X光?揭露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
網絡常見六種養(yǎng)生謠言
每天堅持健身,身體都會發(fā)生什么樣變化呢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傳播學者克羅斯曾提出謠言傳播公式:“R(謠言)=I(事件重要性)×A(事件模糊性)÷C(公眾識別力)”。在突發(fā)性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

網址: 每天堅持發(fā)“健康養(yǎng)生”等 老年人成謠言的“轉發(fā)大戶”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2026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