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挑羊毛疔——有效又廣為流傳的實用技術

挑羊毛疔——有效又廣為流傳的實用技術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0日 06:06

挑羊毛疔療法又名“挑刺療法”、“截根療法”,是現(xiàn)代中醫(yī)的一種外治療法,是用特制針在人體的腧穴、敏感點或一定部位挑刺,或挑出、挑斷皮下白色纖維狀物質(類似羊毛)(此即病根所在,淤塞經絡,氣血不通,導致疾病叢生;而健康人則沒有),以達到治療疾病的外治療法。它由遠古的砭刺法和絡刺發(fā)展而來,是通過刺激皮膚經絡,使臟腑得到調理的一種物理刺激療法,具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此療法歷史悠久,操作簡便,安全有效,無副作用,適應癥廣,效果明顯,挑刺療法屬于中醫(yī)外治法范疇。

挑刺法是中醫(yī)學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由古代的“九針”之一“鋒針療法”發(fā)展而來。

《靈樞?官針》記載:“病在經絡痼痹者,取以鋒針……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半刺者,淺納而疾出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

在臨床工作中,挑刺法可以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肩周炎、慢性咽喉炎、神經衰弱、胃脘痛、腰肌勞損、腦中風后遺癥、頸椎綜合征、坐骨神經痛、支氣管哮喘等二十多種不同類型的常見病、多發(fā)病。

但是......使用挑刺療法治療痔瘡有明顯的臨床療效。挑刺法可減少痔瘡復發(fā),控制痔瘡疼痛、痔核突出和止血有立竿見影療效。

挑羊毛疔是屬于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針挑療法中的一種操作方法。

針挑療法作為一種刺激體表皮膚相應部位,來振奮和激發(fā)機體自身內源性調控系統(tǒng),最終達到治愈疾病目的的療法,與疾病反應點的關系甚為密切,其針挑點簡稱“挑點”或“針挑穴點”。

針挑點既是機體臟腑器官病理生理機能狀態(tài)的反應點,又是針挑刺激直接作用并產生各種生理效應和治療作用的始發(fā)點。

而“羊毛疔”,便是針挑療法選擇的“挑點”或“穴點”的一類反應點。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無垠,把挑羊毛疔療法運用得廣泛且具特色者,當屬民族醫(yī)藥中的壯醫(yī)。

民族醫(yī)藥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醫(yī)藥的挑針外治法,在民族醫(yī)中達到較高的發(fā)展水平,在保障本民族的健康繁衍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針挑羊毛疔,能夠疏通體表的網結及筋結,鼓舞正氣,逐毒外出,調整氣血歸于平衡,促使疾病轉歸和人體正氣康復。

那么,什么是羊毛疔呢?

什么是“羊毛疔”

羊毛疔,又叫羊毛痧,病名出自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是以針挑撥時有羊毛絲樣物質被挑出且拔出物疹形堅硬似釘而得名。是生長在人體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下的一種成羊毛狀的異常脂肪纖維組織,對于很多慢性病,疑難雜癥人群能在身體的某些部位找到它的存在,而它比較集中存在的部位,肯定會或輕或重感到不適和病痛,而這些不適或病痛是難以靠現(xiàn)代醫(yī)學和傳統(tǒng)醫(yī)學徹底治愈的,應該把它挑出來才可以。

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隨時產生的“代謝物”可由人體的正常功能排除體外,但在特殊情況下,如遇風、熱、濕、燥、寒等因素的刺激,部分“代謝物”凝聚在一起便滯留在真皮的下方,不斷地凝聚、不斷的滯留,逐漸形成“羊毛疔”的初型。因它是人體的代謝產物,所以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對它不產生排異反映。它們靠人體氣血的濡養(yǎng)逐暫豐滿和延長,在皮下發(fā)育成網狀的纖維組織尤如植物的根系向四周發(fā)育,盤根錯節(jié)越聚越密。在多條纖維組織(即“羊毛疔”)的交叉點所對應的皮膚表面會生成“羊毛疔”的顯示點。這些顯示點呈黑色或紅色或凹陷的“汗毛孔”狀。通過這些顯示點可以挑出一根根一束束羊毛狀的纖維組織,在肌肉或脂肪比較豐腴的部位(如上臂、腿、臀、腹)還可能挑出成串的珍珠顆粒狀(2-4mm大?。澳葛邸?/p>

在《說鈴談往》《醫(yī)宗金鑒》《外治壽世方·論五疔狀候》《鲙殘篇·羊毛疹子辨論》等多部中醫(yī)學古籍中均有記載,屬于中醫(yī)學“疔瘡病”“痧病”范疇。

羊毛疔實際上是一個證候群,表現(xiàn)為發(fā)熱、無汗、皮緊、頭昏、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胃脘痛、腹痛、腹瀉等,屬于西醫(yī)的胃腸型流行性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膽絞痛等范疇。

眼看:在充足的光線下將病變的好發(fā)部位充分暴露,最好在自然光線下進行觀察。如果在預定的范圍內找不到異點時,應擴大尋找范圍。其毛孔中央凹陷,毛孔周邊有一紅圈,壓之退色,且多有一缺口,毛孔點中的筆毛挺直豎立,猶如釘子在皮孔,稱之為羊毛疔點。

刮疔:先用手掌摩擦督脈及其兩旁足太陽膀胱經脈為主的脊背部,令熱,然后用刮痧板(也可用瓷碗)蘸麻油或者刮痧油,從上向下刮數次,背部就會有暗紅色的“痧印”和多個隆起的“羊毛疔”。

《靈樞?背俞》篇提出了背俞穴主治五臟疾病,故挑刺點選擇背俞穴,也可以客觀指標是“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的陽性反應點或稍突出皮膚表面,略帶色素,如灰白色、棕褐色、暗黑色,大小不等約芝麻粒大小的丘疹。

應與雞皮樣點、蟲痧點相鑒別:其中其形似雞皮疙瘩,孔周隆起,中心凹陷,多為白色的稱之為雞皮樣點;其形似羊毛疔,但毛孔周圍的紅圈呈放射狀延伸,似蜘蛛狀,彎曲如蟲腳,壓之退色的點稱之為蟲痧點,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蜘蛛痣”。

對羊毛疔局部消毒后,將針具以技巧挑起毛囊根部,這時會有毛根隨針而起,毛囊便會伴有一條帶有黏性的線狀物隨之而出,這條線狀物就是俗稱的“羊毛”了。

關于挑羊毛疔的針具,古時多用植物刺、骨刺、青銅針、銀針等進行挑刺,而到了現(xiàn)代,則多采用三棱針、一次性注射針頭或大號縫衣針。

由于“羊毛疔”的密集生長,逐暫不規(guī)則地擠壓人體正常氣血的通道—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造成氣血不能正常濡養(yǎng)相關肌體的所需和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傳遞,正如中醫(yī)所說:“痛則不通,不通則痛”所以會造成局部器官的痛疼與脹麻,嚴重者會發(fā)展成無菌性腫脹。頸椎、腰椎、膝、肘等關節(jié)四周生長的“羊毛疔”經多年無序生長,不對稱、不規(guī)則地擠壓相關部位肌肉、血管,使這些部位的肌肉不對稱發(fā)育和不對稱萎縮。相關的骨關節(jié)受到長期非正常拉伸、擠壓造成畸形、彎曲、錯位 從而造成椎體間的纖維環(huán)膨出,這就是醫(yī)生所說的“腰突”、“頸突”。

由于長期血液不能正常流通,血液中的廢物不能正常排除,使血液中的鈣逐暫沉積在骨骼上造成骨質增生和骨刺,由于骨質增生常常會使椎管變窄,然后擠壓血管和神經,是腰、頸、臂、腿、膝、肘、手、足等諸多疾患的真正元兇。而這些疾患在大醫(yī)院只能靠麻醉、封閉和手術治療,除有較大風險外還極容易復發(fā),牽引術、針灸、刮痧、推拿、電療、火療、艾灸、貼膏藥等眾多療法雖然一時能緩解確很難根除。而“羊毛疔”挑治后,血管可以正常工作,氣血可以正常流通,神經也可以正常傳遞,相關部位的酸、麻、腫、脹、痛可隨之消失,起到很快之效,變形的關節(jié)、膨出的纖維環(huán)不久均可自行復位,沉積于椎管附近和其它關節(jié)部位的引起骨質增生和骨刺的沉積鈣質也會慢慢吸收并消融,相關疾患也會自愈且不易復發(fā)。

(1)針刺效應

亦是一種穴位刺激療法,針挑過程中,可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且其強度明顯高于一般的針刺,這種針刺效應在治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刺血效應

在針挑過程中,會刺破穴點周圍的毛細血管及觸及皮下脈絡從而引起穴位上出現(xiàn)少量的出血?,F(xiàn)代研究表明,刺血能緩解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huán)和局部組織缺氧狀態(tài),促進機體組織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復,并能調動和激發(fā)人體的免疫功能。

(3)按摩效應

針挑過程中,通過挑提、牽拉、搖擺等刺激方式,實際上對機體特定部位進行了機械性按摩刺激,產生的良性刺激信息會通過粗纖維傳入脊髓,直接興奮膠質神經元和間接刺激脊髓上控系統(tǒng),抑制傷害性沖動傳入,從而達到鎮(zhèn)痛作用。另外,針挑的挑提、牽拉、搖擺等刺激,可使局部組織微循環(huán)得以改善,有利于炎癥的吸收,改善細胞供氧和物質代謝,減少有害廢物產生,達到消炎作用。

(4)肌肉剝離松解術效應

針挑過程中,可挑出一些皮內纖維,即把痙攣緊張的纖維挑斷,使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韌帶、肌肉得以松解。

(5)機體組織損傷后作用效應

針挑結束后,穴位局部會留下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口,其局部組織細胞釋放出某些化學因子可造成無菌性炎癥反應,從而發(fā)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血管擴張、代謝增強等,為損傷的修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1)適應范圍

針挑療法的適用范圍較廣,在臨床中,幾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各科的病癥,均可用針挑療法進行治療。

針挑療法尤其對痧癥有良效(如羊毛痧、七星痧、五梅痧等),對痹證(如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四肢關節(jié)疼痛或僵直、頸肩腰腿疼痛、跌打損傷瘀痛、肌膚麻木不仁等,療效較為顯著。

針挑療法不僅對功能性疾病有效,而且對某些細菌性炎癥和實質性腫塊也有一定的消炎散結作用。

(2)禁忌證

①有出血傾向疾病、嚴重器質性病變、如糖尿病、心臟病、肝硬化腹水、血液病等病患者。

②傳染性皮膚病、皮膚過敏或潰瘍破損處。

③對于腫瘤及不明原因包塊。

④體質過于虛弱、惡病質或極消瘦的病患者。

⑤空腹時或飽餐后,過度勞累、過度緊張時。

⑥孕婦禁用,經期婦女在治療腰骶部及腹部疾患時均需慎用。

操作工具

挑治針可選用三棱挑刺針,但是從1970年開始,就仿照眼科手術用的“角膜鉤”,用不銹鋼制成“鉤狀挑治針”操作更方便。

操作方法

確定挑治點后,對周圍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然后用針頭稍后方的彎弓部,用力稍壓一下挑治點造成患者無痛的錯覺,隨即把針頭對準挑治點刺入皮膚的一分深,再把針尖輕輕地提高到較淺層,并牽住皮下的白色纖維組織,做左右搖擺、旋轉、牽拉動作,并最終把該處皮下的白色纖維組織挑出。

相關知識

廣東婦幼羊水穿刺相關事項解讀!手術時間及費用流程介紹
關于廣播電視信號傳輸技術
傳輸技術
廣播電視信號傳輸中數字微波技術的應用論文
電火花毛化技術的加工試驗及其機理研究
超聲波加工技術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
【羊水穿刺揭秘】它能為胎兒的健康...@鄒娜醫(yī)生的動態(tài)
6G空口演進技術:超高速數據傳輸之門(上)
遺傳與產前診斷 羊水穿刺知多少
毛冬青泡水喝的功效

網址: 挑羊毛疔——有效又廣為流傳的實用技術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6580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