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虎蛇如刀斷” 破譯“古人不待見蛇”的密碼

“虎蛇如刀斷” 破譯“古人不待見蛇”的密碼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1日 01:10

  ■炎帝畫像(像載《三才圖會》)

  ■江蘇淮陰高莊戰(zhàn)國墓銅器上的打蛇圖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遺址出土陶瓶上的人首蛇身圖像

  ■四川蘆山東漢墓打蛇石俑

  從現(xiàn)代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人早在遠古時期是非?!俺缟摺钡?,并將蛇當作民族圖騰。但從秦漢以后,蛇卻漸漸變成了不太招人“待見”的動物。但凡與蛇有關的諺語、成語、歇后語等大多都含有貶義,甚至認為蛇年是兇年、屬蛇的人“命”不好,在12生肖中屬蛇的人被稱為屬小龍……

  □倪方六

  中國古人何時起不再崇拜蛇?

  1958年,在距今約5500年的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遺址上出土了一件彩陶瓶,瓶的腹部有一條用墨彩繪出的人首蛇身神怪。此后,在甘肅武山、定西、臨洮等多個地方,都陸續(xù)發(fā)現(xiàn)帶有這種人首蛇身圖像的文物。

  這些文物的出土,說明上古時期的中國人對蛇是相當崇拜的,中華女性人文始祖女媧被設計成蛇身人面,當是當年崇蛇風俗的直接反映,如果那時中國人討厭蛇的話,是不可能將老祖宗設計成這副怪模樣的。

  中國人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討厭蛇的?就考古出土文物中古人對蛇的態(tài)度變化信息來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該與“龍”的地位被大大提升有關。在上古三代時期的夏朝,是絕對崇蛇的時代,但是在到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物中的蛇圖形不再是可愛和令人敬畏的單一面貌了,出現(xiàn)了在今人看來對蛇“不尊敬”的現(xiàn)象,特別是戰(zhàn)國時期文物中,這種現(xiàn)象更明顯。

  1982年發(fā)掘的湖北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的絲錦繡上有一幅“鳳鳥食蛇”圖;1987年發(fā)掘的太原金勝村晉國趙卿墓中出土的銅器上,出現(xiàn)了“鳥踐蛇”;1992年發(fā)掘的山西侯馬晉國鑄銅遺址的中,發(fā)現(xiàn)了帶有“獸踐蛇”圖像的陶范。民國時期還出土過被認為是楚王墓的安徽壽縣李三孤堆中的一件“鷹捉蛇”銅器:是一只張著口的兇猛的老鷹,腳下夾著一只掙扎的蛇。

  這些對蛇不再崇拜的現(xiàn)象,學術界概稱為“踐蛇”,即用腳踏或糟踐蛇的意思。

  “踐蛇”,是古代中國人征服對手、戰(zhàn)勝邪惡的文化信號,是蛇走下神壇的標志?!佰`蛇”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應該是中國人“厭蛇”的開始。

  后來,在稍晚些的文物中,還出土了打蛇和啖蛇的圖案。1978年在江蘇清江市(今淮安市)城南鄉(xiāng)高莊戰(zhàn)國墓中出土的銅器中就有一組打蛇動作的圖像,打蛇者一手高舉,一手提著剛抓到的一條蛇,往蛇身上打;在四川一座東漢墓中,曾出土一件“打蛇石俑”,俑人一手執(zhí)鏟,一手拿蛇。而在先秦以前,特別是夏商時期,中國古人視蛇為神靈,是絕對不可能打蛇的,更不會吃蛇。

  蛇年為什么會被認為是災年?

  在古代中國,人們真正開始討厭蛇,應該是蛇與吉兇福禍聯(lián)系到一起時。而這與十二生肖的出現(xiàn),幾乎是同步的。

  包括蛇在內的12種動物,是何時被用于紀年的?民俗學家并沒有給出確切的時間點,在先秦《詩經(jīng)·小雅》中的《車攻》篇里,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馬”的說法,但這是不是后世所說的“午馬”?學術界有不同的理解。直到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和1986年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秦墓出土的秦簡《日書》中的“十二獸”被發(fā)現(xiàn),生肖文化出現(xiàn)時間才被大大提前。

  “十二獸”與后來的十二生肖極為相似,證明生肖被用于紀年,至遲在先秦時。而廣泛運用,最遲不應晚于漢代,東漢王充《論衡》一書中已記載了與如今完全相同的12生肖。

  奇怪的是,自從生肖開始紀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每逢蛇年和龍年的時候,年成就不好,災害多荒年多。如北宋趙禎(仁宗)當皇帝期間,龍蛇年便多災,旱澇不均,詩人宋代蘇舜欽《吳越大旱》一詩開始兩句就是,“吳越龍蛇年,大旱千里赤”。

  吳越一帶本為江南魚米之鄉(xiāng),這樣的地方大旱,可見年景有多么恐怖。至今民間還流傳著“丙好吃,丁難過,龍蛇無糧要挨餓”的諺語。類似的說法,在湖北一帶叫 “蛇年不收花,龍年光塌塌”所以,比蘇舜欽晚一代的蘇軾《冉過超然臺贈太守霍翔》亦稱,“昔飲雩泉別常山,天寒歲在龍蛇間”;南宋詩人陸游同樣相信“蛇年不好”的說法,他在《人日雪》一詩中說,“非賢那畏蛇年至?多難卻愁人日陰?!?/p>

  因為蛇年收成不好,氣候不調,人們把這種自然災害造成的不幸和苦難,統(tǒng)統(tǒng)記到蛇的頭上,進而討厭之。甚至,在過去算命先生的眼里,蛇年與龍年還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命數(shù)中所謂“歲在龍蛇”,就是這種觀念的反映。據(jù)《后漢書·鄭玄傳》,此語出自東漢經(jīng)學大師鄭玄之口,其本人即身亡其年。

  實際上,這對蛇和龍都是不公平的,以氣候來說,其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壞氣候的出現(xiàn)周期可能與蛇年、龍年碰到了一起,并無科學依據(jù)。民間公認的“牛馬年,好種田”、“羊馬年,廣收田”,認為牛年、馬年、羊年是好年頭等,其實也并不盡然。

  涉蛇成語典故為何多為貶義?

  蛇的天然惡性影響到多數(shù)人對它好感,或許也是一般人多畏蛇的原因。蛇是爬蟲類冷血動物,與其他有足動物形成巨大的反差。雖然大多數(shù)蛇并無毒,也不咬人,但因為和人類不親近,最后形成的人文語言環(huán)境,使得涉及到蛇的成語或是口頭語大多數(shù)是貶義,如:佛口蛇心、蛇眉鼠眼、龍蛇混雜、杯弓蛇影、虛與委蛇、打草驚蛇、虎頭蛇尾、春蚓秋蛇、蛇蝎為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強龍難壓地頭蛇等等,將惡毒、狡猾、可怕、貪婪、難纏、自私、不負責任、心術不正……幾乎都當成了蛇的標簽,貼到蛇的身上。

  古代中國人何時拿蛇來開涮?從一些成語出現(xiàn)的時間來看,也集中在先秦時期,這與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踐蛇”現(xiàn)象出現(xiàn),竟然有時間上的巧合。

  有個成語叫“封豕長蛇”,便出現(xiàn)于先秦。據(jù)《左傳·定公四年》:楚國后裔申包胥去秦國搬救民,求被伍子胥攻下的楚國,申包胥對秦王說的理由是,“吳為封豕長蛇”。封豕,指野豬;長蛇,即大蛇,二者都是對中國古人有重大威脅的壞東西。后來,“封豕長蛇”一語成了貪婪者的代稱。

  有一個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也是先秦時出現(xiàn)的。這個可以從戰(zhàn)國楚國詩人屈原《天問》中找到印證,里面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一語。

  這些都是中國古人“厭蛇”情緒的在語言學上的反映。

  “虎蛇如刀斷”是怎么回事兒?

  人們將對蛇的反感還“連累”到生肖,屬蛇的人一般不會說屬蛇,而稱“屬小龍”。更有一些愚昧迷信之人認為虎蛇“犯相”。

  所謂犯相,就是兩個不同屬相的人結婚生活到一起是否相宜與和諧,如果不和諧,就稱“犯相”。民間流傳的歌訣是這樣:“羊鼠相逢一旦休,不教白馬見青牛;金雞不與犬相見,兔子見龍不長久;虎見蛇如刀切,猿猴見豬淚交流”。有的地方簡而言之:“白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龍兔云端去,雞狗不到頭;虎蛇如刀斷,亥豬怕申猴。”

  這意思是說,羊鼠、馬牛、雞犬、兔龍、虎蛇、猴豬屬相的男女不宜走到一塊,否則不會幸福。如何不幸福,民間還有具體說法,如“白馬怕青牛”,具體解釋是“只為白馬怕青牛,十人近著九人愁,匹配若犯青牛馬,光女家住不停留”;“羊鼠一旦休”,則是“羊鼠相交一旦休,婚姻匹配古人留,諸君若犯羊與鼠,夫妻不利難則久?!?/p>

  顯然,這是將動物界的利害和共存關系,挪到人們婚姻上面來,純屬滑稽。

  “犯相”說是人類對動物的厭惡情緒在民俗學上的反映,其理論來源是中國傳統(tǒng)的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相對應的,還有最佳結合,如,屬蛇的與屬虎的不適合,“虎蛇相斗”,但屬蛇的與屬兔的結婚,在民間看來卻是絕配,在山西、陜西、甘肅一些地方,便有“蛇盤兔,必定富”的說法:

  “喜珠石榴蛇盤兔,榮華富貴必定定”。具體來說,“男屬蛇,女屬兔,男女配婚好姻緣”。所謂“蛇盤兔”,本是堪輿學的專用術語,“風水寶地”中一種地勢叫“龍盤兔”,傳說祖墳葬在這種地方會發(fā)家,于是“蛇盤兔”概念被移植到了婚俗上來。

  應該注意的是,不只是中國人厭蛇,西方人對蛇也不是太喜歡?!兑了髟⒀浴分心莻€《農夫與蛇》的故事,就是西方人厭蛇情緒的代表性反映。西方人的厭蛇情緒由何而來?這與西方人的傳說有關,因為蛇曾引誘過西方人心目中的圣女夏娃,所以認為蛇很壞。

相關知識

夢見蛇
【孕婦夢見很多蛇】孕婦夢見打死蛇
【孕婦夢見蛇是什么意思】孕婦夢見被蛇追是什么意思
【懷孕癥狀】胎夢夢見蛇
夢見一條小黑蛇是什么預兆
夢見兩條大蛇
蔡淳治:以蛇為本,產業(yè)報國
為什么打蛇打七寸
跑男第一期白蛇傳說
蛇葡萄泡水喝的禁忌

網(wǎng)址: “虎蛇如刀斷” 破譯“古人不待見蛇”的密碼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8609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