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扭腰盤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于健身保健器材領域,特指一種電動扭腰盤。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身體健康的日益重視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健身保健器材的使用日益廣泛,特別是具有料理、保健、健美的扭腰機更受人們喜愛。傳統的扭腰機一般由機架、扶手和轉盤組成,轉盤可旋轉的安裝在機架上,鍛煉者站在轉盤上,手扶扶手,通過自己腰部的扭動來達到扭腰的目的,該結構的扭腰機一般體積較大,適合公園或廣場使用。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體積小、適合家庭使用的扭腰機,其結構一般包括底座、扭腰盤,所述的底座內設有電機、主動凸輪軸和三個從動凸輪軸,所述的電機帶動主動凸輪軸轉動,主動凸輪軸的轉動帶動三個從動凸輪軸轉動,從而使扭腰盤轉動。具體可以參照中國實用新型201320067642.4,其專利名為一種健身保健器產品的電動扭腰盤。
但該電動扭腰盤存在以下缺陷,該電動扭腰盤在使用的時候,電機需要不斷的進行正反轉動作,從而起到扭腰的效果;但電機在轉向的時候,啟動電流大,從而降低了電機的使用壽命,使得該電動扭腰盤在使用的時候需要頻繁更換或維修電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無需電機正反轉的電動扭腰盤。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電動扭腰盤,包括
底座和轉動設置在底座上的轉盤;
動力源,設置在底座中,連接并帶動有輸入齒輪;
輸出齒,設置在轉盤中;
兩個相嚙合的轉向齒輪,由所述輸入齒輪帶動;
所述轉向齒輪包括連接端和功能端,所述連接端上設有使兩轉向齒輪相互嚙合的連接齒,其中一轉向齒輪的連接齒嚙合輸入齒輪;所述功能端圓周一側上設有用于嚙合所述輸出齒的工作齒;
當輸入齒輪帶動所述轉向齒輪由轉動時,兩轉向齒輪的工作齒依次嚙合所述輸出齒,從而帶動所述轉盤實現交替正反轉。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齒設置的圓周位置不超過功能端圓周的一半。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底部設有齒圈,于齒圈上設有所述輸出齒;所述轉向齒輪設置在所述齒圈中,使得所述工作齒嚙合在所述齒圈上,從而帶動連接齒圈的轉盤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上固定有轉軸,所述轉盤上設有轉動孔,所述轉動孔中設有軸承;所述轉軸穿設在所述軸承中,通過所述工作齒嚙合所述輸出齒來帶動所述轉盤繞轉軸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中還設有若干依次嚙合在所述輸入齒輪與轉向齒輪之間的過渡齒輪,用于通過所述過渡齒輪的逐級減速來為轉向齒輪提供適合的轉速比以及轉動力。
進一步地,所述過渡齒輪包括設置在底座正中的定位齒輪和設置在定位齒輪一側用于逐級嚙合所述輸入齒輪的若干傳遞齒輪;于所述定位齒輪另一側設有繞所述定位齒輪逐級嚙合的兩個轉向齒輪。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圍上還設有鋼珠座,所述鋼珠座上設有若干凹孔,凹孔中設置有鋼珠;所述轉盤上設有與所述鋼珠座相對的轉動槽;當所述轉盤轉動的時候,所述鋼珠在所述凹孔中滾動抵接所述轉動槽。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源為驅動電機。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電動扭腰盤的齒輪機構,使得動力源只需要一直正轉就可以實現電動扭腰盤的往復轉動,其有效的保護了動力源,增加了動力源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底座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轉盤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轉軸處的爆炸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轉向齒輪的示意圖。
圖中標號所表示的含義:
1、底座;2、轉盤;3、輸入齒輪;4、轉向齒輪;5、動力源;6、連接端;7、功能端;8、連接齒;9、工作齒;10、齒圈;11、轉軸;12、轉動孔;13、軸承;14、過渡齒輪;15、鋼珠座;16、凹孔;17、轉動槽;141、定位齒輪;142、傳遞齒輪;4a、第一轉向齒輪;4b、第二轉向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一種電動扭腰盤,包括
底座1和轉動設置在底座1上的轉盤2;
動力源5,設置在底座1中,連接并帶動有輸入齒輪3;
輸出齒,設置在轉盤2中;
兩個相嚙合的轉向齒輪4,由所述輸入齒輪3帶動;
所述轉向齒輪4包括連接端6和功能端7,所述連接端6上設有使兩轉向齒輪4相互嚙合的連接齒8,其中一轉向齒輪4的連接齒8嚙合輸入齒輪3;所述功能端7圓周一側上設有用于嚙合所述輸出齒的工作齒9;
當輸入齒輪3帶動所述轉向齒輪4由轉動時,兩轉向齒輪4的工作齒9依次嚙合所述輸出齒,從而帶動所述轉盤2實現交替正反轉。
如圖1、4所示,所述動力源5為一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為螺桿,即為所述輸入齒輪3;本實施例中,所述輸入齒輪3后依次嚙合有三個過渡齒輪14,通過所述驅動電機帶動所述輸入齒輪3轉動,來依次帶動各過渡齒輪14轉動;所述過渡齒輪14為減速齒輪,其用于為嚙合在過渡齒輪14后的轉向齒輪4提供合適的轉動比以及轉動力。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向齒輪4依次嚙合在所述過渡齒輪14后,為便于說明,稱與所述過渡齒輪14嚙合的轉向齒輪4為第一轉向齒輪4a,另一個轉向齒輪4為第二轉向齒輪4b;為使得所述兩轉向齒輪4可以正常依次嚙合,所述第一轉向齒輪4a的連接齒8要高于所述第二轉向齒輪4b的連接齒8,而第一轉向齒輪4a通過其連接齒8高于的部分與所述過渡齒輪14相嚙合,其余部分與所述第二轉向齒輪4b嚙合,而第二轉向齒輪4b的連接齒8與所述過渡齒輪14相錯開設置。
如圖2、5所示,在電動扭腰盤工作的時候,其驅動電機僅正轉;由于兩轉向齒輪4是相互嚙合的,假定輸入齒輪3正轉,其轉向經三個過渡齒輪14傳遞后,所述第一轉向齒輪4a為正轉,所述第二轉向齒輪4b為反轉;由于兩轉向齒輪4的轉向是相反的,當第一轉向齒輪4a上的工作齒9接觸到所述輸出齒時,所述第二轉向齒輪4b上的工作齒9剛好背對所述輸出齒且不嚙合輸出齒,此時由所述第一轉向齒輪4a帶動所述輸出齒;在轉動一定距離以后,由于所述工作齒9僅存在功能端7的一側,在第一轉向齒輪4a的功能端7轉動至另外一側后,由所述第二轉向齒輪4b的工作齒9嚙合所述輸出齒,使得由第二轉向齒輪4b反向帶動所述輸出齒轉動;因此,由于兩轉向齒輪4的轉向是相反的,在其依次嚙合所述輸出齒的過程中,會帶動整個轉盤2做往復做正反轉運動,從而實現電動扭腰盤往復扭腰功能。
在本機構中,驅動電機一直保持正轉,相比現有令所述驅動電機一直正反轉的電動扭腰盤,本實用新型中的電動扭腰盤有效的保護了驅動電機,即消除了驅動電機在從正轉變?yōu)榉崔D帶來的較大換向電流,從而增加了驅動電機的使用壽命,減少了更換維修的成本。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齒9設置的圓周位置不超過功能端7圓周的一半。其目的在于,防止工作齒9設置過多,導致兩轉向齒輪4同時嚙合所述輸出齒,從而導致工作齒9相斥運行導致損壞;但工作齒9的大小可以小于整個功能端7的一半,其具體可以根據所需要轉動的角度以及轉速來進行設置。
具體來說,轉盤2轉動的角度通過調整工作齒9的齒數與齒圈10的總齒數之間的比值來確定,就本實施例來說,本實施例中工作齒9的齒數與齒圈10的總齒數的比值為23/150,從而每次轉動的角度23/150*360≈55度。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2底部設有齒圈10,于齒圈10上設有所述輸出齒;所述轉向齒輪4靠所述齒圈10設置,其轉向齒輪4的功能端7朝上,使得所述工作齒9抵接在所述齒圈10中。
如圖3所示,在本實例中的齒圈10一體成型在所述轉盤2的底部;轉盤2與底座1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上述往復轉動機構的置容腔,置容腔內,所述轉向齒輪4通過上述過渡齒輪14設置在靠輪圈的位置,從而便于所述轉向齒輪4與所述齒圈10相嚙合。采用齒圈10的好處在于,便于空余出所述置容腔內的安裝空間,從而便于使用者安裝往復轉動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2上固定有轉軸11,所述轉盤2上設有轉動孔12,所述轉動孔12中設有軸承13;所述轉軸11穿設在所述軸承13中,如圖4所示,所述轉動孔12設置在轉盤2的正中型,其軸承13的外圈固定在所述轉動孔12中,而其內圈連接有所述轉軸11,轉軸11的另外一端通過螺釘結構于轉盤2的正中連接所述轉盤2,此時通過所述工作齒9嚙合所述輸出齒來帶動所述轉盤2繞轉軸11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過渡齒輪14包括設置在底座1正中的定位齒輪141和設置在定位齒輪141一側用于逐級嚙合所述輸入齒輪3的若干傳遞齒輪142;于所述定位齒輪141另一側設有繞所述定位齒輪141逐級嚙合的兩個轉向齒輪4。
如圖2所示,所述底座1的正中設有用一安裝座,安裝座內開設有用于安裝轉軸11的所述轉動孔12,而所述定位齒輪141套設在所述安裝座上,使得所述轉軸11與該定位齒輪141互不影響;所述傳遞齒輪142為若干雙聯齒輪,用于為整個齒輪機構提供較大的轉速比;由于存在所述定位齒輪141,從而使得其余安裝在底座1中的齒輪繞該定位齒輪141設置,使得轉盤2中整體結構的更為緊湊,從而在有限的空間中安裝更大、更多的過渡齒輪14;同時,通過該過渡齒輪14使得所述轉向齒輪4靠所述齒圈10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1的外圍上還設有鋼珠座15,所述鋼珠座15上設有若干凹孔16,凹孔16中設置有鋼珠;所述轉盤2上設有與所述鋼珠座15相對的轉動槽17;當所述轉盤2轉動的時候,所述鋼珠在所述凹孔16中滾動抵接所述轉動槽17。
如圖2、3所示,所述鋼珠座15為一外接在所述底座1上的塑料件,塑料件上一體成型有若干下凹,即所述凹孔16;所述轉動槽17也為一外接在所述轉盤2上的塑料件,其形狀具體為一環(huán)形槽。使用時,鋼珠被限位在所述凹孔16內,其具體作用在于輔助所述轉盤2轉動,同時支撐起轉盤2的外圈,防止使用者踩在所述轉盤2上的時候,轉盤2被踩的一端向下塌陷造成損壞。
實施例2:
在本實施例中,大部分結構均和所述實施例1相同,其不同點在于所述輸出齒為一固定在所述轉軸11上的輸出圓齒輪,而并非所述齒圈10,所述工作齒9依次抵接在所述輸出圓齒輪上,從而帶動與輸出圓齒輪相連接的轉軸11轉動,從而帶動轉盤2轉動;相比起來,采用輪圈可以更好的利用底座1中的空間,從而便于使用者進行安裝。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相關知識
一種電動扭腰盤的制作方法
一種扭腰盤的制作方法
扭腰盤的制作方法
一種多功能扭腰盤.pdf
健身扭腰座墊的制作方法
一種具有扭腰健身功能的拉筋板的制作方法
扭腰盤,健身,運動
帶繩子扭腰盤 按摩健身扭腰盤 按摩健身扭腰盤
扭腰盤有什么作用 扭腰盤怎么用健身效果好
新型扭腰器的制作方法
網址: 一種電動扭腰盤的制作方法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25942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