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讓孩子們身在高原卻看得見大?!?——重慶援藏教師講述跨越群山的故事

“讓孩子們身在高原卻看得見大海” ——重慶援藏教師講述跨越群山的故事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6月04日 12:47

“望著眼前這片壯美而嚴酷的土地,我心里沉甸甸的:那些年復一年扎根在這里的重慶援藏干部,那些默默耕耘的本地教師們,他們是如何度過一個個漫長冬季的?”5月30日,為期5天的2025年重慶名師赴昌送教活動圓滿結(jié)束,重慶名師送教團成員、兩江新區(qū)嘉原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傅榮華在返程途中感慨地說。

昌都被稱作雪域高原褶皺深處一座被歲月雕琢的古城。自2016年起,重慶市共分三批選派90名優(yōu)秀教師“組團式”援助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昌都一高);今年7月,重慶市第三批“組團式”教育干部人才援藏工作隊(以下簡稱“組團式”援藏工作隊)將結(jié)束“扎根”3年的援藏工作,離開雪域高原返回山水之城。近日,記者來到昌都,聆聽這些援藏教師跨越群山的故事。

“對教師職業(yè)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人總要為夢想而活,要為某些夢想去奮斗一下。”5月27日晚上10點,“組團式”援藏工作隊教師劉忠驊抽空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說起援藏3年來的點滴,他陷入了沉思。

劉忠驊是重慶八中的一名歷史教師,2022年7月和19名教師一起來到昌都,一呆就是3年。

“我一來就接手昌都一高的高三年級?!眲⒅因懡榻B,上課第一天,看著一些學生嶄新的歷史課本,他覺得很不可思議。

觀察一個星期后,他找到了原因:一些學生上課大多只用眼睛看、耳朵聽,課后很少會打開課本復習。

學習可不能靠簡單重復或機械記憶。為讓學生“翻開”課本,劉忠驊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學生在早晚自習的時候集體讀課文,“首先讓學生們出聲,然后是準確地斷開?!?

嘗試往往伴隨質(zhì)疑。一開始,學生們都很懷疑這個辦法的效果,讀著讀著就不愿意動嘴。但在劉忠驊的不斷鼓勵下,班上的學生終于用大半個學期的時間,通讀了一遍歷史課本。

“其實效果在讀了一半的時候就顯現(xiàn)出來了?!眲⒅因懡榻B,很多學生不但語速快了、連貫了,還能把一些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一學期下來,不僅學生們的課本“讀”舊了、勾勾畫畫的痕跡多了,其他班級也傳來了瑯瑯書聲。

▲2023年,昌都一高,劉忠驊在輔導藏族學生。受訪者供圖

在昌都這3年,劉忠驊大量精力都放在教學上,甚至怕有點“閑”下來,“因為一閑下來,就會想家人?!?

3年前,劉忠驊做出來昌都的決定時,妻子和女兒是有意見的。當時,劉忠驊的女兒正上四年級,知道他的決定后,很是不解。

“爸爸,我以后不買玩具,不買新衣服,也不吃零食了,你不要去。”女兒央求著說。

“我不是為了賺錢去西藏?!眲⒅因懹行┻煅?。

一天晚上,劉忠驊向妻子和女兒袒露了自己的初衷。

從2005年開始,他就參與了對西藏教師的培訓。培訓中,他不僅看到了西藏教師的淳樸,也看到他們在教學上的短板。

在劉忠驊班上,每一屆都會有來自西藏的學生。他想著,要是有老師早點幫助他們,也許很多孩子的命運會因此改變。

劉忠驊一家三代都是教師,他從小就立志要做老師,父親也常對他說:“作為一名教師要對得起你的學生,因為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家的希望。”

“來到昌都這3年,我對教師職業(yè)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眲⒅因懻f。

前段時間,劉忠驊因為身體不適返渝就醫(yī),班上的學生經(jīng)常給他打電話、發(fā)短信問候他。想著學生們要高考了,他稍微好一些,就又回到了昌都,“那天,我一進教室,學生們?nèi)空酒饋砉恼茪g迎我?!辈家桓?8班的學生次仁德西還給劉忠驊寫過這樣一句話,“您的出現(xiàn)猶如一道光,一道照亮前程的光?!?

“我不是一個人在奮斗”

和劉忠驊一樣,“組團式”援藏工作隊教師楊雙燕,也在昌都書寫著對教育的執(zhí)著。

回憶起援藏的起點,來自長壽中學的她笑著說,那源于一次“偶然”。2022年,看到學校發(fā)布的援藏生物教師招募通知,她幾乎沒多想就報了名。

不過,離別時3歲和7歲孩子不舍的眼神,成了她心底的牽掛;初到昌都時,頭痛、失眠、流鼻血,不斷考驗著她的意志??僧斔と氩家桓叩慕淌?,看到一雙雙充滿期待、渴望知識的眼睛,“那一刻,我就知道這里需要我,這也是我的使命?!?

初到昌都一高,楊雙燕接手高一班級并擔任班主任。為解決一些學生基礎(chǔ)薄弱、學習方法單一的難題,她化身“教學魔法師”。

“甲攜來一本亮色書?!边@是她編的一個順口溜,讓學生們順利記住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為破解讀題障礙,她要求學生背誦考題與知識框架;她將生活知識與課本理論結(jié)合,如用涼拌黃瓜加鹽后出水講滲透作用原理,用老年人特點讓學生掌握細胞衰老特征……

面對教學資源匱乏的難題,楊雙燕積極牽線搭橋,聯(lián)系“娘家”長壽中學,搭建起資源共享的橋梁,將優(yōu)質(zhì)的教學資源帶到雪域高原。

在援藏的日子里,遇到困難時,楊雙燕總會和援藏隊友們一起商討對策。大家相互鼓勵、攜手前行,在這片高原上,不僅收獲了深厚的情誼,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

▲2024年,昌都一高,楊雙燕正在給學生們講題。受訪者供圖

“這三年,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家人、學校、援藏隊永遠是我最堅實的后盾?!睏铍p燕充滿感激地說。

這些年來,跋山涉水奔赴高原“組團式”援藏的老師還有很多。

2016年,39歲的陳云主動報名參加了重慶市首批“組團式”教育干部人才援藏工作隊,一呆就是9年?!斑@些年,想到家里的老人、孩子,我也猶豫過,徘徊過?!标愒聘锌?,但一想到學生們渴望求知的眼睛、對大山外世界的渴望,陳云遞交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援藏申請。

▲2024年,昌都一高,陳云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受訪者供圖

2022年,已經(jīng)48歲的重慶市忠縣中學英語教師何普惠報名參加“組團式”援藏工作隊。援藏過程中,何普惠發(fā)現(xiàn)一些女生對自身認識不夠清晰,對未來成長等問題思考不是很足,于是她開展講座、舉辦讀書分享會,為女生提供心理引導,并激勵她們勇敢地做自己。

“要讓孩子們身在高原卻看得見大?!?/strong>

“我們多想一點、多做一點,昌都的孩子們就會多受益一點?!眮碜灾貞c鐵路中學、重慶市第三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隊領(lǐng)隊、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校長徐和建始終將這一理念貫穿于援藏工作的每一處細節(jié)。他不僅關(guān)注日常教學,還要建立起貫穿整個高中階段的管理機制、模式和方法,“我們要讓孩子們身在高原卻看得見大海?!?

初到昌都,徐和建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昌都學生的近視率在增長,并且與教室、寢室照明條件有關(guān),于是在重慶市教委和重慶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支持下,他們將全校教室、寢室、辦公室的燈具全部更換為符合現(xiàn)代衛(wèi)生標準的照明設(shè)備,讓高原學子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迎來根本性改善。

在提升硬件設(shè)施的同時,徐和建同樣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他推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該中心于2025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他積極搭建教育資源共享橋梁,借助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將重慶巴蜀中學等學校的優(yōu)質(zhì)課程資源引入昌都一高,實現(xiàn)“同教師、同授課、同教研、同測評、同實踐”等12項教學資源云同步,讓當?shù)貛熒硎軆?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

▲2024年,昌都一高,徐和建(右)將重慶巴蜀中學等學校的優(yōu)質(zhì)課程資源引入昌都一高。受訪者供圖

回顧起這三年的教育幫扶歷程,重慶援藏干部,昌都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曾理介紹,三年來,重慶在對口援助昌都一高、類烏齊縣、察雅縣和芒康縣過程中,實施了“凈水工程”“明亮工程”“溫暖工程”,提升師生幸福感;65個教育援藏項目穩(wěn)步提升了昌都教育整體水平;重慶一中、八中、巴蜀中學、重慶市人民小學、重慶市人和街小學等重慶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與昌都21所各級各類學校結(jié)為“姊妹學?!?,開展合作共建;昌都一高重點本科上線率由2022年的36%到2024年的42.7%……“每增加一項工程、每增長一個百分點的背后,都凝聚著援藏教育工作者的心血?!痹碚f。

談及未來規(guī)劃,徐和建滿懷期待地表示,返回重慶后,他將給學生們講述此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讓更多人了解西藏,認識西藏。正如傅榮華在日記中所寫:“重慶的山茶花,昌都的格?;?,開在不同的土地上,根卻向著同一片天空生長,向往著同一個團結(jié)、進步的春天?!?

相關(guān)知識

真情講述青海高原脫貧攻堅故事
“孩子們都健康,國家就更有希望”(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故事:武漢醫(yī)生援藏,守護高原母嬰健康,不畏環(huán)境艱險
美食紀錄片:在煙火氣息中講述中國故事
徐暉:援藏路
孕媽媽講的胎教故事(通用63篇)
越聽越聰明的胎教故事(通用43個)
準爸爸講胎教故事(精選60篇)
“閩寧協(xié)作”福建干部在海原——張丹彤:跨越山海讓群眾健康有“醫(yī)”靠
“最大膽的科普公眾人物”隋鴻錦:讓每一件標本都講述生命故事

網(wǎng)址: “讓孩子們身在高原卻看得見大?!?——重慶援藏教師講述跨越群山的故事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36476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