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科學育兒指南 幼兒穿衣小貼士

科學育兒指南 幼兒穿衣小貼士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8日 14:27

科學育兒指南 幼兒穿衣小貼士

2017-05-30 06:58快問養(yǎng)生編輯部

  1、患病的孩子需注意

  科學育兒的知識當中,您要特別注意對于生病孩子的照顧。寶寶的抵抗力弱,患有各種疾病的可能性都很大,家長只有了解必須的護理常識,才能在寶寶危急關頭給予他們最好的照顧。對于咳嗽或感冒患兒,如果兒童呼吸正常,感冒、咳嗽、喉嚨痛和流涕可不需要任何藥物。必須注意保暖,但也不要太熱,并繼續(xù)喂食和多喝水。藥物只有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才使用。發(fā)燒的兒童可以用溫水擦洗。在病好后的一周內(nèi),至少要每天多吃一餐,指導患兒的體重達到病前的體重時才算恢復。對于腹瀉患兒,患兒腹瀉時體重會降低,并迅速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

  腹瀉患兒應盡可能堅持母乳喂養(yǎng)、多進食和飲水。食物能幫助患兒停止腹瀉,也能加快孩子的康復。腹瀉停止后,每天給孩子多吃一頓飯對孩子的完全恢復極為重要。

  2、健康的兒童需注意

  擁有健康的兒童是每一個家長的福氣,但是必要的護理常識您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呦。您要知道,孩子的胃比成年人小,一餐不能吃太多,但兒童的生長對營養(yǎng)的需求卻很大,因此兒童要少量多餐。每周至少兩個雞蛋,魚肉豆腐可替換。聰明健壯少生病,兩歲之內(nèi)很關鍵。兒童應吃煮爛的豆類混合的或粥與魚沫、肉沫混合的食物,另外還有蔬菜和水果,還應在這些食物中加入一兩匙食用油,所有的食物應該現(xiàn)做現(xiàn)吃,并保證每天給孩子進食5-6次。如果您的孩子處于出生以后的頭6個月,母乳為他們提供了所需的全部食物和飲料,母乳喂養(yǎng)應堅持到2歲時或更晚。當嬰兒長到6月時。母乳不能滿足兒童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必須添加泥糊狀食物,7-9個月注意咀嚼練習,10-12個月向幼兒固體食物轉(zhuǎn)化。

  科學的育兒常識充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您的孩子處于生病的狀態(tài),給予最安全到位的護理,就是您力所能及的事,如果您的孩子很健康,飲食方面的喂養(yǎng)規(guī)律就應當成為您科學育兒首要考慮的前提。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給予他們最完善的照顧,充分的關愛和科學的喂養(yǎng),才會讓你的孩子生活的更加健康。

二、家長注意寶寶吃水果要有度

  小寶寶吃水果也有很多學問,吃得好身體好,吃的不妥,也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家長們在給寶寶吃水果時,一定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學問一:掌握食用時間

  水果中有不少單糖物質(zhì),極易被小腸吸收,但若是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脹氣,以至引起便秘。所以,在飽餐之后不要馬上給寶寶食用水果。而且,也不主張在餐前給寶寶吃,因?qū)殞毜奈溉萘窟€比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會占據(jù)一定的空間,由此,影響正餐的營養(yǎng)素的攝入。另外,寶寶吃柑橘前后的1小時不宜喝牛奶,不然的話,柑橘中的果酸與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相遇后,即刻發(fā)生凝固,影響柑橘中的營養(yǎng)素吸收。

  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午睡醒來后,這樣,可讓寶寶把水果當作點心吃。每次給寶寶的適宜水果量為50-100克,還可根據(jù)寶寶的年齡大小及消化能力,把水果制成適合寶寶消化吸收的果汁或果泥,如1-3個月的小嬰兒,最好喝果汁,4-9個月寶寶則可吃果泥。

  學問二:要與體質(zhì)相宜

  給寶寶選用水果時,要注意與體質(zhì)、身體狀況相宜。舌苔厚、便秘、體質(zhì)偏熱的寶寶,最好給吃寒涼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獼猴桃、芒果等,它們可敗火;而荔枝、柑橘吃多了卻可引起上火,因此不宜給體熱的寶寶多吃。消化不良的寶寶應給吃熟蘋果泥,而食用配方奶便秘的寶寶則適宜吃生蘋果泥。

  學問三:食用要適度

  荔枝汁多肉嫩,口味十分吸引寶寶,通常,他們吃起來就沒個夠,然而,媽咪最好把握住寶寶食用的量。因為,大量吃荔枝不僅會使寶寶的正常飯量大為減少,影響對其他必需營養(yǎng)素的攝取,而且,常常會在次天清晨,突然出現(xiàn)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大汗淋漓。如果不馬上就醫(yī)治療,便會發(fā)生血壓下降、暈厥,甚至死亡的可怕后果。這是由于荔枝肉含有的一種物質(zhì),可引起血糖過低而導致低血糖休克所致。

  西瓜在夏日吃起來清涼解渴,是最佳的消暑水果,尤其在寶寶發(fā)燒、長口瘡、身患暑熱癥時,但也不能過多食用,特別是脾胃較弱、腹瀉的寶寶。如果食用太多,不僅使脾胃的消化能力更弱,而且會引起腹痛、腹瀉。通常,每次給寶寶吃100-150克左右,每天吃2次為宜。

  柿子也是寶寶鐘愛的水果,但當寶寶過量食用,尤其是與紅薯、螃蟹一同吃時,便會使柿子里的柿膠酚、單寧和膠質(zhì),在胃內(nèi)形成不能溶解的硬塊兒。這些硬塊不僅會使寶寶發(fā)生便秘,而且有時由于不能從體內(nèi)排出,便停留在胃里形成胃結石,從而使寶寶胃部脹痛、嘔吐及消化不良。

  香蕉肉質(zhì)糯甜,又能潤腸通便,因此,也是媽咪經(jīng)常給寶寶吃的水果,然而,不可在短時間內(nèi)讓寶寶吃得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弱的寶寶。否則,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一般來講,對于食量不太大的寶寶,每次吃一根即可,每天可吃2次。

  學問四:不可代替寶寶不愛吃的蔬菜

  蔬菜和水果一比,無論是口感還是口味遠不及水果,因為水果中含有果糖,所以有好吃的甜味,而且,果肉細膩又含有汁水,還容易于消化吸收。因此,有些媽咪在不愛吃蔬菜時,經(jīng)常就讓他多吃點水果,認為這樣可以彌補不吃蔬菜而對身體造成的損失。然而,這種水果與蔬菜互代的做法并不科學。

  首先,如果經(jīng)常讓寶寶以水果代替蔬菜,勢必水果的攝入量就會增大,因而導致身體攝入過量的果糖。而體內(nèi)果糖太多時,不僅會使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的發(fā)育造成身材矮小,而且還會使寶寶經(jīng)常有飽腹感,結果導致食降。其次,水果中的無機鹽、粗纖維的含量要比蔬菜少,與蔬菜相比,促進腸肌蠕動、保證無機鹽中鈣和鐵的攝入的功用要相對弱一些。因此,寶寶不愛吃蔬菜時,媽咪最好不要經(jīng)常以水果代替。

三、爸媽注意嬰兒穿開襠褲有講究

  穿開襠褲的必要性

  穿開襠褲是由寶寶的生理決定。嬰兒期,寶寶還不能控制大小便,而且飲食主要以乳汁為主,大小便的次數(shù)較多,爸媽需要不停地為寶寶排便和更換尿布。此外,嬰兒無法用語言表示自己的要求,爸媽雖說和嬰兒整天相處在一起,但由于爸媽和嬰兒交流溝通的默契性差,對嬰兒把尿的習慣掌握尚不準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多數(shù)爸媽為嬰兒選擇穿開襠褲。這樣可以既大大降低了父母照顧嬰兒的辛苦程度,也可以解決因照顧不周而給嬰兒帶來的健康影響。

  穿開襠褲的缺點和對策

  穿開襠褲不衛(wèi)生。1歲以內(nèi)的寶寶已經(jīng)能站立并開始學習行走,在這個階段,白天已很少用尿布了,可是由于寶寶此時行走不穩(wěn),最容易在地上爬、地上坐,而地上往往很臟,身體暴露部位易受污物侵染而引發(fā)疾病。

  解決的對策:爸媽不要怕辛苦,應給學會為坐和爬以后的寶寶更換滿襠褲,防止不潔物入侵小屁屁,特別是女寶寶。如果寶寶尚小,爸媽要嚴格注意家中的衛(wèi)生保潔,并保證盯著寶寶的小屁屁或在小屁屁下面墊上尿布,以避免寶寶坐在不該坐的地方發(fā)生危險。

  穿開襠褲容易被凍傷。隨著寶寶的長大,寶寶的活動范圍也隨之增大,穿開襠褲使臀部裸露在外,前后通風,還會使冷風直接灌入腰腹部和大腿根部,導致感冒或腹瀉。

  解決的對策:冬天,里面毛褲是可以開襠,最外面的那層褲子就不用開襠了,這樣既有利于保護寶寶,又方便爸媽,且在公共場合也顯得更文明。

  穿開襠褲不安全。寶寶穿開襠褲暴露臀部、外陰部,在寶寶活動時,容易被銳器扎傷或被火、開水燙傷。此外,女寶寶外陰部由于生理的原因和開襠褲的暴露性容易被感染,患上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男寶寶容易玩弄生殖器而養(yǎng)成不良習慣。寶寶穿開襠褲時間長還會養(yǎng)成大小便無規(guī)律和隨地大小便的不衛(wèi)生習慣。

  解決的對策:爸媽看護時要密切觀察,要隨時留意寶寶會陰部的健康狀況,發(fā)現(xiàn)異常務必及時查看,存在“險情”時,及時送醫(yī)院就診。若爸媽是全職照顧寶寶,又能及時注意到寶寶的大小便需要,則此時仍以穿開襠褲為佳。

  盡管穿開襠褲有不少缺陷,但周歲寶寶已能下地走動,尚未形成大小便良好習慣,也不會穿脫衣褲,故穿開襠褲還是必要的,不過要注意保護,盡量避免開襠褲的缺點。

  1歲半后應告別開襠褲

  一般寶寶在1歲半左右會用簡單的語言或動作表示大小便,爸媽應不怕麻煩,給寶寶穿上滿襠褲,這樣既衛(wèi)生又雅觀,有利于寶寶的身心健康。當然,寶寶有時會因貪玩或來不及把大小便拉在身上,弄臟衣褲。爸媽不要責備寶寶,而應該注意在寶寶穿滿襠褲時,進行科學漸進的大小便訓練。

  溫馨提示:寶寶換穿滿襠褲時最好選擇從春天開始,因為此時寶寶身上的衣服已經(jīng)日漸單薄。寶寶由于不適應而尿褲子時也容易換洗。這樣,經(jīng)過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的鍛煉,到冬天時寶寶基本上就已經(jīng)學會自己大小便了,從而可避免因尿褲子而出現(xiàn)受涼感冒的情況。

四、莫讓寶寶陷入秋凍誤區(qū)

  秋季,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于鍛煉寶寶的耐寒能力。但是,“秋凍”不能盲目、過度,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扒飪觥钡母驹谟凇斑m寒溫”,然而面對降溫,有的爸爸媽媽卻不得要領,對孩子“秋凍”添衣存在不少誤區(qū)。這些誤區(qū)的存在,不僅使“秋凍”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而且還會有損寶寶健康。

  秋季寶寶穿衣誤區(qū):

  1.有鈕扣的衣服不要選

  新生兒衣服大多都是采用系帶設計,這樣可以避免鈕扣傷害寶寶皮膚或是寶寶誤吞了鈕扣的情況發(fā)生,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選購有鈕扣的衣服。

  有扣子的衣服比系帶設計的衣服更加保暖,它更適合寶寶在冬天穿。盡量不要選擇扣子容易松脫、扣子粗糙突起的衣服。

  2.衣服寬松才不會影響寶寶發(fā)育

  寬松的衣服雖然對寶寶不會產(chǎn)生束縛感,但是如果衣服不貼身寶寶很容易著涼,所以選擇衣服要做到“松緊適當”。

  松,即衣身寬松,但寬松的衣服也要盡可能地貼身,特別是寶寶的內(nèi)衣尺寸要合適,一般寬出一寸半到兩寸即可;緊,即衣服的袖口處不能太寬,衣袖最好是收口設計的,這樣更為保暖。貼身的衣服不要忽略衣服的袖口設計,應該選擇保暖柔和而又采用收口設計的衣服。

  3.寶寶睡覺要盡量少穿衣服

  許多媽媽怕寶寶睡得不自在,特意讓寶寶在睡覺時少穿衣服,其實這是不科學的。

  出生不久的寶寶睡覺時盡量用衣物裹著。因為如果不把寶寶的小手包好,太小的寶貝睡覺時會很不安穩(wěn)。當寶寶滿2個月后,晚上睡覺兩條腿會不停地蹬踢,往往會把被子踢開,這時媽媽應該給寶寶穿上嬰兒睡衣,衣服要足夠保暖,以防寶寶踢被子而著涼。

  不同寶寶不同“凍法”:

  “秋凍”的基本理念就是從秋季開始鍛煉機體適應嚴寒冬季的能力。兒童為稚陰稚陽之體,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自身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差。爸爸媽媽應該隨著氣候變化,要循序漸進的對寶寶進行耐寒訓練,實施“秋凍”。

  1.因時而異:分清三秋,“凍”法有不同

  初秋最適宜開展秋凍,不宜給寶貝添加過多衣物。暑熱未消,還時不時地有幾場“秋老虎”光臨,雖然氣溫開始下降,卻并不寒冷。時是開始秋凍的最佳時期,最適合耐寒鍛煉。

  仲秋早晚氣溫低,要注意加減衣服

  晚秋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切勿讓寶貝盲目受凍不但對健康無益還有害,容易引發(fā)呼吸道疾病。

  2.因人而異:不同年齡,“凍”法也不同

  0—1歲嬰兒:入秋后只需單衣薄被,且不要緊包緊裹,衣帶要寬松,被褥需輕柔,便于寶寶肢體舒展活動;當室溫降至20℃以下,可穿夾衣,蓋夾被。

  2-3歲幼兒:秋天宜穿純棉貼身線衣褲,易于吸汗。隨著溫度下降,可單層加衣,不要給孩子穿化纖衣服,因為化纖衣服易產(chǎn)生靜電,它會加重皮膚的干燥,而且化纖衣服不透氣。

  3歲以上幼兒:活動量可適度增加,秋季更不能穿厚衣、高領上衣,活動時可穿單薄的運動服。

  3.因體質(zhì)而異:體弱寶寶不宜“凍”

  健康的小孩進行適當?shù)那飪觯芎芸斓剡m應氣溫由暖變涼,幫助孩子迎接寒冷的冬季。體弱多病的幼兒,在多進行室外活動的同時,卻不宜盲目地進行“秋凍”,而是要重點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平安度過“多事之秋”和嚴寒的冬季。

閱讀829 229 投訴

相關知識

【幼兒園安全小貼士】幼兒園安全小知識 幼兒園安全小常識
【嬰兒服裝種類】新生兒穿什么衣服 嬰兒穿衣指南
晚間產(chǎn)后小課堂~新生兒穿衣指南
兒童健康知識小貼士
新生兒穿衣指南:如何選擇合適的衣物
幼兒科學教育
新生兒衣服選購指南:避免踩雷,省錢省心
新生兒衣服選購指南:寶媽們不再迷茫
新生兒衣服怎么選?新生兒衣服選購指南,尺碼、品牌一次說清!
【科學育兒小知識】如何科學育兒

網(wǎng)址: 科學育兒指南 幼兒穿衣小貼士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549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