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療法
娛樂治療由來已久。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以及古代中國的《樂記》里,都曾論述過音樂等娛樂活動的治療作用。我國古代醫(yī)案中也有不少娛樂治療的記載。例如清代,有一縣令,終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歡,食不知味,寢不安枕,一天天消瘦下去,雖多方求醫(yī),仍無效果。后來聽說有一位名醫(yī),醫(yī)道高明,便前往求治。老郎中問明了病情并號過脈象之后,一本正經對他說:你乃“月經不調”??h令聽罷,啼笑皆非,甩袖而去。以后逢人便講這件怪事,每說一回,便捧腹大笑一回。沒想到過了不久,病竟痊愈了。此時縣令才恍然大悟,上門拜謝郎中。郎中告訴他:“你患的是郁結的心病,要治好你的心病,還有什么比笑更好的心‘藥’呢?”
國外也有這方面的報道。如英國著名化學家法拉第,由于長期緊張的研究工作,被頭痛失眠的惡魔纏得痛苦不堪。他不得不前去求醫(yī),醫(yī)生給他開了這樣一張藥方:“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yī)生?!狈ɡ趯Υ诵念I神會,從此經常出入劇院,觀看喜劇、滑稽劇和馬戲等表演,健康狀況很快得到了改善。
一些醫(yī)療和研究機構紛紛成立了娛樂治療的組織,對娛樂療法進行系統研究,如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成立了“音樂療法研究會”,用優(yōu)美動聽的古典樂曲為求治者治病。英國劍橋大學口腔治療室曾用音樂取代麻醉劑,為200個牙病求治者成功地進行了手術。還有人研究了不同樂曲所產生的情緒變化,并且以此確定不同樂曲的治療作用。
音樂之所以能夠起到治療心身疾病的作用,是因為它不但能反映和振奮人的精神,而且它的不同節(jié)奏、旋律、音調、音色等,還可對人的心身產生不同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心理學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以神奇的娛樂方式來治療疾病,越來越受到醫(yī)學家的倡導,并得到進一步推廣。
喜劇療法
喜劇療法適合于患抑郁癥的老年人。人們認為笑聲可以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松弛,心理上的平衡。開懷大笑能驅散憂郁情緒的烏云。美國已有數百家喜劇俱樂部,它們是調節(jié)身心的好場所。
音樂療法
音樂對于各種身心疾病和精神性疾病,如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神經性頭痛,以及各種神經官能癥的治療,均有獨到之處。音樂療法在歐美、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我國等許多國家廣泛開展。
觀魚療法
醫(yī)學家研究發(fā)現,讓高血壓患者觀賞金魚能降低血壓。因為觀賞著水中怡然自樂時,能使人的神經也慢慢地松弛下來,心情顯得輕松愉快,血壓也隨之降低。
集郵療法
20多年前,波蘭干塔特拉山區(qū)兒童結核病療養(yǎng)院的醫(yī)生們發(fā)現,集郵活動對治療肺結核病很有助益。那些熱心于集郵的小患者們,要比不集郵患者更快痊愈出院。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把集郵列入心理療法的正式科目之中。
書法療法
自古以來,書法延年。書法家多長壽。書法講究執(zhí)筆和運筆,因人的拇指與肺經相通,通過手指的活動能活氣血?;罱浗j關節(jié)、平衡陰陽,有益于身體健康。如能長期練、時時寫,可達到心理平衡、心情舒暢、心曠神怡之功效。
吟詩療法
吟詩可使人的肺臟得到運動和鍛煉,也可以使人的精神在美妙的詩詞意境中得到協調,優(yōu)秀的詩詞還能陶冶人的情操。國外也有詩療。更為有趣的是,意大利還有以詩治病的“藥方”出售。經常吟詩詠詞,對健康是有些益處的。
呼喊療法
即每天清晨到山上、海邊、江邊向高山和大海、江河大聲呼叫,每早一次,每次呼喊20~30分鐘。其法可將病人內心積郁發(fā)泄出來,從而取得精神與心理上的平衡。
筆耕療法
有句古詞寫道:“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睂嵺`表明,筆耕不輟能填滿無所事事的時間。筆桿一握,萬念俱消,思想專一,心胸開闊,愉悅精神,保持心理平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十分快樂,無疑豐富了個人的內心世界,自然壽從筆端來。
風箏療法
放風箏活動是一項簡單易行,娛樂性極強的鍛煉方法,古代不少長壽老人都喜歡放風箏。古人認為迎天順氣、拉線凝神、隨風送病,百病皆祛。
撫琴療法
學會拉二胡或彈琴,可以抒發(fā)個人的感情,增強意志,還可做為一種情緒轉移的方法,來解除人們心中可能存在的郁悶和煩惱。
舞蹈療法
每天堅持跳一兩個小時交誼舞,能有效的防治動脈硬化、神經衰弱、高血壓以及肥胖等疾病。德國的一家醫(yī)院專門開辦舞蹈療養(yǎng)所,大多數病人在接受舞蹈治療后,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轉,病體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康復。
笑話療法
醫(yī)學專家證明,笑能調節(jié)神經,消除疲乏,愉悅身心,加快血液循環(huán),有益于身體健康。我國有“一笑解百愁”、“笑一笑,十年少”之說,你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余,不妨讓生活充滿笑聲,在笑聲中解除疲乏,怡情益智,增強健康。
賞花療法
在西班牙等國,治療心理紊亂病癥的最簡單方法是賞花。醫(yī)生每天有意識地帶領病人去花圃賞花,使病人在不知不覺中克服急躁情緒,消除心理紊亂。我國也有“樂花者長壽”、“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等諺語。可見賞花能益壽。
動物療法
醫(yī)學家發(fā)現,經常撫摸小動物能使人血壓下降,心臟病發(fā)作的危險性減少?;颊叱5酱笞匀恢行蕾p鷹擊長空、魚游潛底的自然景觀,可以松弛緊張的情緒、啟迪想象力,達到治療的目的。
幽默療法
美國醫(yī)生在給病人開藥方時,常常把“幽默”和“笑”開進去。原因是:笑是個好運動。每次笑時,胸腹、心臟、肺、肝臟都能得到放松;還能從呼吸系統把外界侵入的物質排除出去,加速血液循環(huán)。幽默能排除憂煩、緊張、沮喪、頭疼、背疼。
電視療法
德國著名的眼科專家弗里德保指出,患斜視的兒童,每星期用10分鐘的時間,將健康的眼睛遮蓋,強迫使用斜眼看電視.坐在與斜眼相反的方向位置,用斜眼看電視節(jié)目。這是因為電視圖像的結構、線條以及電視有規(guī)律的閃爍,能使眼睛隨之活動和自我調節(jié),從而達到矯治的目的。
美學療法
美學療法是當代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的巧妙結合。它運用聲學、光學、電子學、美學、心理學等原理,使各種色彩和音樂節(jié)奏、意境和諧地結合起來。這種“彩色音樂”除可豐富人們的文娛生活,還可以用來治療疾病。據試驗,美學療法對失眠癥、狂躁癥、抑郁癥等有一定的療效。
吹笛療法
在布拉格附近的里卡尼兒童哮喘病療養(yǎng)所創(chuàng)造了一種吹笛療法,專治兒童哮喘病。他們讓患病的兒童在醫(yī)生和音樂教師的指導下吹長笛,以鍛煉患病兒童的橫隔膜和肺部力量,有力地促進了癥狀的康復速度。
賞畫療法
賞畫治病的例子頗多。例如巴比倫王妃因賞鄉(xiāng)情風景畫而治愈了思鄉(xiāng)??;隋煬帝欣賞《梅熟季節(jié)滿園春》使煩躁癥不藥而愈;南北朝鄱陽王后妃見到《鄱陽王調情圖》而消除了喪夫憂郁癥等等。據醫(y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觀畫是欣賞藝術,也是審美活動,它必然引起病人的想象,而想象則能調節(jié)交感神經系統,直接促進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膽堿等物質,起到調節(jié)血液流量、增加免疫機能的作用,進而促進病體痊愈。
看球療法
有精神萎靡癥的患者往往很苦惱,此病吃藥不容易好。在南美洲某醫(yī)院的醫(yī)生用看球療法指導病人治療此病十分有趣而有效。讓人有意識地帶著口才去觀看足球賽,如果病人的病情因此有好轉,就多帶他觀看水平更高、競賽更激烈的球賽。很多患者十分樂于接受這種“治療”,而且精神狀態(tài)大有好轉,疾病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痊愈。
釣魚療法
水邊河畔,空氣中負離子多,可使人心曠神怡。垂釣都端然靜坐,使人心平氣和,思想集中,對健康大有裨益。垂釣何以能療疾呢?首先在垂釣之處,草木蔥蘢,可散發(fā)出氧氣、負離子、殺菌素和芳香物質,有益大腦健康,增強記憶力。對哮喘、肺氣腫、高血壓、失眠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此外,靜心等候,類似于氣功中的靜坐,可使氣血陰陽歸于平衡。而當魚兒欲上鉤時,全神貫注,凝神靜氣,嚴陣以待,一旦魚兒上鉤,歡快輕松之情溢于言表,從而達到內無思慮之患,外無形疲之憂的最佳養(yǎng)生境界。
弈棋療法
弈棋有益于身心健康,這是古今好棋者信奉的長壽之道。一者對弈時全神貫注,意守棋局,雜念盡消,腦細胞利用率高,不易衰老;二者多弈善弈,可防止大腦動脈硬化,具有預防老年性癡呆癥和防止智力衰退的作用。
旅游療法
旅游是一種人們樂于接受,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綜合性娛樂活動。人在旅游活動中,可以飽覽大自然的奇異風光和歷史、文化、習俗等人文景象,獲得精神上的享受。旅游能延長人的壽命,可能是暫時避開了壓力,也可能是給外出的人帶來了有助于恢復元氣的滋補劑。
形形色色的娛樂方法,正在受到廣大患者和中老年人的青睞,人們通過親身體驗,已嘗到防病治病,健體強身,益智延年的甜頭。
①增強肺的呼吸功能;②清潔呼吸道;③使肌肉放松;④有助于發(fā)散多余的精力;⑤有益于抒發(fā)健康的情感;⑥消除神經緊張;⑦幫助驅散愁悶;⑧減輕“社會束縛感”;⑨有助于克服羞怯的情緒;⑩有助于樂觀地對待現實。
前四項屬于生理功能,后六項屬于心理功能,這表明娛樂療法具有較明顯的治療價值。
在實施娛樂療法時,必須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應本著自愿參加的原則,如果求治者參加并不感興趣甚至厭惡的娛樂活動,只會適得其反,也就失去了娛樂療法本身的意義;其次,必須因人而異,由于求治者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個性特點、不同的娛樂愛好和修養(yǎng),在組織其參加娛樂活動時,必須考慮這些因素,選擇比較合適的娛樂方式。再次,必須遵循自然的原則,娛樂本身是一種輕松、自然的活動,它的療效主要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因此,不應用強硬的、教條的、做作的方式進行,而應使治療和諧、自然地融合在娛樂之中。
工娛治療是工作和文娛治療的簡稱,也就是組織病人進行適當的生產勞動和文娛體育活動,以促進疾病恢復,是臨床上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尤其是在慢性精神病人、人格障礙、智能低下病人中,工娛治療常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
(1)工療:讓病人參加一些工作和勞動。根據病情及診斷不同,結合病人的特長,可安排不同的勞動。常見的勞動有室內清潔衛(wèi)生,如整理床鋪、拖地板、掃地、照顧其他重病人等。也有技術性勞動,如編織竹器、草包,織毛衣,縫紉,繡花,繪畫,寫字,制玩具,糊信封,裝訂書籍等。還有一種勞動,如庭園精耕細作,或協助園藝工人種草養(yǎng)花,養(yǎng)家畜家禽等。為了治病目的,使患者堅持這些勞動,很有必要。
(2)娛療:讓病人參加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可有計劃地安排,如欣賞音樂、聽唱片、跳舞、下棋、打牌、打球、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還可組織病人集體游戲,參加各種比賽,閱讀報紙、雜志,或散步。使病室每日生活豐富多彩。
通過工娛治療對病人有很多益處:①勞動成果可使病人產生價值感、責任感;文娛體育活動可鍛煉體魄,陶冶情操。②文娛活動可使病人思想集中,情緒松弛,避免病人整日沉浸于病態(tài)之中,解除恐懼、憂傷、焦慮、緊張等消極情緒 。③參加集體活動能使患者接觸現實生活,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恢復。④發(fā)揮正常的身心機能,防止智力、體力廢用性衰退,保存或學習一部分生產技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住院時間。
松弛療法亦稱放松療法,是對精神緊張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國內外科學家發(fā)現,精神緊張(或稱精神壓力,簡稱“緊張”)能夠對人的免疫系統產生消極的影響??茖W研究資料表明,精神緊張能夠引起機體神經功能紊亂,人體內分泌系統失調,腎L—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并由此引發(fā)一系列癥狀。由于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增加,使體內的正常免疫功能受抑制,無法進行免疫監(jiān)控而使細胞發(fā)生癌變,同時也抑制了機體的抗病能力。實驗研究還證實,癌癥的發(fā)生和擴散,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減弱有著密切的關系。
對許多癌癥患者來說,精神緊張因素成了康復的最大障礙。因此,設法減輕自己的精神壓力,應是癌癥患者的一項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對于癌癥患者,要努力從各方面減輕自己的精神負擔,包括有效的治療、親友的安慰、求實的態(tài)度和信心等,以使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得到調整,有利于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復和增強。同時要學會生理上的“放松”,要有意識地使全身肌肉、神經放松,使身體各部分放松。在放松過程中,要重視“意守”,即‘—心一意,把思想集中到一個焦點。這種建立在養(yǎng)生學基礎上的松弛療法,會使癌癥患者感到全身輕松舒坦,甚至忘掉疼痛;同時,也調整了內部氣血陰陽的運行。
本篇主要介紹國外相當流行的松弛療法,由美國杰克遜博士在1929年編創(chuàng),包括肌肉松弛和日常生活松弛,其目的都是為了松弛緊張的神經系統,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發(fā)展,現已比較普遍地運用于臨床。日常生活松弛比較簡單,也容易做到,如談心、交友、閱讀、種花、養(yǎng)魚、聽音樂以及寫字、繪畫等都可以使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放松。肌肉松弛則要有一套專門的訓練方法,美國癌癥防治專家委員會制定的肌肉松弛法的訓練程序如下:
(1)找一個舒適、寧靜、光線柔和的房間,關好房門,坐在高低適中的椅子上,兩腳平放在地上,雙眼微閉。
(2)逐漸調勻呼吸。
(3)緩慢地進行深呼吸,在呼氣時心中默念“放松”;
(4)把注意力集中在臉部,想象臉部和眼睛的緊張感就像打結的繩子或是握緊的拳頭,隨著呼氣一次次逐漸將其完全松開。
(5)體會臉部和眼部的舒松感,此時好像有波動的氣流遁通全身。
(6)緊閉雙眼,臉部繃緊,咬緊牙關,然后突然全部放松下來,并讓舒松感擴散到全身各個部位。
(7)用上述方法在身體各部位進行練習,從上到下的各個部位順序是:頭部、頸部、肩膀、背部、上臂和前臂、雙手、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踝關節(jié)、雙腳、腳趾。每個部位的練習,都要配合想象,即先想象繃緊、再放松。如此循環(huán)住復,直到全身上下徹底放松。
(8)當完全放松時,在舒適寧靜的意念中,靜坐3—5分鐘。
(9)然后慢慢放松上下眼皮,準備睜開,想象似乎看到了寬敞的房間,使意念漸漸地回到現實中來。
(10)雙眼完全睜開。至此,即已完成一段練習,可以去干日常事務。
進行肌肉松弛法必須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環(huán)境和室內應保持盡量幽靜,沒有噪音干擾。
(2)患者的坐位必須十分舒適。
(3)必須清除頭腦中的一切雜念,使大腦也處于松弛狀態(tài)。
(4)循序漸進,聽其自然。開始練習時,情緒不容易安定下來,這時不能著急(如責備自己只能加重緊張感)。一般說來,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就可逐漸安靜下來。把松弛當作一種娛樂,在松弛療法中,可以配合收聽輕音樂或聽大海波濤錄音等。
(5)松弛療法剛開始進行時,最好每天2次,每次30分鐘左右。隨著對整個療法過程的掌握,每次的時間可減為20分鐘左右或更短一點。松弛療法的時間,一般應安排在午餐后l小時或晚間睡覺之前。這樣,進行松弛療法的時間比較固定,而且,在臨睡前進行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增強松弛療法的效果。
松弛療法要求癌癥患者放松意識,注意力集中。這一步比較難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意識,方法是意守身體上某個部位,如意守丹田,默念一個簡單的字,想象一棵樹、來達到放松的目的,當放松時,你的意識可以達到一種清靜與舒適的清醒狀態(tài),這里,有兩個鍛煉人專注能力的方法,推薦給癌癥患者及其親屬、朋友們,不妨一試。
1.節(jié)拍器法
配置一個節(jié)拍器,擺正姿勢靜坐好,然后專心聽那嘀嗒嘀嗒的聲音。起初聽到的聲音比較遙遠和微弱,隨著你的注意力的集中,就會感到那節(jié)拍器的聲音像是在自己胸膛里的振蕩,甚至像是在從室內周圍的墻壁上反射回來一樣。如果沒有節(jié)拍器,可用鐘或表來代替,比如把表貼近自己的耳朵,聆聽表針發(fā)出的響喀哨哨的聲音,即可進行鍛煉。
2.錢擺法
將20—25厘米長的細線拴在古銅錢或螺母上,然后用手捏住繩線的另一端,讓銅錢或螺母靜止地垂在自己的鼻尖前面,兩眼盯住銅錢或螺母的小孔,當注意力集中到這兒以后,在心里反復默念“左右動,左右動”,不一會兒,你就會發(fā)現銅錢或螺母真的動了起來o這時你心里可再默念“擺大些,擺大些”,結果,擺的幅度會真的變大起來,注意力越集中,反應就越強烈。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是毫無效果的。
請注意,作專注能力鍛煉時,應以不感疲勞為度。
(二)快樂療法
快樂療法,亦稱愉快療法,在歐美稱之為“幽默療法”,是近年來頗為流行的防治疾病的一種自我療法。美國、德國、瑞典、日本等國都相繼開辦了幽默診所、笑醫(yī)院等。這里的工作人員有一半是善于言談、頗有感染力的幽默大師或笑療專家。現代醫(yī)學專家發(fā)現,癌癥病人有規(guī)律地笑,可使病情得到緩解。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青春常在”。笑能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使人忘記憂愁,擺脫煩惱,消除疲勞,有助于疾病的痊愈。
德國著名生物學家農涅,在92歲高齡接受榮譽獎章授獎儀式上致答詞說:“今天出席大會的許多人年紀已經不輕了,對你們來說,重要的是怎樣節(jié)省自己的精力。也許,你們不一定都知道,一個人皺一下眉頭需要牽動30塊肌肉,而笑一下只需要牽動13塊肌肉,所以消耗的能量比皺眉頭少得多。因此,親愛的同行們和朋友們,請經常笑吧!”
國外有位專家認為笑對人體有十大作用,這也是對笑能治病的簡要的生理與心理的分析。這十大作用是:①增加肺的呼吸量;②清潔呼吸道;⑦抒發(fā)健康的感情;④消除神經緊張;⑤使肌肉放松;⑥有助于散發(fā)多余的精力;⑦驅散愁悶;⑧減輕各種精神壓力;⑨有助于克服羞怯情緒、困窘的感覺以及各種各樣的煩惱,并且有助于增加人們之間的交際和友誼;⑩使人對往日的不幸變得淡漠,而產生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心理學家發(fā)現并經實驗研究證明,幽默療法可以使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全面的改善。當病人接受幽默療法和放松情緒的治療后,可使患者的機體內增加10%-14%的淋巴細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起到防止和抑制癌瘤生長的作用。醫(yī)學心理的現代研究還表明,對于手術后的惡性腫瘤患者,樂觀的情緒可以延緩甚至抑制癌瘤的生長,減少放療、化療的副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
在惡性腫瘤的手術中,手術范圍都較廣,常常伴有器官摘除或者部分生理功能喪失,使患者極易產生消極不良情緒,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如大腸癌(結腸癌、直腸癌)肛門改道手術,往往要在腹部建立人工肛門,這致使不少患者產生了思想負擔,情緒不振,不利于病情的盡早康復。因此,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怎樣使自己的情緒能抉樂起來,是一個須著重加以解決的問題。從治療方法上講,這就涉及到了心理上的愉快情緒療法,即快樂療法。
愉快情緒療法是指采用能引起愉快情緒、消除受壓抑的不良情緒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和措施。實施愉快情緒療法可以通過引人發(fā)笑的手段.也可采用其他能使人產生高興、快樂、歡悅、自豪等積極情緒的措施。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患者的認識作用,因為這種認識作用可以控制和調節(jié)其信緒的表現。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因為心情的壓抑,要想直接做到開懷的大笑是十分困難的。這時,你可運用可控制的微笑使自己振奮起來。在做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不可三心二意,開始時是輕度的微笑,然后漸漸擴大成露齒而笑,最后就笑出聲來。如果想不出有什么滑稽可笑的事情,那就假裝有,然后漸漸擴大成露齒而笑,最后,還真會“哈哈哈……”的笑出聲來。
為了便于癌癥患者更好地實施快樂療法,使情緒愉快,以促進痊愈和康復,我們有如下幾點建議:
(1)學會用微笑來引發(fā)自己的愉快心情,運用這種微笑最直接的方式是,對著鏡子先作微笑的動作,只要你笑了起來,就會笑下去,直到大笑一陣。每天定時地進行數次,每次10分鐘左右。
(2)多和快樂的人在一塊,現代研究證實,人的情緒有一定的“傳播性”.癌癥患者常和快樂的入在一起,不僅會受到歡樂的笑,睡個好覺?!边@也是快樂療法的宗旨,祝愿癌癥患者在快樂的生活中,把煩惱和苦悶拋到九霄云外,精神煥發(fā),哈哈大笑,早日康復,愉快地迎接美好的未來。
音樂療法是中醫(yī)傳統療法之一,成書于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五音應五臟的學說。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記載,“肝,在音為角;心,在音為微,脾,在音為宮;肺,在音為商;腎,在音為羽?!睂⒔?、微、宮、商、羽五音與“怒、喜、伏、悲、恐”五種人體情志活動密切對應在一起。
音樂對人的身心具有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這一點已為現代醫(yī)學研究所證實。輕快的音樂使人舒適、愉悅、安寧;雄健有節(jié)奏感的音樂,則使人精神振奮,心情舒暢。我國醫(yī)學工作者根據中醫(yī)及心理學理論,研究創(chuàng)制出音樂心理治療儀,在臨床實踐應用中,具有明顯的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治療疾病的作用。西方醫(y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體正常細胞的生長、繁殖及內臟、大腦等都有特定的振動節(jié)律。那些伎人感到舒暢的音樂,實際上正好與人們的生理振動節(jié)律合拍、協調。因而,音樂能激活癌癥患者曾受抑制的正常細胞微振,使免疫細胞處于最佳狀態(tài),以挫敗癌細胞,發(fā)揮抗癌作用。歐美等國家已開始用音樂療法治療各種疾病,其中在治療憂郁癥、狂躁癥,以及治療惡性腫瘤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本世紀70年代以來,音樂療法作為醫(yī)學家們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已越來越被患者所樂意接受。在國外,醫(yī)生為患者開音樂處方已相當普遍,這樣的生動例子很多。有一位患神經性胃病的人,醫(yī)生診療后給他井了以下處方:“德國巴哈樂曲唱片,每日聽3次,飯后用?!被颊咦裱t(yī)囑實施音樂療法,結果治好了胃病。另有一位女青年,因患嚴重的神經官能癥,采用音樂療法治療l0多天后,便恢復了健康。有資料報道,一位因腦血栓造成左側偏癱、語言障礙的老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音樂治療后,不但能走路,而且還能慢跑2000米。
現代醫(yī)學研究對音樂治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發(fā)現,音樂治病有物理、生物、心理等多方面的作用。音樂是一種有規(guī)律的聲波振動,能協調入體各器官的節(jié)奏,激發(fā)體內的潛能。醫(yī)學生理研究告訴我們,人的軀體無處不在進行著振動,腦有電波似的振動,胃腸有蠕動,心臟有搏動,緊張和松弛,收縮和伸展,這些動作既具有振動性,又有一定的節(jié)律,就像人的生物鐘一樣是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當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和自己體內所感受到的節(jié)奏吻合時,你就會產生快感和愉悅。國外有學者用電子儀器測定發(fā)現:節(jié)奏感強、音調高昂的樂曲可增強肌力;節(jié)奏徐緩、音調和諧的樂曲可使呼吸平穩(wěn)、心跳規(guī)律、血壓下降,并且還有助于調整自主神經系統功能。
音樂療法的主要功能還表現為心理醫(yī)學作用。音樂作用于大腦,可以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改變情緒狀態(tài),喚起積極、健康的情緒,通過神經及神經體液的調節(jié),促進機體分泌一些對健康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膽堿等物質,能調節(jié)血流量,增加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等,從而促進整個身體的代償功能,增強抗病能力.達到減少疾病和恢復健康的目的。我國心理學家就曾用音樂,試驗了人的心身反應。用《春江花月夜》等幽靜柔和的樂曲時,測試中發(fā)現,被試對象在軀體反應上表現出喚醒水平的下降,感到有放松的效果,并用生理記錄儀側得被試者的軀體反應,如“胃腸活動”、“皮膚電反應”、“肌電反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當使用《歡樂的景頗寨》等奔放歡樂的樂曲時,被試對象則產生相反的效應,喚醒水平提高,整個人也感到興奮起來,人的情緒好像受到感染一樣,會隨音樂而情不自禁地進入興奮的狀態(tài)。
癌癥作為死亡率高的疾病,會對人的情緒產生根大的消極影響,癌癥患者常有緊張、恐懼、焦慮、壓抑、狂躁等不良情緒反應,因此運用適宜的音樂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這對于戰(zhàn)勝病魔,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當你聽到優(yōu)美、動聽且歡快的樂曲,特別是與自己的心情完全合拍的音樂時,那么你就會感到有一種神奇的功效,會使你忘卻心中的隱痛,而漸漸進入一種伎人變得心境平和、愉快歡樂的狀態(tài)之中。
運用音樂調節(jié)情緒,不僅可以聽,而且還可以隨樂曲自我哼唱。哼唱,即有意識地、肌肉放松地哼唱歌曲、樂曲,或者別的帶節(jié)奏、旋律的曲調,久而久之,會對身心有極大的好處。凡有條件的,還可把自己融人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中那些優(yōu)美的音響,如山澗小溪的通漏聲、水拍擊岸的汨汨聲、風吹樹葉的颯颯聲,以及蟲鳴、鳥叫、松濤等匯成的天然交響樂可以醉人心脾,使人心曠神恰,胸懷開闊,精神放松,處身在這樣的氛圍之中,音樂療法可發(fā)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書畫琴棋療法
身患癌癥者.由于病魔纏身,常常意志消沉,心情郁悶,憂愁寡歡,悲觀失望,少言懶語,或飲食減少,體質日趨衰弱,甚至度日如年,往往會陷入不能自控的泥潭。這是非常消極的,是絕對不能依此而行的。大量的實踐告訴我們,如能根據個人愛好,練練書法,學點繪畫,或對奔下棋,或撫琴彈唱等等,則對鍛煉身心、陶冶情操,使生活充滿樂趣和希望,促進癌癥早日康復,真是大有裨益的。
清人馬大年在《恬情小錄·十供》中說得好:“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嘿,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登山,寓意奔棋,十者之外,吾不易也?!背浞直磉_了讀書吟詩,學法帖字,寓意奔棋,聽琴玩鶴等活動,能怡情悅心,健身強體,神守祛病,益壽延年。
以書法為例,它講究端坐凝神,專心致志,心無雜念,以收舒心暢氣,練字練人之效。如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寫字時,就要求“收視返聽,絕慮凝神,養(yǎng)正氣和”。癌癥患者練習書法,若能使精神處于相對地純靜狀態(tài),忘記喜怒哀樂,即可沖淡因患癌癥而引起的精神緊張和負擔,減輕癌癥出現的各種病痛。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可以不必追求畫技多么精深,自己繪畫或去欣賞畫,都能達到相同或相似的境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中國的畫,詩情畫意較濃,如山水、花烏、人物畫,有許多寄托了畫家濃郁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戀、鄉(xiāng)思,欣賞之中,常會感受到一種心靈上的特殊享受,神情投入之時可以使人忘記精神與肉體上的痛苦。
撫琴養(yǎng)生,可令人恬談幽閑,心安神寧,是我國傳統療法的一種,它的作用機理在音樂療法中已經作了闡明。我國東漢時期唯物主義哲學家桓譚在《新論》里,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文帝時,有位樂工叫竇公,雙目失明,活到一百八十歲還很健壯文帝聽說后急忙召見,詢問長生不老術。竇公回答說:“年十三失明,父母哀之,教使鼓琴,B講習以為常事.臣不能道引,無所服餌也?!睆倪@個故事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已十分重視鼓琴的健身作用。對于癌癥患者來說,鼓琴、彈奏、擊打樂器等不僅可以全身運動通經活絡,而且可以伎心情偷快,以利康復?,F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優(yōu)美的樂曲,可以使大腦皮質松弛,刺激人體分泌酶和激素,使內臟及軀體活動得到調節(jié),從而有益于健康。撫琴不成者,可以聽琴,只要認真投入進去,可達到與撫琴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下棋療法也是我國傳統自然療法之一,是通過棋類活動的參與或觀賞以怡情消悶,促進身體健康的一種治療方法。下棋或觀棋除可享受藝術美感,增加娛樂情趣外,尚可寄托精神,調達情志,起到養(yǎng)心益智,延年益壽的醫(yī)療作用。
書畫琴棋,古稱“四大技藝”,對于癌癥患者來說,人人均可操而習之。由此推而廣之,其他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均富有娛樂價值,只要控制奸適宜的運動量,亦可隨心所欲而為之,不必拘于一隅。通過這些有益的活動,會使你心情愉快,精神振作,樂而忘憂,最終戰(zhàn)勝癌魔。
對于失眠的患者,可根據其愛好與身體狀況選擇娛樂活動項目,如唱歌、跳舞、下棋、打牌、聽音樂、寫詩、繪畫、彈琴、練體操、太極拳、太極劍、氣功,以及參加各種球類、田徑運動等,通過這些娛樂活動,增進人際關系,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性情,消除緊張憂慮狀態(tài),而達到改善失眠或幫助入眠。
相關知識
孕媽媽的娛樂、出行和勞作
商業(yè)+娛樂+運動=奧體中心
九游娛樂攜手西甲勁旅赫塔菲俱樂部開啟全新合作
這些游戲讓你在娛樂中收獲健康
救生圈與游泳圈的區(qū)別:安全與娛樂的完美結合
娛樂圈那些“病態(tài)”審美,骨瘦嶙峋整容成癮,此風不可長
上海:明起密閉娛樂場所、餐飲服務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
工娛活動,助力精神康復
40歲賈玲暴瘦50斤,敲醒多少人:娛樂圈終究是瘦人的天下
12月9日起上海密閉娛樂場所、餐飲服務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
網址: 娛樂療法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957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