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一味溫陽祛濕散結方,專調寒濕痛風,溫陽、祛濕、散結、通絡
痛風良久,且癥狀嚴重者,治方必加烏、附,逐痰化濕壯氣行經,以溫陽祛濕法
中醫(yī)治療痛風,大多針對病患關節(jié)紅腫熱痛的癥狀和濕熱痹阻的病理特點,治以清熱祛濕。消腫解毒、活血止痛等方法,且療效往往不錯。
但并不是所有的痛風,都適宜于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活血止痛的苦寒涼藥可解——倘若濕濁蘊結尚在,不被熱邪所困,而被寒邪所擾,清熱祛濕活血止痛的方法就不靈了。
比如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張鴻鵬教授根據其多年的經典研讀和實際臨證經驗,發(fā)現急性痛風關節(jié)炎尤其是反復發(fā)作多年之后的急性期,其病機本質為平素機體陽虛,后天又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導致體內寒濕內生,隨氣機血脈通行于身體各處,在人體最虛弱處停滯阻遏,導致關節(jié)氣血不暢,久之形成寒痰,郁久化熱,不通則痛發(fā)為痛風。
寒濕阻絡型痛風和濕熱痹阻型痛風一樣,都存在晝輕夜重,且比濕熱痹阻表現得更為明顯,都是因為夜間陽消陰長,疼痛更甚。
對于這類的通風,要以寒為主,兼以祛濕,同時顧護痰核消散和通經活絡。
這是為什么呢?
古今中醫(yī)對痛風的病機總是離不開水、濕、寒,盡管有熱之表現,也是因為體內水濕寒之邪的外在表現。
痛風患者,體內本來就有水濕寒濁內蘊,復加外感寒濕之邪侵襲,則內外諸邪交結導致經絡關節(jié)氣血凝結,郁久化熱,發(fā)為關節(jié)腫痛。
清代醫(yī)家張璐在《張氏醫(yī)通》中記載:“此皆嘗有所傷于濕氣,藏于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腹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jié),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
從張璐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把寒濕型痛風,是做中醫(yī)痹癥中的寒痹。
我們可以考量一個問題,為什么痛風治療總是以關節(jié)紅腫熱痛的濕熱之實證,而投之于苦寒清熱解毒之品,后停藥后不久又反復發(fā)作。
有沒有下文說的痛風治療可投之于辛熱之劑的道理呢?
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認為:“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而自沸騰,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于陰也。治法以辛熱之劑?!?/p>
朱丹溪的這句話,是后代中醫(yī)對痛風病理病機和治法認知的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其認為血熱受寒,治療當以辛熱之法。
清代醫(yī)家張璐在《張氏醫(yī)通》中寫道:“久而重者。必加烏、附驅逐痰濕壯氣行經。...昧者畏其峻攻。多致狐疑。不知邪毒流滿經絡。非烏、附豈能散結?!?/p>
張璐這幾句話什么意思呢?
就是痛風時間好多年,且癥狀表現比較重的——比如有了痰瘀之證,比如有了寒痰之證,可投之于心熱之烏附,但是——包括每天都會有人問,擔心烏頭、附子之品有毒,也擔心其藥力霸道,多生懷疑。殊不知,體內積累日久的頑毒在體內蘊結,非烏附這些辛熱立大者才能宣散消結。
中醫(yī)一味溫陽祛濕散結通絡湯,專調寒濕痛風癥
上面已經把中醫(yī)調理寒濕型痛風的病因病理和遣方用藥的原理交代清楚,接著我把中醫(yī)據此出具的方劑放在這里,我們暫且稱之為溫陽祛濕散結通絡湯,組方(應平臺要求略去克重,感興趣可關注后私信)由黑順片(即制附子,先煎)、制川烏、生薏苡仁(可重用)、澤瀉、山慈菇、土茯苓(可重用)、全蝎、蜈蚣、川牛膝、生甘草等組成。
方中黑順片、制川烏、能夠溫陽散寒止痛,這兩味藥相須為用,讓機體內寒得以祛除;而生薏苡仁、澤瀉、山慈菇、土茯苓等,都是祛濕化痰散結的常用經典藥物,能夠利水滲濕,讓機體的內濕外熱有道而行,得以清泄;蜈蚣、全蝎,而為血肉有情之品,使經絡關節(jié)內凝結氣血得以暢通,氣行則血通;川牛膝,藥理擅長引藥下行;生甘草,可解除黑順片、制川烏、蜈蚣和全蝎之毒,并調和諸藥。
總之,這個經驗方,可以聞言祛濕散結通絡,并充分調和了藥物的毒性,從而達到治療寒濕瘀血痛風。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遠離痛風石。
為了讓風友形成日常有效降尿酸,預防痛風發(fā)作,給自己的生活、飲食、用藥、運動有個好習慣,在2022年開啟痛風健康千名援助計劃,和風友實施降尿酸雞尾酒療法,預防痛風,可關注@中醫(yī)科院藥學博士后私信回復“報名”參與,一對一溝通降尿酸雞尾酒調理方案,科學有效降尿酸,避免痛風發(fā)作。。
本文參考文獻(圖文來源網絡,侵刪):2021年第9期《內蒙古中醫(yī)藥雜志》翟晶田等文章《張鴻鵬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知識
溫陽散寒、健脾祛濕的中成藥有哪些
溫陽祛濕最好的中成藥
祛濕健脾溫陽化水
九清溫通功效:活血化瘀、祛濕散寒、溫經通絡、消腫止疼
肥胖是陽氣不足,痰濕淤堵!重用干姜,溫陽散寒祛濕,清除脂肪!
【中醫(yī)特色療法】溫陽罐——散寒化濕、益氣活血、溫中暖胃、健脾袪濕……
健脾補腎溫陽祛濕中成藥
健脾祛濕溫陽補腎的中成藥
夏日養(yǎng)生?祛暑化濕扶陽三結合
濕氣退散!拔罐祛濕的科學打開方式
網址: 中醫(yī)一味溫陽祛濕散結方,專調寒濕痛風,溫陽、祛濕、散結、通絡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73994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