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應急救護的常見急救知識

應急救護的常見急救知識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1日 08:58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意外總是猝不及防地發(fā)生,比如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廚房里的燙傷、戶外活動中的骨折等等。這時,通過應急救護知識,我們能夠在危急時刻及時給予幫助,甚至拯救一條生命。急救就像是一把萬能鑰匙,掌握它并合理使用,可以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突發(fā)情況。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常見的應急救護知識吧!

圖片

一、心肺復蘇(CPR)。

CPR是在心臟驟停時對患者施行的重要急救措施。如果將人體比作一臺精密的機器,心臟就是這臺機器的“發(fā)電機”。一旦“發(fā)電機”停止工作,其他零件就無法運轉(zhuǎn)。心肺復蘇術就是重新啟動這臺“發(fā)電機”的關鍵步驟。

(1)檢查回應及呼吸:當發(fā)現(xiàn)有人突然倒下時,首先要輕拍并大聲呼叫,檢查其是否有反應。如果沒有回應且沒有正常呼吸(胸部沒有明顯起伏),應盡快尋求幫助并準備實施心肺復蘇術。

(2)胸外按壓:胸外按壓就像給“發(fā)電機”充電,我們需要不斷按壓心臟以維持基礎的血液循環(huán)。按壓部位在胸骨的下半部分,用手根部重疊放置。在進行按壓時,保持按壓頻率在100-120次/分鐘,按壓深度約5厘米,盡量保持穩(wěn)定的節(jié)奏。

(3)人工呼吸:在進行30次胸外按壓后,進行2次人工呼吸。方法是捏住患者鼻孔,將自己的口封住患者的口,緩慢吹氣,使其胸廓略微隆起,然后重復這個過程。每次吹氣約1秒鐘,確保吹氣有效。

二、止血及包扎。

出血是意外傷害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出血就像一個正在泄露的水瓶,如果不能及時堵住漏口,水就會不斷流失,甚至瓶子會干涸。因此,及時有效地止血和包扎是應急救護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1)直接壓迫止血法:用干凈的紗布、布條或其他干凈的材料直接壓迫傷口,保持壓力直到出血減少或停止。如果出血嚴重,可以用手直接按壓。但要注意手部需要盡量干凈,以防感染。

(2)加壓包扎法:如果直接壓迫不能完全止血,可以在傷口上方放置一些止血的敷料(如紗布、棉花等),然后用繃帶固定并加壓包扎。這個過程類似于給瓶口扣上一個密封蓋,通過外力堵住了漏口。

(3)止血帶法:對于四肢嚴重出血且其他止血方法無效時,可以使用止血帶。一條松緊帶或?qū)挷紬l都可以充當止血帶,綁在傷口上方5-10厘米處。每隔10-15分鐘適當放松以防止組織壞死,但要避免全段時間過長以免影響血液供給。

三、異物卡喉急救。

異物卡喉是一種常見的急癥,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窒息。想象一下,我們的食道就像一條寬敞的高速公路,而氣道就是旁邊的一條狹窄小路。一旦有異物卡在食道或氣道中,這條“小路”就會被堵死,迫使我們采取緊急措施來疏通它。

(1)拍背法:對于嬰兒,可以將其面朝下放在自己的一只手臂上,頭低于身體,用另一只手掌面拍打嬰兒的背部,拍打部位在肩胛骨之間,每次拍打要有力但不失溫柔。重復幾次,直到異物排出為止。

(2)腹部沖擊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對于兒童和成人,可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如果患者是站立或坐著的,從背后環(huán)抱住他,將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肚臍上方,用另一手掌包住拳頭,用力向上沖擊,重復此動作,直到異物排出為止。如果患者是躺著的,可以讓其仰臥,施救者跪在患者髖關節(jié)兩側(cè),同樣用拳頭和手掌重復進行腹部沖擊。

總之,應急救護知識是每個人都應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就像我們平時備有急救箱一樣,掌握這些急救知識和技能,可以讓我們在突發(fā)事件中冷靜應對,為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基礎保障。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常見的急救知識,成為生活中的“急救達人”。記住,在關鍵時刻,你的雙手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生命的“發(fā)電機”需要你來重新啟動,健康的“高速公路”需要你來疏通。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生命的每一刻!

煙臺市北海醫(yī)院 于彩艷/文

責任編輯:李雅琴 李碩然

醫(yī)學審核:姜峰

加入“姜大夫答疑”讀者群

分享交流專業(yè)、有趣的健康知識

相關知識

常見急救知識
常見急救知識.ppt
健康急救知識
應急救護知識集錦
常用急救知識.ppt
人人都應掌握的急救知識
常用急救知識整理
急救小知識
安全急救的小知識5篇
常用急救常識

網(wǎng)址: 應急救護的常見急救知識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867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