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過渡期護理干預對哮喘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過渡期護理干預對哮喘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6日 05:00

常漢華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以氣道炎癥、可逆性氣道阻塞及氣道高反應為特征的免疫變態(tài)反應性疾?。?],是我國呼吸內科常見的慢性疾?。?]。積極控制疾病發(fā)作,降低病人入院次數(shù),改善病人生存質量是目前護理哮喘的主要目標[2]。過渡期護理模式是指病人診療及康復期間為了確保過渡期護理工作連續(xù)及協(xié)調而采取的護理行為,其工作重點在于關注病人需求,幫助病人管理疾病,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3]。哮喘病人從急性發(fā)作期進入康復穩(wěn)定期一般需要4周~8周,在這個階段堅持以家庭或社區(qū)基礎的護理康復對促進哮喘急性期病人康復具有積極的意義[4]。本研究將對急性哮喘發(fā)作期病人應用過渡期護理干預,并探討其對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1 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選取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106例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首診病人;②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于2008年對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③病人符合全球哮喘防治創(chuàng)議(GINA)2009版診斷標準中對急性發(fā)作期哮喘的診斷標準;④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近1個月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的病人。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男33例,女20例,年齡18歲~78歲(52.3歲±3.4歲),病程1年~5年(2.8年±0.3年)。觀察組:男31例,女22例,年齡18歲~75歲(53.2歲±2.8歲),病程1年~6年(3.2年±0.5年)。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住院期間對其行常規(guī)基礎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導病人合理飲食、合理用藥、合理鍛煉及合理作息,出院后囑咐病人定期到門診進行檢查。觀察組在對照基礎上給予過渡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病人住院期間向病人及其家屬強化疾病指導及進行疾病知識健康宣教,包括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病情觀察、疾病自我管理及家庭康復方法。②向病人及其家屬定期發(fā)放本院自行設計的《哮喘急性發(fā)作期防治指南》,讓病人及其家屬對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有所了解。③住院期間為病人及其家屬至少舉辦3次在場健康指導,提高病人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水平。④出院后病人仍進行肺功能康復及運動功能康復訓練,并要求病人家屬監(jiān)督病人康復訓練情況。出院后每周對病人隨訪1次,每次15min~20min,并記錄通話內容。4周后護理人員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訪視,評價病人康復訓練情況。8周后再次對病人進行訪視。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出院后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再次入院次數(shù)、發(fā)作時間間隔情況。②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5]:該表為自評量表,由 Mishel發(fā)展,本研究采用由金曉燕等翻譯及修訂的量表,量表共包括4個維度,分別為不明確性(13個題目)、復雜性(7個條目)、信息缺乏(7個條目)、不可預測性(5個條目),共32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分(非常不同意)~5分(非常同意),總分范圍為32分~160分,分值越高,不確定感越顯著。③生存質量:采用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漢化版(WHO QOL-BREF)[6]對病人生存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共包含生理、心理、環(huán)境及社會領域。

1.4 評價方法 在征得病人本人同意后,向病人說明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分別于病人入院時及出院8周后向病人發(fā)放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及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 QOL-BREF),并向病人講述問卷填寫方法,讓其獨立完成問卷調查。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回收問卷,本次分別向兩組病人發(fā)放問卷53份,有效回收5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出院后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再次入院次數(shù)、發(fā)作時間間隔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出院后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再次入院次數(shù)、發(fā)作時間間隔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病人出院后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再次入院次數(shù)、發(fā)作時間間隔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次 次d觀察組53 2.12±0.58 1.01±0.45 4.12±0.36對照組 53 4.25±0.78 3.75±0.52 2.48±0.75 t值 -4.025 -3.456 4.278 P 0.002 0.012 0.000急性發(fā)作 再次入院 發(fā)作時間間隔

2.2 兩組病人疾病不確定感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得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不明確性 復雜性 信息缺乏 不可預測性 總評分觀察組 53 25.12±4.36 17.23±2.12 7.32±1.98 7.86±1.56 52.55±4.25對照組 53 30.85±3.12 20.85±2.18 12.12±2.02 11.85±2.22 78.95±5.98 t值 -9.458 -8.452 -7.556 -8.336 -7.96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時間 組別 例數(shù)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社會領域 環(huán)境領域 總評分干預前 觀察組 53 10.45±4.85 10.45±5.12 10.29±2.45 11.14±2.45 42.12±5.45對照組 53 10.36±3.98 10.26±4.36 10.39±3.12 11.38±2.62 41.98±5.63 t值 0.285 0.398 -0.412 -0.411 0.389 P 0.712 0.613 0.598 0.342 0.812干預后 觀察組 53 15.12±2.12 17.68±2.56 17.12±2.89 18.02±3.18 54.12±5.86對照組 53 12.98±2.45 13.39±2.41 13.76±3.02 14.98±3.52 48.67±4.28 t值 3.985 4.258 4.385 4.128 4.382 P 0.008 0.012 0.008 0.018 0.005

3 討論

哮喘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2012年舉辦的全國慢性疾病管理大會提出,慢性疾病的關鍵是遏制慢性疾病流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通過建立以家庭為基礎,以社會為依托,以專業(yè)機構為指導及以社會廣泛參與為特點的預防控制局面[7]。過渡期護理的管理方法與慢性疾病管理大會強調的內容一致,因此對慢性疾病病人應用過渡期護理可提高慢性疾病病人管理效果,促進病人康復,提高病人生活質量[6]。

過渡期護理可為病人提高針對性護理,提高病人護理管理質量。卜志華等[8]研究也認為,過渡期護理有利于提高病人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降低病人出院后再次入院的風險,減少病人醫(yī)療費用,提高病人生存質量。本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哮喘病人實施過渡期護理,通過護理發(fā)現(xiàn)觀察組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再次入院次數(shù)、發(fā)作時間間隔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果與徐淑華等[9]一致。鞠貞會等[10]認為,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可影響其康復治療的信心,不確定感病人越高的病人其治療依從性及治療信心越低。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不明確性、復雜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預測性及總不確定感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此研究結果與耿利瓊[11]的研究結果一致,從而表明過渡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哮喘病人不確定感,提高病人生存質量。其原因可能與如下兩點有關:一方面哮喘病人本身對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水平缺乏認知及了解,通過過渡期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病人及其家屬對疾病認知水平及自我護理能力,因此提高了病人對疾病的認知及了解[12];另一方面哮喘病人還需要面對經濟狀況、功能損傷、康復效果、治療后復發(fā)、社會定位等不確定因素的困擾,而過渡期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病人入院次數(shù),減少病人經濟負擔,因此,提高了病人治療信心及降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提高了病人生活質量[13]。

綜上所述,過渡期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急性發(fā)作期病人出院后再次入院次數(shù),降低病人不確定感,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1] 李娟,劉彥章,胡亮,等.全方位護理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2):42-43.

[2] 藍瑩.延續(xù)護理對哮喘患兒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291-1293.

[3] 鄔青,薛小玲,趙鑫,等.冠心病患者實施過渡期護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31-1933.

[4] 陳沁,曾麗智,趙東瓊,等.過渡期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家屬的干預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3,34(24):3833-3835.

[5] 高國貞,王少玲,陳漢英,等.哮喘患者社區(qū)延續(xù)護理模式建立的循證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8):16-18.

[6] 卿利敏,席明霞,莫文娟,等.過渡期護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自護行為的干預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0):965-967.

[7] 曾麗智,陳沁,劉輝,等.過渡期護理模式對COPD病人家屬疾病不確定感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11B):3637-3639.

[8] 卜志華,劉麗,周麗麗,等.過渡期護理干預對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6):545-548.

[9] 徐淑華,孫靜,王芳,等.ICU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轉普通病區(qū)過渡期護理模式的實踐[J].護理學報,2013(21):42-44.

[10] 鞠貞會,王吉勇,王艷萍,等.過渡期護理模式對COPD患者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干預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12,9(6):243-246.

[11] 耿利瓊.過渡期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6C):1716-1718.

[12] 吳曉冰,鄧妙貞,李桂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1):19-22.

[13] 周明.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18-19.

本文由 @ 修訂發(fā)布于 2024-11-19 04:17:33

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不愿意被轉載的情況,請聯(lián)系我們。

相關知識

哮喘病人有哪些護理方法
懷孕期間得哮喘能用藥嗎?
秋季嬰幼兒哮喘護理的注意
孕期補維生素D可預防子代哮喘
從預防、治療到與敏共生,過敏疾病需全病程管理
新生兒護理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
有哪些治療小兒哮喘方法
應對兒童過敏及時干預很重要
春季學生健康及預防疾病小常識
哮喘用藥指南

網址: 過渡期護理干預對哮喘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0510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