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脂質代謝促進劑.pdf

脂質代謝促進劑.pdf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8日 07:03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以高濃度包含精氨酸、丙氨酸和/或苯丙氨酸作為有效成分的脂質代謝促進劑。

背景技術

伴隨飲食生活或生活方式的歐美化,肥胖人口正在增加。根據厚生勞動省“國民健康、營養(yǎng)調查結果的概要(2010)”,日本人的肥胖比例為男性30.4%、女性21.1%。進而,相當于推算達到2300萬人的肥胖人口中的約一半的1100萬人同時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高血壓這樣的代謝綜合征(生活方式相關疾病),使生活質量(QOL)大大降低。在這些疾病的預防、改善中,不僅通過食物攝取的限制控制卡路里攝取,而且利用食品中的營養(yǎng)物質的生物體調節(jié)功能和運動引起的能量消耗,近年來都受到極大關注(非專利文獻1)。

近年來,氨基酸的功能性備受關注。例如,已知在攝取“VesPaAminoAcidMixture(V.A.A.M.)”后運動,血液中脂肪酶活性上升、血液中游離脂肪酸上升等,所述“VesPaAminoAcidMixture(V.A.A.M.)”是作為再現了由大胡蜂幼蟲分泌的唾液中的氨基酸組成的用作大胡蜂成蟲的能量來源的氨基酸組合物(專利文獻1~3及非專利文獻2)。另外,已知以特定的摩爾比包含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蘇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纈氨酸及谷氨的氨基酸組合物,促進在無氧運動過程中利用體脂肪用于運動能量生產的過程等(專利文獻4)。進而,還已知包含具有胰島素分泌功能的氨基酸的組合物對運動等引起的體力的消耗時的耐力恢復或營養(yǎng)補給是有用的(專利文獻5)。此外,還已知包含一定量以上的精氨酸、谷氨酰胺及支鏈氨基酸的氨基酸組合物(專利文獻6)、或包含一定量以上的精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嬰兒用體力增強劑及運動能力提高劑(專利文獻7)。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4-11282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6-2497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5-12725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4-352696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昭61-215323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5-27524號公報

專利文獻7:專利第4526047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河田照雄等編集、日本營養(yǎng)·食料學會監(jiān)修“對肥胖和脂肪能量代謝-代謝綜合征的戰(zhàn)略-”、建帛社、PP.217-238(2008)

非專利文獻2:TsuchitaHetal、EffectsofaVesPaaminoacidmixtureidenticaltohornetlarvalsalivaonthebloodbiochemicalindicesofrunningrats.、NutrRes、17(6)、PP.999-1012(1997)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通過更有效地促進脂質代謝而有效地減少體脂肪的脂質代謝促進劑。

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人等對促進脂肪的代謝、有效地減少體脂肪的物質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fā)現,以高濃度包含作為可以食用的主要氨基酸的精氨酸、苯丙氨酸及丙氨酸的氨基酸混合物具有高的脂質代謝促進作用及抗肥胖作用,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具體而言,監(jiān)視施用腎上腺素的動物的血液中甘油變化量,結果發(fā)現,與現有的氨基酸組合物相比,以高濃度包含精氨酸、苯丙氨酸及丙氨酸的2個以上的組合的組合物顯著地促進脂肪的分解。進而,在飼喂高脂肪食物并施加運動負荷的動物及施加運動負荷的人中,也可以確認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即,本發(fā)明包含以下的方面。

[1]一種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包含氨基酸混合物,所述氨基酸混合物包含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且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以相對于總氨基酸量100摩爾合計量計為60摩爾以上的摩爾比包含所述至少2種氨基酸。

[2]根據上述[1]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所述氨基酸混合物包含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

[3]根據上述[1]或[2]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以相對于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8~30摩爾:18~30摩爾:10~20摩爾的摩爾比包含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

[4]根據上述[1]~[3]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混合量至少滿足以下一個重量比:(i)精氨酸:丙氨酸=1.5:1~1:1.5;(ii)丙氨酸:苯丙氨酸=4:1~1:4;及(iii)精氨酸:苯丙氨酸=1:1~1:4。

[5]根據上述[1]~[4]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以相對于總氨基酸量100摩爾合計量計為100摩爾的摩爾比包含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

[6]根據上述[1]~[4]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所述氨基酸混合物還包含甘氨酸,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以相對于總氨基酸量100摩爾合計量計為85摩爾以上的摩爾比包含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

[7]根據上述[1]~[4]及[6]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所述氨基酸混合物還排他地包含脯氨酸、賴氨酸、酪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谷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絲氨酸、甲硫氨酸及天冬氨酸作為其它氨基酸。

[8]根據上述[7]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所述氨基酸混合物以相對于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的下述摩爾比包含其它氨基酸:

脯氨酸0.01~4摩爾

賴氨酸0.01~2摩爾

酪氨酸0.01~2摩爾

蘇氨酸0.01~2摩爾

亮氨酸0.01~2摩爾

纈氨酸0.01~2摩爾

異亮氨酸0.01~2摩爾

谷氨酸0.01~1摩爾

色氨酸0.01~1摩爾

組氨酸0.01~1摩爾

絲氨酸0.01~1摩爾

甲硫氨酸0.01~0.2摩爾

天冬氨酸0.01~0.1摩爾。

[9]根據上述[1]~[8]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用于在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下起作用。

[10]根據上述[9]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為受到運動、壓力、寒冷暴露、沐浴或多食引起的刺激的的狀態(tài)。

[11]根據上述[1]~[10]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用于促進伴有選自由血液中甘油濃度上升、體重增加的抑制、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上升、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濃度上升、血液中皮質醇濃度減少、血液中總酮體濃度上升、血液中3-羥基丁酸濃度上升及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表達量增加構成的組中的至少1個的脂質代謝。

本發(fā)明進而也包含以下的方面。

[a]一種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包含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作為有效成分,相對于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60摩爾以上;

[b]根據上述[a]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以精氨酸8~30摩爾、丙氨酸18~30摩爾、苯丙氨酸10~20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

[c]根據上述[a]或[b]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相對于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100摩爾;

[d]一種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包含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作為有效成分,相對于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85摩爾以上;

[e]根據上述[d]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以精氨酸8~30摩爾、丙氨酸18~30摩爾、苯丙氨酸10~20摩爾、甘氨酸20~27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

[f]根據上述[d]或[e]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相對于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100摩爾;

[g]根據上述[a]或[d]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還排他地包含脯氨酸、賴氨酸、酪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谷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絲氨酸、甲硫氨酸及天冬氨酸作為其它氨基酸;

[h]根據上述[b]或[e]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還排他地包含下述摩爾比的氨基酸作為其它氨基酸:

脯氨酸0.01~4摩爾

賴氨酸0.01~2摩爾

酪氨酸0.01~2摩爾

蘇氨酸0.01~2摩爾

亮氨酸0.01~2摩爾

纈氨酸0.01~2摩爾

異亮氨酸0.01~2摩爾

谷氨酸0.01~1摩爾

色氨酸0.01~1摩爾

組氨酸0.01~1摩爾

絲氨酸0.01~1摩爾

甲硫氨酸0.01~0.2摩爾

天冬氨酸0.01~0.1摩爾;

[i]根據上述[a]~[h]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在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下攝?。?/p>

[j]根據上述[i]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中,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為受到運動、壓力、寒冷暴露、沐浴或多食引起的刺激的狀態(tài);

[k]根據上述[a]~[j]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增加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的表達量;

[l]根據上述[a]~[j]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促進從脂肪向脂肪酸的分解;

[m]根據上述[a]~[j]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促進從脂肪酸向熱的轉化;

[n]根據上述[a]~[j]中任一項所述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促進從脂肪酸向能量的轉化。

發(fā)明效果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具有促進脂質代謝的效果,尤其是能夠在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下有效地呈現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本說明書包含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先權主張的基礎的日本國專利申請日本特愿2013-168690號的公開內容。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了實施例1中獲得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率(甘油AUC變化率;相對于媒介物組的甘油AUC變化率(%))。

圖2顯示了實施例2中獲得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Δ甘油)的變化。#:P<0.05(相對于媒介物組,Fisher的PLSD檢驗)。

圖3顯示了實施例3中獲得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Δ甘油)的變化。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P<0.05(相對于媒介物組,Fisher的PLSD檢驗)。

圖4顯示了實施例4中測定的體重的變化(圖4A)及測試期間中的采食量/體重(圖4B)。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正常組:在第3天(day3)~第42天(day42)在體重上存在顯著差異。制備例3組:在第3天(day3)~第39天(day39)在體重上存在顯著差異。(相對于高脂肪組,P<0.05,Fisher的PLSD檢驗)。

圖5顯示了實施例4中測定的腎周圍的脂肪重量。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P<0.05(相對于高脂肪組,Fisher的PLSD檢驗)。

圖6顯示了實施例4中測定的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表達量。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P<0.05(相對于高脂肪組,Fisher的PLSD檢驗)。

圖7顯示了實施例5中獲得的隨時間推移呼吸交換率的測定結果(圖7A)及呼吸交換率的變化量(Δ呼吸交換率)的結果(圖7B)。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P<0.05(相對于安慰劑組,單樣本t檢驗)。

圖8顯示了實施例5中獲得的血液中甘油濃度(圖8A)及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圖8B)隨時間推移的測定結果。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

圖9顯示了實施例5中獲得的血液中皮質醇濃度(圖9A)、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濃度(圖9B)、血液中胰島素濃度(圖9C)及血糖(圖9D)隨時間推移的測定結果。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P<0.05、##:P<0.01(相對于安慰劑組,單樣本t檢驗)。

圖10顯示了實施例5中獲得的血液中總酮體濃度(圖10A)、血液中3-羥基丁酸濃度(圖10B)及血液中乙酰乙酸濃度(圖10C)隨時間推移的測定結果。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P<0.05(相對于安慰劑組,單樣本t檢驗)。

圖11顯示了實施例5中獲得的血液中生長激素濃度(圖11A)、血液中腎上腺素濃度(圖11B)及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圖11C)隨時間推移的測定結果。表示平均值±標準誤差。

圖12顯示了實施例9中獲得的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濃度的測定結果。*:P<0.05(相對于高脂肪組,Fisher的PLSD檢驗)。

圖13顯示了實施例9中獲得的肝臟中的肉堿棕櫚酰轉移酶活性的測定結果。*:P<0.05(相對于高脂肪組,Fisher的PLSD檢驗)。

圖14顯示了實施例9中獲得的肝臟中的?;鵆oA氧化酶活性的測定結果。*:P<0.05(相對于高脂肪組,Fisher的PLSD檢驗)。

圖15顯示了實施例12中獲得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Δ甘油)。

圖16顯示了實施例13中獲得的血液中甘油AUC(min·mg/L)的測定結果。*:P<0.05(相對于對照組,Fisher的PLSD檢驗)。

圖17顯示了實施例14中獲得的血液中甘油AUC(min·mg/L)的測定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本發(fā)明可以在發(fā)揮本發(fā)明的效果的范圍內自由地變更。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包含氨基酸混合物,所述氨基酸混合物包含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且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以相對于總氨基酸量100摩爾合計量計為60摩爾以上的摩爾比包含所述至少2種氨基酸。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脂質代謝促進劑,所述脂質代謝促進劑除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之外,還包含甘氨酸作為氨基酸混合物的成分。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包含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或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作為有效成分。

作為本發(fā)明的有效成分的精氨酸(Arginine)為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其中,存在D型和L型。L-精氨酸的CAS號為74-79-3,其別名為(S)-2-氨基-5-胍基戊酸、(S)-2-氨基-5-(脒基氨基)戊酸、L-(+)-精氨酸、精氨酸U。作為精氨酸,有時也使用縮寫Arg、R。精氨酸易溶于水或甲酸,溶于稀鹽酸,在乙醇中幾乎不溶(第十六改正日本藥局方)。已知在多種蛋白質等各種各樣的物質或食品例如肉類中包含精氨酸。盡管精氨酸作為尿素循環(huán)的中間體被生物合成,但其迅速地降解,因此,在兒童中被看作必需氨基酸。已知精氨酸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參與免疫功能的提高。

作為本發(fā)明的有效成分的丙氨酸(Alanine)為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其中,存在D型和L型。L-丙氨酸的CAS號為56-41-7,其別名為(S)-2-氨基丙酸、(2S)-2-氨基丙酸、α-丙氨酸、L-(+)-丙氨酸。作為丙氨酸,有時也使用縮寫Ala、A。丙氨酸易溶于水或甲酸,在乙醇中幾乎不溶(第十六改正日本藥局方)。已知在多種蛋白質等各種各樣的物質或食品中包含丙氨酸。已知丙氨酸為蛋白質的組成氨基酸的一種,以及用于結締組織的物質。

作為本發(fā)明的有效成分的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為一種必需氨基酸,其中,存在D型和L型。L-苯丙氨酸的CAS號為63-91-2,其別名為(S)-α-氨基苯丙酸、(2S)-2-氨基-3-苯基丙酸、(S)-3-苯基-2-氨基丙酸、L-β-苯基丙氨酸、L-(-)-苯基丙氨酸。作為苯丙氨酸,有時也使用縮寫Phe、F。苯丙氨酸易溶于甲酸,微溶于水,溶于稀鹽酸,在乙醇中幾乎不溶(第十六改正日本藥局方)。已知在多種蛋白質等各種各樣的物質或食品中包含苯丙氨酸。

甘氨酸(Glycine)為一種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CAS號為56-40-6,其別名為2-氨基乙酸、α-氨基乙酸、Glycolixir、Glycocoll。作為甘氨酸,有時也使用縮寫Gly、G。甘氨酸易溶于水或甲酸,在乙醇中幾乎不溶(第十六改正日本藥局方)。已知在骨膠原、明膠、魚和貝類等各種各樣的物質或食品中包含甘氨酸。已知甘氨酸具有糖原存儲特性,為血紅蛋白、肝臟中的酶等的構成成分,為中樞神經中的神經遞質。

在本發(fā)明中,精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或其它氨基酸可以為游離堿或水合物,另外,也可以與有機酸(乙酸、酒石酸、脂肪酸等)、有機堿、無機酸(鹽酸、氫溴酸、硝酸、硫酸、高氯酸等)、無機堿(鉀、鈉、鋅等)形成鹽。此外,精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可以使用D型和L型的任一種。

在本發(fā)明中,精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或其它氨基酸可以從富含精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或其它氨基酸的物質或食品等中通過榨汁、濃縮、純化、結晶或利用各種溶劑提取等而獲得。作為各種溶劑,可以將水或通常所使用的溶劑、例如醇類、烴類、有機酸、有機堿、無機酸、無機堿、超臨界流體等單獨使用、或將其多個組合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由微生物生產的物質。此外,也可以使用化學上合成的物質。在本發(fā)明中,精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或其它氨基酸可以組合使用上述多種方式由來的物質。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包含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的組合,例如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作為有效成分。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以相對于所包含的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60摩爾以上、70摩爾以上、80摩爾以上、90摩爾以上、或100摩爾的摩爾比的量包含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相對于所包含的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合計量可以為95摩爾以下、90摩爾以下、80摩爾以下、或75摩爾以下的摩爾比的量。予以說明的是,“相對于所包含的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100摩爾的摩爾比”是指:該脂質代謝促進劑中所包含的氨基酸僅為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即該脂質代謝促進劑中所包含的氨基酸混合物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本說明書中的其它類似的記載也同樣地被理解。作為這種脂質代謝促進劑的組成的實例,可以列舉表2及表3所示的構成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1、制備例2、制備例3),但并不限于這些實例。

另外,對應于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所包含的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各自的混合量的摩爾比可以為任一值。硬要舉例的話,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以相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8~30摩爾、丙氨酸18~30摩爾、苯丙氨酸10~20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在更優(yōu)選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以相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25~30摩爾、丙氨酸25~30摩爾、苯丙氨酸10~15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可選地,在優(yōu)選的其它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以相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8~50摩爾、丙氨酸18~50摩爾、苯丙氨酸10~70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例如,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包含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且相對于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它們的合計量等于100摩爾的摩爾比的情況(即所包含的氨基酸僅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情況)下,可以使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以相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8~50摩爾、丙氨酸18~50摩爾、苯丙氨酸10~70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另外可以以相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8~30摩爾、丙氨酸20~35摩爾、苯丙氨酸10~55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的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混合量并不限于以下,優(yōu)選至少滿足以下一個重量比:(i)精氨酸:丙氨酸=3:1~1:3,更優(yōu)選1.5:1~1:1.5,例如1:1;(ii)丙氨酸:苯丙氨酸=7:1~1:7,更優(yōu)選4:1~1:4,例如1:3;及(iii)精氨酸:苯丙氨酸=7:1~1:7,更優(yōu)選1:1~1:4,例如1:3。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相對地包含較多苯丙氨酸。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的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混合量可以滿足但并不限于以下: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1:1:1~1:1:10、更優(yōu)選1:1:1~1:1:6、例如1:1:1~1:1:3的重量比。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的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混合量可以滿足但并不限于以下: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2~4:1~2:1~2、例如2~3:1~1.5:1的重量比。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除了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之外,還可以包含甘氨酸作為有效成分,例如也可以包含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作為有效成分。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以相對于所包含的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85摩爾以上、90摩爾以上、95摩爾以上、或100摩爾的摩爾比的量包含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及甘氨酸。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相對于包含的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的合計量可以為99摩爾以下、95摩爾以下、92摩爾以下、或90摩爾以下的摩爾比的量。

另外,對應于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所包含的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的各自的混合量的摩爾比可以為任一值。硬要舉例的話,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以相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8~30摩爾、丙氨酸18~30摩爾、苯丙氨酸10~20摩爾、甘氨酸20~27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例如可以以相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25~30摩爾、丙氨酸25~30摩爾、苯丙氨酸10~15摩爾、甘氨酸22~27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

作為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組成實例,可以列舉具有表3所示的構成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3),但并不限于該實例。由于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的味道和氣味適于食用、飲用或經口攝取,因此,以高濃度包含這些物質的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其風味優(yōu)異。因此,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具有不損害添加該脂質代謝促進劑的食品、飲品或藥品的風味的優(yōu)點。

此外,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還可以包含其它氨基酸。其它氨基酸可以為通常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其它氨基酸可以為天然氨基酸,也可以為非天然氨基酸。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還可以排他地包含脯氨酸、賴氨酸、酪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谷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絲氨酸、甲硫氨酸及天冬氨酸作為其它氨基酸。作為其它氨基酸,可以優(yōu)先使用不阻礙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的氨基酸。

另外,對應于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中所包含的其它氨基酸的各自的混合量的摩爾比可以為任一值。硬要舉例的話,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以相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總氨基酸量100摩爾,脯氨酸0.01~4摩爾、賴氨酸0.01~2摩爾、酪氨酸0.01~2摩爾、蘇氨酸0.01~2摩爾、亮氨酸0.01~2摩爾、纈氨酸0.01~2摩爾、異亮氨酸0.01~2摩爾、谷氨酸0.01~1摩爾、色氨酸0.01~1摩爾、組氨酸0.01~1摩爾、絲氨酸0.01~1摩爾、甲硫氨酸0.01~0.2摩爾、天冬氨酸0.01~0.1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

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更優(yōu)選的實例中,可以以精氨酸25~30摩爾、丙氨酸25~30摩爾、苯丙氨酸10~15摩爾、甘氨酸22~27摩爾、脯氨酸0.1~4摩爾、賴氨酸0.1~2摩爾、酪氨酸0.1~2摩爾、蘇氨酸0.1~2摩爾、亮氨酸0.1~2摩爾、纈氨酸0.1~2摩爾、異亮氨酸0.1~2摩爾、谷氨酸0.1~1摩爾、色氨酸0.1~1摩爾、組氨酸0.1~1摩爾、絲氨酸0.1~1摩爾、甲硫氨酸0.01~0.2摩爾、天冬氨酸0.01~0.1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例中,可以以精氨酸27~30摩爾、丙氨酸25~28摩爾、苯丙氨酸10~13摩爾、甘氨酸23~26摩爾、脯氨酸2~3摩爾、賴氨酸0.6~1.6摩爾、酪氨酸0.1~1.1摩爾、蘇氨酸0.5~1.5摩爾、亮氨酸0.3~1.3摩爾、纈氨酸0.3~1.3摩爾、異亮氨酸0.1~2.1摩爾、谷氨酸0.1~1摩爾、色氨酸0.1~0.5摩爾、組氨酸0.1~0.6摩爾、絲氨酸0.1~0.6摩爾、甲硫氨酸0.01~0.15摩爾、天冬氨酸0.01~0.05摩爾的摩爾比包含這些氨基酸。

本發(fā)明中所說的“脂肪”是指中性脂肪。中性脂肪的分解代謝分為中性脂肪向甘油和脂肪酸的分解以及脂肪酸的燃燒(β氧化)。脂肪的分解機制一般而言可以如下地概括。

(1)因運動負荷、沐浴、寒冷刺激等而引起的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2)當腎上腺素與脂肪細胞膜上的β受體結合時,存在于細胞膜內表面的腺苷酸環(huán)化酶被活化,由ATP合成環(huán)AMP(cAMP)。

(3)由于細胞內cAMP濃度增加,cAMP依賴性的蛋白激酶A被活化,利用該蛋白激酶A,脂肪細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被磷酸化并活化。

(4)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將三酰甘油轉化為游離脂肪酸和單酰甘油。

(5)單酰甘油脂肪酶將單酰甘油轉化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

所產生的脂肪酸的燃燒(β氧化)一般而言如下地概括。

(1)脂肪酸被遞送至肝臟,利用存在于線粒體外膜的細胞質側的酶酰基CoA合成酶被催化并活化,轉化為脂酰CoA。

(2)產生的脂酰CoA被遞送至線粒體內膜。

(3)由于線粒體內膜不允許?;鵆oA直接通過,因此,與肉堿暫時地結合,產生脂肪酸?;鈮A。脂肪酸?;鈮A由于促進的經由?;鈮A/肉堿轉運體的擴散而通過線粒體內膜,轉移至基質內。隨后,利用酶肉堿?;D移酶II,從肉堿催化轉移至存在于線粒體內的輔酶A,由此再生脂酰CoA。

(4)進入線粒體內的脂酰CoA通過基質內的酶進行氧化。β氧化反應由重復的4階段的反應的循環(huán)構成,每個循環(huán)中,2個碳原子從脂肪酸?;湹聂然┒俗鳛橐阴;鵆oA進行分離。由于通過脫氫酶引起的α位和β位的不飽和化、通過水合酶引起的β位的OH加成,β位利用脫氫酶與酮基結合,且CoA利用硫解酶與β位結合,α位和β位被切斷,產生短碳鏈脂肪酸?;?CoA和乙酰基CoA。

(5)一部分乙酰基CoA轉化為乙酰乙酰CoA,經過3-羥基3-甲基戊二酰CoA(HMG-CoA)而產生乙酰乙酸。乙酰乙酸通過脫羧反應而轉化為丙酮,或通過還原而轉化為β羥基丁酸。

(6)在肝臟中產生的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被遞送至肝臟以外的組織(中樞神經系統(tǒng)、心肌、骨骼肌、腎、腎上腺等)的細胞,在線粒體的TCA循環(huán)和電子傳遞系統(tǒng)中被用于ATP產生。

進而,脂肪酸在褐色脂肪細胞內被分解,受到UCP-1(解偶聯(lián)蛋白1;線粒體解偶聯(lián)蛋白)的作用而轉化為熱。更具體而言,當去甲腎上腺素與褐色脂肪上的β3受體結合時,UCP-1(也被稱為增溫素)打開,膜電位(線粒體的質子濃度梯度)被解除,不進行ATP合成,另一方面,脂肪酸等基質的氧化顯著地增加而產生熱量。即,促進脂肪酸的β氧化,放出熱能。另外,在體內來自葡萄糖的能量的代謝不足時,游離脂肪酸主要在肝臟的線粒體內轉化為酮體(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丙酮),作為能量源進行代謝。

在后述的實驗性實施例(實施例2、實施例3及實施例10)中,得知:通過使用經由施用腎上腺素而人為地增加腎上腺素分泌的動物,監(jiān)視血液中甘油變化量,發(fā)現與現有的氨基酸組合物相比,以高濃度包含精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及甘氨酸的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或組合了精氨酸、苯丙氨酸及丙氨酸中的2種以上的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促進脂質代謝。

進而,可以使用飼喂高脂肪食物的動物或人,在實際上給予運動負荷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下確認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實施例4、實施例5)。

即,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能夠更有效地代謝脂肪,特別是能夠在腎上腺素的分泌連續(xù)增加的狀態(tài)下更有效地代謝脂肪。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用于在受試者中在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下起作用而優(yōu)選使用。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沒有特別限定,優(yōu)選為受到運動、壓力、寒冷暴露、沐浴或多食等引起的刺激的狀態(tài)。為了使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在受試者中在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下起作用,只要將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施用于處于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的受試者、或對預期處于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的受試者(例如運動前的受試者)施用即可。

如實施例4所示,在施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動物中,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的表達量增加。由此得知: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提高脂肪的分解,同時提高從脂肪酸向熱的轉化效率。

另外,如實施例5所示,在施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人中,運動時的酮體產生且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升高。胰高血糖素具有促進糖原的利用、同時促進酮體的產生的作用。由此也得知: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在來自葡萄糖的能量的代謝不足時提高從脂肪酸向能量的轉化的效率。關注于酮體濃度隨時間推移的變化時,在進行運動負荷之后(time30~time90),酮體的產生大大提高。由此得知:在運動中增加的脂肪酸向能量的轉化在運動結束后也繼續(xù)維持高的狀態(tài)。

此外,在施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人中,有氧運動時的呼吸交換率的變化量降低。呼吸交換率為能量代謝的指標之一,該值降低表示能量代謝中的脂質的貢獻升高。由此也得知: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提高了從脂肪酸向能量變換的效率(實施例5)。

皮質醇為糖質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一種,為受到壓力時從腎上腺皮質的分泌增加的激素。皮質醇的上升具有促進從糖原或蛋白質向糖的分解的作用,因此,其上升使脂質代謝增加。但是,當皮質醇的分泌狀態(tài)持續(xù)高時,將肌糖原和肝糖原在早期消耗,運動表現降低。進而,伴有免疫功能的降低和肌肉及臟器的萎縮這樣的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因此,優(yōu)選皮質醇的水平在運動早期返回到正常值。在攝取了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人(活性組)中,血液中的皮質醇從攝取之后(time0)上升,但從攝取15分鐘后(time15)迅速地下降,其速度比安慰劑組快。由此得知:通過攝取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即使給予相同的運動負荷,也可進行運動而不會對身體進一步施加負擔(實施例5)。

另一方面,在施用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人中,在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和血糖方面沒有觀察到變化。因此得知: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在不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或血糖的情況下促進脂質代謝(實施例5)。在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下進行運動時,有時在運動時中會產生低血糖。由于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對胰島素的分泌不產生影響,因此,可以有效地產生來自脂質的能量,而不會在運動時導致低血糖。

另外還得知: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起到脂質代謝促進效果,而不會對生長激素、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產生影響(實施例5)。

由上述結果得知: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還促進從脂肪向脂肪酸的分解、從脂肪酸向熱的轉化及從脂肪酸向能量的轉化的任一過程。

因此,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用于促進脂肪向脂肪酸的分解及從脂肪酸向熱的轉化這兩個方面。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用于促進伴有選自由血液中甘油濃度上升、體重增加的抑制、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上升、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濃度上升、血液中皮質醇濃度減少、血液中總酮體濃度上升、血液中3-羥基丁酸濃度上升及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表達量增加構成的組中的至少1個、優(yōu)選2個以上、更優(yōu)選其全部的作為這些脂質代謝的指標的脂質代謝。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還可以用于促進伴有肝臟中肉堿棕櫚酰轉移酶活性上升和/或肝臟中的?;鵆oA氧化酶活性上升作為另外的指標的脂質代謝。這些指標可以利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測定,例如可以參照后述的實施例的記載進行測定。予以說明的是,這些脂質代謝的指標的上升、減少或增加等與除了不施用或攝取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之外同樣的條件的對照組(例如安慰劑組)進行比較而判斷即可,如果顯示一定的傾向,則可以判斷為具有這些效果,但更優(yōu)選顯示統(tǒng)計學上顯著的差異。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還可以直接地或以添加于用于促進脂質代謝的食品、飲品或藥品等任一種方式利用。

在本發(fā)明中,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在脂質代謝促進劑中的混合量沒有特別限定,可因劑型、癥狀、體重、用途等而不同,硬要舉例的話,可以設定為以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合計計為0.2~100w/w%(重量/重量%)的混合量,優(yōu)選0.3~100w/w%的混合量、進一步優(yōu)選0.4~100w/w%的混合量。

本發(fā)明另外還提供一種促進受試者的脂質代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對受試者施用或使受試者攝取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作為受試者,優(yōu)選期望促進脂質代謝的動物,其優(yōu)選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哺乳動物包括人、家畜(豬、牛等)、寵物(狗、貓等)、實驗(測試)動物(小鼠、大鼠等嚙齒動物或兔等)。作為優(yōu)選的受試者的實例,可列舉:脂質代謝異?;蚍逝职Y的受試者,具有肥胖的遺傳傾向、具有肥胖的生活習慣風險或環(huán)境風險的受試者,期望體重降低或體重維持的受試者,或置于或預期置于起因于運動、壓力等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狀態(tài)的受試者等。由于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具有有效地促進脂質代謝的效果,因此,可以用于使脂肪有效地燃燒,即使在與正常的人相比存在脂肪的分解慢且少的傾向的略微肥胖的人中也可以用于使脂肪有效地燃燒。

在本發(fā)明中,脂質代謝促進劑的每一天的攝取量(施用量)沒有特別限定,可因年齡、癥狀、體重、用途等而不同,硬要舉例的話,可以設定為以使得脂質代謝促進劑中所包含的氨基酸的固含量合計為0.3~30g、0.8~8g、1~5g、1.3~3.5g、1.5g或3g的攝取量。

在本發(fā)明中,精氨酸的每一天的攝取量可以例示0.06~12g(或0.4~70毫摩爾)、0.2~4g(或1~21毫摩爾)、0.4~2g(或2~11毫摩爾)、1.2g(7毫摩爾)、1g(6毫摩爾)、或0.6g(4毫摩爾)。

在本發(fā)明中,丙氨酸的每一天的攝取量可以例示0.03~10g(或0.3~112毫摩爾)、0.09~3g(或1~34毫摩爾)、0.2~2g(或2~17毫摩爾)、1g(11毫摩爾)、0.6g(6毫摩爾)、或0.3g(3毫摩爾)。

在本發(fā)明中,苯丙氨酸的每一天的攝取量可以例示0.02~10g(或0.1~61毫摩爾)、0.08~3g(或0.5~18毫摩爾)、0.2~2g(或0.9~9毫摩爾)、1g(6毫摩爾)、0.5g(3毫摩爾)、或0.2g(1毫摩爾)。

在本發(fā)明中,甘氨酸的每一天的攝取量可以例示4g以下(或59毫摩爾以下)、1.3g以下(或18毫摩爾以下)、0.7g以下(或9毫摩爾以下)、0.02~4g(或0.3~59毫摩爾)、0.07~1g(或1~18毫摩爾)、0.1~0.7g(或2~9毫摩爾)、0.4g(6毫摩爾)或0.2g(3毫摩爾)。

例如,在攝取2.7g的后述的表2所示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1)的情況下,攝取的合計2.7g(22毫摩爾)氨基酸中的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量分別為1.2g(7.0毫摩爾)、0.57g(6.4毫摩爾)及0.47g(2.9毫摩爾)。

例如,在攝取3.0g的表2所示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2)的情況下,攝取的合計3.0g(23毫摩爾)氨基酸中的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量分別為1.0g(5.7毫摩爾)、1.0g(11毫摩爾)及1.0g(6.1毫摩爾)。

例如,在攝取3g的表3所示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3)的情況下,攝取的合計3g(24毫摩爾)氨基酸中的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的量分別為1.2g(7.0毫摩爾)、0.57g(6.4毫摩爾)、0.47g(2.9毫摩爾)及0.45g(5.9毫摩爾)。

另外,在攝取1.5g的表3所示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3)的情況下,攝取的合計1.5g(24毫摩爾)氨基酸中的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的量分別為0.61g(3.5毫摩爾)、0.28g(3.2毫摩爾)、0.24g(1.4毫摩爾)及0.22g(3.0毫摩爾)。

予以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與以往公知的具有脂質代謝促進效果的食品、飲品或藥品的攝取一起使用,或在這些食品、飲品或藥品的攝取之前或之后結合使用。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實際的形式可以列舉例如片劑(tablet)、膠囊劑、顆粒劑、粉劑、糖漿、液體、懸浮液、添加于飲料、飲品、食品等的形式,可以將其通過經口、經管、經靜脈等而攝取或施用。通過將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添加于例如特定保健用食品等特別用途食品、營養(yǎng)功能食品、營養(yǎng)輔助食品或補充品而攝取,或通過添加于藥品而施用,可預期促進脂質代謝。予以說明的是,添加于特定保健用食品等特別用途食品、營養(yǎng)功能食品、營養(yǎng)輔助食品或補充品的情況下,消費者可預期脂質代謝的促進,同時與一般食品清楚地區(qū)分。在此,飲品和食品可以用于家畜或寵物等非人動物的攝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包含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食品或藥品,例如用于促進脂質代謝的飲品、食品或藥品。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也可以用于制備僅由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及用于制劑化的輔助劑構成的藥劑。作為用于制劑化的輔助劑,可以列舉賦形劑、粘合劑、崩解劑、潤滑劑、矯臭劑、增溶劑、懸浮劑、包衣劑等。予以說明的是,這些物質通??梢栽陲嬈贰⑹称坊蛩幤返闹苿┗夹g的領域中使用。另外,可以在這些物質中混合適當量的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糖類、肽、上述中沒有列舉的氨基酸等。其它構成成分可以優(yōu)先使用不抑制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的物質。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混合于各種食品(牛奶、清涼飲料、發(fā)酵乳、酸奶、奶酪、面包、餅干、蘇打餅干、比薩餅皮、調制奶粉、流食、病人用食品、營養(yǎng)食品、冷凍食品、加工食品其它市售食品等)而將其攝取。作為這些食品的形式,可以為液體、糊劑、凝膠、固體、粉末等。

混合有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食品可以使用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有機堿、果汁、香料等而制備。作為蛋白質,可列舉例如:動物和植物蛋白諸如全脂奶粉、脫脂奶粉、部分脫脂奶粉、酪蛋白、乳清粉、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濃縮物、乳清蛋白分離物、乳清蛋白水解產物、α-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清蛋白、乳鐵蛋白、大豆蛋白、卵蛋白、肉類蛋白等、其分解產物、各種乳源成分等諸如黃油、乳清礦物質、奶油、乳清、非蛋白氮、唾液酸、磷脂、乳糖等。還可以包含酪蛋白磷酸肽等肽或氨基酸。作為碳水化合物,可列舉例如:糖類、改性淀粉(除糊精之外,可溶性淀粉、英國淀粉、氧化淀粉、淀粉酯、淀粉醚等)、膳食纖維等。作為脂質,可列舉動物性油脂例如豬油、魚油以及它們的分餾油、氫化油、轉酯化油等;植物性油脂例如棕櫚油、紅花油、玉米油、菜籽油、椰子油以及它們的分餾油、氫化油、轉酯化油等。作為維生素類,可列舉例如:維生素A、胡蘿卜素類、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D族、維生素E、維生素K族、維生素P、維生素Q、煙酸、尼克酸、泛酸、生物素、肌醇、膽堿、葉酸等。作為礦物質,可列舉例如:鈣、鉀、鎂、鈉、銅、鐵、錳、鋅、硒等。作為有機酸,可列舉例如:蘋果酸、檸檬酸、乳酸、酒石酸、異抗壞血酸等。這些成分可以單獨使用,或將多種類型組合而使用,可以使用合成產品和/或富含這些物質的食品。作為這些食品的形式,可以為液體、糊劑、凝膠、固體、粉末等。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通過在日常生活或醫(yī)療護理期間,以及在腎上腺素的分泌連續(xù)增加的狀態(tài)之前或期間的攝取,與攝取前相比能夠有效地促進脂質代謝。例如,已知在施加運動負荷、寒冷暴露、壓力負荷時、或在沐浴期間、或在多食者等中腎上腺素的分泌連續(xù)增加。因此,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在施加運動負荷、寒冷暴露、壓力負荷等之前、或與施加運動負荷、寒冷暴露、壓力負荷等同時攝取??蛇x地,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在沐浴之前或期間攝取。存在多食傾向的人也可以攝取本發(fā)明的質代謝促進劑。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的組合,例如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組合用于制備脂質代謝促進劑的用途(使用方法),其中,相對于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60摩爾以上。

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促進脂質代謝的方法(除醫(yī)療行為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施用以相對于所包含的所有氨基酸的摩爾數合計(總氨基酸量)100摩爾,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摩爾數合計為60摩爾以上的摩爾比的量包含選自由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構成的組中的至少2種氨基酸的組合,例如精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的組合物。

以下,關于本發(fā)明,列舉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受這些實施例限制。

實施例

實施例1

各種氨基酸與現有的氨基酸組合物(V.A.A.M.)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的比較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V.A.A.M.:以1g/10ml的濃度將表1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V.A.A.M.)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

·各種氨基酸:將L-丙氨酸(Ala)、L-甲硫氨酸(Met)、L-苯丙氨酸(Phe)、L-精氨酸(Arg)、甘氨酸(Gly)分別以1g/10ml的濃度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

表1

動物實驗

將6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SLC社)預備飼養(yǎng)1周而用于測試。基于體重分組(媒介物組、V.A.A.M.組、丙氨酸組、甲硫氨酸組、苯丙氨酸組、精氨酸組、甘氨酸組的7個組,各組n=6),禁食18小時(其中,水設為自由攝取)。

從尾靜脈進行采血(time-30),之后立即經口施用10ml/kg的測試樣品(測試樣品的劑量為1g/kg)(V.A.A.M.組、丙氨酸組、甲硫氨酸組、苯丙氨酸組、精氨酸組、甘氨酸組)或注射用水(媒介物組)。30分鐘后,再次進行采血(time0)后,立即腹腔內施用(0.2mg/kg、4ml/kg)腎上腺素((R)-(-)-腎上腺素,和光純藥工業(yè))。其后,隨時間推移每15分鐘進行采血(time15、30、45、60、75),至腎上腺素施用的75分鐘后。從采集的血液獲得血漿,測定血液中的甘油。

測定

血液中的甘油:使用甘油檢測試劑盒(GlycerolAssayKit;CaymanChemicalCamPany)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漿中的甘油。算出由各測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3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將其設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接著,由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算出time0~75的曲線下的面積(AUC)。進而,算出各氨基酸組的AUC相對于媒介物組的AUC的變化率(%)。

(2)結果

圖1顯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率(甘油AUC變化率[GlycerolAUCchange])。丙氨酸組、甲硫氨酸組、苯丙氨酸組、精氨酸組、甘氨酸組均顯示高于V.A.A.M.組的值。

由此得知:丙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與現有的氨基酸組合物相比,顯示高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但是,確認了各種氨基酸的味道,結果得知:甲硫氨酸的味道和氣味不適于經口攝取。

實施例2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1)與單獨的氨基酸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的比較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制備例1”:以2.7g/10ml的濃度將表2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制備例1)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在10ml懸液中包含L-精氨酸1.2g、L-丙氨酸0.57g及L-苯丙氨酸0.47g。

·精氨酸:以1.2g/10ml的濃度將L-精氨酸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

·丙氨酸:以0.57g/10ml的濃度將L-丙氨酸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

·苯丙氨酸:以0.47g/10ml的濃度將L-苯丙氨酸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

表2

動物實驗

將6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SLC社)預備飼養(yǎng)1周而用于測試?;隗w重分組(媒介物組、“制備例1”組、精氨酸組、丙氨酸組、苯丙氨酸組的5組,各組n=6),禁食18小時(其中,水設為自由攝取)。

從尾靜脈進行采血(time-30),之后立即經口施用5ml/kg的測試樣品(V.A.A.M.組、“制備例1”組、精氨酸組、丙氨酸組、苯丙氨酸組)或注射用水(媒介物組)。30分鐘后,再次進行采血(time0)后,立即腹腔內施用(0.2mg/kg、8ml/kg)腎上腺素((R)-(-)-腎上腺素,和光純藥工業(yè))。其后,隨時間推移每15分鐘進行采血(time15、30、45、60、75、90),至腎上腺素施用的90分鐘后。從采集的血液獲得血漿,測定血液中的甘油。

測定

血液中的甘油:使用甘油熒光檢測試劑盒(GlycerolFluorometricAssayKit;CaymanChemicalCamPany),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漿中的甘油。算出由各測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3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將其設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測定值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就數據而言,使用統(tǒng)計軟件StatView5.0-J,利用F檢驗的等方差檢驗后,利用Fisher的PLSD進行檢驗。顯著性水平設為5%。

(2)結果

圖2顯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Δ甘油)?!爸苽淅?”組與媒介物組相比,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保持在更高的水平。在腎上腺素施用后15分鐘、30分鐘、45分鐘、60分鐘及75分鐘(time15、30、45、60、75),“制備例1”組與媒介物組相比,顯示顯著更高的(P<0.05)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與媒介物組相比,苯丙氨酸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僅在腎上腺素施用后30分鐘(time30)顯著地升高。沒有觀察到其它組與媒介物組的顯著差異。

由此得知:就丙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而言,與單獨攝取相比,將這3種組合攝取顯示了更高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實施例3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3)與現有的氨基酸組合物(V.A.A.M.)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的比較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V.A.A.M.:以3g/10ml的濃度將表1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V.A.A.M.)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

·“制備例3”:以3g/10ml的濃度將表3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制備例3)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

表3

動物實驗

將6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SLC社)預備飼養(yǎng)1周而用于測試?;隗w重分組(媒介物組、V.A.A.M.組、“制備例3”組的3組,各組n=7),禁食18小時(其中,水設為自由攝取)。

從尾靜脈進行采血(time-30),之后立即經口施用5ml/kg的測試樣品(V.A.A.M.組、“制備例3”組)或注射用水(媒介物組)(表4)。30分鐘后,再次進行采血(time0)后,立即腹腔內施用(0.2mg/kg、8ml/kg)腎上腺素((R)-(-)-腎上腺素,和光純藥工業(yè))。其后,隨時間推移每15分鐘進行采血(time15、30、45、60、75、90),至腎上腺素施用的90分鐘后。從采集的血液獲得血漿,測定血液中的甘油。

表4

測定

血液中的甘油:使用甘油檢測試劑盒(GlycerolAssayKit;CaymanChemicalCamPany),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漿中的甘油。算出由各測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3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將其設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測定值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就數據而言,使用統(tǒng)計軟件StatView5.0-J,利用F檢驗的等方差檢驗后,利用Fisher的PLSD進行檢驗。顯著性水平設為5%。

(2)結果

圖3顯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爸苽淅?”組與V.A.A.M.組相比,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保持在更高的水平。在腎上腺素施用后30分鐘(time30)及45分鐘(time45),“制備例3”組與媒介物組相比,顯示顯著更高(P<0.05)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

由以上的結果得知:與現有的氨基酸組合物相比,以高水平包含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的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顯示更高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實施例4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制備例3)在飼喂高脂肪食物并施加運動負荷的動物中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及飼料

·0.1%CMC溶液:將羧甲基纖維素(和光純藥)以0.1w/v%的濃度溶于注射用蒸餾水而制備。

·V.A.A.M.:以1g/10ml的濃度將表1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V.A.A.M.)懸浮于0.1%CMC溶液而制備。

·V.A.A.M.+CoQ10+L-肉堿:分別以1g/10ml、CoQ10為10mg/10ml、68mg/10ml的濃度將表1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V.A.A.M.)、輔酶Q10(CoQ10,太陽化學)和L-肉堿(三榮源FFI)懸浮于0.1%CMC溶液而制備。

·“制備例3”:以1g/10ml的濃度將表3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制備例3)懸浮于0.1%CMC溶液而制備。

·AIN-93M(ORIENTAL酵母工業(yè)):將組成示于表5。為用于使用由美國國立營養(yǎng)研究所(AIN)在1993年(AIN-93)所發(fā)布的小鼠、大鼠的營養(yǎng)研究的標準精制飼料。

·HFD-60(ORIENTAL酵母工業(yè)):將組成示于表5。具有60%的來自脂肪的卡路里的高脂肪飼料。

表5

動物實驗

將3周齡的C57BL/6J系雄性小鼠(CLEA社)進行1周預備飼養(yǎng)及1周的跑步機馴化后,用于測試?;隗w重分組(第0天)(正常組(n=9)、高脂肪組(n=10)、H+V.A.A.M.組(n=9)、H+V.A.A.M.+CoQ10+L-肉堿組(n=10)、H+“制備例3”組(n=10)的5組),隨后從分組至42天后的測試最終日(第42天),自由攝取AIN-93M(正常組)或HFD-60(高脂肪組、H+V.A.A.M.組、H+V.A.A.M.+CoQ10+L-肉堿組、H+“制備例3”組)(其中,水設為自由攝取)。

測試樣品的施用

除測試最終日之外的42天每天(第0天~第41天)使用飼喂針經口強飼測試樣品(H+V.A.A.M.組、H+V.A.A.M.+CoQ10+L-肉堿組、H+“制備例3”組)或0.1%CMC溶液(正常組、高脂肪組)。1周制備1次測試樣品或0.1%CMC溶液用于使用,以表6所示的劑量(施用體積10mL/kg)進行施用。

表6

利用跑步機的運動負荷

分組~測試最終日(第0天~第42天)期間,以1周3次的頻率進行利用跑步機的運動負荷(15m/分鐘~20m/分鐘,40分鐘)。

體重測定

分組~測試最終日(第0天~第42天)期間,以3天1次的頻率進行體重測定。

組織采取

在測試最終日(第42天)進行解剖而測定腎周圍脂肪組織及褐色脂肪組織的重量,測定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表達量。

測定

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表達量:使用小鼠線粒體褐色脂肪解偶聯(lián)蛋白1(UCP1)ELISA試劑盒(CUSABIO),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表達量。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測定值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就數據而言,使用統(tǒng)計軟件StatView5.0-J,利用F檢驗的等方差檢驗后,利用Fisher的PLSD進行檢驗。顯著性水平設為5%。

(2)結果

圖4顯示測試期間的體重測定及采食量/體重的結果。與正常組相比,在高脂肪組中,從施用第3天(day3)觀察到體重顯著地增加。與高脂肪組相比,在“制備例3”組中,從施用第3~42天(day3~day42)觀察到顯著的體重抑制效果。另一方面,與高脂肪組相比,沒有觀察到V.A.A.M.組及V.A.A.M.+CoQ10+L-肉堿組在體重上的差異。就測試期間的采食量/體重而言,與飼喂了AIN-93M的組相比,飼喂了HFD-60的各組顯示更低的值,但沒有觀察到飼喂了HFD-60的各組之間的差異。

圖5顯示腎周圍的脂肪重量。與正常組相比,在高脂肪組中,重量顯著地增加。與高脂肪組相比,制備例3組顯著地抑制脂肪組織重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與高脂肪組相比,沒有觀察到V.A.A.M.組及V.A.A.M.+CoQ10+L-肉堿組在脂肪組織重量上的差異。

圖6顯示褐色脂肪組織中的UCP-1表達量。與正常組相比,在高脂肪組中,沒有觀察到UCP-1表達量上的變化。與高脂肪組相比,制備例3組的UCP-1表達量顯著地增加。另一方面,與高脂肪組相比,沒有觀察到V.A.A.M.組及V.A.A.M.+CoQ10+L-肉堿組在UCP-1表達量上的差異。

由以上的結果,可以確認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在施加運動負荷時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實施例5

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的效果確認

(1)材料及方法

測試食品

使用外觀上不能識別內容物的有無的膠囊(日本藥局方纖維素白膠囊(植物性)00號),制備下述2種測試食品。

·安慰劑:不包含內容物的膠囊。

·活性組:封入3g表3中記載的制備例3的膠囊。

受試者

為了進行受試者的選擇,預先對20歲以上的男性實施血液生物化學檢查、血液學的檢查及自行車運動(VS0)。在自行車運動中,進行從運動開始至精疲力竭所需要的時間及最大氧攝取量(VO2max)的測定。此外,通過預先民意測驗進行生活習慣的確認,基于上述結果,以健康且在從運動開始至精疲力竭所需要的時間和VO2max上沒有偏斜為條件,進行受試者的選擇。

在這次測試中,在滿足下述(1)~(4)的判定基準的2個以上時,判斷為受試者精疲力竭。此外,將在判斷為精疲力竭之前獲得的最大的氧攝取量設為VO2max。

(1)通過氧攝取量(VO2)的增加而出現高原現象。

(2)呼吸交換率(VCO2/VO2)達到1.1以上。

(3)心率(HR)達到所預期的對20歲而言為最高的心率(HRmax),即200。

(4)使用Borgscale日本語版(小野寺等,全身持久性運動中的主觀的強度和客觀的強度的對應性:從RatingofPerceivedexertion的觀點出發(fā),體育學研究,21(4),P.191-203(1976))的主觀運動強度(RPE)為19(非常非常吃力(veryveryhard))以上。

自行車運動使用自行車測力計,在轉速60轉/分鐘的條件下,運動開始0~1分鐘為100W,其以后每1分鐘提高25W運動強度,進行運動直至精疲力竭(多階段漸增運動負荷測試)。

用如此選擇的20.5±0.2歲(平均值±標準誤差)的受試者男性12名進行雙重盲驗交叉比較測試。

測試日程

從VS0隔開14天的間隔實施第1次測試(VS1)。在VS1中,攝取2種測試食品中的一種,進行自行車運動、采血、呼出氣體的采集和分析及心率的測定。進而,從VS1隔開7天的間隔進行第2次測試(VS2)。在VS2中,攝取與VS1不同的測試食品,進行自行車運動、采血、呼出氣體的采集和分析及心率的測定。

予以說明的是,測試開始日(VS0)以后,至檢查結束時(VS2),進行指導以實現限制顯著超出日常范圍的過度運動、飲食或過食。進而,有可能對本測試產生影響的補充品、健康食品、藥品(包含一般用藥品)的使用及吸煙被禁止。進而,進行指導以實現測試(VS0、VS1、VS2)前一天禁酒、至22時結束吃飯、至深夜0時就寢,測試當天,至開始自行車運動的2小時前結束吃飯,其以后至檢查結束禁止飲食(可以飲水)。另外,進行指導以實現檢查當天在相同的時刻起床,測試的實施盡可能在相同的時間帶進行。

測試VS1及測試VS2的實施

·測試食品的攝?。菏褂盟虬组_水在不咀嚼的情況吞入而攝取所述的測試食品。

·自行車運動:使用自行車測力計,在測試食品攝取30分鐘后~測試食品攝取90分鐘后(time30~90)的60分鐘、轉速60轉/分鐘的條件下,以VS0中測定的VO2max的50%的運動強度持續(xù)地實施。

·采血:在測試食品攝取前及測試食品攝取的15、30、45、60、75、90、120、150分鐘后(time0、15、30、45、60、75、90、120、150)實施。

·呼出氣體的采集和分析:使用每口呼氣法(BreathbyBreath),從測試食品攝取之后立即~測試食品攝取150分鐘后(time0~time150)的150分鐘持續(xù)地實施。

·心率的測定:測試食品攝取之后立即~測試食品攝取150分鐘后(time0~time150)的150分鐘持續(xù)地實施。

測定

·呼吸交換率:每次呼吸用氣體分析裝置測定采集的呼氣,測定呼氣中的O2及CO2的濃度、呼氣的流量?;谠摐y定值,算出氧攝取量(VO2)(ml/體重kg/min)、二氧化碳產生量(VCO2(ml/體重kg/min))及呼吸交換率(VCO2/VO2)。進而,從各時刻的呼吸交換率減去time0的各組的呼吸交換率的平均值,求出呼吸交換率的變化量(ΔVCO2/VO2)。

·血液中的甘油:使用酶法,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清中的甘油。

·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使用酶-UV法測定血清中的游離脂肪酸濃度。

·血液中的皮質醇:使用CLEIA(化學發(fā)光酶免疫測定)法測定血漿中的皮質醇濃度。

·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使用RIA2抗體(雙抗體放射免疫測定)法測定血漿中的胰高血糖素濃度。

·血液中的胰島素:使用CLIA(化學發(fā)光免疫測定)法測定血清中的胰島素濃度。

·血糖:使用酶法測定血糖值。

·血液中的總酮體:使用酶法測定血清中的總酮體濃度(3-羥基丁酸及乙酰乙酸的合計)。

·血液中的3-羥基丁酸:使用酶法測定血清中的3-羥基丁酸濃度。

·血液中的乙酰乙酸:使用酶法測定血清中的乙酰乙酸濃度。

·血液中的生長激素:使用CLEIA法測定血清中的生長激素濃度。

·血液中的腎上腺素:使用HPLC(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血漿中的腎上腺素濃度。

·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使用HPLC法測定血漿中的去甲腎上腺素濃度。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測試中獲得的各測定值、計算值或換算值用單樣本t檢驗進行評價。

(2)結果

圖7顯示了隨時間推移的呼吸交換率的變化量(ΔVCO2/VO2)的結果。就ΔVCO2/VO2而言,從運動開始至運動結束后,活性組保持低的值,與安慰劑組相比,在運動期間在time85、90(分鐘)時,觀察到顯著的降低。在運動結束時,在time95、100(分鐘)時,兩組均暫時上升,但其后至time135(分鐘),急劇地降低。特別地,雖然在time125~135(分鐘)之間沒有觀察到顯著的差異,但是,活性組顯示較低的平均值。

圖8顯示了隨時間推移的血液中甘油的濃度及游離脂肪酸的濃度的測定結果。血液中甘油的濃度在運動期間在time45及90(分鐘)時雖然沒有觀察到顯著的差異,但是,活性組顯示更高的平均值。

從運動開始時(time30(分鐘))至測試結束時(time150(分鐘)),活性組顯示較高的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平均值,在運動期間在time90(分鐘)時顯示最高的平均值。

圖9顯示了隨時間推移的血液中的皮質醇、胰高血糖素、胰島素的濃度及血糖的測定結果。

就皮質醇而言,從(運動前的)time0~15(分鐘)上升,但其后減少。在time15~75(分鐘)時,活性組的值較低,在time45(分鐘)時觀察到顯著的差異。

就胰高血糖素而言,值從運動開始后的time30(分鐘)上升,在運動期間在time75(分鐘)時,活性組顯示顯著高的值。另外,在運動后的time120(分鐘)時,活性組顯示顯著高的值。

就胰島素及血糖而言,在活性組和安慰劑組之間沒有觀察到差異。

圖10顯示了隨時間推移的血液中的總酮體、3-羥基丁酸及乙酰乙酸的濃度的測定結果。就總酮體及3-羥基丁酸而言,至運動時的time45(分鐘)(從運動開始15分鐘后),活性組、安慰劑組均暫時降低,但其后開始上升,至time45~150(分鐘),活性組的上升量較大,在time120(分鐘),平均值為最大。在time60(分鐘)時的測定值中觀察到顯著的差異。關注于隨時間推移的變化時,在施加運動負荷之后(time120及time150),觀察到活性組的酮體的產生顯著升高的傾向。

就乙酰乙酸而言,雖然在兩組中沒有觀察到顯著的差異,但是顯示與總酮體同樣的變化。

圖11顯示了血液中的生長激素、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的測定結果。就生長激素而言,從測試開始時(time0),活性組和安慰劑組均上升,幾乎顯示同樣的變化。在活性組和安慰劑組之間沒有觀察到顯著的差異。就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而言,在運動開始(time30)的同時值上升,在運動結束(time90)的同時值降低。在活性組和安慰劑組之間均沒有觀察到顯著的差異。

由以上的結果,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在施加運動負荷時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能夠在人中得到確認。此外還得知: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在不會對胰島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產生影響的情況下,起到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實施例6

混合有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飲料的制備

以表3所示的制備例3為1.5w/v%、甜味劑為1.0w/v%、酸味劑為0.9w/v%及增稠劑為0.2w/v%的濃度混合,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備飲料。攝取飲料200ml時,可以攝取3g制備例3。

實施例7

混合有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片劑的制備

以表3所示的制備例3為50w/w%,賦形劑、粘合劑、崩解劑及潤滑劑合計為50w/w%進行混合,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備片劑。

實施例8

混合有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的補充品的制備

以L-精氨酸1g(5.7毫摩爾)、L-丙氨酸1g(11毫摩爾)、L-苯丙氨酸1g(6.1毫摩爾)的比例進行混合,隨后添加賦形劑,填充于膠囊。

實施例9

脂質代謝指標的測定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通過將表3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制備例3)及表1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V.A.A.M.)分別懸浮于蒸餾水而制備測試樣品。

動物實驗

將3周齡的雄性小鼠C57BL/6J(日本CLEA社)預備飼養(yǎng)5天,進一步進行2天的跑步機馴化之后,用于實驗。馴化期間結束后,測定體重,以各組的平均體重為相同的方式進行分組(正常組、高脂肪組、H+V.A.A.M.組及H+制備例3組)。水設為自由攝取。

將測試系統(tǒng)的概略及組的構成示于以下的表7??紤]到在高脂肪食物攝取下脂質代謝降低,使正常組以外的3組攝取高脂肪飼料HFD-60。

表7

*H表示高脂肪(高脂肪飲食)。

馴化期間結束后,除最終日之外的4天每天使用飼喂針對小鼠經口強飼測試樣品。4天的施用期間中,以2天一次的比例用跑步機強制地進行運動(強制行走)。利用跑步機以15m/分鐘的速度持續(xù)40分鐘施加運動負荷。在利用跑步機施加運動負荷的30分鐘前,施用測試樣品。從施用開始后第4天至第5天,禁食18小時。

在施用開始后第5天進行解剖。解剖日當天,為了研究從施用時開始隨時間推移的變化,將各組的小鼠分成3個組。具體而言,分成在施用前進行解剖的組(施用前(0))、在施用30分鐘后進行解剖的組(運動前(30))、在從施用30分鐘后60分鐘的跑步機運動后進行解剖的組(運動后(90)),解剖日當天實施測試樣品的施用及施加運動負荷,進行采血和解剖。就采集的肝臟而言,測定重量之后,立即用液氮冷凍,在進行β氧化相關酶的測定之前,在-80℃下冷凍保存。

測定

對獲得的血液,使用胰高血糖素比色定量ELISA試劑盒MercodiaGlucagonELISAKit(Mercodia)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清中的胰高血糖素濃度(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濃度)。

另外,對肝臟的β氧化相關酶活性(肉堿棕櫚酰轉移酶活性、?;鵆oA氧化酶活性),用以下的步驟進行測定。首先,通過將肝臟均質化并進行離心分離而分離上清液,獲得肝臟總均漿組分。針對該組分,通過將Marlwell等的方法改變一部分而使用,測定肉堿棕櫚酰轉移酶活性。具體而言,在包含最終濃度0.04mM棕櫚酰CoA、0.25mMDTNB(EELMAN試劑)、1.25mMEDTA及0.1%Triton-X100的58mMTris鹽酸緩沖液(PH8.0)中添加獲得的肝臟總均漿組分,通過30℃、412nm下的吸光度測定而監(jiān)測反應5分鐘,其后,添加L-肉堿(終濃度1.25mM),持續(xù)5分鐘監(jiān)測CoA的產生(總量200μL),由此測定肉堿棕櫚酰轉移酶活性。

另外,針對肝臟總均漿組分,通過將Hashimoto等的方法改變一部分而使用,測定?;鵆oA氧化酶活性。具體而言,在包含最終濃度0.1mM棕櫚酰CoA、10.6mM苯酚、0.82mM4-氨基安替比林、10μMFAD、4U過氧化酶(辣根)及0.2mg牛白蛋白的50mM磷酸鉀緩沖液(PH7.4)中添加獲得的肝臟總均漿組分,在30℃下以500nm監(jiān)測吸光度11分鐘(總量200μL)。

進而,使用BCA法測定獲得的肝臟總均漿組分中的蛋白質量。在測定中使用TaKaRaBCAProteinAssayKitT9300A,按照附屬的說明書進行測定。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各種測定值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就數據而言,使用統(tǒng)計軟件StatView5.0-J,通過F檢驗確認各組的方差齊性之后,通過Fisher的PLSD進行多組比較的檢驗。顯著性水平設為兩側5%。

(2)結果

圖12顯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濃度的測定結果。與高脂肪組相比,H+制備例3組顯示在運動前(施用后30分鐘)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濃度的顯著的上升。即顯示: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使具有脂肪分解促進作用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運動前增加,由此可以有效地促進運動時的脂質代謝。

圖13顯示肉堿棕櫚酰轉移酶活性的測定結果。與高脂肪組相比,H+制備例3組顯示在施用前及運動前(施用后30分鐘)肉堿棕櫚酰轉移酶活性的顯著的上升。

圖14顯示酰基CoA氧化酶活性的測定結果。與高脂肪組相比,H+制備例3組顯示在施用前?;鵆oA氧化酶活性的顯著的上升。

作為肝臟β氧化相關酶的肉堿棕櫚酰轉移酶和酰基CoA氧化酶已知作為脂質代謝的速率決定酶,由此顯示: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通過增強這些β氧化相關酶的活性也可以促進脂質代謝。

由以上的結果顯示:以高水平包含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的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顯示高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實施例10

脂質代謝指標的測定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作為測試樣品,使用將(i)丙氨酸(丙氨酸:精氨酸=10:0)、(ii)丙氨酸和精氨酸的7.5:2.5混合物、(iii)丙氨酸和精氨酸的5:5混合物、(iv)丙氨酸和精氨酸的2.5:7.5混合物、(v)精氨酸(丙氨酸:精氨酸=0:10)分別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的溶液。

動物實驗

將6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SLC社)預備飼養(yǎng)后,用于測試。測試前一天的早晨測定大鼠的體重,以平均體重為相同的方式分組。將測試系統(tǒng)的概略及組的構成示于以下的表8。

表8

從測試前一天的傍晚進行18小時的禁食。但是水設為自由攝取。

測試當天,從尾靜脈進行采血(施用30分前;time-30),立即以相對于大鼠體重1g/kg的劑量經口施用(5ml/kg)測試樣品。采血30分鐘后,再次進行采血(time0)后,立即以0.2mg/kg的劑量腹腔內施用(8ml/kg)腎上腺素((R)-(-)-腎上腺素,和光純藥工業(yè)社)。其后,隨時間推移每15分鐘進行采血(time15、30、45、60、75、90),至腎上腺素施用的90分鐘后。從采集的血液獲得血漿,測定血液中的甘油。

測定

使用甘油檢測試劑盒(CaymanChemicalCamPany),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漿中的甘油。算出由各測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將其設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

(2)結果

得知:與對照組相比,丙氨酸(Ala):精氨酸(Arg)=2.5:7.5組、5:5組、7.5:2.5組、10:0組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保持在較高水平。另外,丙氨酸和精氨酸以1:1混合時,顯示最高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實施例11

脂質代謝指標的測定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作為測試樣品,使用將(i)丙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10:0)、(ii)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的7.5:2.5混合物、(iii)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的5:5混合物、(iv)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的2.5:7.5混合物、(v)苯丙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0:10)分別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的溶液。

動物實驗

將6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SLC社)預備飼養(yǎng)后,用于測試。測試前一天的早晨測定大鼠的體重,以平均體重為相同的方式分組。將測試系統(tǒng)的概略及組的構成示于以下的表9。

表9

從測試前一天的傍晚進行18小時的禁食。但是水設為自由攝取。

測試當天,從尾靜脈進行采血(time-30),立即以相對于大鼠體重1g/kg的劑量經口施用(5ml/kg)測試樣品。采血30分鐘后,再次進行采血(time0)后,立即以0.2mg/kg的劑量腹腔內施用(8ml/kg)腎上腺素((R)-(-)-腎上腺素,和光純藥工業(yè)社)。其后,隨時間推移每15分鐘進行采血(time15、30、45、60、75、90),至腎上腺素施用的90分鐘后。從采集的血液獲得血漿,測定血液中的甘油濃度。

測定

使用甘油檢測試劑盒(CaymanChemicalCamPany),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漿中的甘油。算出由各測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將其設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

(2)結果

得知:與對照組相比,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2.5:7.5組、5:5組、7.5:2.5組、10:0組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另外,丙氨酸和苯丙氨酸以1:3混合時,顯示最高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實施例12

脂質代謝指標的測定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作為測試樣品,使用將(i)精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10:0)、(ii)精氨酸和苯丙氨酸的7.5:2.5混合物、(iii)精氨酸和苯丙氨酸的5:5混合物、(iv)精氨酸和苯丙氨酸的2.5:7.5混合物、(v)苯丙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0:10)分別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的溶液。

動物實驗

將6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SLC社)預備飼養(yǎng)后,用于測試。測試前一天的早晨測定大鼠的體重,以平均體重為相同的方式分組。將測試系統(tǒng)的概略及組的構成示于以下的表10。

表10

從測試前一天的傍晚進行18小時的禁食。但是水設為自由攝取。

測試當天,從尾靜脈進行采血(time-30),立即以相對于大鼠體重1g/kg的劑量經口施用(5ml/kg)測試樣品。采血30分鐘后,再次進行采血(time0)后,立即以0.2mg/kg的劑量腹腔內施用(8ml/kg)腎上腺素((R)-(-)-腎上腺素,和光純藥工業(yè)社)。其后,隨時間推移每15分鐘進行采血(time15、30、45、60、75、90),至腎上腺素施用的90分鐘后。從采集的血液獲得血漿,測定血液中的甘油濃度。

測定

使用甘油檢測試劑盒(CaymanChemicalCamPany),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漿中的甘油。算出由各測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將其設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

(2)結果

圖15顯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Δ甘油)。與對照組相比,精氨酸(Arg):苯丙氨酸(Phe)=2.5:7.5組和5:5組的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另外得知:精氨酸和苯丙氨酸以1:3混合時,顯示最高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實施例13

脂質代謝指標的測定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作為測試樣品,使用將在實施例10~12中分別顯示高的脂肪成分解能力的(i)丙氨酸和精氨酸的1:1重量比混合物、(ii)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的1:3重量比混合物、(iii)精氨酸和苯丙氨酸的1:3重量比混合物、(iv)表3所示的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制備例3)分別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的溶液。

動物實驗

將6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SLC社)預備飼養(yǎng)后,用于測試。測試前一天的早晨測定大鼠的體重,以平均體重為相同的方式分組。將測試系統(tǒng)的概略及組的構成示于以下的表11。

表11

從測試前一天的傍晚進行18小時的禁食。但是水設為自由攝取。

測試當天,從尾靜脈進行采血(time-30),立即以相對于大鼠體重1g/kg的劑量經口施用(5ml/kg)測試樣品。采血30分鐘后,再次進行采血(time0)后,立即以0.2mg/kg的劑量腹腔內施用(8ml/kg)腎上腺素((R)-(-)-腎上腺素,和光純藥工業(yè)社)。其后,隨時間推移每15分鐘進行采血(time15、30、45、60、75、90),至腎上腺素施用的90分鐘后。從采集的血液獲得血漿,測定血液中的甘油。

測定

使用甘油檢測試劑盒(CaymanChemicalCamPany),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漿中的甘油?;谟筛鳒y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算出time0~time90的血液中甘油AUC(血液中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測定值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就數據而言,使用統(tǒng)計軟件StatView5.0-J,利用F檢驗的等方差檢驗后,利用Fisher的PLSD進行檢驗。顯著性水平設為5%。

(2)結果

圖16顯示所算出的血液中甘油AUC(min·mg/L)。與對照組相比,在Ala:Arg=1:1組、Ala:Phe=1:3組、Arg:Phe=1:3組及制備例3組的所有組中,血液中甘油AUC較高。

實施例14

脂質代謝指標的測定

(1)材料及方法

測試樣品

作為測試樣品,使用將在實施例13中顯示最高的脂肪分解能力的(i)丙氨酸和精氨酸的1:1重量比混合物、根據實施例10~12的結果而確定了混合比的(ii)丙氨酸和精氨酸和苯丙氨酸的1:1:3重量比混合物、(iii)丙氨酸和精氨酸和苯丙氨酸的1:1:6重量比混合物分別懸浮于注射用水(大塚制藥)而制備的溶液。

動物實驗

將6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SLC社)預備飼養(yǎng)后,用于測試。測試前一天的早晨測定大鼠的體重,以平均體重為相同的方式分組。將測試系統(tǒng)的概略及組的構成示于以下的表12。

表12

從測試前一天的傍晚進行18小時的禁食。但是水設為自由攝取。

測試當天,從尾靜脈進行采血(time-30),立即以相對于大鼠體重1g/kg的劑量經口施用(5ml/kg)測試樣品。采血30分鐘后,再次進行采血(time0)后,立即以0.2mg/kg的劑量腹腔內施用(8ml/kg)腎上腺素((R)-(-)-腎上腺素,和光純藥工業(yè)社)。其后,隨時間推移每15分鐘進行采血(time15、30、45、60、75、90),至腎上腺素施用的90分鐘后。從采集的血液獲得血漿,測定血液中的甘油。

測定

使用甘油檢測試劑盒(CaymanChemicalCamPany),按照附屬的說明書測定血漿中的甘油。算出由各測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將其設為血液中甘油濃度的變化量?;谟筛鳒y量時間的測定值減去time0的測定值所得的值,算出time0~time90的血液中的甘油AUC(血液中的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2)結果

圖17顯示所算出的血液中的甘油AUC(min·mg/L)。與對照組相比,在丙氨酸(Ala):精氨酸(Arg)=1:1組和丙氨酸(Ala):精氨酸(Arg):苯丙氨酸(Phe)=1:1:3組和1:1:6組中,血液中的甘油AUC較高。

由以上的結果進一步顯示:包含丙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中的2個或3個的組合的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顯示高的脂質代謝促進效果。

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fā)明的脂質代謝促進劑,可以有效地促進脂肪消耗,另外,在相同的運動量中還產生更高的體脂肪減少效果,可以開發(fā)能夠預期這種效果的脂質代謝促進劑或使用其的制品。

將本說明書中引用的全部的刊行物、專利及專利申請的全部通過參照引入本說明書中。

相關知識

魚類脂類代謝調控與脂肪肝.pdf
促進脂肪代謝的中藥及制法
促進能量代謝的運動營養(yǎng)補充劑
九種食物促進代謝
如何促進肝臟代謝脂肪
促進細胞新陳代謝
如何通過飲食促進脂肪代謝?
促進新陳代謝
吃那些食物可以促進脂肪代謝?
怎么樣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網址: 脂質代謝促進劑.pdf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5794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