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又要到了。過節(jié)少不了吃湯圓,湯圓自然成了這個節(jié)日里的主角。煮一碗甜甜糯糯、看一眼白白嫩嫩、咬一口香甜滿溢,這種有著“平安吉利,合家團圓”寓意的食物讓大家享受著親情的美好!
今天和大家聊聊如何健康吃湯圓
首先呢,我們先先來了解一下湯圓的制作。湯圓外皮是糯米粉,糯米的淀粉是以支鏈淀粉為主,其實是更容易糊化和消化的,但在制作湯圓的過程中,糯米經(jīng)過外界的揉打、擠壓,結構比較致密,更難消化。這種結構又增加了在胃部停留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引起反酸。
湯圓年年吃,為了吃出新意,人們在烹飪方法上也是各出奇招,最常見的就是煮、蒸、炸。
這三種吃法哪種更營養(yǎng)呢?吃湯圓,煮的比蒸的好,最不建議的就是炸湯圓。湯圓這樣的黏性食物容易增加胃腸道的工作負擔,而糯米在煮的過程中會糊化,使湯圓湯中的淀粉含量增加,吃完湯圓喝些原湯,有助消化吸收。如果蒸湯圓的話,就沒有湯,起不到助消化的作用。之所以油炸湯圓最不可取,是因為湯圓本身就是用油和面制成的,油炸后,含油量超標,更不利于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從元旦到元宵節(jié),這期間很多人都吃得過于營養(yǎng),過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質(zhì)食物后,如果再多食油炸湯圓,嚴重的有可能誘發(fā)急性胰腺炎。
那么如何正確吃湯圓?
減少主食
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看,人們千萬不要把它當做零食,而是要看成地地道道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而且,由于制作元宵所用的糯米粉非常精細,纖維很少,所以這種主食是精白主食,不屬于粗糧。正因如此,人們吃元宵不要貪多,一頓吃仨就可以了。
配菜清淡
配菜盡量選擇綠葉蔬菜,做法清淡,可搭配低脂肪的肉類,如雞胸肉、魚蝦等。
吃湯圓當餐或當日要少吃點油。湯圓的餡料當中不僅僅有糖,更含有相當多的固態(tài)油脂。傳統(tǒng)上用豬油來做湯圓餡料,南方用豬油加肉做咸湯圓,用豬油加上各種果仁做甜湯圓。以后又開發(fā)了用黃油的產(chǎn)品,但從飽和脂肪角度來說,含量更甚于豬油。吃3個湯圓,就相當于吃1盤炒菜的油。建議如果吃湯圓,當餐或當日一定要少吃點油。否則,過多的脂肪和熱量是不可避免的。
湯圓好吃并不適合所有人
高燒患者
發(fā)熱時患者的胃腸道處于相對抑制狀態(tài),因此應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利于病情恢復。
年老體弱者
老年人腸胃功能減弱,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腸胃蠕動減慢,排空時間延長,難以消化和吸收湯圓這樣的粘食,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此外,使用活動假牙的老人食用時尤其需要注意,活動假牙一旦被誤吞,其尖銳的金屬隨時可能在不同部位掛住食道壁,發(fā)生嵌塞。如不及時把誤吞的假牙正確取出,有發(fā)生危及生命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
湯圓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能誘發(fā)酮癥酸中毒。
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
無論是甜餡湯圓還是咸味的湯圓,都含有大量的油脂。甜餡的湯圓含有大量糖分和熱量,大量食用會使血糖失控,血脂升高。
急性胃腸炎患者
患者的胃腸道正處于充血、水腫狀態(tài),患者應吃些米湯、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湯圓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嬰幼兒
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fā)育完善,因此吃湯圓時不能整個地吃,要分成1/4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細嚼慢咽,以防不測。
潰瘍病患者
吃湯圓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fā)胃出血、胃穿孔等。
久病初愈者
此時患者食欲雖有好轉,但消化功能仍然較弱,過量食用湯圓不利于康復。
湯圓代表著和諧與圓滿,也在這里也祝大家這一年能夠和和美美、家庭幸福安康。
供稿:消化科府城病區(qū)
校稿:宣傳部 邵蕊菁
責編:宣傳部 馬劍茹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微信公眾號致力于公益宣傳
無任何商業(yè)用途
若有文字、圖片、視頻設計侵權或違規(guī)
請及時告知刪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