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睡眠與心理健康、自我控制的關系

睡眠與心理健康、自我控制的關系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4日 00:54


現(xiàn)如今大學生越來越傾向于晚睡,“睡眠拖延癥”成為影響現(xiàn)代人身體與心理健康的又一大因素。受生物鐘控制,每個人的生理節(jié)律也大不相同,根據(jù)這一傾向可分為清晨型、中間型和夜晚型。研究表明工作日的睡眠長度三者無顯著差異,但周末睡眠與理想睡眠長度清晨型都顯著短于中間型和夜晚型,且日間困倦程度無顯著差異,因此可以得出中間型和夜晚型可能比清晨型有更多的內在睡眠需求 , 他們需要延長周末睡眠來補償工作日睡眠剝奪[1],而這一現(xiàn)象的生理機制以及其與基因表達是否有關則不得而知。睡眠時型的生理機制已有很多學者進行研究過,而我猜測,睡眠時型除了與個人的生物節(jié)律、生理機制相關以外還可能與自我控制相關,并且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響。

自我控制是個體因抑制或克服自身的欲望、 需求而改變固有的或者習慣的行為、思維的方式的過程,是一個行為、思維的方式代替另一個的過程[2]。因此其對個人的發(fā)展和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研究表明高自制力的個體相對來說具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主觀幸福感,更強的適應能力以及更健康的身體與心理[3]。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自我控制與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關性,而1946年的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為心理健康下了一個定義:“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力及情感方面上與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為最佳的狀態(tài)”[4]。而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睡眠時型中的夜晚型是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證明夜晚型具有更高的外向性水平并可能有更高的負性情緒水平[5],

基于此,我們小組則在不久前的青研杯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調節(jié)對時型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采用清晨型/夜晚型問卷(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6],用來衡量被試的晝夜偏好,量表的中文版由張斌、郝彥利和榮潤國修訂,拖延量表(Procrastination Scale,PS) [7],用于測量被試推遲完成任務或難于進行時間管理的傾向,一般健康問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12 Items,GHQ-12)[8],廣泛用于心理健康的測評,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9],采用由譚樹華和郭永玉修訂的中文版。

最后的出以下結論:

(1)清晨型/夜晚型問卷、自我控制量表、拖延量表和一般健康問卷的總分及分量表分數(shù)之間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而人口學變量中,僅年級與清晨型/夜晚型問卷總分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2)年級、拖延和自我控制能顯著預測時型,進一步具體分析發(fā)現(xiàn),年級以及自我控制量表中的健康習慣和節(jié)制娛樂能顯著預測清晨型/夜晚型問卷總分;

(3)自我調節(jié)在心理健康與時型的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

此外,睡眠質量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而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中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焦慮以及其他四個維度可以有效預測睡眠質量,大學生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地正相關[10]。同時,睡眠樣式(每個人在每天的睡眠中都重復著各自穩(wěn)定的相同樣式)不同的個體在覺醒期間可能表現(xiàn)出心理和行為的差異,長睡眠者比短睡眠者表現(xiàn)出更多的羞怯、輕度神經質、焦慮、抑郁和社會內向;而短睡眠者表現(xiàn)出更多的精力充沛、外傾性格、攻擊性、雄心、保持繁忙和自我滿足,心理健康狀況較短睡眠者好[11]。

因此,在關注睡眠時型的同時不防對睡眠質量及睡眠樣式加以深究,三者與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相關性,睡眠時型對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預測性;心理健康對睡眠質量有一定的預測性;不同睡眠樣式的群體心理健康狀況有所不同。

1 張斌, 郝彥利, & 榮潤國. (2007). 清晨型和夜晚型的睡眠特征研究.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33(5), 289-290.

2 譚樹華,郭永玉 .(2008)有限自制力的理論假設與相關研究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6(3) :309-311

3 Tangney JP, Baumeister RF, Boone AL. 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 less pathology, better grades, and interpersonal suc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4,72 : 271-322

4 康釗. (2006)對心理健康標準的現(xiàn)代詮釋. 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10):54-56

5 張斌, 郝彥利, & 榮潤國. (2006). 清晨型/夜晚型睡眠者的社會心理學特征.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9), 621-624.

6 Horne JA, Ostberg O. A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to determine morningness-eveningness in human circadian rhyth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obiology, 1976, 4(2):97-110

7 Tuckman BW. The development and 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e procrastination scale.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1, 51(2):473-480

8 李永鑫, 申繼亮,&張娜. (2008)教師的溝通滿意感、組織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心理學探新, 28(3):53-57

9 譚樹華, 郭永玉.(2008) 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6(5):468-470

10徐妙哲, 張丹丹, & 張紅坡. (2016). 大學生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 311-314.

11 李德明. (1987). 睡眠與心理健康關系初探. 心理學報(1), 92-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知識

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睡眠心理學的定義與發(fā)展:探索睡眠與心理的關系
睡眠與健康之間的關系
睡眠是由什么控制的,探索睡眠的生理和心理機制
控制體重與健康關系
睡眠與健康的關系
飲食控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睡眠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秘密聯(lián)系
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有何關聯(lián)?如何擁有良好的睡眠?
睡眠與心理健康之間有何聯(lián)系?

網址: 睡眠與心理健康、自我控制的關系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0516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