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跑步的目的不同,跑步的方式與節(jié)奏自然也不同。跑友可以以7天為一個周期安排訓練。這7天內,安排3~5次跑步訓練即可,不跑步的日子可以安排交叉訓練,如跳舞、跳繩、力量訓練、武術、游泳、自行車等,依自己的情況而定。
以參加馬拉松比賽為目標的跑友可以這樣安排:
節(jié)奏跑是指以相對較快的速度(通常以實際比賽配速或略低于比賽配速)跑20~30分鐘。排酸跑是指在長距離跑步后進行的2~3公里的慢跑,目的是通過有氧運動,盡快排出身體里累積的乳酸。
這部分跑友的周跑量一般會在50公里以上,平時單次訓練時間會在1~2個小時之間,強度中等偏高,訓練科目較為豐富。
以減肥為目標的跑友可以這樣安排:
控心率跑是要把目標心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跑步訓練,計算心率區(qū)間要使用卡諾門公式:目標心率=(最高心率-靜態(tài)心率)×百分比+靜態(tài)心率。其中,最高心率是指以最快速度短跑沖刺時的極值心率,靜態(tài)心率是早上剛起床時的心率;百分比通常為50%~60%,也有的健身體系建議55%~65%為最佳燃脂區(qū)間。比如,最高心率190,靜態(tài)心率60,那么目標心率=(190-60)×50%+60=125。MAF180是把心率控制在180-年齡的跑步訓練,如今年40歲,就要把心率嚴格控制在每分鐘140下。
以減肥為目的的跑友每次運動強度不需要很大,但是每次最好都要堅持60分鐘以上,因為40分鐘內主要都是在消耗其他類型的儲備能源,40分鐘之上的時間才是最有效的燃脂空間。
以健身為目標的跑友可以這樣安排:
這部分跑友的目標可能不是參加比賽,也不是減脂,而是保持身體狀態(tài)、塑形,所以這部分跑友的訓練時間就不需要特別長,可以控制在40分鐘以內,強度適中和略高均可,以有氧為主。
有心血管疾病的跑友可以這樣安排:
這部分人群大都希望以用運動的方式減少三高、提高心腦血管的活力。因此訓練強度較低,每次控制在30~40分鐘,心率在100~120之間,訓練中后期感覺身上微微出汗即可。訓練初期以走跑結合為主,一旦覺得累就要放慢速度。
以上安排均為其中一周的示例,在實際訓練中,每周的安排都是變動的。原則上,每周跑量的增加不超過上周總跑量的10%,每增加3周以后,安排一周減量期鞏固訓練成果。
作者:王曉剛(香港超馬協會顧問 跑步教練)
文章內容來源:《醫(yī)食參考》
更多藥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營養(yǎng),疾病防治,減肥保健,長壽養(yǎng)生等專業(yè)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ishicankao(長按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