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交易權益保護之法律問題分析
摘要:網絡交易覆蓋于有型物品、無形服務等社會生活和生產方方面面,給社會生活以及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巨大效益不可估量。但網絡交易過程中日益暴露出諸如虛假宣傳、維權難、爭議解決途徑缺乏便捷性、個人信息泄露等等問題,為此,網絡交易各方參與人的應盡義務和合法權益亟需相關法律規(guī)定給予充分細致的規(guī)制和保護。
關鍵詞:網絡交易 問題 法律設計
現階段,隨著網絡交易時代的大發(fā)展,網絡交易呈直線上升趨勢,網絡交易覆蓋于有型物品、無形服務等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給社會生活以及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巨大效益不可估量。而網絡交易過程中日益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網絡交易各方參與人的應盡義務和合法權益亟需相關法律規(guī)定給予充分規(guī)制和保護。
一、網絡交易的時代背景
?。ㄒ唬┛陀^背景
網絡交易作為一種省時、省力、高效、便捷的交易方式,成為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群體最為青睞的交易模式。消費者能夠在網絡交易平臺實現足不出戶跨域選購商品和服務,打破了地域限制,節(jié)約了傳統實地購物的時間,降低了購物成本。然而,網絡交易在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的同時,亦暴露出一些問題。虛假宣傳、消費者維權難、爭議解決途徑欠缺便捷性、網絡交易平臺內經營者準入門檻低、交易過程中電子數據完整性保障欠缺、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的顯露降低了網絡交易的安全系數以及各方參與人的滿意度。伴隨著公眾維權意識的提升,基于上述問題引發(fā)的糾紛日益呈現增長趨勢。
?。ǘ┝⒎ìF狀
雖然網絡交易在我國發(fā)展并非較早,但整體發(fā)展的速度非???。針對網絡交易,我國已頒布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法律規(guī)定。具體有2014年施行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現已失效)、2016年施行的《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2021年修訂)、2018年施行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2019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2021年施行的《網絡交易監(jiān)督管理辦法》、2022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由此可以看出,近三年,為規(guī)制網絡交易行為,我國針對網絡交易進一步修訂并頒布了更為細化的法律規(guī)定、司法解釋。筆者在法信平臺分別輸入“網絡交易”“網購”關鍵詞均顯示,2017年至2020年涉網絡交易案件每年的案件量居高不下,到2020年相關法律規(guī)定出臺細化后,2021年涉網絡交易案件量有所下滑。說明立法的細化和完善,在避免網絡交易糾紛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近期頒布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應對網絡交易糾紛時,有了更為清晰的法律路徑。但我們依然需要認清,網絡交易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特殊性,對于日益增長的網絡交易量,日益豐富的網絡交易形式,網絡交易的事前預警、事中監(jiān)管、事后解紛立法設計依然有很大空間,網絡交易呼喚更為細化、全面、創(chuàng)新的法律規(guī)定來填補維權空白,需要更為體系化的立法、更有力的執(zhí)法和司法來促進網絡交易的優(yōu)化升級,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真正適應互聯網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法律制度設計不僅要努力做到同步走,更要超前走。
二、網絡交易中部分具體問題及應對意義
現如今,網絡交易中依然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需要應對。
?。ㄒ唬┨摷傩麄?,一些產品質量堪憂。網絡交易主要是依托于網絡平臺進行商品和服務的展示和介紹,在這個過程中,網絡交易平臺內經營者提供的產品信息與實際的產品情況可能會存在差異,甚至是巨大差異。平臺內經營者盜用其他經營者的宣傳信息銷售不達標產品、與價格不相符的低質量產品以及假冒偽劣產品的情況依然大量存在。在選購商品時,消費者并非處于能夠真實掌握產品情況的一方,往往是在收到商品或者服務后才能發(fā)現所購商品或者服務并非如其宣傳。對于金額不大的商品,多數消費者出于避免麻煩的考慮并不會過于追究經營者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經營者“一錘子買賣”的不良之風。雖然多數的網絡交易平臺都會有評價系統,但刷單、虛假評價、經營者獎勵性撤銷差評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評價系統應有的積極作用,導致消費者無法真實地信賴展示于眾的海量評價信息。一方面,增加了消費者選購商品的信賴成本,另一方面,相較于大品牌的官方旗艦店,許多正當經營的中小型平臺內經營者受上述不良經營的負面影響在被選擇度上大打折扣,導致中小型平臺內經營者無法真正受益于網絡交易。因此,虛假宣傳的法律應對,不僅關系著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還密切關系著網絡交易市場的健康發(fā)展以及網絡交易活力的充分釋放。
(二)準入門檻低,維權路徑不夠明朗、便捷?,F如今,網絡交易糾紛主要呈現為商品質量問題、物流配送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此類問題出現的根源性問題之一系平臺內經營者入駐平臺門檻較低,一些網絡交易平臺僅要求擬入駐經營者上傳身份證照或者繳納較低數額的保證金即可入駐平臺開展銷售。一些團購群類銷售平臺,對于銷售者資質的審查甚至處于“零”的狀態(tài)。事前審查制度的不完善,給平臺內經營者留有了投機銷售質量不合格產品的空間,也導致消費者在權益受損后,沒有途徑能夠及時、有效的獲取平臺內經營者的信息,在售后服務滯后的狀態(tài)下,消費者一度陷入維權難的境地。該問題的解決,能夠從源頭將網絡交易風險、糾紛發(fā)生率大大降低,能夠在凈化網絡交易環(huán)境的同時不斷激活網絡交易市場活力。
?。ㄈ┫M者個人信息屢遭泄露。網絡交易大時代的發(fā)展,使得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商業(yè)價值直線上升,基于網絡交易而發(fā)生的后續(xù)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屢現不止。好的情況是經營者利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推廣宣傳其他產品,壞的情況則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目的,使得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安全,甚至是個人人身的安全、財產安全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該問題的解決,從個人層面看,關系著消費者個人隱私、個人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障,從社會層面看,關系著網絡交易空間乃至整個社會健康發(fā)展環(huán)境的營造。
?。ㄋ模╇娮訑祿畔⒌耐暾员U喜蛔恪>W絡交易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商品宣傳信息、電子票據、電子簽名等電子數據信息。而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存在著商家隨意刪改電子交易數據信息的情況,該現象突出體現于糾紛發(fā)生之后消費者的維權階段。電子數據信息的完整性與平臺內經營者對外宣傳的商品信息、交易環(huán)節(jié)形成的憑證的可靠性緊密相關。若該類信息無法得到完整、真實的保障,在糾紛產生的后期,對于電子數據信息不具有掌控地位的消費者,想要依據該類電子數據信息維權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進入訴訟程序,當事人向法院提交的證據應當系原件、原始載體,若平臺內經營者在糾紛發(fā)生之前對于涉案交易的電子數據信息進行了修改、刪除,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消費者就其主張陷入舉證難的境地。因此,電子數據信息完整性的保障系落實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是保障網絡交易健康發(fā)展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法律解決路徑設計
對于網絡交易各方參與人的應盡義務、合法權益,亟需從法律制度層面給予更加充分細致的規(guī)制和保護。
?。ㄒ唬┩晟茰嗜敕芍贫?/p>
健康的網絡交易環(huán)境,需要明確各方參與主體的權利義務?,F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僅規(guī)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在實踐中,一些網絡交易平臺僅要求入駐平臺的經營者提供身份證或者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低下的準入標準導致平臺內經營者投機銷售假冒偽劣、不達標的商品,一方面導致侵權糾紛的時有發(fā)生,另一方面不利于網絡交易健康環(huán)境的營造,使得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增加了選購精力,甚至要求消費者具備較高的辨別能力才能選購到物真價美的商品。但是,給消費者提供良好品質的商品和服務本應是銷售者應盡的誠信責任和義務,不應該本末倒置。筆者認為,把好初核關,完善準入制度,應當通過法律規(guī)定進一步細化對平臺經營者和平臺內經營的資格初核。該審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形式審查,還應當通過技術手段,將網絡交易的相關初核工作在相關行政部門與網絡交易經營者之間架起橋梁,比如明確應當對平臺內經營者在進入網絡交易領域之前分級完成相關資格審查,對于不涉及消費者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的產品,可以規(guī)定相對寬松的審核制度,僅由平臺經營者審核經營證照、產品合格證等即可,而對于與消費者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更為緊密的商品,比如食品、藥品、母嬰產品等,應當以更高級別的審核要求,要求平臺內經營者強制性向平臺經營者提供真實的銷售許可證、產品合格證、產品質檢報告等,平臺經營者通過專屬線上通道提請行政部門審核,待審核通過后,平臺內經營者才能進入平臺正式開展銷售活動。同時,平臺經營者應當在商品銷售鏈接中提供該審核通過文件的查驗鏈接,以供消費者查驗。當然,面對如今井噴式平臺內經營者的涌現,相關行政部門亦應當成立有針對性的、專門的審核部門,高效率地開展與平臺經營者的線上審核對接工作,賦能網絡交易。對于消費者,則應當將消費者享有的舉報權擴大到舉報平臺經營者未按照規(guī)定提供初核信息、銷售者信息、產品合格信息的鏈接等方面,并將該舉報與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信用評價系統進行關聯,推動平臺經營者切實落實準入初核要求。
?。ǘ┩ㄟ^第三方平臺介入,強化網絡交易誠信保障
1.電子數據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保障。網絡交易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電子數據信息,最直觀的體現于消費者面前的是平臺內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宣傳信息、銷售者和生產者信息、質檢信息等。而消費者作為一般的交易主體,并不具有鑒別真假的能力,當就某一商品的交易發(fā)生爭議,尤其是宣傳的商品與所購的商品品質不一致的情況下,交易商品電子信息的保存和真實性保證對于責任的認定和糾紛的解決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在強化經營者銷售主體責任的同時,應當通過立法強制性規(guī)定平臺內經營者、平臺經營者對于網絡交易過程中其可自行掌控的電子數據信息進行保存,并對真實性負責。在爭議解決過程中,應當就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證明給予舉證責任倒置的法律制度設計,由平臺內經營者就其可控的相關電子數據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負有舉證責任,平臺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由平臺經營者就其可控的相關電子數據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負舉證責任。在消費者就經營者保存并提供的電子數據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不認可的情況下,強制介入具有資質的第三方電子數據認證機構進行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鑒定,經鑒定若發(fā)現經營者存在刪除、修改電子數據信息的情況,強制性對經營者在平臺內進行交易不良的標識,并提高相應的行政處罰的力度,以倒逼經營者誠信提供商品信息。
2.網絡交易爭議線上法庭的試點推行。與網絡交易快捷性相適應的應當是網絡交易糾紛解決途徑的多元化與高效便捷。舉報、私了作為網絡交易糾紛的解決路徑發(fā)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消費者法律維權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開始選擇訴訟方式維權。而網絡交易糾紛,更多的系交易標的小、法律關系簡單的糾紛案件,就此類糾紛,筆者認為可以試點在全國范圍內綜合考慮各地案件量比例以合理的區(qū)域劃分、標的額的確定成立幾個專門的網絡法庭平臺,在各大網絡交易平臺提供法庭鏈接,整個案件的受理、審理均通過線上方式開展,以及時、便捷、高效地化解網絡交易糾紛。對于法律關系復雜,標的額大的網絡交易糾紛依然以線下法院審理為主。通過更為精準、多元、快捷的司法服務,進一步提高網絡交易司法糾紛的化解力度和效率。
?。ㄈ┚W絡經營者權益的平等保護
當然,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亦應當全面保障網絡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在網絡交易過程中,不乏存在消費者投機侵害網絡經營者合法權益的情形。比如有的消費者投機七天無理由退貨,在收貨后無償使用幾天后便退回貨物,或者在收到貨物后人為破壞商品將責任轉嫁至銷售者身上。對此,筆者認為,可通過大數據分析甄別惡意消費者,對于退貨、惡意評價率高,明顯存在惡意的消費者進行信用等級標識,以倒逼消費者誠信消費,保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ㄋ模┘哟髠€人信息保護力度
在網絡交易趨勢直線上升的今天,消費者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提供的個人信息具有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可謂是“信息石油”。經營者將網絡交易過程中獲取的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提供或者違法出售給其他主體時有發(fā)生。在物流環(huán)節(jié),也存在著個人信息泄露的漏洞。導致消費者的日常安寧生活被大量的推銷電話或者電子信息打擾,甚至發(fā)生電信詐騙案件。法律的抽象性、滯后性決定著更為細化的法律規(guī)定的必要性,對于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法律規(guī)范應當及時作出反應。比如,規(guī)定網絡交易中個人信息保護的技術性規(guī)范,強制性規(guī)定平臺經營者應當按照具體的技術規(guī)范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采取保護措施,并將該技術規(guī)范的運用情況納入經營者的年度信用考核體系,提升不落實相關要求經營者的行政處罰力度。另,可通過舉證責任倒置的法律設計,確定由被訴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一方負有舉證證明其獲取消費者信息來源合法的舉證責任,并明確規(guī)定前幾手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提供者的共同侵權責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觸及到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的痛點,倒逼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在網絡經營中高度提升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力度。
?。ㄎ澹┇@益類“團購群”網絡交易的特殊問題分析
隨著微信群等實時通訊平臺群組功能的運用,“團購群”成為近期日益興起的網絡交易方式。該種網絡交易的特點在于群主建立團購群,實時在群中以圖片形式、文字形式、購物鏈接形式向群中消費者推薦商品,消費者就某一商品在群中向群主下訂單、支付貨款或者直接在商品鏈接中下單支付貨款,后由群主將貨物配送至消費者家中,或者由消費者到指定地點取貨。此類團購群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方便某一共同地域的消費者以團購價購買更為優(yōu)惠的商品,但不可忽視的是,一旦發(fā)生糾紛,比如商品的質量糾紛,可能會出現群主、實際銷售者、生產者的責任相互推諉問題,消費者在主張權利時也難以獲取相關責任人的信息。除特殊時期的公益團購群,獲益類團購群的群主一般能夠通過推銷產品從商家獲取抽成,其作為利益共享者,應當負有向消費者推薦質量合格產品的義務,否則會導致團購亂象。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做如下法律制度設計,明確規(guī)定獲益類團購群主應當向實時通訊平臺經營者報備個人的實名信息、聯系方式、住址等個人信息,在群中發(fā)布商品信息時應當向消費者披露商品的實際銷售者、生產者、產品特性等信息,發(fā)生商品質量糾紛后,若群主不能證明在推銷過程中向消費者明確告知了實際銷售者、生產者信息、產品相關信息時,群主應當就質量糾紛承擔連帶責任。另一方面,實時通訊平臺經營者亦應當針對日益活躍的團購群提供技術支持,設置群內評價模塊,以為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提供評價平臺,為規(guī)范的、健康的團購群網絡交易提供更為有力的技術支持。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帶動著傳統網絡交易模式不斷發(fā)生變革,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網絡交易的優(yōu)勢、降低網絡交易風險,普惠經營者、消費者各方,離不開法律制度層面的細化與完善,進而使執(zhí)法和司法層面更具有可操作性。推進網絡交易相關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需要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網絡與電子商務法》.[M].蔣志培.法律出版社.2001版;
2.電子商務法律制度:沖擊與因應.[M].王利明.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版;
3.淺析網絡交易糾紛中交易平臺舉證責任.[J].李帥.青年文學家.2010年17期;
4.網絡交易中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J].趙琦.法制與社會.2010年07期;
5.民商法保護對網絡交易安全的影響研究.[J].朱靜秋.法制博覽.2021年14期;
6.論法律保護在網絡交易安全中的作用.[J].丹迪.現代商業(yè).2021年08期;
7.民商法保護對網絡交易安全的影響研究.[J].朱靜秋.法制博覽.2021(14);
8.網絡交易中消費者的隱私權保護.[J].黃愉茜.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7(02);
9.我國網絡交易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對策研究.[J].劉娟.法制與社會.2013(16);
10.網絡交易地方立法有利維護消費者權益.[N].周俊生.廣州日報.2015-03-27(F02).
相關知識
從主播到社交網絡:關于身體形象的法律與社會反思
第五章 健康權益保障法律制度.ppt
實務探討——健康生育選擇權之訴法律分析
健康醫(yī)療數據的法律與合規(guī)問題探析(上)
當前青少年的10大心理問題分析.doc
Web3律師研究:香港RWA法律合規(guī)要點分析
減肥食品亂象:非法添加違禁成分 網絡銷售話術易洗腦
“守護未來 安全上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系列課程:網絡新手變達人——培養(yǎng)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專題公益講座開始招募啦!
孕婦腹部被踩:法律應保護胎兒生命健康權益
五溪時評|劍指網絡平臺算法,守護網絡空間清朗
網址: 網絡交易權益保護之法律問題分析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1824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