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費爾巴哈與馬克思的哲學關系
這么大的題目,現(xiàn)在看來簡直瑟瑟發(fā)抖……當初是研究生一年級經(jīng)典閱讀課上的作業(yè)……瞎幾把寫的。存?zhèn)€檔免得找不到。
恩格斯曾經(jīng)說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哲學史上一次“巨大的流產(chǎn)”,而黑格爾本人在評述哲學的發(fā)展歷程時,曾說哲學的發(fā)展就是一個廝殺的戰(zhàn)場,客觀地來講,黑格爾的哲學體系雖然最終未能避免“流產(chǎn)”的結局,但它毫無疑問也是最接近于“生產(chǎn)”的一次“流產(chǎn)”,更是哲學發(fā)展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斗力極強的一位勇士。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的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馬克思恩格斯作為近代哲學發(fā)展的集大成者,作為和一切舊的唯物主義哲學相決裂的一個更具超越性和科學性的哲學體系的創(chuàng)建者,他們毫無疑問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這個“巨人”主要地就包括黑格爾以及費爾巴哈。而《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所論述的,正是馬克思恩格斯同這兩位前輩之間在哲學上的一個繼承與超越的關系,正如恩格斯在該文的序言中所寫的“有必要把我們同黑格爾哲學的關系,我們怎樣從這一哲學出發(fā)又怎樣同它脫離,作一個簡要而又系統(tǒng)的闡述。”所以今天簡要地談談黑格爾、費爾巴哈和馬克思三人之間的哲學關系。
一、 黑格爾給了馬克思什么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合理內(nèi)核”,這個“合理內(nèi)核”就是貫穿黑格爾哲學始終的辯證法思想。辯證法思想并非黑格爾首創(chuàng),從古希臘開始很多哲人就具備了最初的樸素辯證思想,比如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等,但黑格爾卻是將辯證法真正發(fā)展成為一種科學的方法論,并嘗試用辯證法的思想將整個自然的歷史和人類的精神世界解釋為一種“過程”的第一人。那么黑格爾為馬克思提供的“合理內(nèi)核”到底是什么呢?簡而言之就是他的辯證法。
恩格斯在本文第一章的3——7段一直論述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從黑格爾 “凡是現(xiàn)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xiàn)實的”這個眾所周知的哲學命題入手,簡明扼要地分析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內(nèi)涵與實質(zhì),當然同時還有他的局限性。就這一命題本身而言,依據(jù)馬克思在批判蒲魯東時曾經(jīng)提到過的那種“辯證生育過程”——即任何事物本身都包含著它自身的對立面,而且正是這種對立面的存在,才致使這一事物本身具備了能夠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的可能性,而這種在舊事物消亡的基礎之上得到新事物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黑格爾所謂的“揚棄”。揚棄不是一個簡單的“否定”過程,它是在否定的基礎之上肯定,然后遵循著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再次否定,循環(huán)往復以致不斷前進的一個過程。依據(jù)這樣一種變化的、運動的觀點,一切自然歷史和人類精神世界的歷史都從既定事實變成了一個運動的過程,由此,黑格爾幫助我們將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就是它的辯證法在最基本的哲學層面上所實現(xiàn)的革命性進步,也正是列寧口中所謂的“唯心主義哲學是生長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一朵不結果實的花”。而針對這個命題本身,恩格斯寫到“這樣,在發(fā)展進程中,以前一切現(xiàn)實的東西都會成為不現(xiàn)實的,都會喪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權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種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現(xiàn)實的東西就會代替正在衰亡的現(xiàn)實的東西……這個命題就變?yōu)榱硪粋€命題:凡是現(xiàn)存的,都一定要滅亡。”因此“黑格爾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zhì),正是在于它徹底否定了關于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zhì)的看法……這種辯證哲學推翻了一切關于最終的絕對真理和與之相應的絕對的人類狀態(tài)的觀念?!倍@種具備了充分革命性的觀察方法,正是黑格爾哲學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所提供的“合理內(nèi)核”。
二、 黑格爾的局限何在
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吸收并掌握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他們從黑格爾的哲學出發(fā),最終卻與他分道揚鑣,導致這種決裂的最關鍵因素就在于,黑格爾的哲學太重視體系,太追求完美,以致于他的哲學體系的建構最終背離了他的辯證法思想,變成了獨立于現(xiàn)實之外的完美的空中樓閣。他的局限性最主要地體現(xiàn)在他的哲學體系和方法之間尖銳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黑格爾的辯證法本身已經(jīng)表明了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都是沒有終極性的,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但他所創(chuàng)建的哲學體系本身,卻明確地規(guī)定了終極性。對此恩格斯是這樣表述的:“他不得不去建立一個體系,而按照傳統(tǒng)的要求,哲學體系是一定要以某種絕對真理來完成的。所以黑格爾在《邏輯學》中……不得不給這個過程一個終點……他可以再把這個終點作為起點,因為在這里,終點即絕對觀念……要在全部哲學的終點上這樣返回到起點,只有一條路可走,這就是把歷史的終點設想成人類達到對這個絕對觀念的認識,并宣布對絕對觀念的這種認識已經(jīng)在黑格爾的哲學中達到了?!@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條東西的辯證方法是矛盾的。”這段話非常準確、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了黑格爾哲學體系的最大缺陷,那就是他的哲學體系本身與他的辯證法之間那種尖銳對立且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當黑格爾龐大、復雜、精致的哲學體系建立起來之時,這個體系也就開始了它不可避免的解體:因為“完美”本身就意味著停滯,意味著終結,意味著沒有再研究和發(fā)展的必要,這也就同時意味著它的“死期”不遠了。
黑格爾的方法論是唯物的,而他的本體論和整個哲學體系卻是唯心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和恩格斯才說“黑格爾的體系只是一種就方法和內(nèi)容來說唯心主義地倒置過來的唯物主義”,怎么理解這句話?套用恩格斯說的那句“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來看,黑格爾在思維和存在的問題上遵循的是這樣一種邏輯:在他看來,他頭腦中的思想不是現(xiàn)實的事物和過程的或多或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地,在他看來,事物及其發(fā)展只是在世界出現(xiàn)以前已經(jīng)以某種方式存在著的“觀念”的實現(xiàn)了的反映;但不能簡單地說黑格爾就是唯心主義,因為他的哲學方法論,也就是在處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上,首先他承認思維可以認識存在,其次這種認識的過程正是他最引以為傲的辯證法體系,這種辯證的認識論體系恰恰又是最最唯物主義的。所以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上面恩格斯的那句話,他表達的就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內(nèi)容和方法都是唯物主義的,但作為這些內(nèi)容和方法載體的本體論與整個體系本身卻是唯心的,即如果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張餡兒餅,那么這個餅的表皮叫做“唯心主義”,餡兒卻叫做“唯物主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在談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繼承時才說他保留了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nèi)核”。那么,這個合理內(nèi)核是如何被剝離出來的呢?這就不得不談到費爾巴哈對于馬恩哲學體系構建所起到的建設性作用。
三、 費爾巴哈給了馬克思什么
恩格斯說費爾巴哈的“發(fā)展進程是一個黑格爾主義者走向唯物主義的發(fā)展進程”,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費爾巴哈明確地指出了“物質(zhì)不是精神的產(chǎn)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質(zhì)的最高產(chǎn)物”,他由此就完全摒棄了黑格爾那虛幻的“絕對精神”,反對“邏輯范疇的預先存在”先于整個現(xiàn)實世界的存在,唯有我們自己所屬的物質(zhì)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現(xiàn)實的,不論它看起來多么超感覺,總是物質(zhì)的、肉體的器官即人腦的產(chǎn)物。
誠然,至少在本體論問題上,費爾巴哈毫無疑問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但這并非是他提供給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關鍵的理論財富,如果僅僅是表明我們所處的客觀世界一定的先于我們的意識而產(chǎn)生的這樣一個論點,那么馬克思恩格斯大可不必借鑒費爾巴哈,因為早在古希臘時期這種樸素的自然唯物主義觀點就已經(jīng)萌芽了。在我看來恩格斯之所以說費爾巴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橋梁,就在于正是憑借著他對于思維和存在關系的論述,馬克思和恩格斯才看清了黑格爾哲學體系的真正局限性以及它該如何被加以改造。更重要的是,這種改造之所以可能,恰恰是因為費爾巴哈自己沒有實現(xiàn)這種徹底的改造,他“向后退時,同唯物主義者完全一致;但是往前進時就不一致了”,他邁出了改造的第一步,卻止步于于此了。
四、 費爾巴哈的局限何在
那么,費爾巴哈的局限到底何在呢?簡單來說,費爾巴哈的哲學“餡餅兒”和黑格爾的正好相反,他的皮是唯物的,餡兒卻是唯心的。在自然觀方面,他可以稱之為一個合格的唯物主義者,并且他是將這種唯物主義觀點作為自己的哲學基礎的,但是,純粹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雖然“是人類知識的大廈的基礎,但不是大廈本身”。恩格斯進一步解釋道:“因為我們不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類社會中,人類社會同自然界一樣也有自己的發(fā)展史和自己的科學。因此問題在于使關于社會的科學,即所謂歷史科學和哲學科學的總和,同唯物主義的基礎協(xié)調(diào)起來,并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造。”可費爾巴哈偏偏在他的唯物主義基礎上偏離了唯物的軌道,他在倫理學和宗教哲學方面表現(xiàn)出了突出的唯心主義特征。這種特征最直觀的反映就是他并不希望廢除宗教,而是希望宗教完善化。在他看來,主要的并不是存在著純粹的人的關系,而是要把哲學關系看做新的、真正的宗教,而這個“宗教”與傳統(tǒng)宗教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它信奉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神,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愛”。這種包納一切又超越一切的無邊“大愛”在費爾巴哈那里實際上就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神,可以幫助克服實際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哪怕是在一個日益分裂和對立的階級社會中也依然如此。所以恩格斯才不無嘲諷地說:“這樣一來,他的哲學中的最后一點革命性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個老調(diào)子:彼此相愛吧!不分性別,不分等級地互相擁抱吧!大家都陶醉在和解中了!”所以說,費爾巴哈意識到了黑格爾的局限性,并確實為改造這一局限性做出了努力,但他邁出了第一步之后就停下了,他改造了黑格爾唯心主義的餡餅皮,卻也沒能夠保留下唯物主義的餡兒,最終達成的就是“以一種本質(zhì)上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為基礎建立真正的宗教”,這和原先的舊唯物主義哲學,和整個德國的古典哲學之間并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進步和決裂。但這個“本質(zhì)上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也就是費爾巴哈一開始就強調(diào)的思維與存在之間的關系,卻實實在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提供了“基本內(nèi)核”,即一種前提性的唯物主義立場。
五、 馬克思如何超越了二人
黑格爾的體系解體了,費爾巴哈的理論是不完善的,但這兩個人的理論中卻蘊含著一種真正科學的哲學體系所必須的一切原材料,挑選出這些原材料并對其進行合理加工與改造,真正做出了最“美味”的哲學餡餅兒的人,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那么馬克思到底是如何超越這二人的呢?一直以來我們都說馬克思是繼承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合理內(nèi)核”和費爾巴哈哲學理論中的“基本內(nèi)核”,然后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唯物史觀,但這種繼承不是簡單的二者相加,而是一個批判、繼承、改造、升華的過程。我覺得這種改造最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對黑格爾辯證法內(nèi)核的合理吸收與揚棄中,因為費爾巴哈本身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脫離黑格爾的橋梁,他的哲學體系在思想性和深刻性等方面都無法與黑格爾相提并論,經(jīng)由費爾巴哈,馬克思和恩格斯找到了突破黑格爾完美體系這個“圓環(huán)”的缺口,邁出了費爾巴哈始終沒有邁出的第二步,所以這本身就已經(jīng)是對費爾巴哈的巨大超越。
相關知識
達格·哈馬舍爾德
瑜伽流派與哲學:介紹不同的瑜伽流派和瑜伽的哲學思想
馬克.沃爾伯格:健身改變命運
哈爾濱埋線減肥精選排行top5!
齊齊哈爾學美容美發(fā)學校
2024哈爾濱馬拉松啟幕,GNC健安喜以科學補給護航健康之旅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哈爾濱二孩生育登記指南
《瑜伽哲學》【價格 目錄 書評 正版】
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證
網(wǎng)址: 黑格爾、費爾巴哈與馬克思的哲學關系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3850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