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飲食|被誤解千年的 “素” 與 “齋”
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吃齋”與“吃素”意義相同,實際上,“齋”是佛門的一種教規(guī)和制度,比我們普通人所崇尚的素食要求的更加嚴(yán)格,更具有深層的含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佛門“吃齋”究竟有何玄妙。
何為“吃齋”
對于普通人而言,不吃動物類就是吃素。而佛法主張的素食稱之為“齋”,即不食“葷腥”,“葷”指的是帶有強(qiáng)烈刺激性氣味的食物(即蔥、薤、蒜、韭、胡荽等五種蔬菜),“腥”指雞鴨魚等肉蛋類。也就是說,佛門素食,除不食肉外,還不食五辛。
戒腥:體現(xiàn)的是慈悲心,源于佛教的五戒之一。戒葷:是因食用后口氣惡臭,會影響他人。
“吃齋”具有時間限制
在佛門,“吃齋”是佛教徒必須遵守的戒律,這其中還有嚴(yán)格時間限制,即過午不食。
佛教把一天的時間分成六個部分,白天三時,黑天三時的所謂六時。“午”指太陽到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點,是以太陽升到正中天為準(zhǔn))后,也就是,午齋后,一直到次日黎明,這段時間是不允許吃東西的。
漢傳佛教僧侶們除了誦經(jīng)和料理佛事之外還要耕種勞作,由于生活結(jié)構(gòu)不同,所以晚上需要吃東西,不過,這時的晚餐被稱之為“藥石”。
“吃齋”具有修行意義
一般人吃素,基于健康、養(yǎng)生,并沒有含攝修身的道理在其中。而佛門吃齋,是一種重視心靈的虔誠與純潔的儀式,意為“清凈”,是修行。
清神健體:吃齋能使人四大調(diào)和,諸根通利,氣血流暢,少欲知足,是成就禪定神通不可缺少的條件。
培植福根:慈悲是學(xué)佛的根本。吃素食,養(yǎng)的是慈悲心,心靈在行動中慢慢凈化,嗔怒也逐漸減少,從而達(dá)到內(nèi)心的安寧、祥和。
持戒守律: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三學(xué),其中首要的是戒。因此守戒是修行的方法,引發(fā)殺戮的肉食,都會破戒,斷慈悲心。佛門素食,便是達(dá)到修行境界、修成正果的必要條件。
吃齋是漢傳佛教重要特色之一,它摒棄了佛教在印度以“乞食”為主的傳統(tǒng),減少了對信眾的依賴和打擾,對自然的索取也降低到極致,是漢地佛教自力更生傳統(tǒng)的體現(xiàn)。
相關(guān)知識
佛教飲食中的三德與六味
八關(guān)齋戒的內(nèi)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吃齋和吃素一樣嗎 素食怎么吃才有營養(yǎng)
近代漢傳佛教素食運動的內(nèi)在訴求及影響
吃素的人別被誤導(dǎo)飲食方向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jīng)
齋月如何進(jìn)食?飲食禁忌與健康指南
素食文化
跑遍全國“送健康”——體育達(dá)人劉化齋事跡
美食與宗教:宗教飲食禁忌與特色美食
網(wǎng)址: 佛門飲食|被誤解千年的 “素” 與 “齋”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9348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