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臺灣中元節(jié)的習俗

臺灣中元節(jié)的習俗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12年08月17日 13:43

   七月最盛大的祭典,無疑是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度。中元普度其實是道教“中元節(jié)”和佛教“盂蘭盆會”的結合。魏晉以來佛道融和成為民間信仰,將神佛混為一體乃民間信仰的普遍現(xiàn)象。道教以農(nóng)歷正月十五為上元節(jié),是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為下元,乃水官解厄日,三位神明民間合稱為“三界公”,其地位僅次于玉皇大帝。

  佛教的盂蘭盆會是根據(jù)“盂蘭盆經(jīng)”目連救母的故事演繹而成。據(jù)傳目連因母親生前罪孽深重,死后被打入地獄受刑,目連盛飯供養(yǎng),不料食物入口即化為火焰,后釋迦牟尼佛教其羅列百味供饗十方僧眾,目連依指示于七月十五作盂蘭盆,置物盆中普施僧眾貧民,終于救出其母脫離餓鬼界。孤魂野鬼的祭祀是基于悲憫之情盂蘭盆會普施眾僧的儀式,后來演化成普度餓鬼的習俗,再與道教中元地官赦罪信仰融合,就形成中元普度。對象也變成孤魂野鬼。

  臺灣的普度分為公普和私普,公普是地方寺廟舉行法會,聘請僧侶或道士作法施放焰口、普度孤魂野鬼。私普是指各行各業(yè)自行協(xié)調一天聚集普度,而民間在自家門口擺設祭品進行祭儀,則稱為家普。公普形式接近佛教盂蘭盆會,私普祭典則是道教中元節(jié)的形式。中元普度的對象是孤魂野鬼,因此儀式也與一般祭典不同,普度時供桌須擺設在門外,不可“請鬼入厝宅”,桌下放置一盆清水,盆上覆蓋毛巾,并備發(fā)梳、鏡子、春仔花、白粉等供好兄弟梳妝打扮。中元普度祭品之豐盛為所有年節(jié)之冠,祭禮時間也最長。

  中元普度基本上是為了撫慰亡靈祈求平安,它出自對無主孤魂的憐憫之心和對鬼魂的怖栗之情。從民間對普度的慎重,顯現(xiàn)臺灣民眾對孤魂野鬼的同情心和恐懼感。

  一般而言,關鬼門的日期是在農(nóng)歷八月初一子時。而基隆地區(qū)則在初一下午才關鬼門。孤魂野鬼在人間享受一個月奉祀之后,在八月初一以前必須回到陰曹地府,接受地藏王管制。八月初一奉祀孤魂野鬼、無主骨骸的陰廟便會象征性地將柵門關閉,表示封閉鬼門關。至此,整個七月祭鬼的活動完全結束。

  在關鬼門之后,為了防止孤魂野鬼“逾假不歸”,因此要舉行“跳鐘馗送孤”,所謂“送孤”亦即送走孤魂野鬼之意。七月鬼祭先禮后兵跳鐘馗,通常用在祭煞儀式,是臺灣民間最普遍的驅鬼儀式。民間俗信鐘馗是鬼王,具有鎮(zhèn)壓鬼魂的法力。但管理眾鬼的卻是佛教地藏王菩薩,由此可見民間信仰中佛道融合分工的思想,也表現(xiàn)臺灣民眾對孤魂野鬼那種先懷柔后強硬的態(tài)度。

  七月的鬼祭,基本上是一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至于鬼魂是否存在?七月是否為鬼月?其實并不重要,在臺灣中元祭中所呈現(xiàn)的悲天憫人、普及鬼魂的愛心,及緬懷墾荒先烈的情懷,才是七月中元祭真正的意義。

(責任編輯:醉筆)

相關知識

臺灣中元節(jié)的習俗
中元節(jié)常見的四大習俗
廣州中元節(jié)的習俗
韓國中元節(jié)的習俗
中元節(jié)的習俗
中元節(jié) 什么是中元節(jié)
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
中元節(jié)將至 這些風俗務必要了解清楚
中元節(jié)的由來 中元節(jié)是怎么來
中元節(jié)的來歷

網(wǎng)址: 臺灣中元節(jié)的習俗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384.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