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在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jié)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可能包括副作用、過敏反應、毒性反應等。
1、副作用:副作用是藥物在正常用量時所發(fā)生的與治療作用無關的不良反應。這些反應通常是藥物本身固有的作用,但并非患者所期望的治療效果。例如麻黃堿用于止喘時,可能會同時興奮中樞神經,引起失眠等副作用;阿托品用于解痙時,可能同時導致口干、視覺模糊等。
2、過敏反應:輕者可能出現皮疹、藥物熱等癥狀,重者則可能出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過敏反應多見于抗菌藥(如青霉素、鏈霉素等)和生物制品(如破傷風抗毒素、各種疫苗等)。
3、毒性反應:毒性反應是指由于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加,在治療量時出現過強的藥理作用,所造成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傷。例如服用磺胺類藥物可能引發(fā)皮炎、皮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水腫等毒性反應。
4、后遺效應:后遺效應是指停藥后,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仍殘存的藥理效應。例如長期使用安定類鎮(zhèn)靜催眠藥治療失眠癥后,次日可能會感到昏睡。
5、成癮性與依賴性: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嗎啡、可待因等,可能會使機體產生嚴重依賴性和耐受性。一旦停藥,患者可能會出現戒斷癥狀,表現為焦慮、煩躁、失眠等。
6、致畸作用:致畸作用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用藥不當導致的胎兒畸形。因此,很多藥物特別注明孕婦慎用或禁用。
除了上述常見類型外,藥品還可能引發(fā)其他不良反應,如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痛等)、神經系統(tǒng)反應(頭暈、頭痛、嗜睡等)以及血液系統(tǒng)反應(貧血、白細胞減少等)。在使用藥物時,患者應嚴格遵循醫(yī)囑,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yī)。
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的方法
嚴格按照醫(yī)生的處方和建議使用藥品,包括藥品的劑量、用法、用藥時間和療程等。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改變用藥方法或擅自停藥。避免自行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時,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藥品的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信息,不要濫用抗生素、止痛藥、鎮(zhèn)靜藥等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除非醫(yī)生明確指示,否則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不同藥物之間可能會發(fā)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如果必須聯(lián)合用藥,應告知醫(yī)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藥物,以便醫(yī)生進行合理的藥物選擇和調整。老年人、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等特殊人群在用藥時需要特別注意。相關知識
藥品的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有哪些】
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方法
【藥品不良反應包括哪些】
藥品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藥物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方法介紹
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
藥物的不良反應有
藥品不良反應275例報告分析
網址: 藥品不良反應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41584.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