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渡過專欄: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這里有全病程勸導指南

渡過專欄: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這里有全病程勸導指南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4月21日 08:52

最近,經常有朋友問我:“身邊有抑郁癥患者,該如何勸慰他?”我回答:“不好一概而論,患者處于不同的疾病狀態(tài),需要得到的勸慰和指導是不一樣的?!?/p>

這里,我就展開分析一下,如何根據患者的病況,為他提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一)急性發(fā)作期:科學求治

一位抑郁癥患者,從治療進程看,可以分成急性發(fā)作期、治療期、鞏固期、康復期;從疾病的程度看,可以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疾病狀態(tài)不同,患者需要的指導當然是有區(qū)別的。

先說急性發(fā)作期。

大多數患者,在患病前是不太了解抑郁癥的。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更不知道應該怎么辦。因此,發(fā)病初期,患者最普遍的心態(tài)是茫然、驚慌、無助。這一時期,我認為需要告訴他們四個道理:

首先,及時向患者普及抑郁癥基礎知識,解釋抑郁癥的生物學因素和心理因素,如神經遞質、神經回路學說等。讓患者知道抑郁癥是怎么一回事,打消他的恐懼和忐忑心理,把心態(tài)安定下來。

其次,要告訴患者,抑郁癥是一種病,是需要治療、也可以治療的。很多患者,出于對抑郁癥的無知,想當然地認為抑郁癥是“心病”,責怪自己“意志薄弱”、“缺乏責任感”。

這個觀點不能說一點道理沒有,但對處于抑郁癥急性發(fā)作期的患者來說,有害無益。正確的辦法是,勸導患者,盡快進行藥物治療,迅速控制癥狀。不然會貽誤時機,給后續(xù)治療增加難度。

我出版《渡過:抑郁癥治愈筆記》后,有讀者和我交流閱讀感受。他說:“讀了你的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抑郁癥是可以治療的?!?/p>

聽他這么說,我起先很不甘心,心想我寫了這么多,就這一句有用?但后來,接觸到更多的患者,了解到患者治療中有那么多曲折,我認識到,假如患者讀了我這本書,真的能樹立“抑郁癥可以治療”這樣的信念,那就非常實用,我就該知足了。

第三,要幫助患者消除病恥感。很多患者,雖然明白抑郁癥是怎么回事,也知道應該尋求正規(guī)治療,但對精神類疾病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病恥感,沒有勇氣告訴別人自己生病,更談不上求醫(yī)問藥。

當然,消除病恥感是全社會的事情,我們只能力所能及勸導患者,“你只是病了,不是錯了”,鼓勵他能夠勇敢面對,積極求治。

第四,在告訴患者“抑郁癥可以治療”的同時,還要給他們打一支預防針,讓他知道抑郁癥是一種復雜的疾病,治療起來有一定困難,容易復發(fā),要打一場持久戰(zhàn)。我不贊成“抑郁癥是心靈感冒”這樣的說法,因為抑郁癥既不像感冒那樣常見,也不像感冒那樣易好。對抑郁癥輕描淡寫,容易讓患者輕敵。一旦治療無效,患者會更加沮喪和絕望,影響后續(xù)的治療。

 (二)治療期:信任醫(yī)生,堅持治療

患者進入治療期后,心態(tài)會穩(wěn)定下來,最初的茫然、無助有所緩和。這個階段,患者最大的顧慮來自四個方面,需要一一排解。

首先是藥物的副作用。

藥物副作用是每位患者服藥之初都會遇到的現象。毋庸諱言,副作用確實存在,有的表現為口干、視力模糊、排尿困難、便秘、輕度震顫及心動過速等,有的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壓、心動過速、嗜睡、無力等癥狀。這時,患者會非常沮喪。本來他對藥物治療就半信半疑,現在發(fā)現吃藥不見效,卻出現副作用,就會非常懊惱,后悔、沮喪。

這時候,要跟患者講清楚什么是副作用、副作用是怎么回事。要告訴患者,副作用確實存在,但也沒那么可怕。因為副作用的概率非常低,并不總是出現;副作用的大小和藥物有關,也后患者自身內環(huán)境有關。無論如何,副作用和精神疾病對人的摧殘相比,微不足道。因此,在疾病和副作用之間,應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在消除對副作用的擔心之后,接下來要處理好患者對醫(yī)生的懷疑情緒。

在治療中,患者對醫(yī)生尤其對名氣比較大的醫(yī)生,往往有這樣的疑慮:整個就診時間就這幾分鐘,他憑什么判斷我有?。繎{什么給我開藥?有什么依據?這些藥能見效嗎?

針對此,可以告訴患者,中國精神科醫(yī)生資源嚴重缺乏,醫(yī)生不能給患者分配更多的時間,是無奈的現實;精神科醫(yī)生看病和心理醫(yī)生不一樣,更多是針對癥狀,不可能詳細詢問病史。因此,面對現實,在短短的就診時間內,你能做的就是抓住重點,把癥狀講清楚。有經驗的醫(yī)生只要準確掌握你的癥狀,再察言觀色,還是能在幾分鐘內判斷病情,正確下藥的。作為患者,最好的辦法是信任醫(yī)生,遵從醫(yī)囑,爭取最佳治療效果。

第三,要處理好患者對治療是否有效的懷疑,讓他堅定信心,不要讓治療半途而廢。

抗抑郁藥有一個特點,一般都要服用三四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見效。而患者大多性急,看到不能見效,就會失望、沮喪,甚至匆匆停藥,以至于前功盡棄。

這個時候,要給患者講解抗抑郁藥的生效機制,讓他明白,藥物不見效,不是藥不行,而是藥力不夠。一定要堅持治療,足量足療程,堅持到藥物起效的那一天。,

如何判斷藥物起效,也非常重要。如果藥物確實起效,患者會備受鼓舞,改善情緒,增強信心;如果藥物確實無效,且已經足量足療程,那就應該果斷換藥,不再耽誤時間和金錢,趕緊去試驗更對癥的藥物。

關于這個問題,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如何判斷藥物治療是否見效》,有比較具體的分析。讀者諸君如果感興趣,不妨移步一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AzMDQ0NA==&mid=404213243&idx=1&sn=3a5aeac9d7eaee806ef3ea847b66e4c6#rd)

(三)鞏固期和康復期:堅持服藥

治療期之后,如果比較順利,患者便會進入鞏固期和康復期。這是更為漫長的階段。

處于康復期的患者,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堅持服藥。

很多不懂抑郁癥知識的患者,在治療未見效之前,悲觀絕望;一旦治療見效,臨床癥狀消失,便以為大功告成,馬上就想停藥,不知道之后的康復治療還要持續(xù)更長的時間,甚至終身。

這時,需要跟患者講清楚抗抑郁藥的原理是什么?為什么不能匆忙停藥?

一般來說,抗抑郁藥物不但見效慢,見效后,還要進行維持治療,目的是為了維持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濃度。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最短療程是半年。我個人認為,為了保險起見,輕度抑郁最好維持治療6個月以上;中度抑郁9個月以上;重度抑郁15個月以上。

我多次對病友打過一個比方:一個人,本來能直立行走,現在身體虛弱,站不直,要往后倒;這時,需要有一只手撐住他的后背,讓他能夠站直并繼續(xù)往前走;這只手不能輕易撤,要等他恢復了自然直立和行走的功能后,再慢慢地、一點點地撤除。一旦發(fā)現他有些搖晃,就要立刻再次撐住,不然前功盡棄。

因此,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鞏固期的藥物,就是他的“不能撤除之手”。

很多患者,就是因為急不可待地停藥,導致復發(fā)。尤其是一些女患友,明知停藥的后果,為了生孩子,鋌而走險,鑄成大錯,悔之何及!

(四)抑郁情緒和輕度抑郁:選擇干預方式

上述是從治療進程的角度進行分析。另一個角度,從病情發(fā)展程度,還可以把患者分為抑郁情緒、輕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

如果患者處于抑郁情緒和輕度抑郁階段,需要告訴他什么?

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是幫助患者選擇干預方式。這就需要教會患者,能對自己的病情程度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我個人常用的方法是:既關注情緒起伏,更關注動力和能力的變化。

我認為,如果患者僅僅是情緒問題,那么問題可能還在心理范疇;如果不僅情緒長時間低落,連同動力和能力都出了問題,就可能進入“癥”的范疇,成為抑郁癥。

很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為,抑郁癥就是心情不好,不快樂。其實不是。抑郁癥對人最大的傷害,不是情緒好不好,而是動力的缺失,能力的下降,這會讓你覺得自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因此,當和患者交談,發(fā)現他的工作能力、辦事效率甚至生活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我就大致判斷他不只是抑郁情緒,而是抑郁癥,乃至進入到中度的范疇。這個時候,就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心理調整,而需要及時進行藥物干預。

(五)中度和重度抑郁:陪伴和覺察

進入中度以后,該提醒患者注意什么?

我覺得,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防止自殺。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抑郁癥患者并不是病情越重越容易自殺。抑郁癥患者自殺,往往發(fā)生在從輕度向中度惡化,以及從重度向中度好轉的階段。

原因是,抑郁癥藥物治療的特點是,先改善患者的動力,后改善患者的情緒。自殺要具備兩個條件,即自殺的意愿和執(zhí)行的動力。重度患者往往大腦一片空白、體力不支,不具備自殺能力;而藥物一旦起效,患者大腦的抑制先得以解除(有了動力),可是情緒的好轉要落后一周(自殺意念還在),自殺往往在這一階段發(fā)生。

因此,干預自殺,就要學會識別患者從輕度向中度惡化、尤其是從重度向中度好轉的關口。在這兩個時段,家屬自然要把患者看好;患者本人,最好也要有自省和自覺意識,在這個危險階段保護好自己。

至于重度階段怎么辦?說實話,當患者進入重度階段,他的身體和精神處于高度抑制階段,對他再進行指導無濟于事。這個時候,親友能做的,就是好好陪伴。

當然這也有方法,要做到的是:陪伴,而不是說教。此時再給患者講道理毫無用處,因此不要煩擾患者,只需讓他知道,他需要時,有人在;不需要時,就讓他安靜呆著。

以上從各個角度,談了對抑郁癥患者應該給予什么樣的勸導。其實歸結起來,無非是兩個字:信心。

一切目的都是為了讓患者增加信心。抑郁癥的治療和康復不是一天兩天,而會持續(xù)一年、五年、十年乃至終身。因此,對于患者的治療來說信心至關重要,甚至是制勝的法寶。

當然,有了信心,并不代表一定會治愈,但至少會讓你承受痛苦的過程變得稍微輕松一點。而一旦失去了信心,結局很可能是悲劇性的。 

本文轉載自張進老師的精神健康公號——渡過,這是由《渡過——抑郁癥治療筆記》作者張進發(fā)起的精神健康公號,旨在科普知識,記錄案例,聯合患者、家屬,以及醫(yī)生。心理咨詢師等專業(yè)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復社區(qū)。掃描二維碼可關注此公號。

?掃描關注

相關知識

渡過專欄: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這里有全病程勸導指南
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恢復健康
如何有效地幫助抑郁癥患者
家人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
渡過抑郁?從康復者到陪伴者
抑郁癥:過來人給中重度抑郁癥患者的6點治療指引(建議收藏)
抑郁癥患者從重度抑郁到治愈康復,必須經歷的8個過程
了解抑郁癥的康復過程:幫助患者重拾生活的希望
孩子得了抑郁癥,我該怎么辦?這本指南助你走出困境
重度抑郁癥患者如何康復

網址: 渡過專欄: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這里有全病程勸導指南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16521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