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李雪鋒*唐俊 徐焱成
(*現(xiàn)在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yī)院)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是常見的糖尿病急癥之一,以高血糖、酮癥和酸中毒為主要表現(xiàn),是胰島素不足、胰島素拮抗、胰島素激素過多共同作用所致的嚴重代謝紊亂綜合征。1型糖尿病有自發(fā)DKA的傾向;2型糖尿病亦可發(fā)生DKA。
DKA診斷標準
血酮體升高(血酮體≥3 mmol/L)或尿糖和酮體陽性(++以上)伴血糖增高(血糖>13.9 mmol/L),血pH(pH<7.3)和(或)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HCO3?<18 mmol/L),無論有無糖尿病病史,都可診斷為DKA。
DKA發(fā)病機制
各種誘因引起的胰島素極度缺乏,導致脂肪動員和分解加速,產(chǎn)生大量酮體,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早期通過組織利用、體液緩沖及肺腎調節(jié)代償,血pH可維持正常,當酸性代謝產(chǎn)物的積累超出機體代償能力時即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
失水高血糖、高血酮使血漿滲透壓升高,細胞內液向細胞外轉移,引起細胞脫水伴滲透性利尿;脂肪分解加速,產(chǎn)生大量酸性代謝產(chǎn)物,排泄帶出水分;酮體從腎和肺排出帶走大量水分;厭食、惡心嘔吐使水攝入量減少及丟失過多;嚴重失水引起血容量不足,血壓下降,甚至循環(huán)衰竭。
電解質代謝紊亂滲透性利尿、厭食、嘔吐使鈉、鉀、氯、磷等電解質攝入減少,丟失增多,引起電解質代謝紊亂。
體內總鈉缺失,但由于失水引起血液濃縮,血鈉一般正?;驕p低;體內嚴重缺鉀,但由于酸中毒和胰島素作用不足, 鉀離子從細胞內逸出,以及血液濃縮、腎功能減退引起鉀離子滯留,因此血鉀濃度可正常甚或增高。
治療過程中,隨著血容量的補充、胰島素的使用及糾酸治療后,由于糖原合成和pH值上升促進鉀離子向細胞內移動,可發(fā)生嚴重低血鉀, 誘發(fā)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
發(fā)生DKA時,紅細胞糖化血紅蛋白增加,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減少,使血紅蛋白與氧的親和力增高,血氧解離曲線左移。酸中毒時,血氧解離曲線右移,釋放氧增加,起代償作用。若糾正酸中毒過快,失去這一代償作用,可使組織缺氧加重,引起臟器功能紊亂,尤以腦缺氧加重、導致腦水腫最為重要。
嚴重失水、血容量減少和微循環(huán)障礙可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腎灌注量減少引起少尿或無尿,嚴重者發(fā)生急性腎衰竭;嚴重酸中毒、失水、缺氧、體循環(huán)及微循環(huán)障礙可導致腦細胞失水或水腫、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
DKA的治療
基本原則:
大量補液、小劑量胰島素治療、注意補鉀,謹慎補堿,消除誘因,防治并發(fā)癥。
補液
01
補液是治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能糾正失水,恢復血容量和腎灌注,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清除酮體。
補液總量約為體重的10%,補液速度應先快后慢,對于無心力衰竭的患者,在開始2 h內輸入1000~2000 ml,隨后補液速度取決于脫水程度、電解質水平、尿量等。
一般24 h內補足預先估計的液體丟失量,約4000~6000 ml;老年人及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注意減少液量及減慢輸液速度,并嚴密監(jiān)測血漿滲透壓,可將補液量的1/3~1/2經(jīng)口服補充。
血糖>11.1mmol/L時可補充生理鹽水,如伴低血壓或休克應聯(lián)合膠體溶液,同時注意監(jiān)測血鈉;血糖≤11.1 mmol/L時,須補充5%葡萄糖并繼續(xù)胰島素治療,葡萄糖加胰島素有利于減少酮體的產(chǎn)生。
值得注意的是,尿酮在DKA緩解時仍可持續(xù)存在,因尿酮檢測主要測定的是乙酰乙酸及丙酮;而血酮檢測主要測定的是β-羥丁酸,若患者臨床癥狀減輕,血酮正常而尿酮陽性,則表明病情好轉,DKA緩解。
小劑量胰島素治療
02
一般采用小劑量短效胰島素持續(xù)靜脈滴注(0.1 U/kg/h),保持血糖每小時下降2.8~4.2 mmol/L,如在第1 h內血糖下降不明顯,且脫水已基本糾正,胰島素劑量可加倍。對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采用皮下胰島素注射。
當血糖降至11.1 mmol/L時,應開始給予5%葡萄糖液,并按比例加入胰島素(葡萄糖∶胰島素 2~4∶1)。此后每1~2 h測定1次血糖,根據(jù)血糖下降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使血糖維持在8.3~11.1 mmol/L。
補鉀
03
在輸液中,只要患者血鉀<5.2 mmol/L且尿量≥40 ml/h,應靜脈補鉀;若血鉀<3.3 mmol/L,應優(yōu)先進行補鉀治療;當血鉀升至3.3 mmol/L時,再開始胰島素治療。每日補鉀總量為4~6 g,應密切監(jiān)測血鉀。待病情好轉,血鉀正常,已能進食者可改為口服補鉀。
補堿
04
DKA患者非必要不補堿。因DKA的基礎是酮酸生成過多,非碳酸氫鹽損失過多,通過補液和胰島素治療后脂肪分解受抑制,酮體產(chǎn)生減少,氧化增加,可產(chǎn)生碳酸氫鹽,酸中毒即可自行糾正,故僅在pH≤6.9時考慮適當補堿治療。
補堿宜少宜慢,一般先使用5%碳酸氫鈉100~200 ml,依據(jù)pH及碳酸氫鹽再決定以后的用量。當血漿滲透壓很高時,可用1.25%碳酸氫鈉等滲溶液(3份注射用水+1份5%碳酸氫鈉)輸注。此后每2 h測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維持在7.0以上。
知識鏈接:補堿過多的危害
腦脊液pH呈反常性降低,引起腦細胞酸中毒,加重昏迷;血pH驟然升高,而紅細胞2,3-DPG降低和高糖化血紅蛋白狀態(tài)改變較慢,使血紅蛋白與氧的親和力增加,加重組織缺氧,有誘發(fā)和加重腦水腫的危險;促進鉀離子向細胞內轉移,可加重低鉀血癥,并出現(xiàn)反跳性堿中毒,故補堿需要十分慎重。
消除誘因,治療并發(fā)癥
05
休克一般經(jīng)補液即可糾正,如合并出血、嚴重酸中毒、低血鉀、感染、心梗、腎上腺功能不全等,可使用全血或血漿代用品,同時避免血糖下降過快,如休克持續(xù)存在可考慮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升壓藥物。
感染感染是DKA最常見的誘因,也可以是其并發(fā)癥,其中呼吸道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最常見,應積極治療。因DKA可引起低體溫和白細胞升高,故不能單靠有無發(fā)熱或血象來判斷是否感染。對于昏迷者,不論有無感染的證據(jù),均應采用適當?shù)目股匾灶A防和治療感染。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年老或合并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輸液過多等可導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腫,應注意預防,一旦出現(xiàn),應予相應治療;血鉀過低和過高均可引起嚴重心律失常,應在心電監(jiān)護下,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若患者同時合并低鉀和心力衰竭,可采取床旁連續(xù)腎臟替代療法(CRRT)。
腎衰竭DKA引發(fā)的失水和休克,或原來已有腎臟病變,以及治療延誤等均可引起急性腎衰竭。如患者經(jīng)治療后數(shù)小時仍無尿應考慮腎衰竭,一旦發(fā)現(xiàn),應及時處理。另外需要注意排除糖尿病植物神經(jīng)病變者常有的膀胱擴張、尿潴留。
腦水腫病死率高,可能與腦缺氧、補堿過早過多過快、血糖下降過快過低和補液過多等因素有關。如DKA經(jīng)治療后,血糖有所下降,酸中毒改善,但昏迷反而加重,或雖然一度清醒,但出現(xiàn)血壓升高、心率下降、氧飽和度下降、再次昏迷等情況,應警惕腦水腫的可能。治療DKA時減慢糾正高滲及酸中毒的降糖速度和幅度亦可減少腦水腫的發(fā)生。
版權說明
本文來源于中國醫(yī)學論壇報“領航計劃”項目專題,歡迎個人轉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jīng)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請聯(lián)系【中國醫(yī)學論壇報今日內分泌】申請授權
?精選內容推薦
這些肉要少吃!每多吃100 g,糖尿病風險增加27%、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1%
基礎胰島素的種類、作用特點、啟用時機及劑量調整,看這篇就夠了
如何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為尿毒癥?建議正確使用這 4 類藥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