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指數(shù)”成新的健康評估指標,一個公式估算你的癌癥風險
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身高的平方),這一公式大約誕生于19世紀。一直以來,BMI被視為評估一個人是否超重的重要指標。
多項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可以增加多種癌癥的發(fā)病和死亡風險,約20%的癌癥由肥胖引起。
制圖:徐默
然而,BMI這一衡量肥胖的指標正不斷受到新證據(jù)的挑戰(zhàn)。在前不久召開的歐洲肥胖大會上,一項新研究又給人們敲響警鐘:有的人即使體重不超標,體型不健康也會增加肥胖相關癌癥的發(fā)生風險。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提醒你降低癌癥發(fā)生風險,需同時管理好體重和體型。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主任醫(yī)師 鄭瑩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 王穎軼
本文作者 | 生命時報記者 張健
本文編輯 | 任琳賢
“體型指標”成新的健康評估標準
過去的研究中,評估肥胖人群患癌風險,常用的指標是BMI,但它只是一種利用體重和身高測量體脂的方法,無法區(qū)分脂肪和肌肉的分布。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和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強調(diào),身體脂肪的儲存位置,對于準確評估肥胖相關癌癥的風險也十分重要。
體型指數(shù)(ABSI)最早由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人員于2012年提出,其運算較為復雜(身高以米為單位,體重以千克為單位):
ABSI的平均值為1,若大于1,說明致死率風險比平均值大,也就是說ABSI等于2時,致死率風險比平均值大2倍;若小于1,說明致死率風險比平均值小。上述研究的研究人員根據(jù)44.2萬名參與者(平均年齡56歲)的體型,將其分為三組,以檢查與24種癌癥的關聯(lián),并對比了ABSI和BMI作為癌癥風險預測指標的評估效果。
在排除干擾因素后,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比起單一指標的評估,ABSI和BMI相結合,可以更好地預測成年人患肥胖相關癌癥的風險。
具體來說,在平均8年隨訪期間,有近3.7萬人被診斷出癌癥。其中,高ABSI與3種癌癥的風險增加有關,患肝癌的可能性高出38%,患肺癌的可能性高40%,患腸癌的風險則要高17%;ABSI和BMI均高的參與者,與7種癌癥的風險增加有關,分別是子宮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腎癌、腸癌、乳腺癌。例如,ABSI最高組且BMI≥25的參與者,患子宮癌的風險是ABSI最低組且BMI正常者的2倍。論文主要作者、格拉斯哥大學的卡洛斯·塞利斯·莫拉雷斯教授說:“超重和肥胖是除吸煙外癌癥的最大可預防危險因素,我們需采取更緊急的行動,來幫助人們盡早保持健康的體重和體型。”
“游泳圈”最危險 體型均勻者最安全
與正常人相比,肥胖的人,很多腫瘤的發(fā)病風險會增加2~4倍。
打個比方,一個中國人到75歲之前,得癌癥的累計風險為20%~25%。但如果這個人屬于肥胖患者,患癌風險可能翻一倍。
各種癌癥與肥胖的關系↓↓
圖片來源:梅斯醫(yī)學
為何肥胖會增加多種癌癥風險?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王穎軼解釋說,每個細胞上會有一些受體,與受體對應的是配體。配體和受體結合,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一把鎖,會有一連串的反應。
從細胞膜一直到細胞核,稱之為“通路”,通路激活會導致細胞核的增殖、擴散、惡變、轉(zhuǎn)移。肥胖會激活每個細胞膜表面一些常見的能量通路,導致細胞核發(fā)生癌變的風險增多。
如果碰巧身體免疫力較低,發(fā)生癌變的細胞沒有被清除,就會患上癌癥。
高ABSI主要對應的是更高比例的內(nèi)臟脂肪。肥胖分為兩種,一種是全身都胖,另一種是“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也就是“蘋果型”身材,即肚子大,胳膊腿細,內(nèi)臟脂肪較多,我們常說的“啤酒肚”“將軍肚”“游泳圈”都是這種身材的代稱。
隨著體重的增加,腰圍的增加,患癌的風險會越來越高。從患癌風險由低到高的比較來看:
風險最低的是從小到大一直保持均勻體型的人,即BMI和腰圍均不會超標;其次是年輕時體重、體型控制在合理范圍,到了老年才微微發(fā)福的人;第三是早期肥胖或曾經(jīng)肥胖人群,后來通過運動、飲食等減肥成功者;第四是從小到大一直肥胖(BMI超標)的人;患癌風險最高的則是長期有“將軍肚”“啤酒肚”“游泳圈”的人。肥胖除了會增加健康人患癌風險,也會增加癌癥患者復發(fā)、轉(zhuǎn)移,以及患其它癌癥的風險。以往癌癥患者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體重過輕,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患者面臨體重過高的問題,這對癌癥治療和預后康復都有影響。
以乳腺癌為例,60%以上的患者確診1年半后體重增加,一些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患者,也在治療恢復期處于超重或肥胖狀態(tài)。
另外,臨床長期隊列研究發(fā)現(xiàn),超重和肥胖會增加乳腺癌復發(fā)、轉(zhuǎn)移和死亡的風險。所以,不管對健康人群,還是對腫瘤患者來說,保持合理體重和健康體型,對預防和治療癌癥都十分重要。
國人的肥胖標準應該更嚴格
只用BMI來評估肥胖所致的癌癥風險是不全面的,腰圍尤其是一個值得中國人警惕的指標。
目前國人ABSI指標還沒有明確的標準,不過國人大多屬于中心型肥胖,且有不少人沒達到超重或肥胖水平,但腰圍已明顯超標,內(nèi)臟脂肪過多,屬于肥胖相關癌癥的高風險人群。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下的亞洲標準,中國人在評估肥胖風險時,BMI正常范圍為18.5~22.9 ,超過23為超重,超過25為肥胖。
但是,對于總體平均BMI不算高的中國人來說,還需要用腰圍來衡量肥胖風險。
2016年《中國超重/肥胖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專家共識》指出,男性腰圍>90厘米(2尺7),女性腰圍>85厘米(2尺4)即為中心型肥胖,只有BMI和腰圍均不超標,才算得上是正常體重和體型。
世衛(wèi)組織推薦的腰圍測量方法:
被測者站立,雙腳分開25至30厘米,體重均勻分配。將軟尺經(jīng)臍上0.5至1厘米處水平繞一周,肥胖者選腰部最粗處水平繞一周測腰圍。
此外,腰臀比也是評估肥胖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即腰圍除以臀圍,反映脂肪在腹部的堆積程度,和內(nèi)臟脂肪相關性很大。
如果女性腰臀比超過0.8,男性超過0.85,就屬于肥胖高風險人群。腰臀比過大的人,需在整體減重的同時,著重腰腹部鍛煉。
腰臀比和內(nèi)臟脂肪之間的關系↓↓
“為了預防癌癥,國人的肥胖標準理當更為嚴格,但并不意味著,瘦就是好?!编崿撜f,太瘦或太胖,患癌風險都會增高。
太瘦的人一旦患癌,可能對很多治療不耐受,不能規(guī)范地完成整個治療,預后效果差,復發(fā)轉(zhuǎn)移風險增高。
因此,維持一個均勻的體型才行,具體來說,建議大家做好以下5點:
1、保持定期測體重的習慣
至少每月測量一次,最好每周測量一次,且注意每次稱量時的條件大致相同。
2、改善飲食習慣
除了清淡飲食,少吃高脂食物,還要控制好食物攝入總量,同時保持膳食均衡、豐富多樣。
3、規(guī)律運動
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鍛煉,可以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便于堅持。
有慢性病或身體狀況不穩(wěn)定的人群,最好經(jīng)專業(yè)的運動醫(yī)學科醫(yī)生評估指導后再進行相關運動。
4、不盲目吃減肥產(chǎn)品
合理飲食和運動減肥更安全有效,快速減肥的效果難以長效維持,而且可能因為營養(yǎng)不均衡,免疫力變差,健康風險反而增高。
5、一老一少,控體重要求不同
以色列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時肥胖會明顯增加人群全因死亡風險,防止肥胖要從小做起,不能因為孩子處于生長發(fā)育期就放松體重管理。
6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不用特別苛求達標,尤其是年紀偏大的老人,如果只是輕度肥胖,且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不一定要減肥,因為這樣的老人遭遇疾病或意外時機體抗打擊能力更強。▲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謝絕轉(zhuǎn)載。
本文來源:生命時報
相關知識
人體健康風險評估模型
全面了解“健康風險評估”
評估一個人胖瘦程度,“圓度指數(shù)”算的更準確
《健康風險評估》課件.ppt
健康風險評估論文
人體健康風險評估
環(huán)境污染與健康風險的評估.pptx
病人健康風險評估教學內(nèi)容.doc
健康風險評估的目的
健康風險評估包含哪三個模塊?
網(wǎng)址: “體型指數(shù)”成新的健康評估指標,一個公式估算你的癌癥風險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4994.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