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廣飛
張阿姨56歲,一年前因腰椎管狹窄合并腰椎滑脫,行腰椎減壓滑脫復位及內固定手術,術后放射片提示手術很成功,但張阿姨的疼痛卻一直沒有改善,右腳甚至無法著地。小林36歲,腰椎內固定術后三年了,一直腰痛,翻身、起床、彎腰困難,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影響。腰椎手術并沒有減輕他們的疼痛,這是什么原因呢?
腰椎手術后
頑固性疼痛緣何而來?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工作生活壓力常態(tài)化,越來越多的百姓受到腰椎退行性疾?。ㄈ缪甸g盤突出癥等)的困擾。手術是腰椎疾病治療的終極武器,但術后效果不佳、術后疼痛未緩解的現象卻時有發(fā)生。賀石生教授告訴我們,單就腰椎間盤摘除術而言,初次術后10-20年間有約74.6%的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約12.6%患者需再次手術治療。
可是,患者出院的時候明明有被告知手術很成功,怎么癥狀會持續(xù)不緩解呢?賀教授說,脊柱手術后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一部分是可以規(guī)避的,如手術方案制定失誤等。
還有一部分導致脊柱手術疼痛的原因卻讓人無可奈何,比如腰椎術后神經周圍的瘢痕形成。這種原因導致的脊柱手術后的慢性頑固性疼痛處理相當棘手,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治療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患者不得不服用大量止痛藥以緩解疼痛,生活基本毫無質量可言。
遇見“脊髓電刺激技術”
脊髓電刺激技術俗稱“鎮(zhèn)痛起搏器”,是國際上治療頑固性疼痛前沿的技術,已有近50年的歷史。脊柱手術后疼痛是脊髓電刺激治療的最佳適應證之一。
賀教授強調,脊髓電刺激療法并不能完全消除疼痛,但可以明顯緩解疼痛,因為電刺激會使原有疼痛部位產生一定的酥麻感。減少頑固性疼痛患者對止痛藥的依賴,改善睡眠和運動,顯著地提高生活質量。除此以外,“鎮(zhèn)痛起搏器”還具備先進的體位調節(jié)功能,實現個性化的治療。
脊髓電刺激植入手術
大概怎么樣的?
“鎮(zhèn)痛起搏器”的手術采用微創(chuàng)方式進行,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手術通常分兩期進行,一期手術患者是進行體驗性治療(通常需要3-5天住院觀察),主要是為了讓患者感受治療效果,對疼痛緩解是否滿意,若患者對疼痛緩解效果滿意(通常與術前的疼痛評分相比,疼痛緩解/改善大于等于50%,即可進行二期手術,具體要根據患者實際的治療需求,確定是否二期手數),再進行二期手術,即完成“鎮(zhèn)痛起搏器”的植入。這種方式可以讓患者更放心。
專家簡介
賀石生
賀石生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脊柱外科及脊柱疼痛診療專家,目前擔任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骨科醫(yī)師分會脊柱疼痛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在中國率先建立了專注于脊柱疼痛診療的研究所:同濟大學脊柱疼痛醫(yī)學研究所并擔任所長。該研究所由脊柱外科、脊柱微創(chuàng)外科、疼痛科、康復科、基礎研究等多學科共同組成,是集臨床、教學、預防、康復為一體的特色專科。
新民網出于傳遞健康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