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哲學淺談
瑜伽的目標:實現(xiàn) 梵我合一
瑜伽派認為萬物的最高本體是梵,是整個宇宙中的一種意識或能量,微妙,強大,普遍,超越時空。它存在于人的自性之中。
一組概念(這里面有我自己的理解,大家也可以自行理解):
the self 自性 真我 真心 智覺 靈魂 大我
ego 自我 妄心 智力 意念 小我
真我就像月亮,自我就像水中的月亮。感知到真我很容易,每個人的程度都不同,我們初學者心中的月亮就好像一個細細的月牙。如何能讓這個月牙變成半月再變成滿月,瑜伽行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尋找并踐行著。
四種瑜伽:
1.知的瑜伽(智慧瑜伽,智瑜伽等)
(1)假設 存在一個有生命的大我(Atman ,真我, 內(nèi)在的神)
(2)通過長期的深切的反省思辨
利用句式: 我的… … 我的書,說明書不是我;我的人格,我的記憶,說明人格和記憶都不是我。等等。
人的身體成分每七年全部替換一次,在此期間,由于外界的影響,心智和人格都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主觀上有一個我持續(xù)存在。那么這個比身體和心智更恒久持續(xù)不變的是什么。
(3)將對真我的認同轉變?yōu)槌志貌蛔兊牟糠?br>將自我想象成第三人稱,“我乃見證人”
將 “ 我在吃飯“ 想成 ”秦翩翩在吃飯“ (各人自行類推),然后就有一個完全客觀的旁觀者。
2.愛的瑜伽(虔信瑜伽,虔愛瑜伽)
這是通往瑜伽目的地最短但也最陡峭的路。因為它需要非常的理性與非常的感性同時具備。用理性引導那潛藏在心中的愛朝向神,用全部的感性、虔誠、狂熱去敬奉神。
(1)健康的愛是外向的,所以在愛的瑜伽中要堅持神的他在性。智瑜伽會努力尋求與自性神的認同,而愛的瑜伽不要求尋求與所信奉的神的認同,而是以自己存在的每一個成分來崇拜神。純粹的愛,只是為了愛,全心全意。
(2)如何產(chǎn)生這種愛?
通過神話和寓言,設立這些神的形象。當我們選擇敬奉一個神的時候,其實指向的是這個形象背后的特質(zhì),這個形象所具有的神圣性。形象只是一個媒介。
(3)愛的方式的三個特點:
1)重復神的名字的修煉,讓全部的意念集中
(類似有佛教中凈土宗的念佛法門)
2)述說愛的性質(zhì)的變化。通過改變與神的關系,讓我們內(nèi)心中豐富的多樣的感情只指向心中的神。如 在不同的時候可以把神稱作 父, 兄, 子, 朋友, 配偶,等等。
3)在眾多的神的形象中,依據(jù)個人的理想形象選擇所要信奉的神來崇拜。
3.工作瑜伽(業(yè)的瑜伽,業(yè)報瑜伽)
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每日繁瑣的事務中修行? 業(yè)的瑜伽可以幫助人防止自我的膨脹,從有限制的自我到無限制的自由的真我。
結合前兩種方式,不同的人在工作中可以選擇不同的修行辦法:
(1)知。 適合于哲學本性的人。把自己認同為真我,而所有的成績和外在的評價都屬于自我,這樣就可以和經(jīng)驗的我脫離開,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如一。在下一個任務出現(xiàn)時又能以全部的注意力盡職盡責地工作。
(2)愛。 適合于情感本性的人。把興趣和熱愛轉向神。為神工作,而不是為自己或是為了報酬工作。是神的意志和能量指導自己去工作,“你才是作者,我只是工具“。揚棄一切,自我也就不會膨脹。
4.修的瑜伽(偏重于體式有 Hatha 瑜伽,偏重于冥想有勝王瑜伽。各個不同偏重導向瑜伽的各個分支)
這是目前瑜伽中最廣泛的修行方法,適合于有科學傾向的人。因為它使得這種心靈上的感受的變化變得有跡可循,有法可依。 類似于科學的實驗,這是一種心靈的實驗。通過采取規(guī)定的心理訓練,觀察主觀效應。當然也會有不成功的情況,浪費了時間或是走火入魔也是有可能的。
它認為身體分為四個層次: 生理層,意識層,下意識層,靈性層。
八支行法:(BC 2000 慢慢發(fā)展起來,到BC300《瑜伽經(jīng)》出現(xiàn)時就已經(jīng)完全成熟)
一.五戒:不傷生,不說謊,不偷,不淫,不貪
二.內(nèi)修: 整潔, 滿足,自制,自我研習,敬奉神
這兩條是一切瑜伽修行的道德基礎,前面提到的知的瑜伽,愛的瑜伽,工作瑜伽也都要建立在這個道德基礎之上。持戒就像是一個大樹的樹根,深深地扎在大地里才能站穩(wěn);內(nèi)修就像是樹干,茁壯有力才能支撐起整個樹冠。
三.體式: 調(diào)身 掌控自己的身體,幫助能量的流動
四.呼吸: 調(diào)息 平靜心靈。
五.收攝: 收攝感官 。 舍離
六.心靈集中: 冥想 讓自己的全部注意力能夠集中起來,能夠控制自己的心靈
這四種就是修煉的具體方式。要讓自己的內(nèi)心完全平靜下來,像一潭平靜湖水一樣,前三種 體式、呼吸、收攝 舍離了外界的干擾,就像是堵住了會繼續(xù)流入這個湖的上游水源,而心靈集中就像是堵住了湖底的暗洞。如此一來,便能使心靈完全平靜,不再攀援外在,擺脫自我的束縛與遮蓋。
七.禪那: 初級成果。此時覺知遍布全身,自我消失不見
八.三昧(samadhi 三摩地): 最終成果, 所有對象都消失, 覺知遍布宇宙。
補充說明:
1.Hatha瑜伽認為人體有月亮性質(zhì)的能量和太陽性質(zhì)的能量,通過體式和呼吸,我們可以控制體內(nèi)的能量流,使之融合,形成新的純凈的能量:拙火。這種能量就是宇宙中的微妙而強大的能量。很多人認為Hatha瑜伽是勝王瑜伽的準備工作,更準確的說法是它們側重點不同。
2.瑜伽 yoga, 詞根為yuj,英語中yoke的詞根也是這個。本意:駕馭牛馬,引申義:一致,統(tǒng)一,和諧。
3.瑜伽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像以持戒為根基等。不過瑜伽認為萬物最高本體是梵,佛教認為萬物皆空,即自性空。
4.瑜伽屬于婆羅門教六大哲學之一,承認婆羅門種的權威。佛教屬于非正統(tǒng)哲學,認為眾生平等,皆可成佛。佛 翻譯過來為:覺有情,即覺悟了的有情眾生,我們平常人只不過是迷失在自我之中,其實佛就在你的心中。
5.民間對于佛教有一些非常低級的誤解,認為佛就是一個神,我去供養(yǎng)他賄賂他,他就會保佑我。其實佛是已經(jīng)證得無礙智的覺悟者,并不需要你的供養(yǎng),所有的供養(yǎng)只是為了警醒自己。佛是一個老師,教給我們他親自實踐過的哲學。供奉一盞清水,是提醒我們要清凈、平等;供奉花和水果,是提醒我們因果相承,不要求果,而要修因;燃香是表法,表示佛法盡虛空遍法界。
6.最后一點說明。之所以講述瑜伽時介紹了這么多佛學知識,并不是因為瑜伽與印度其它宗教關系不深,只與佛教關系密切,而是因為我本人在學習佛學,以瑜伽修習作為一種助緣。當然我的學習還很疏淺,現(xiàn)在我內(nèi)心還有非常多的初級的困惑,對于很多事情也是將信將疑,并不足夠為大家講解,希望以后當我理解比較深時可以為大家講一下我心目中的佛教。最后希望大家能夠抱著尋求真理的心面對所有的知識或者哲學,不要屈服于權威,要有自己的理解,要客觀,不要迷信。還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拉特瑙曾對茨威格說“如果你只了解英國,那么你什么也不了解“。只有了解了全局,局部的意義與重量才會清晰可見。
希望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也許正如印度哲學所揭示的,我們本來就是同一個人。
主要參考:《瑜伽經(jīng)》 帕坦加利
《 人的宗教 》 休斯頓?史密斯
《瑜伽之樹》 B.K.S. 艾揚格
百度百科
相關知識
淺談產(chǎn)后瑜伽
古代印度瑜伽哲學:身心合一的修行之旅
瑜伽——健康的生活哲學
“瑜悅身心,伽倍健康” ——哲學學院教工瑜伽協(xié)會組織開展快樂減壓活動
瑜伽保健運動教學 初學者該如何練習瑜伽
有氧瑜伽
怎樣才能做瑜伽教練
瑜伽冥想
瑜伽八支分法是什么
關于瑜伽的書有哪些 想練瑜伽
網(wǎng)址: 瑜伽哲學淺談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7963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