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1個補脾、健脾的穴位分享給您,日常按摩效果好
原創(chuàng) 關愛您和家人健康
脾在五行屬土,“土曰稼穡”,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孕育大自然”。補脾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按摩操作簡便,適合家庭保健。脾虛相關疾病,如胃痛、泄瀉、消化不良等,均可通過按摩調理,簡單易學,可長期操作。尤其是小兒與老年人的健康維護,都離不開后天之本——脾。需要注意的是,按摩調理操作時間偏長,療程亦長,操作者掌握好正確的按摩手法和力度,才能起到良好作用。
按摩足太陰脾經(jīng)和足陽明胃經(jīng)相關穴位,能起到補脾、健脾作用。
穴位按摩基本操作方法:將拇指(或示指、中指)指腹按在要操作的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按壓;每個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時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
1
隱白
該穴是足太陰脾經(jīng)之井穴。
【定位】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腹脹、便血、尿血、月經(jīng)過多、崩漏、癲狂、多夢、驚風。
【手法】用拇指和示指揉捏足大趾末節(jié)兩側,按壓時力度稍重,每次按摩5分鐘,每日2次。
2
太白
該穴是足太陰脾經(jīng)之原穴,主要升發(fā)肺部陽氣并匯于足太陰脾經(jīng),與血氣結合補充脾經(jīng)經(jīng)氣不足的缺陷,從而達到脾肺雙補的功效。
【定位】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骨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痔漏、腳氣病、體重節(jié)痛(身體沉重、關節(jié)疼痛)。
【手法】按摩最好在飯前,可以用一只腳的腳跟踩壓在另一只腳太白的位置,一直踩壓3分鐘。
3
公孫
該穴是足太陰脾經(jīng)之絡穴。
【定位】足內側緣,第1跖骨基底部前下方。
【主治】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
【手法】中指指腹向內按壓100~20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4
復溜
該穴是足少陰腎經(jīng)五腧穴的經(jīng)穴。
【定位】小腿內踝和跟腱之間向上3指寬處。
【主治】水腫、腹脹、盜汗、身熱無汗、腸鳴、泄瀉、足痿、腰脊強痛。
【手法】將拇指或示指的指腹按壓在此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chǎn)生酸脹感為宜。
5
三陰交
該穴位于足太陰脾經(jīng),也是3條陰經(jīng)(肝、脾、腎)的交匯處。
【定位】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腸鳴腹脹、泄瀉、月經(jīng)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chǎn)、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對側三陰交,一壓一放為1次;或先順時針方向,再逆時針方向揉三陰交,持續(xù)10分鐘。
6
陰陵泉
該穴是足太陰脾經(jīng)之合穴。
【定位】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主治】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手法】將拇指指端放于此穴,先按照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30秒,以產(chǎn)生酸脹感為宜。
7
足三里
該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之合穴,也是保健要穴,可調節(jié)胃腸系統(tǒng)功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定位】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乳癰、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虛勞羸瘦。
【手法】端坐于凳上,四指并攏,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放在該穴,做按掐動作,一掐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替進行;還有一種方法是拍打足三里,雙側各100次。
8
豐隆
該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之絡穴,對脾胃有很好的調理作用,也是除濕祛痰的主要穴位,并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定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主治】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癇、下肢痿痹。
【手法】拇指先點按該穴3分鐘,然后順時針揉10分鐘,再用拇指沿該穴向下單方向搓10 分鐘。
9
天樞
該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腧穴,也是大腸經(jīng)的募穴。
【定位】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
【主治】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泄瀉、痢疾、月經(jīng)不調。
【手法】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以示指、中指指腹按壓該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時,向前挺出腹部并緩慢吸氣,然后上身緩慢向前傾,呼氣,反復做5次。
10
中脘
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虛弱、運化失調,均可取中脘進行治療。
【定位】前中線上,臍上4寸,即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中點。
【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反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泄利、便秘、便血、脅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怔忡、臟躁、癲狂、癇證、尸厥、驚風、產(chǎn)后血暈。
【手法】先順時針按摩該穴,再逆時針按摩,以拇指螺紋面施力,或用點擊法;孕婦禁止按摩此穴。
11
曲池
該穴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合穴,可清利濕熱、調理大腸氣血,對“濕熱”引起的蕁麻疹、急性胃腸炎效果較好;也是清熱之要穴。
【定位】位于肘關節(jié),彎曲胳膊肘時,肘橫紋末端的凹陷處即是。
【主治】腹痛、吐瀉、便秘、痢疾、腸痛。
【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該穴,每次1~3分鐘。
內容來源: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脾虛就這么補》
本書主編:
廣東省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胡世云
原標題:《這11個補脾、健脾的穴位分享給您,日常按摩效果好!》
閱讀原文
相關知識
調理脾胃虛弱按摩這些穴位
補腎穴位 按摩7大穴位可以補腎
戒煙按摩什么穴位好
秋乏如何緩解 按摩這3個穴位
穴位按摩,經(jīng)穴健康療法,人體穴位按摩治療疾病方法
脾胃受傷五臟也遭殃 按摩法幫助健脾胃
氣血兩虛按摩穴位能補氣血
人體常用的八大穴位保健按摩
這幾個穴位,每天按摩,有益健康
常按摩2大穴位可預防中暑
網(wǎng)址: 這11個補脾、健脾的穴位分享給您,日常按摩效果好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9364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