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重可防慢性病
燕聲
近日,中國一項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對近43萬人進行的最新分析顯示,只要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可減少12%患冠心病、腦卒中、惡性腫瘤、慢阻肺和糖尿病的慢性病風險。
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慢病風險,隨著體重指數(shù)(BMI)的增加而升高。體重正常定義為體重指數(shù)18.5~24,超重定義為24~28,肥胖定義為>28。與體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增加26%的慢性病風險,而肥胖增加59%的風險。其中,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風險隨著BMI增加而上升,慢阻肺和惡性腫瘤則易發(fā)于體重過低者。
超重和肥胖是誘發(fā)慢性病的主要“殺手”之一。比較常見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關系。約50%的2型糖尿病、30%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及10%~40%的癌癥是由肥胖或超重引起的。究其原因,超重和肥胖可以引起代謝的改變,如影響血糖代謝,使胰島素抵抗增加,而胰島素抵抗和高血壓、高血糖都有密切關系。肥胖也可能和某些腫瘤的發(fā)生相關,肥胖可以引起脂肪代謝的紊亂,脂肪代謝障礙和膽汁分泌有關,膽汁分泌增多,其中的類固醇在腸道內可以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產(chǎn)生致癌物質,使結腸癌風險增加。另外,中國人的肥胖主要是蘋果形肥胖,脂肪主要是堆積在腰部,內臟周圍的脂肪比較多,更易患各種慢性病。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太瘦了也不好。過瘦的人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體重者的壽命略低,且因瘦人脂肪過少,相對更易發(fā)生胃下垂、腎下垂等問題,生病后恢復的速度也較常人慢。對BMI值小于18的人,瘦得不正常,一定要找到原因。其常見原因有飲食不當、減肥過度、疾病因素等。這類人排除疾病因素外,平時運動量應適度減少,在營養(yǎng)均衡的基礎上多吃一點,讓攝取量超過消耗量。在飲食方面,增肥者要增加淀粉類主食和高蛋白食物(魚、肉、蛋、奶)的攝入。每個月測定一次體重,以方便調整飲食。
(摘自《保健時報》)
相關知識
慢性病防治重在日常
【慢性病防治】6種健康建議,預防慢性疾病
縣域慢性病防治管理中心:構建全面慢病健康管理新體系
慢性病防治知識
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
【健康·科普】有效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識
預防慢性病,守護健康生活的必修課
慢性病防控與健康
慢性病防治與自我管理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網(wǎng)址: 健康體重可防慢性病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1166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