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水稻肥水管理技術

水稻肥水管理技術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2日 19:38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全國65%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因此,水稻生產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栽培上可以通過水分管理、調節(jié)土壤肥力,提高水稻對肥料和光、熱、CO(2二氧化碳)等資源的利用率,進而獲得高產。但在實際生產中,因不科學的肥水管理技術而導致的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水體、大氣環(huán)境污染嚴重,病蟲草害加劇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嚴重地制約了水稻高產潛力的發(fā)揮。

  本文基于水稻各生育時期的特點及栽培目標,提出不同生育時期的肥水管理技術,以期為水稻高產、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提供理論參考。

  一、水稻生育時期

  水稻的一生在栽培上是指從種子萌動開始到新種子成熟為止。在水稻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包括兩個彼此緊密聯(lián)系而又性質各異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即營養(yǎng)生長階段和生殖生長階段。一般以稻幼穗開始分化,作為生殖生長的起點。水稻營養(yǎng)生長階段是從稻種種子開始萌動到稻穗開始分化前的一段時期,包括幼苗期和分蘗期。從種子萌動開始至稻苗三葉期,稱幼苗期;從第四葉出生開始發(fā)生分蘗至稻穗分化為止,稱分蘗期。秧苗移栽后到秧苗恢復生長止,稱為返青期;返青后分蘗不斷發(fā)生,至拔節(jié)前15 天的一段時間,稱為有效分蘗期;以后至拔節(jié)期間,再發(fā)生的分蘗一般不能正常成穗,稱為無效分蘗期。這一階段主要是稻株形成營養(yǎng)器官,包括種子發(fā)芽和根、莖、葉、蘗的生長。它是稻株體內積累有機物質,為生殖生長奠定物質基礎的階段。

  水稻生殖生長階段是從稻穗開始分化(拔節(jié))到稻谷成熟的一段時期,包括拔節(jié)長穗期和結實期。從稻穗分化(拔節(jié))開始至抽穗前為止為拔節(jié)長穗期,此期經歷的時間一般較為穩(wěn)定,為30 天左右;從抽穗開始到谷粒成熟為結實期。結實期經歷的時間,因不同的品種特性和氣候條件而有差異。氣溫高,結實成熟期短,氣溫低,結實成熟期延長。一般早稻為25~30 天,晚稻為35~40 天。

  二、水稻幼苗期的肥水管理

  對于移栽稻來說,水稻幼苗期是在苗床上度過的。這個時期的工作任務主要是管好苗床,培育壯苗。在播種 前,培育肥床是關鍵。生產上提倡三期培肥,第一期為秸 稈培肥,于秋末至冬前,一般每平方米用切成3~4 厘米長的秸稈3 公斤左右,分兩次施入,利用較高的溫度加速腐爛;第二期于春季進行,全部使用堆肥、土雜肥、豬廄肥、人  糞尿等腐熟的有機肥料,深施于20 厘米床土層內,多耕多翻使肥土融合;第三期為化肥培肥,在前兩期施足有機肥 料的基礎上,再次施用氮磷鉀化肥,一般應在播種前20~  30 天進行,施肥后應充分耖耙,使肥料能均勻地拌和于床 土層內。在播種前 3~5 天,按畦寬 1.3~1.5 米,秧溝寬25~30 厘米,秧溝深20~25 厘米的規(guī)格,對毛胚進行精細加工,形成苗床。落谷前,于苗床上噴灑清水,澆足底墑。齊苗后(播后 5~7 天),揭去薄膜。旱育秧苗在揭膜時和2~3 葉期應適當補水。四葉期后嚴格控水是培育壯秧的關鍵,即使中午葉片出現(xiàn)萎蔫也無需補水,如發(fā)現(xiàn)葉片有 “卷筒”現(xiàn)象時,可在傍晚噴些水,但補水量不宜大,噴水次數(shù)不能多。移栽前一天,應澆一次透水。因旱育苗床無水  層灌溉,養(yǎng)分的移動性較差,根系吸肥不足,故要重視苗床  追肥。一般在二葉期要施好“斷奶肥”,每平方米用尿素15~20 克,加少許磷、鉀肥,對水配成營養(yǎng)液進行肥水混澆,以免燒苗。起秧前3~5 天施好“送嫁肥”,每平方米用尿素20~25 克。追肥在傍晚進行。

  對于直播稻而言,從出苗、分蘗直到成熟收獲,都處在大田環(huán)境條件下,那么在播種前,必須做到精細整地,施足基肥?;实氖┯?,一般未腐熟的有機肥要先施,后翻耕作底層肥;腐熟的有機肥在耙田時施,然后耙勻作中層肥; 磷肥和速效肥在起畦時,施于畦面作面肥。直播稻要開溝起畦播種,畦寬一般為3 米,以方便管理。畦間留30 厘米寬的排灌溝。其苗期水分管理原則是:濕潤出苗扎根,薄水保苗,淺水壯苗促蘗。

  三、水稻分蘗期的肥水管理

  水稻從移栽返青到開始拔節(jié),是大田分蘗階段。此期主要生長分蘗、根系和葉片,光合面積擴大,積累前期養(yǎng)分,是搭好豐產架子的重要時期,是決定單位面積有效穗數(shù),并為壯稈大穗奠定物質基礎的關鍵時期。此期的栽培目標是:秧苗栽后促進早發(fā),培育足夠數(shù)量的壯株大蘗,培植龐大的根群,積累足夠數(shù)量的干物質。移栽前基肥施用應結合耕翻整地進行?;史N類應以有機肥為主,配施適量的氮、磷、鉀化肥。在有機肥肥源不足的地區(qū)或田塊,應推廣麥稈、油菜稈等秸稈還田。之后灌水耙粆,平整田塊。移栽后的肥水管理技術如下:

 ?。ㄒ唬\水勤灌

  在整個有效分蘗期間,應保持淺水層或采取濕潤灌溉的方法,這樣有利于提高土壤溫度,促進水稻分蘗的發(fā)生。具體操作為:移栽后4~5 天,應保持淺水層,切忌淹深水。整個有效分蘗期間宜保持2~4 厘米的淺水層或采取濕潤灌溉方法,其他時間則可采取間歇灌溉的方法。拋栽秧在拋秧后3~5 天的水漿管理好壞,對拋秧稻的立苗早發(fā)和生長有直接影響。對保水較好的稻田,拋秧當天宜保持濕潤狀態(tài),并露田過夜,以促進扎根立苗。漏水稻田或鹽堿田,拋秧后需灌2~3 厘米淺水。

 ?。ǘ┰缡┓痔Y肥

  根據(jù)水稻分蘗發(fā)生規(guī)律,適時施分蘗肥以滿足分蘗對養(yǎng)分的需求。具體操作為:為保證水稻分蘗期苗體的含氮水平,在分蘗初期進行追肥,促進早發(fā)。一般要求栽后一周左右施第一次分蘗肥,用量占分蘗肥總量的70%左右, 一般每畝施尿素6~8 公斤;第一次施后的7~10 天,再施第二次分蘗肥,每畝施尿素3~4 公斤;剩下的30%看苗補施,捉“黃塘”促平衡。

  四、水稻拔節(jié)長穗期的肥水管理

  拔節(jié)長穗期的生育特點是:稻株生長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長量為最大,全田葉面積也達最大值,同時,稻穗迅速分化,干物質積累也迅速增加。此期是水稻一生中需要養(yǎng)分最多,對外界環(huán)境條件最為敏感的時期之一。因此,此期既是爭取壯稈大穗的關鍵時期,也是為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奠定基礎的時期。此期的栽培目標是:在前期壯苗壯蘗的基礎上,促進壯稈強根、大穗足粒,并為后期灌漿結實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拔節(jié)長穗期肥水管理如下:

 ?。ㄒ唬┣墒┧敕?/p>

  在水稻長穗期間追施的肥料叫穗肥,依其施用時間和作用可分為促花肥和?;ǚ省4倩ǚ适谴偈怪:头f花分化的肥料。?;ǚ适侵阜乐狗f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數(shù)的肥料,同時對防止水稻后期早衰,提高結實率和增加粒重也有很好的效果,是大面積高產栽培中不可缺少的一次追肥。

  在此期應根據(jù)水稻穗肥施用的時間和用量,合理施肥。促花肥通常在葉齡余數(shù)3.5~3.1 時施用。保花肥在葉齡余數(shù)1.5~1 時施用為宜。一般促花肥每畝可用尿素10~12 公斤,?;ǚ拭慨€可用尿素4~6 公斤,同時還需施用磷、鉀肥。

 ?。ǘ┧止芾?/p>

  1.適時擱田:擱田又稱曬田、烤田,適時適度擱田有利于促進水稻根系發(fā)育,適當控制氮肥的吸收,促進莖稈粗壯老健,形成合理的株型,有效地控制無效分蘗,降低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提高抗病、抗倒能力。擱田要輕擱、分次擱。擱田前應做到栽時留行、栽后扒溝、挖溝擱田。擱田程度以稻田中間泥不陷腳、土不發(fā)白、葉片挺直、葉色稍褪淡為度。適宜的擱田時期應視移栽葉齡、基蘗肥的施用量及有效莖蘗發(fā)生量而定。一般施肥水平較高、莖蘗肥比例較高、小苗移栽或分蘗發(fā)生率高的田塊,擱田應提早在群體總莖蘗數(shù)為預期穗數(shù)的70%時進行;施肥和基蘗肥用量均為中等水平,或中苗移栽的,擱田應在群體總莖蘗數(shù)達到預期穗數(shù)的80%時進行;用肥水平較低,或大苗移栽的,擱田應在群體莖蘗數(shù)達到預期穗數(shù)的90%時進行。

  2.合理灌溉:拔節(jié)長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特別在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期,對水分尤為敏感,是需水臨界期。故在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期間,田間應保持淺水層。以利于水稻的穗分化,增加結實粒數(shù)。其他時間可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辦法,以減輕病害,增強稻株抗倒能力。

  五、水稻結實期的肥水管理

  結實期生育特點是:稻株生殖生長處于主導地位,葉片制造的碳水化合物,抽穗前貯藏在莖稈、葉鞘內的養(yǎng)分均向稻粒輸送,是決定結實率和粒重的關鍵時期。栽培目標是:養(yǎng)根保葉、防止早衰、增強稻株光合能力,提高結實率和粒重。結實期肥水管理技術如下:

 ?。ㄒ唬┭a施粒肥

  水稻抽穗前后追施的肥料稱粒肥,也叫破口肥、齊穗肥。粒肥的作用在于增加上部葉氮素濃度,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延緩葉片衰老,提高根系活力,從而增加灌漿物質,提高粒重。粒肥應掌握因苗施用的原則,長勢正常的田塊,粒肥可以少施或不施;有缺肥跡象的田塊可適當追施粒肥。一般每畝施尿素3~4 公斤。在籽粒灌漿過程中,對有早衰趨勢的田塊,結合防病治蟲,用1%~2%的尿素溶液或尿素與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

  (二)水分管理

  在抽穗后、蠟熟期和收獲前,進行合理的灌溉。具體操作為:抽穗開花階段應以水層灌溉為宜,抽穗后應采取淺水間歇灌溉,以達到田間水氣協(xié)調,以氣養(yǎng)根,以根保葉,以葉增粒重的目的。蠟熟期,可采取灌“跑馬水”的方式進行灌溉。一般在收獲前5~7 天停止灌溉。

  作者: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   楊寶林 趙艷嶺

   

相關知識

有機水稻如何高效高產種植?有機水稻種植高產方案
我國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33.2萬公頃 將進入全新發(fā)展模式
水稻田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方法==國家水稻數(shù)據(jù)中心文獻數(shù)據(jù)庫
世界上最牛種植技術,“無化肥,無農藥,純天然綠色種植”
科學網(wǎng)—經濟林果樹有機栽培關鍵操作技術;德國黑土技術;沼液殺蟲技術
健康管理學概論及適宜技術
上海交大陸鈺明課題組建立新型植物內源蛋白檢測技術
中醫(yī)健康管理技術好考嗎?
科技賦能:讓健康管理 “如虎添翼”
孕產婦中醫(yī)健康管理技術規(guī)范

網(wǎng)址: 水稻肥水管理技術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1734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