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訓練項目——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訓練
航天員訓練項目分八大類,即基礎理論訓練、體質訓練、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訓練、心理訓練、專業(yè)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及大型聯(lián)合演練。以上除大型聯(lián)合演練外,均為航天員職業(yè)訓練過程中必須完成的訓練項目。
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訓練:包括前庭功能,超重耐力適應性、失重飛機飛行、跳傘、航空體驗飛行、飛船著陸沖擊等訓練,目的是使航天員了解飛船軌道飛行的環(huán)境特點,提高對外層空間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一般采用載人離心機配合,讓航天員掌握正確的呼吸對抗動作,提高抗擊能力。在執(zhí)行太空飛行任務前的兩到三個月,還要按真實的飛船上升和返回的超重曲線進行訓練,讓航天員進行實際體驗。經過這樣的嚴格訓練的人,比一般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對抗超重的耐力要大許多倍。
前庭功能訓練:主要是為減少太空飛行過程中易發(fā)的空間運動病??臻g運動病是目前航天界懸而未決的難題,發(fā)病率高達30%到50%,而多數學者認為空間運動病起源于前庭系統(tǒng)。各國對前庭功能訓練的認識不一,俄羅斯非常重視前庭功能訓練,把它當做一種經常性的訓練內容。而美國目前已取消了這項訓練,他們采用給航天員注射藥物的方法來防止空間運動病的發(fā)生。我國則采取折衷方法,一方面進行訓練,也研制了幾種預防空間運動病的藥物。
失重適應性訓練:讓航天員熟悉和掌握失重環(huán)境下運動和各種操作的技巧。
利用高性能失重飛機做連續(xù)的開普勒拋物線飛行,可產生重復的失重環(huán)境。俄羅斯的伊爾-76失重飛機一個起落可飛15至20個拋物線,每個拋物線可產生25至28秒的失重時間,美國的 KC-135失重飛機一個起落可飛20到30個拋物線,每個拋物線可產生25秒左右的失重時間。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曾研制改裝過一架殲5失重飛機,這也是國際上第三架失重飛機。它曾經完成了許多科學實驗論證,并在70年代選拔航天員時立下功勞,但是因空間小、年代久遠,現(xiàn)已放棄使用。在目前的航天員訓練中,我國航天員是赴俄羅斯做的失重飛機體驗訓練。
失重飛機通常是由高性能的噴氣式飛機改裝而成,艙內寬敞,能容納20余人同時進行訓練。兩邊裝有把桿,并在地上鋪有厚厚的軟墊,為防萬一飛機上備有降落傘。訓練分為兩類,一般感受的體驗性訓練如飄浮訓練、定向能力訓練,使航天員從心理、生理和身體運動方面適應失重環(huán)境;操作技能訓練是包括航天服穿脫、進食飲水、轉移物體、拋接重物、閱讀書寫、攝影錄像、儀器設備操作等各種航天中經常進行的操作訓練,提高航天員的生活、工作技能與效率。由于失重飛機做拋物線飛行時,是失重和超重交替進行的,航天員身體負荷大,操作難度高,對航天員身體和意志都是一種考驗。
失重時,人的血液常往頭部轉移,要適應這種失重條件下的血液重新分布,還要用立位轉床進行訓練,一般人想像床總是一個讓人舒適放松的地方,而這張床有點特殊,躺上去的滋味比站著要難受得多。訓練時,航天員也是仰臥在床上,立位轉床則幾分鐘改變一下角度,一會頭朝下,一會朝上,身體傾斜,反復幾次。脖子上青筋怒張,鼻塞、頭痛統(tǒng)統(tǒng)襲來。通過這樣反復刺激心血管的訓練,航天員大大增強了適應能力。
失重水槽訓練:它是為航天員出艙活動訓練的重要設施。我國航天員在“神舟”五號飛船載人飛行任務順利完成后,將進行這項訓練。
相關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
相關知識
訓練傷防治員為健康護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頁平臺系統(tǒng) 陶春靜
【科普】老年人家庭康復訓練指南(之三)康復訓練的注意事項
高強度間歇訓練對不同訓練人群的應用效果
心理韌性訓練項目設計
零基礎健身教練培訓課程
西安高端減重訓練營·S燃脂28天計劃
全國減肥訓練營排名,減肥訓練營推薦
常見問題解答:太空中宇航員健康護理的真實故事
【科普】老年人家庭康復訓練指南(之一)肢體康復訓練
網址: 航天員訓練項目——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訓練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28620.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