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運動有益身體和心理健康。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降低體脂含量,有助于預防超重及肥胖的發(fā)生;運動能提升心肺耐力,促進心血管健康。降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并促進骨骼、肌肉和關節(jié)的發(fā)育;運動還能增強自信心、減少焦慮和抑郁,促進社會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的發(fā)展,促進心理健康。運動也要講科學,合理選擇運動形式和運動強度。合理的運動負荷既能達到鍛煉目的,也不會造成運動損傷。
不同類型的身體活動對于身體各部分的鍛煉功效不同,只有全面的鍛煉,綜合進行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運動才能促進身體的均衡發(fā)展。
1、有氧運動:包括慢跑、跳繩、騎自行車、爬樓梯、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以減重、減脂、提高心肺耐力,是最主要的運動形式。
2、抗阻運動屬于無氧運動,常見形式有單杠上訓練、仰臥起坐、俯臥撐等。抗阻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質量、增強肌肉力量并促進骨骼健康。
3、柔韌性運動:包括各種拉伸活動等。柔韌性訓練可以提高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是運動前熱身和運動后恢復性整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jù)身體用力和緊張的程度,運動強度可分為低強度、中等強度和高強度三類。
1、低強度運動是指引起呼吸頻率以及心率稍有增加、感覺輕松的身體活動狀態(tài)。比如散步等。
2、中等強度運動指需要適度的體力消耗,運動時呼吸較急促,心率也較快,微出汗,但仍然可以輕松說話的活動狀態(tài)。比如做操、騎自行車(正常速度)、爬樓梯等。
3、高強度運動指需要較多的體力消耗,運動時呼吸明顯急促,呼吸深度大幅增加,心率加快,出汗,停止運動、調整呼吸后才能說話的活動狀態(tài)。比如快跑、踢足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