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蕁麻

蕁麻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00:25

蕁麻全身存在較密生的刺毛和短柔毛,具橫生的根狀莖,莖自基部多出,高約40~100厘米,四棱形,分枝少 [3

] [4]。

蕁麻(莖)

葉近膜質(zhì),寬卵形、橢圓形、五角形或近圓形輪廓,長5~15厘米,寬3~14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截形或心形,邊緣有5~7對淺裂片或掌狀3深裂,裂片自下向上逐漸增大,形成三角形或長圓形,長1~5厘米,邊緣有數(shù)枚不整齊的牙齒狀鋸齒,上面綠色或深綠色,疏生刺毛和糙伏毛,下面淺綠色,被稍密的短柔毛;葉柄長2~8厘米,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葉草質(zhì),綠色,寬矩圓狀卵形至矩圓形,長10~20毫米,先端鈍圓,被微柔毛和鐘乳體,有縱肋10~12條 [4]。

蕁麻(葉)

蕁麻一般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葉腋,雄的生下部葉腋,稀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具少數(shù)分枝,有時近穗狀,長達10厘米,序軸被微柔毛和疏生刺毛。雄花具短梗,在芽時直徑約1.4毫米,開放后徑約2.5毫米;花被片4,在中下部合生,裂片常矩圓狀卵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雌蕊碗狀,無柄,常白色透明;雌花小,幾乎無梗 [4]。

蕁麻(花)

瘦果近圓形,稍雙凸透鏡狀,長約1毫米,表面有帶褐紅色的細疣點;宿存花被片4,內(nèi)面二枚近圓形,與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圓形,較內(nèi)面的短約4倍,邊緣薄,外面被細硬毛 [4]。

蕁麻(果)

世界分布

在中國各省份、越南北部均有分布 [4]。

中國分布

蕁麻產(chǎn)于安徽、浙江、福建、廣西、湖南、湖北、河南、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貴州和云南(中部) [3

] [4]。

蕁麻中國分布圖 [8]

蕁麻是一種喜陰植物,通常產(chǎn)在海拔約100m(在浙江)或500~2000m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蔭濕處,也會生長于草叢、溝邊、山坡路邊、山坡陰濕地等潮濕的地方 [3

] [5

]。

蕁麻是一種喜陰,較耐寒的植物,生命旺盛,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高 [5

] [9

]?;ㄆ?~10月,果期9~11月 [4]。

蕁麻有種子繁殖、種根分株繁殖等繁殖方式 [2] [10

]。

種子繁殖

在西藏林芝地區(qū)蕁麻種子繁育時間為每年的3月中旬,適宜播種量為10克/平方米。精細整地可提高蕁麻大田種子繁育的出苗率 [2]。

種根分株繁殖

4月上旬溫度達5~10℃時,可進山進行種根采集,采后立即進行定植。定植時,將種根放置在隨挖的穴中,然后覆土,摟平踩實,最后澆水,7~10天可出苗 [2]。

壓條繁殖

繁殖蕁麻時可采用壓條繁殖。將蕁麻植株在離地面10~15cm處剪斷,并將蕁麻蔸連根挖起,進行分蔸;按一穴一株將蕁麻蔸種植在穴中,澆水安蔸,使根系復(fù)生長并長出新根,腋芽萌發(fā)、生長、植株成活;當植株長高至40~70cm時,把植株中段不切斷順勢壓人土中,留梢部在土外,進行水肥管理,使植株中段的節(jié)上長出新根,腋芽萌發(fā)、生長,壓入土中的莖上長出植株;移栽時,在離地面10~15cm處,將新植株的莖剪斷,將壓條挖起,把壓入土中的莖在節(jié)間切斷,形成蕁麻單株備栽 [10

]。

選地與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 [2]。不同的土壤類型對蕁麻生長的影響作用在蕁麻的營養(yǎng)特征含量中有一定的影響。蕁麻適宜在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含量較高的沙壤土類型下生長;其次為壤土;含量最少的為粘壤土類型。沙壤土比壤土的土質(zhì)更加疏松,排水效果更好。而粘壤土的排水效果不好,土壤比較緊實,不利于蕁麻的生長 [12

]。

田間管理

出齊苗后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封壟后不再除草。結(jié)合澆水進行追肥,蕁麻對肥水要求不嚴,一般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封壟前或采葉后結(jié)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5~20千克可促進新葉和植株生長。保持土壤見干見濕,一般苗長至20~30厘米時澆一次,封壟前澆一次,封壟后一般不再澆水,夏季雨多注意排水 [2]。

整理修剪

通過修剪可以改善蕁麻的通風透光條件,加強同化作用,增加植物抵抗力,減少病蟲危害;同時能合理調(diào)節(jié)養(yǎng)分和水分運轉(zhuǎn),減少養(yǎng)分的無益消耗,增加植株體內(nèi)各部分的生理活性,修剪對蕁麻的生長以及提高養(yǎng)分含量也有一定的幫助 [12

]。

病蟲害防治

病害

在高溫季節(jié)少量發(fā)生白粉病,可用白大夫和立白交替使用,7~10天噴一次,3次可痊愈 [11

]。

蕁麻

蟲害

易發(fā)生蚜蟲和潛葉蠅,可用蟲斃凈進行防治。注意噴藥時一定不要將皮膚落在外面,以免蜇傷。在植株的葉片上若發(fā)現(xiàn)有刺毛蟲,可剪除蟲枝燒毀;也可噴灑氧化樂果或速滅殺丁進行防治 [11

]。

采收加工

蕁麻不象禾本科牧草,干枯后仍莖葉俱全。它經(jīng)嚴霜后莖、葉常呈墨綠色干枯,焦脆易破碎。經(jīng)刮風搖擺或牲畜碰撞踐踏均使利用率大為降低。因而人工收割不宜在經(jīng)霜后進行,要在花期至結(jié)籽期之間進行。一般在霜期到來前幾天收割為好。收割后,趁鮮扎成小把,半干后運送到集中場地攤曬,全干后收貯,應(yīng)防止含水量過大堆積發(fā)霉變質(zhì),影響飼用價值 [9

]。

在人工收割蕁麻時,手應(yīng)順著螫毛方向,由下往上抓,或戴防護手套,穿長袖口的罩衣以免手觸及鱉刺。若被整毛刺傷,可立即用含堿量高的鮮灰綠藜、豬毛菜之類趁鮮搓揉痛處,亦可用蘇打水涂擦,即可消腫止痛 [9

]。

保健價值

在應(yīng)用領(lǐng)域,國外對蕁麻屬植物的開發(fā)已經(jīng)從藥品、食品領(lǐng)域拓展到日用品等領(lǐng)域。國外用蕁麻提出物制備的牙膏和漱口液等口腔保健品,能夠減少牙齒斑痕、牙出血及牙齦炎的發(fā)生。用蕁麻植物醇提物制備的美發(fā)化妝品,能改善頭皮的血液供給和呼吸作用,并減少頭發(fā)油垢和頭皮屑的產(chǎn)生 [1

]。

食用價值

蕁麻還可食用,不少地區(qū)將蕁麻植物開發(fā)為一種野生的綠色蔬菜。中國內(nèi)蒙古的蒙古族民間在春季將蕁麻當作蔬菜食用 [1

]。俄羅斯等國用蕁麻的莖葉烹制加工成各種各樣的菜肴。在歐洲蕁麻(植株和葉片)被列入食物調(diào)味品的天然來源中,可用來做湯和草藥茶。蕁麻種子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含量接近大麻、向日葵和亞麻等油料作物;蕁麻籽榨的油,味道獨特,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同時,蕁麻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人們采其嫩枝葉作蔬菜或制作餡餅食用,其味道清雅、味美可口 [1

]。

飼用價值

蕁麻植株高大,莖葉繁茂,生長發(fā)育快,籽實較多且苗期較為耐寒,同時具有祛風除濕、解痙和血等功能。蕁麻的莖和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及各種微量的磷、鎂、鐵、鋅、錳、硅、硫、鈣、鈉、鈷、銅和鈦等元素。其營養(yǎng)價值不亞于苜蓿、三葉草和豆類等飼料作物,對于牲畜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只要飼用得當,則是畜禽的一種優(yōu)質(zhì)飼料 [1

]。

肥料價值

蕁麻還具有生物肥料的作用,很久以前就被當作生物農(nóng)藥,用來防止病蟲害,特別是防止黑蚜蟲。據(jù)1988年德國柏林的一個調(diào)查,25%的業(yè)余園丁在自己的花園里使用蕁麻液態(tài)肥,其含有氮素(其中40%為氨),可為植物迅速吸收,它還含有一種可溶性含氮衍生物,能有效抵御病蟲害的侵襲,增加植物抗性,異株蕁麻不僅可防治病蟲害,還可增加施肥效果。蕁麻本身發(fā)酵后可用于除草,因營養(yǎng)豐富亦可作肥料 [1

]。

工業(yè)價值

蕁麻的莖皮纖維韌性好,拉力強,光澤好,易染色,可作紡織原料,或制麻繩、編織地毯等,亦為重要纖維植物。蕁麻莖皮含有大量的長粗纖維,可用作紡織、造紙,做成的粗布與麻布相似,古代歐洲人很早就采用其纖維紡織衣物 [1

]。

研究價值

由于蕁麻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和蘆?。运哂锌寡趸涂寡谆钚?。它們抑制肝臟和血細胞的脂質(zhì)過氧化,并可能具有降血糖、抗菌和抗病毒特性。槲皮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能力,可以減少實驗動物腫瘤的發(fā)生 [7

]。

蕁麻莖葉生螫毛, 被螫毛刺著后則腫痛難忍,猶如蝎螫,若被整毛刺傷,可立即用含堿量高的鮮灰綠藜、豬毛菜之類趁鮮搓揉痛處,亦可用蘇打水涂擦,即可消腫止痛 [9

]。

因蕁麻螫毛刺嘴,采食量較少。唯有駱駝不畏螫毛刺嘴,特別愛大口采食,常發(fā)生過食蕁麻嫩苗中毒。若發(fā)現(xiàn)及時,立即投給堿性藥物和止酵藥物,如蘇打水、硫酸銅溶液之類的口服液可迅速止酵,再輔以潤腸劑,經(jīng)過解救處理后一般愈后良好 [9

]。

相關(guān)知識

蕁麻疹中藥治療方法
孕期蕁麻疹怎么治療
棕櫚床墊引發(fā)蕁麻疹
蕁麻疹不能吃哪些食物
孕婦得了蕁麻疹怎么辦
孕期患上蕁麻疹?該用藥時別猶豫
孩子吃防風通圣丸治療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原因不清,服防風通圣丸,撲爾敏
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的飲食
丘疹性蕁麻疹可以喝碧生源減肥茶嗎?

網(wǎng)址: 蕁麻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3006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