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結(jié)婚十年》中新舊思想的交替碰撞,作家蘇青女性意識的矛盾彷徨

《結(jié)婚十年》中新舊思想的交替碰撞,作家蘇青女性意識的矛盾彷徨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11:08

我呀,宇宙的中心應(yīng)該就只有一個我呀!蔚藍的天空中假如羅列著無數(shù)隱約的星星,我便應(yīng)該是那個寒光萬里的大月亮;千紫萬紅的花園里假如充滿著沒名目花卉,我便應(yīng)該是那一莖高招的白蓮花,飄然站在池中央,向四周圍點首微笑著,但卻不與它們緊攏來在一起輩的。我也希望有一天,賢與我像國王與王后一般,穿著燦爛的衣服,翩翩飄進舞池……疾旋著,疾旋著。 ——蘇青《結(jié)婚十年》

讀著民國才女蘇青自傳體小說《結(jié)婚十年》中的這段描寫,眼前便能浮現(xiàn)出一個對自我充滿自信、對愛情充滿美好幻想的女孩子的模樣。

蘇青其實是筆名,她的原名叫馮和議。早年發(fā)表作品時曾署名馮和儀,后一直以蘇青為筆名。上世紀40年代,蘇青是與張愛玲齊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結(jié)婚十年》,中篇小說《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錦集》《飲食男女》等。

在民國時期,大部分的女子還是處于封建禮教的壓迫下的,魯迅的文中就對此進行了抨擊,他的很多作品《祝?!贰ⅰ秱拧返榷际菍Ψ饨ǘY教的控訴。也有一些女性,因為受教育、讀書,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蘇青、張愛玲、丁玲、蕭紅等人就是這樣,她們和舊式女子將自己視為男性的附庸不一樣,有著一定的女性意識。但由于時代的烙印,蘇青的女性意識并沒有那么明確和干脆,在某些時候,她的行為舉止中也會透露出骨子里的一些封建思想。下文將通過對蘇青的自傳體小說《結(jié)婚十年》的解讀來分析蘇青思想中復(fù)雜的女性意識。

一、民國時期,新舊思想交替:漸次萌芽的女性意識,難以褪去的封建底色

我們通常會將文學作品中以人的解放為內(nèi)核、以爭取女性獨立地位為標志、并在創(chuàng)作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性別特征和寫作姿態(tài)的文學稱之為女性文學。按照這種理解,我們可以將蘇青的作品稱之為女性文學。

可女性的寫作一開始就處在一種極為尷尬的境地。為了使女性寫作的純粹性浮現(xiàn)出來,一個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絕歷史,拒絕文化。也只有拒絕文化,通過對現(xiàn)存的一切進行懸置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夠從男性文化無處不在的經(jīng)驗領(lǐng)域中抽身而出。但這又談何容易!

蘇青出生的年代,正是新舊交替的時候。她出生于一個小康家庭,祖父是明清時期的舉人,父親常出門在外謀職。由于家境尚可,她又是父母的第一個女兒,因此她還能進入當?shù)匚ㄒ坏木哂兄袑W程度的縣立女子師范學校求學;后來又繼續(xù)進入大學深造,這些都給蘇青將來接觸文學并從事寫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這個半舊不新的社會,重男輕女的陋習還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的女孩子從小就被教養(yǎng)成“三從四德”的楷模,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即是因此而一生悲苦。好在蘇青不一樣,她生活在小康家庭,又讀了大學。讀書使得一個女孩子的心智得到了成長,她的女性意識也逐漸萌發(fā)。

寫作,是人類本真經(jīng)驗的表達。一個作家的思想必須要通過她的作品來展現(xiàn)。蘇青在她的作品中就充分展現(xiàn)了她思想中女性意識的矛盾性。

所謂女性意識一般認為是女性自我覺醒的產(chǎn)物,是女性通過后天的學習萌發(fā)出的一種自我意識,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通常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都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性別特質(zhì)及責任會進行思考、辨析,并且有選擇地接受。

蘇青創(chuàng)作的女性文學,尤其是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結(jié)婚十年》中,她的主人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她自己的代言人,是一個新舊思想交替中的女性,有著新女性的特點,具備女性意識,但是,因為在父權(quán)文化的環(huán)境下長大,內(nèi)心深處還有著某些舊思想,就體現(xiàn)出主人公的復(fù)雜性。

二、那個年代,新舊思想的碰撞:矛盾的女性意識,群像照映下的彷徨

從某種程度上講,蘇青的創(chuàng)作既是一種本能的宣泄,也是一種自覺的表達。處女作《生男與育女》是她生下大女兒后遭到冷遇后寫的,自此她走上了創(chuàng)作的道路。在這篇散文中,蘇青表達了對于社會上重男輕女以及父權(quán)制度的抨擊,并且明顯體現(xiàn)出自己受到達爾文進化論影響的痕跡。

“……而遷怒于被生的女嬰,于是眾怒之的——女嬰——雖有“千金”、“掌珠”之名而不能有“千金”、“掌珠”之實矣!“精”之過乎?“卵”之過乎?女嬰有知,責諸達爾文?”

從她初期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看出她的女性意識萌發(fā)了,并且有著茁壯成長的勢頭。但是因為畢竟蘇青生活在那個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中國女性整體上都是在父權(quán)文化的道德標準下長大的,骨子里總有些自卑,總有些父權(quán)文化侵襲的特征,因此,在蘇青的思想中,不時也會冒出封建禮教的思想來,這在她的《結(jié)婚十年》中比比皆是,并隨著故事中輔助的人物群像照映出女主角(其實是蘇青自己)的彷徨。

蘇青的長篇小說《結(jié)婚十年》暢銷不衰,再版幾十次,而且盜版印刷十分嚴重,這部作品讓蘇青在上海文藝界聲名鵲起,這篇小說的讀者大部分是女性,當然男性讀者也不少(但他們很多把這本書當作小黃書來讀)。之所以有這樣大的影響,和她文中體現(xiàn)的女性意識是不無聯(lián)系的,雖然這種女性意識還顯得比較復(fù)雜,并未徹底清晰化。

(一)有一定的女性獨立意識,但很多時候依然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女性的不自信

與傳統(tǒng)女性相比較,蘇青有一定的女性獨立的意識。這在她的《結(jié)婚十年》里有很多表現(xiàn),比如在蘇懷青(主人公蘇懷青的名字和蘇青的筆名很像,其實很多時候蘇青幾乎是在用寫回憶錄的形式在寫這部小說)生出了女孩子,家里人的態(tài)度大轉(zhuǎn)彎的時候,她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

“我的臉上直發(fā)燒,心中怒火更狂燃著:心想你們這批不自尊重的女人呀,少了個卵,便自輕視自己到如此地步了。我偏要做些事業(yè)給你們看,請別小覷我同薇薇,我們可決不會像你這個黃毛尖嘴的丑丫頭呀。”

從這里可以看出,她內(nèi)心深處對男尊女卑思想是有著極大的抗拒的。受過一些新式教育,想要做出一些事業(yè)來,但其實,在很多時候,她并沒有那么堅決地想要獨立起來。

和徐崇賢(徐崇賢是蘇懷青的丈夫,是蘇青塑造的丈夫李欽后的文學形象)結(jié)婚后,因為彼此還有學業(yè)要完成,于是各自回到大學繼續(xù)學業(yè)。

在大學,蘇懷青在圖書館認識一個男同學應(yīng)其民,有一種心心相印之感。但后來她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懷孕了,便終止了學業(yè),也終止了和應(yīng)其民的來往,回家養(yǎng)胎去,也開始了少奶奶的生活。她并沒有為了那份若有若無的情感放棄自己和崇賢的孩子和那份婚姻。

從大學里面退學之后,她便安心在家養(yǎng)胎。雖然也會懷念大學里對她表示好感的應(yīng)其民學長,但是因為公公婆婆都當她懷著男胎一樣照顧著,她也很享受被優(yōu)待的時光。

蘇懷青對于生男生女并沒有什么概念(畢竟才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女孩子),但是因為整個家族都期望她生一個男孩子,她也就隨之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很想對著衣櫥上的大玻璃門照照自己的肚子是不是凸出在前面而且尖的,只是礙著杏英不好意思,……”打心眼兒里,她也想生一個男孩子,讓公公婆婆高興,讓自己的母親也感到光榮。

在塑造蘇懷青的時候,蘇青有意識地想要把她塑造成一個新式女性,但是在不經(jīng)意的描寫中,總是會流露出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這是刻在骨子里的,很難剔除。

(二)有平等意識,但是對下層人民歧視,有物化女性的傾向,對自己的少奶奶身份有優(yōu)越感

在《結(jié)婚十年》中,蘇青塑造的女主人公蘇懷青和她一樣是一個受過教育的女性,她對自己的性別是接納的,并且認為女子和男子有一樣的地位和權(quán)利。有的時候?qū)τ谧约核幍木硾r他她也會有一些不滿意,但是這種不滿意可以說在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

如此一個崇尚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的新式女性,對于家里的幫傭的態(tài)度有時候不太待見,而且她常以相貌來評定女性,有把女性物化的傾向。

在家里,她享受著少奶奶的待遇,很多時候是滿足的。在她生了第一個女兒,公公婆婆為了她早點可以再次懷上,并沒有讓她哺乳,而是請了一個奶媽過來。她閑來無事聽著奶媽訴說自己不幸的婚姻,對她的遭遇并沒有同情,而是對自己的奢侈生活和特殊地位沾沾自喜起來。

結(jié)婚那天,她就發(fā)現(xiàn)小姑不太喜歡自己,因此她和小姑杏英相處一直都不太和諧,而她每次寫到小姑的時候,都是會拿小姑的丑陋的容貌來說事。杏英訂婚的時候,她聽說杏英不是去做正室而是去做填房,便覺得杏英這么丑,做填房才合適,“我想杏英也須得配填房才好,不然的話,新郎若是個愛花俏的,可不是要被她丑死了?!睙o論如何,看到這里,都會覺得蘇懷青有點不地道。

尤其是當她看到杏英訂婚時候的打扮,又嘀咕起來:“……又不知是誰給出的主意,她在塌鼻梁上架著副黑眼鏡,不倫不類,害得我?guī)缀跞炭〔蛔×??!?實在沒有新式女性的大氣和良善。

蘇青想要通過蘇懷青來體現(xiàn)自己女性意識的覺醒,但最終,一些細節(jié)暴露出她萌發(fā)的女性意識也是不夠徹底的。

(三)愛自己的女兒,但是也因為沒有生出男孩子而感到黯然神傷

蘇懷青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她很愛她。雖然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家族中,這個女孩子并沒能給她帶來榮耀和地位,但是她依然毫無保留地愛她。

“我的女孩,我愛她,只要她在我的身旁我便什么都可以忍受,什么都可以不管,就是全世界人類都予我以白眼,我也能夠獨自對著她微笑!無上的快樂使我忘記了一切痛苦與不寧,我覺得我的女孩像一朵嬌紅的薔薇,我就替她取乳名叫做薇薇?!?/p>

看她的這段心理活動描寫,的確顯示出她是個新女性,是一個從封建傳統(tǒng)觀念里脫身而出的新女性。她悅納自己的性別,也悅納女兒的性別。甚至在別人安慰她說下一胎一定是男孩子的時候,她在心里說:“我默然掙脫她的手,腹中自尋思,我偏不要養(yǎng)男孩,永遠不!……我要找職業(yè),我要替普天下的女孩子們出口氣呀!”

但蘇青的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來其實蘇懷青是想生男孩子的,自己生男生女無所謂,但是生了男孩子,家里公公婆婆也會更加疼愛,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也會更穩(wěn)固,甚至也是給娘家爭了臉面。因為她的母親一直也是希望她生一個兒子的。

“母親知道我回來了,也曾遣人好幾次來望我,而且?guī)砹瞬簧俪允?。她不敢接我歸寧,恐怕一不小心,弄壞了大肚子,可負不起責任。她叫人對我說:‘靜靜地保養(yǎng)身體吧,生個胖小子,連外婆家也有面子呢!’”

因此當蘇懷青聽到接生的西醫(yī)說自己生的是一個女兒的時候,第一直覺卻是做錯了事一般,“頓時全室中靜了下來,孩子也似乎哭得不起勁了,我心中只覺得一陣空虛,不敢睜眼,仿佛慚愧著做了件錯事似的在偷聽旁人意見……”在遇見公公的時候,“就輕輕喚聲‘爸爸’,頭再也抬不起來?!路鹱约鹤隽思e事般,無顏同他招呼?!?/p>

這樣的一種直覺其實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觀念在她血液里流動的表現(xiàn),她在骨子里是認可男權(quán)文化、認可傳宗接代的義務(wù)的。盡管接受了新式教育,會改變她一些觀點,但是更深層次的東西并沒有徹底撼動。

這樣的思想同樣也體現(xiàn)在她對待第二個女兒的態(tài)度上。當時動亂中她從上海逃難到家之后不久,就為了回上海和丈夫團聚,將還未斷奶的二女兒交給家里的傭人的一個親戚養(yǎng)著,后來因為養(yǎng)育不當,二女兒不幸夭折了。把年幼的女兒交給外人,直接導致了幼女夭折的命運。因此可以看出,在骨子里,蘇懷青還是有著男尊女卑的思想的,是一個受過新式教育但沒有完全脫去男權(quán)文化影響的新女性。

蘇青在這方面對蘇懷青的塑造既真實又復(fù)雜,因為蘇懷青的婚姻悲劇在很大程度上和她連生四個女兒有關(guān),在這個大家族里,生一個男孩子繼承香火是很重要的??墒翘K懷青一直生不出男孩,地位不穩(wěn)固。公公婆婆也沒有好臉色。而蘇懷青自己也沒能克服內(nèi)心深處的愧疚感和自卑感,總覺得是對不起徐家的。

當然,后來她通過寫作找到了自信,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這是一種蛻變,也是一種成長。這些是在她的《續(xù)結(jié)婚十年》里體現(xiàn)出來的。

三、寫在最后

蘇青在她生活的年代可以說是一個有一定女性意識的作家,她的創(chuàng)作也可以稱之為“女性文學”。在她的自傳體小說《結(jié)婚十年》中,她塑造了蘇懷青這樣一個十分復(fù)雜的新女性形象,也是自我的形象:具有女性意識,但是并未脫去封建思想的外衣。換句話說,她塑造出的是一個自我意識不斷成長中的復(fù)雜又矛盾的彷徨中的新女性形象。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蘇青也是對自我的一個梳理,在不斷梳理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在《續(xù)結(jié)婚十年》中,她充分認清了自己的價值,勇敢地結(jié)束了雞肋的婚姻,開始了“娜拉的出走”。

相關(guān)知識

中年女性如何自我調(diào)節(jié)矛盾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 青春期會的矛盾是什么
青春期孩子心理的四大特點,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哪些呢,青春期心理保健不可忽視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
我中心專家著作新譯 《青少年之聲》:理解青春期心理問題的家庭視角
我今年二十七八歲的意思
大一新生要注意心理調(diào)適
有什么科學的減肥方法有哪些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征
二胎跟誰姓?一個新的家庭沖突

網(wǎng)址: 《結(jié)婚十年》中新舊思想的交替碰撞,作家蘇青女性意識的矛盾彷徨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4200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