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會吃飯,少得病,健康飲食的第一步,是科學安排用餐時間

會吃飯,少得病,健康飲食的第一步,是科學安排用餐時間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7日 16:30

每個地球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沒奶吃之后,就必須吃飯,幾天不吃飯,便被徹底開除球籍。大家都知道,吃飯與生命及健康密切相關(guān)。人要吃飯,走路要用腳,子彈能打死人。這是偉大領(lǐng)袖總結(jié)的3條富含哲理的樸素常識。偉人還說,他是靠總結(jié)經(jīng)驗吃飯的。至于忘了常識,人都沒吃飽,就派去砍樹煉鋼,這類事情,暫不討論。那么,你呢?靠什么吃飯?每天吃幾頓飯?何時吃?是不是一日三餐、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晚餐吃少?這些規(guī)矩,來自祖宗習俗,還是科學指南?為何要跟風吃飯呢?

必須義正言辭地指出,一日三餐,這套東西,是西方搞出來的,不是咱們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咱們的傳統(tǒng)是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剛蒙蒙亮,起床后,先干活,大約9點,吃第1頓飯,朝食。吃完,下地勞作。到下午4點,申時,吃第2頓飯,哺食。太陽落山,老婆孩子熱炕頭,加點班,做點想做能做的事兒,餓了,食之余也,因為出大力流大汗,老婆賞賜一點兒剩飯,扒幾口,表現(xiàn)不好,就啥也沒有。吃成堆兒樣,得消渴病,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糖尿病的,多數(shù)是安?山那樣的山吃海喝的肥胖賊人。

搞克己復禮的那個時代,多吃,是要挨罵的。當年,孔圣人有個學生,叫宰予,吃完朝食,不好好背書,睡午覺。圣人怒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譯成現(xiàn)代漢語,意思是,沒啥鳥用的臭不要臉的破玩藝兒,爛泥糊不上墻。吃完就睡,醒了又吃,吃完接著睡,算什么克制?如此模樣,帶你們逛完月亮和土星,也求不到1個處級名額,還復個鳥禮呀?

西方?jīng)]啥禮制,到了食物足夠的時候,才搞一日三餐。中世紀時,殖民者到達美洲,發(fā)現(xiàn)當?shù)赝林?,按照季?jié)變化,安排用餐時間和進食量,食物短缺時,就禁食。殖民者認為,這樣吃,不夠文明,于是,進行教化。早晨小菜送冷粥,中午吃熟食,晚上接著喝粥,美洲逐漸一日三餐。毛熊隨歐洲,經(jīng)過革命,糧食夠吃后,依8小時工作制,安排一日三餐。咱們這兒,從城里人學蘇聯(lián),到公社也跟著學,一日三餐也就漸成新習俗。因此,每天吃3頓飯,雖是社會人的標配,但是,并不算理應如此。

所謂傳統(tǒng),實際上是無奈的選擇,農(nóng)業(yè)社會,靠天吃飯,大多數(shù)人隔段時間就鬧饑荒,主要問題是營養(yǎng)不良。有人說辟谷,某段時間內(nèi)不吃糧食,是咱們的養(yǎng)生傳統(tǒng),那是缺乏階級感情的瞎扯。逃荒要飯,都會餓死,還辟谷?家里有余糧的封建老爺們,的確有玩辟谷的,但是,籍此成仙的,沒有真實的個案紀錄。

吃早餐,吃精制營養(yǎng)早餐,始于刻意宣揚。這事兒,始于發(fā)現(xiàn)維生素之后,當時,有1對兄弟要推銷玉米早餐片,還有人想賣果汁,刮起了廣告風,人們都被吹暈乎了。2014年,巴斯大學的研究表明,吃早餐的人,雖然會在傍晚前消耗更多熱量,但是,1天內(nèi)的能量消耗總量,與不吃早餐的人接近,對代謝影響很小。

還有研究表明,1天3餐與1天6餐,體重與激素水平變化,沒有明顯差異,此外,還有1位學者,對小白鼠進行了20多年觀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偶爾不喂的小鼠與定時喂食的小鼠相比,更健康,活得更久。有趣的是,這位學者本人,在那段時間內(nèi),不僅不吃早餐,甚至午餐,有時候也不吃,他認為,缺乏熱量所致的輕度機體壓力,會幫助細胞建立防御機制,對抗衰老。

咱們生活的藍星,總體情況是兩極分化,撒哈拉沙漠等地區(qū),時常挨餓,咱們這些生長在紅旗下的人,很幸運,已經(jīng)解決了吃飯問題,目前的主要健康困境,是營養(yǎng)過剩所致的各種代謝紊亂和肥胖。1975年至今,全球肥胖人數(shù)已經(jīng)增長了3倍,成年人中的39%屬于超重,7億多人肥胖,而肥胖,不僅本身被定義為慢性疾病,而且,也是多種疾病的風險因素。預防和糾正肥胖,靠兩招,管嘴,運動。運動能夠消耗的熱量比例,存在著生理上限,因此,維護健康的主要策略,是飲食調(diào)節(jié),會吃比愛動更重要,記住喔。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咱們?nèi)祟惖纳砘顒樱芸赜谏镧娬{(diào)節(jié),位于下丘腦的中樞生物鐘,根據(jù)眼睛傳來的信息,感受光線變化而設置,而外周生物鐘,存在于器官和組織中,對代謝影響最顯著的是肝臟生物鐘。生物鐘亂了,代謝狀態(tài)就跟著亂了,而飲食結(jié)構(gòu)和用餐時間,會調(diào)節(jié)生物節(jié)律,比如,進食引起的胰島素波動,會重置肝臟生物鐘,長時間禁食后,再恢復進食,會強烈刺激生物鐘??茖W研究還發(fā)現(xiàn),每天至少持續(xù)12至14個小時的飲食戒斷,才能耗盡肝臟糖原儲備,從而導致脂類的氧化,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在保證肌肉質(zhì)量的前提下,改善代謝狀態(tài)。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間歇性禁食,逐漸成為風行的減肥和糖尿病預防措施。

間歇性禁食,也叫限時飲食法,主要原理是通過增強晝夜基因表達,由一定程度的饑餓誘導細胞自噬反應,觸發(fā)代謝轉(zhuǎn)移及細胞健康,增長精力,促進長壽。間歇性禁食,也有助于穩(wěn)定血糖水平,增強機體對壓力的耐受能力、抑制炎癥、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提高靜息心率、改善大腦記憶和認知功能。西方人對此還總結(jié)出了1句諺語,Starve a fever,feed a cold,傷風宜吃,發(fā)燒宜餓。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團隊,在最新1期的《自然》系列的《通訊》雜志上發(fā)表了1篇論文,研究表明,周期性的模擬禁食,可以保護正常細胞,同時,殺死包括癌細胞和自身免疫細胞在內(nèi)的受損細胞,促進多個系統(tǒng)再生,并且延長壽命。模擬禁食,F(xiàn)MD,通常方案是1個月為1個周期,先進行5天的持續(xù)飲食干預,模擬僅喝水、禁食的效果,同時,仍然提供機體所需的營養(yǎng),包括基于植物,以及低熱量和低蛋白的飲食,然后,再恢復25天正常飲食。試驗結(jié)果是,3個FMD周期,可以實現(xiàn)糖尿病前期標志物的降低及脂肪肝改善,免疫年齡年輕2.5歲。

來自巴塞羅那全球健康研究所及龐培法布拉大學的學者,也在《自然》系列的《通訊》分冊上發(fā)表了1篇論文。這項研究的結(jié)論是,每天進行間歇性禁食,周期與肝臟及心臟等外周器官晝夜節(jié)律同步,會對血壓等心臟代謝功能產(chǎn)生較大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晚上9點后再進食,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8%,晚餐吃得過晚,褪黑激素水平升高再進食,會導致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胰島素抵抗,以及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此外,吃得晚,對女性肥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等影響,明顯超過男性。因此,學者們建議,應該將晚飯時間提前,晚上8點前吃晚飯,盡量延長夜間禁食期。

目前,得到較多推薦的間歇性禁食方案,是16比8組合,每天進食都在8小時內(nèi)正常進行,其余16小時禁食。這種方法,可能更多適合于退休在家的閑人,而對于上班族來講,可以先嘗試14比10方案。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孕婦、神經(jīng)性進食障礙、胃腸疾病患者、膽石癥等,不宜采用間歇性禁食方案。血糖異?;蛱悄虿』颊?,以及服用降糖藥或減肥藥等,需要先做體檢,并且聽從醫(yī)務人員指導,不宜盲目禁食,防止發(fā)生低血糖等意外。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鄭重聲明:1,你的健康,我的關(guān)注。堅持科學與人文視角,所有言論均有原始文獻依據(jù),歡迎指正,請勿瞎噴;2,不為任何機構(gòu)或產(chǎn)品代言;3,拒絕一切商業(yè)用途的轉(zhuǎn)載及盜用。謝謝。

相關(guān)知識

三餐健康飲食菜譜 一日三餐最佳時間安排
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怎樣才算規(guī)律進餐?一日三餐的時間和食物量如何安排最科學?
準媽媽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健康的生活飲食的標準 如何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太早吃飯會導致猝死?正確飲食時間揭秘
晚飯吃什么減肥 科學安排
科學正確的三餐時間?如何搭配飲食更健康??
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謹記7個飲食減肥原則

網(wǎng)址: 會吃飯,少得病,健康飲食的第一步,是科學安排用餐時間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9937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