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份午間騎行訓練
1. 1公里沖刺
訓練前需要充分熱身。在30分鐘內(nèi)盡可能多地完成1公里沖刺,每個1公里之間以1分鐘輕松踩踏為恢復。
2. 踏頻練習
提升你適應不同踏頻的能力,例如在4分鐘之內(nèi)保持80rpm,爭取在這期間不要低于所設定的踏頻。完成一組4分鐘之后,拿出1分鐘輕松踩踏來恢復。循環(huán)完成30-35分鐘。慢慢將踏頻保持在100rpm。
3. 動感單車
動感單車課往往由于缺乏針對性而不被鐵人三項運動員所看好。但當你所能支配的訓練時間很短,有時需要別人來幫助你控制運動強度,也較容易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享受運動。
4. 30分鐘計時
這份測試能能看你在30分鐘內(nèi)究竟能騎多遠。目標是在整個過程中保持齒比、功率輸出和強度。你應當在最后仍然能保值強度,而不是在一開始就把體能榨干。
5. 功率變化
4分鐘一組,30秒200瓦-30秒230瓦-30秒260瓦-30秒300瓦-2分鐘100瓦。重復4組。
6 .恢復騎行
放松騎經(jīng)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但有時你的確需要這樣的恢復環(huán)節(jié),通常會安排在強度跑之后。
7. 重齒比練習
慢慢增加阻力會提高功率。重齒比通常是一個比你常用的齒比更費力的一個齒輪比。從短時間開始,慢慢增加時間,逐漸在保持坐姿的情況下穩(wěn)住踏頻。
8. 20-30-40
這份高強度訓練所占用的時間并不長??焖贌嵘砗?,完成幾組3分鐘騎行(20秒沖刺-40秒恢復-30秒沖刺-30秒恢復-40秒沖刺-20秒恢復)。 每組三分鐘完成后休息1分鐘。
9. 功率金字塔
這份時間控制在30分鐘的功率輸出,目標是提高自身的耐力和力量。6分鐘120瓦-5分鐘150瓦-3分鐘180瓦-2分鐘200瓦-3分鐘180瓦-5分鐘150瓦-6分鐘120瓦。
10. 比賽配速騎跑轉(zhuǎn)換訓練
將6分鐘的騎行分解成30秒漸強-5分鐘高強度-30秒減弱。之后跑3分鐘來模擬跑出T2后的狀態(tài),在第一分鐘逐漸增加配速直至比賽配速。完成1組6+3后拿出1分鐘充分休息,一共重復4組。(原作者Dermott Hayes,鐵三之家網(wǎng)翻譯)
reference:http://www.220triathlon.com/training/51-essential-lunchtime-training-sessions/12206.html
【游泳】十五份午間訓練
【訓練】決定比賽表現(xiàn)的發(fā)展期訓練
回顧1981年,關于首屆Kona Ironman的故事(完)
回顧1981年,關于首屆Kona Ironman的故事(二)
回顧1981年,關于首屆Kona Ironman的故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