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焦慮的年輕人,困在熱量數(shù)值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陳五花,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本文討論了減肥焦慮對于熱量計算的困擾,強調(diào)了食物攝入的營養(yǎng)與飲食結(jié)構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 減肥并非簡單的數(shù)字計算,應關注營養(yǎng)與飲食結(jié)構
? 研究顯示癡迷計算卡路里并非減肥關鍵,更重要的是健康飲食習慣
? 營養(yǎng)素與熱量攝入結(jié)合才是減肥的有效途徑,不應過分強調(diào)卡路里計算
一部分減脂人,正在被熱量“綁架”。
吃飯前一定要先查閱食材熱量,飲料要喝零卡無糖的,哪怕運動也要仔細計算出消耗的卡路里……這種計算卡路里的狂熱,正在社交媒體上成為流行。
此類風潮,來源于減肥最底層的邏輯:攝入熱量要少于消耗熱量,制造熱量缺口。
然而,減肥并不是簡單的數(shù)字計算。
一方面,嚴格的數(shù)值計算往往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反而更容易導致暴飲暴食。
另一方面,卡路里這一概念本身的計算方法與人體對熱量的吸收原理并不一致。而食物之間的熱效應差異更會導致即使是同樣卡路里的不同食物,也會在體內(nèi)轉(zhuǎn)換為不同的熱量值,再加上個人體質(zhì)的不同,種種因素都會使嚴格計算卡路里成為幻影。
某卡路里app的數(shù)據(jù)
實際上,在減脂過程中,營養(yǎng)與飲食結(jié)構或許才是更需要被關注的因素。
2018年一項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曾證明,癡迷地計算卡路里并不是削減腰圍的關鍵。研究人員監(jiān)測了 600 多名超重成年人的飲食。盡管受試者沒有專注于減少卡路里,但基于低脂或低碳飲食,他們在一年中平均減掉了約 12 磅。
對食物而言,熱量實際上只是與之相關的極小部分。當我們把食物簡化成一個個數(shù)字,反而切斷了我們與食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與其在嚴格的計算中增加焦慮,相信自己身體的信號,聚焦于吃什么而非吃的熱量,或許才是減肥更優(yōu)的方式。
當代減脂人,困在卡路里數(shù)值里
每次吃飯前,阿諾必須要打開自己的卡路里計算app。
減肥三個月,她每天都要保證自己的攝入量在2000大卡以內(nèi),以實現(xiàn)熱量缺口。
這并非阿諾一個人的想法。在各大社交網(wǎng)站,計算卡路里的帖子層出不窮。從“100大卡能吃多少”到“揭秘沙縣小吃熱量”,一日三餐被抽象成了一個個數(shù)據(jù),成為減脂時被不斷加減乘除的對象。
對熱量極致量化的根源,是減脂背后的“能量赤字”理論:當攝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就能瘦。攝入得越少、消耗得越多,也就能瘦得越多。
在上述簡單的邏輯下,食物的熱量標簽被無限放大。
一方面,這催生了0熱量食品的火熱。在氣泡水行業(yè),“0卡0糖0脂”幾乎已經(jīng)成為了常規(guī)操作。而用戶們也越發(fā)愿意為這幾個“0”,付出更多的金錢。
另一方面,其也相應影響了減脂人的行為。“每次吃完碳水,我都得跑五公里?!靶P表示。
在他看來,碳水的高熱量有極大的負罪感,必須通過運動進行消耗,以確保熱量缺口的存在。而原本熱愛跑步的他,甚至因為將跑步變成贖罪,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樂趣。
“減脂怎么可能不看熱量呢?”阿諾發(fā)出感慨。對新手減脂人來說,卡路里數(shù)似乎成為了圣經(jīng)一般的存在。
精準的數(shù)字,暴飲暴食的導火索
但實際上,卡路里只能作為減脂參考。
從歷史而言,卡路里最初的測量方法,主要依靠的是彈式熱量計,其原理是在純氧高壓環(huán)境下點燃食物,測量周圍水溫的升高,來計算物質(zhì)所含的卡路里。
然而,我們的身體并非簡單的測量儀,能量在細胞中的燃燒過程更加復雜,能被吸收的部分也與科學測量無法達成完全的一致。
此外,個人體質(zhì)與腸道菌群的不同,也會帶來能量提取的不一。同樣都是奶茶愛好者,有的人很容易增重,而有的卻擁有“百喝不胖”的體質(zhì)。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大猩猩腸道的微生物組可以從纖維中獲取60%的卡路里,而人類則幾乎無法吸收其中的熱量。
最后,食物熱效應,即消化食物所消耗的能量,也會導致卡路里的吸收差異。
根據(jù)測量,碳水化合物食物的熱效應為本身產(chǎn)生能量的5%~6%,脂肪為4%~5%,蛋白質(zhì)為30%~40%。也就是說,同樣都是200大卡的食物,選擇吃蛋白質(zhì)可能會比吃碳水更容易瘦。
總結(jié)來看,卡路里的計算絕非加減法那么簡單,過于嚴格的衡量不僅不切實際,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帶來暴飲暴食的沖動。
早在1999年,研究人員就發(fā)現(xiàn),卡路里計算與有意識的節(jié)食、獨自暴飲暴食和體重增加有關。而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使用卡路里追蹤器的學生會報告更高的飲食紊亂程度。
在疫情期間胖了十多斤后,舒宇曾進行了三個月的減肥嘗試。在此期間,她幾乎每頓飯都要認真計算卡路里,并拒絕了所有的高熱量食物。
但是很快,深夜的一次暴食襲來。在此后的日子里,舒宇陷入了暴食-控制卡路里-繼續(xù)暴食的怪圈,并最終引發(fā)了抑郁情緒,前往醫(yī)院治療。
“醫(yī)生讓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這種暴食癥就好了?!笔嬗罨貞浀溃翱刂瓶防?,反而讓我越來越胖?!?/p>
營養(yǎng)與搭配,遠比卡路里重要
不看卡路里,減脂的依據(jù)是什么?
實際上,在熱量背后,更重要的是深層的激素水平變化。
2017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控制卡路里攝入一年后,刺激食欲的激素機制也會增強,導致體重難以減輕。
在這樣的邏輯下,吃什么,可能比吃多少卡,更加重要。
2018年一項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曾證明,癡迷地計算卡路里并不是削減腰圍的關鍵。研究人員監(jiān)測了600多名超重成年人的飲食。該研究隨機分配參與者減少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研究人員沒有向受試者提供食物。相反,他們參加了22節(jié)健康教育課程,學習了如何有營養(yǎng)地購物、烹飪和用餐。
盡管受試者沒有專注于減少卡路里,他們依然在一年中平均減掉了約12磅。
“如果你減少淀粉和糖分,并增加蔬菜等健康食品,體重自然會下降?!?/strong>塔夫茨大學心臟病專家和營養(yǎng)專家 Dariush Mozaffarian表示。
而在另一項發(fā)布于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雜志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同樣能量攝入的情況,高蛋白飲食或低碳水飲食組的實驗參與者在12周內(nèi)有更明顯的減重。
而這背后,可能與和肥胖相關的瘦素、胰島素相關。
目前,較為被推薦的營養(yǎng)素與熱量攝入總量的百分比為:蛋白質(zhì)30%,碳水化合物40%,脂肪30%,這種飲食結(jié)構被認為較接近原始飲食法。
減肥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絕非僅僅與數(shù)字相關的卡路里就能決定。
我們需要做的從來不是加減法,而是學會好好吃飯,相信身體的聲音。
參考文獻
[1] Smith, C. F., Williamson, D. A., Bray, G. A., & Ryan, D. H. (1999). Flexible vs. Rigid dieting strategies: relationship with adverse behavioral outcomes. Appetite, 32(3), 295–305. https://doi.org/10.1006/appe.1998.0204
[2] Messer, M., McClure, Z., Norton, B., Smart, M., & Linardon, J. (2021). Using an app to count calories: Motives, perceptions, and connections to thinness- and muscularity-oriented disordered eating. Eating behaviors, 43, 101568. https://doi.org/10.1016/j.eatbeh.2021.101568
[3] Andrea C Buchholz , Dale A Schoeller, Is a calorie a calori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79, Issue 5, May 2004, Pages 899S–906S, https://doi.org/10.1093/ajcn/79.5.899S
[4] Riera-Crichton, D., & Tefft, N. (2014). Macronutrients and obesity: revisiting the calories in, calories out framework. Economics and human biology, 14, 33–49. https://doi.org/10.1016/j.ehb.2014.04.002
[5] Zheng, H., & Berthoud, H. R. (2007). Eating for pleasure or calories.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 7(6), 607–612. https://doi.org/10.1016/j.coph.2007.10.011
[6] Kevin D Hall and others, The energy balance model of obesity: beyond calories in, calories ou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115, Issue 5, May 2022, Pages 1243–1254, https://doi.org/10.1093/ajcn/nqac031
[7] Benton, D., & Young, H. A. (2017). Reducing Calorie Intake May Not Help You Lose Body Weight.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 a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5), 703–714. https://doi.org/10.1177/1745691617690878
[8] Gardner CD, Trepanowski JF, Del Gobbo LC, et al. Effect of Low-Fat vs Low-Carbohydrate Diet on 12-Month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Adult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Genotype Pattern or Insulin Secretion: The DIETFIT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319(7):667–679. doi:10.1001/jama.2018.0245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陳五花
本內(nèi)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 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tougao@huxiu.com
相關知識
當代年輕人為何對健康如此焦慮
以瘦為美不健康,年輕人應如何走出身材焦慮
中青報:以瘦為美不健康,年輕人應如何走出身材焦慮
減肥訓練營里的年輕人
中小學生也身材焦慮?極端減肥的背后是被帶偏的價值觀
2.5億女性減肥焦慮?哈佛減肥科技“麥輕樂”助你輕松健康瘦身!
“身材焦慮”下的“卡路里”難題
馬上評|互聯(lián)網(wǎng)“減肥生態(tài)”,別成了制造焦慮的韭菜園
減輕焦慮癥狀的自我?guī)椭记?/a>
控制卡路里就能減肥嗎?怎樣才能消耗更多熱量?答案全都在這里!
網(wǎng)址: 減肥焦慮的年輕人,困在熱量數(shù)值里 http://www.u1s5d6.cn/newsview9127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