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大便干燥怎么辦比較好?
脾虛大便干燥怎么辦比較好?
脾虛有什么癥狀?脾虛該如何調理?脾是我們身體重要器官,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可想而知,但是現(xiàn)在我們很多人都說自己脾虛,那么脾虛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脾虛怎么調理呢,脾虛吃什么好呢等等,接下來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目錄脾氣虛好調理嗎脾虛癥狀及對應調理方法脾虛大便干燥怎么辦比較好五個按摩法趕走脾虛治療脾虛最快的方法
1脾氣虛好調理嗎
脾氣虛多因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歷代醫(yī)家對脾氣虛證進行深入研究及發(fā)揮,指出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為后天之本。若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后天失于調養(yǎng),或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或勞倦過度,憂思日久,損傷脾胃;或年老體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氣未復,失于調養(yǎng),均可使脾氣虧虛,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氣虛證。
專家認為,調理脾氣虛最少也要1個月以上才有效果,其實不管調理什么體質,都需要長期的堅持,這樣才會有效果。那么脾氣虛如何調理?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
脾氣虛如何調理
飲食調理
飲食對脾胃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規(guī)律飲食,尤其注意早飯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養(yǎng)脾早餐,可以以小米為主,加入大棗、山藥等健脾食物。如果氣血虧虛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濕氣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平時吃飯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膩的、咸的無利于脾的運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樣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飽,不要暴飲暴食。冰涼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盡量少吃,如苦瓜。
按摩調理
按摩腹部有助調理脾胃,加強運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順時針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時針方向按揉肚子。平時也要注意情緒的調整,按時作息,養(yǎng)成睡午覺的習慣,可以補氣養(yǎng)血。
以上就是有關脾氣虛好不好調理的一些相關內容了,脾氣虛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當你出現(xiàn)脾氣虛的癥狀,那么就一定要重視起來,這樣才能做到及早治療,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2脾虛癥狀及對應調理方法
1、脾虛泄瀉
癥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機病理: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
治法:健脾滲濕止瀉
對癥療方:八仙糕:黃芪、白術、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參各5克。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2、脾虛嘔吐
癥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病機病理: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嘔。
對癥療方:香砂六君子湯:人參一錢、白術二錢、茯苓二錢、甘草十分、陳皮八分、半夏一錢、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錢、水煎服。
3、脾虛帶下
癥見: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并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病機病理: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對癥療方:完帶湯,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3脾虛大便干燥怎么辦比較好
脾虛便秘的癥狀:
胃熱者,食物殘渣下行緩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腸時已變得很干,從而導致便秘,而與此相對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為脾胃虛寒所致。
中醫(yī)穴位按摩療法:
便秘者可嘗試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側肺部下緣,另一只手壓在上面,用力均勻地按摩,此法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下行。而腹瀉者可溫灸中脘穴(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蓋,中指末端向外一橫指處)、關元穴(臍下3寸處)等穴位,同時每天飲用1杯生姜大棗紅糖水來改善癥狀。
4五個按摩法趕走脾虛
1、捏脊
捏脊療法通常用于小兒,但對成年人一樣有效,適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脹、胃痛、腹瀉、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堅持1周即可見效。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同時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膚,沿脊柱自下而上,雙手交替向前捻動。每捏三下將皮膚提一下,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膚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適當,不可擰轉;且要直線前進,不可歪斜。
2、揉臍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3 分鐘,每日1~2次。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上下來回擦動,發(fā)熱為止。胃脹、腹痛的病人可選用,每日2~5次。肚臍兩側旁開2寸為天樞穴,這個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積食、嘔吐、腹瀉、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于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5、灸法補氣健脾滋腎
愛喘的人多是由于腎陽虧虛,不能納氣,所以容易出現(xiàn)喘息氣短,呼多吸少的癥狀。要想改善動則氣喘的狀況,可以通過灸法、食療等方法助力,以提升運動能力。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灸盒、隨身灸等來灸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定喘穴(第7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厘米)、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脾俞(11胸椎棘突旁開1.5寸)、腎俞(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這些穴位或要定喘順氣的要穴,或為補脾益肺健腎的強壯穴,以艾灸之可振奮陽氣,改善虛勞氣喘的癥狀。
5治療脾虛最快的方法
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則:健脾滲濕止瀉。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則:溫脾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加減。
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tǒng)攝為罹。治則:健脾益氣攝血。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湯加減。
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并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相關知識
孕晚期大便干燥怎么辦
大便干燥有血怎么辦
秋季干燥上火怎么辦才好
大便干燥怎么辦
脾胃虛弱怎么辦
陰虛火旺怎么調理比較好
脾胃虛弱怎么辦呢?
什么是脾虛?脾虛了怎么辦?10個食療方讓脾不再“虛”
脾胃虛弱怎么辦 脾胃虛弱的癥狀
大 便干燥常喝碧生源常潤茶好嗎
網址: 脾虛大便干燥怎么辦比較好? http://www.u1s5d6.cn/newsview98697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