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如何區(qū)分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陽虛和陰虛的判斷方法

【如何區(qū)分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陽虛和陰虛的判斷方法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1月03日 09:50

陽虛和陰虛的判斷方法

  “虛則補之”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調理方法,不過,進補要根據個人的體質,不同的人所用的方法也不同,比較常見的兩種體質就是陰虛和陽虛。

  陰虛和陽虛一般人搞不懂,簡單地說吧。虛可以理解為弱,陰陽如同水火,陽虛就是火弱,陰虛就是水弱。

  人們吃進東西,吸進氧氣,通過腸胃的生物轉換,就會產生能量,這種能量,就是人體之火,生命之火,這就是人體的陽氣。而陰的水指的是血液、體液。中醫(yī)中常說的滋陰就是滋養(yǎng)體內的陰液。老中醫(yī)都是怎么判斷陰虛陽虛的呢?可以通過4種觀測:

  一觀舌相:陰虛者,舌質偏紅,舌形瘦,苔少;陽虛者,舌質淡嫩,舌形胖。

  二觀面色:陰虛者,常見顴紅;陽虛者,面色晄白。

  三觀精神:陰虛者,潮熱心煩;陽虛者,畏寒肢冷,氣短懶語,疲憊。

  四觀病痛:陰虛者,腰膝酸軟;陽虛者,腰膝冷痛。

查看詳情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播放視頻,請升級。

早泄是陰虛還是陽虛

什么是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是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xiàn)體內陽氣不足、陽虛生里寒的表現(xiàn),常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氣息微弱,體倦嗜臥,畏寒肢冷,全身無力或有肢體浮腫,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苔淡白,脈沉微無力,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過食寒涼之品、憂思過極、房事不節(jié)、久病之后而發(fā)病。

  發(fā)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應以益氣溫陽散寒為治則,還應針對臟腑辨證,分別溫補心、脾、腎之陽氣。用溫補陽氣藥時加少量補陰之品。平素注意調護改善陽虛體質,防止發(fā)病。

查看詳情

什么是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是指當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xiàn)體內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的證候,常表現(xiàn)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干,頭發(fā)、皮膚干枯,舌干紅、少苔,甚至光滑無苔,多因燥熱之邪外侵、過食溫燥之品、憂思過度、房事不節(jié)、久病之后而發(fā)病。

  發(fā)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應以滋補陰液、佐以清熱為治則,還應針對相關臟腑陰虛辨證,分別選用滋養(yǎng)五臟之陰液、佐以清五臟之虛熱的方藥,根據陰陽互根理論,加少量補陽之品。

查看詳情

陽虛和陰虛的區(qū)別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xiàn)眼睛干澀、頭痛、感冒、發(fā)燒、肝氣郁結或者是感覺身子虛的情況,也有人以為牙疼、嗓子痛就是虛火,那么事實是否就是這樣,結論是不盡然。任何問題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陽虛和陰虛都是一樣,雖然都是虛,都需要補,但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判斷以對待,因此,判斷它們就是很重要的了,我們可以從身體上的一些癥狀入手去判斷。

  陽虛多因陽氣虛弱或外感陰寒之邪,陽氣受損,主要有以下癥狀表現(xiàn):

  一、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這是陽虛最主要的癥狀,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內環(huán)境就會處于一種“寒冷”狀態(tài)。

  二、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古人對此現(xiàn)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三、精神不振。由于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就會衰退,所以表現(xiàn)為萎靡懶動。

  四、舌淡而胖,或有齒痕。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于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余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xiàn)齒痕。

  五、脈象沉細。陽氣不足,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陰虛是中醫(yī)名詞,同陽虛相對,是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xiàn)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故稱陰虛,多見于勞損久病或熱病之后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

  陰虛者主要有以下表現(xiàn):

  一、陰津不足。身體呈缺水狀態(tài),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膚粗糙、頭發(fā)干枯等。其典型癥狀是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小便次多量少、夜間盜汗、手足心發(fā)熱等。

  二、比較容易“上火”。表現(xiàn)為性情急躁,心煩易怒,情緒易波動,動不動就要來“火氣”。所以,陰虛者應該經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穩(wěn)定心態(tài),還要學會及時轉移不良情緒。

  三、女性月經不調。常常面色無華、黑色素沉著,黃褐斑、蝴蝶斑滋生,還容易過早進入更年期,長期低熱。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就能夠區(qū)別于陰虛與陽虛的不同之處,但只能粗淺的判斷,并不一定準確。而且單純的陰虛和陽虛,也是很少見的,通常陰虛和陽虛并存,是需要考慮陰陽互補,才可以達到目的。最終確定,也不能僅僅依據這些區(qū)別以及癥狀,還是需要中醫(yī)脈診的。

查看詳情

相關知識

體質,陽虛,陰虛
腎陽虛和腎陰虛的具體區(qū)別?
如何判斷自己是陰虛還是陽虛?6個方法帶你輕松辨別體質
腎陰虛腎陽虛如何區(qū)分 腎虛的中醫(yī)調理方法
陰陽兩虛等雙虛體質的調養(yǎng)
三招教你快速區(qū)別腎陰虛和腎陽虛
陰虛、陽虛體質者服用膏方的忌口
什么是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形成原因
陰虛體質調理方法
陰虛體質如何調理?中醫(yī)教你做到“陰陽平衡”

網址: 【如何區(qū)分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陽虛和陰虛的判斷方法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1194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