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一夜知秋!20個經(jīng)典中醫(yī)骨傷方劑護你筋骨健康

一夜知秋!20個經(jīng)典中醫(yī)骨傷方劑護你筋骨健康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6日 08:32

冷空氣今晚到,恭喜廣州加入降溫群聊!

天變冷,無數(shù)筋骨疾病患者就要叫苦了!不用擔心,專家來給大家支招。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廣東省中醫(yī)骨傷研究院)新媒體中心與荔灣區(qū)融媒體中心聯(lián)合策劃推出2022年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之“20個中醫(yī)骨傷名方”,以饗網(wǎng)友。

學習骨傷方,感受中醫(yī)精妙,健康就在你身旁。

七厘散

來源:《良方集腋》

組成:血竭30g 麝香0.36g 冰片0.36g 乳香4.5g 沒藥4.5g 紅花4.5g 朱砂3.6g 兒茶7.2g

功效與適應證:活血祛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損傷、瘀滯腫痛,筋斷骨折,創(chuàng)傷出血

制用法:研細末,外用,每用0.2-0.3g,每日1-2次

八珍湯

來源:《正體類要》

組成:黨參10g 白術10g 茯苓10g 炙甘草5g 川芎6g 當歸10g 熟地10g 白芍10g 生姜3片 大棗2枚

功效與適應證:補益氣血,治氣血俱虛者

制用法:清水煎服,每日1劑

十全大補湯

來源:《醫(yī)學發(fā)明》

組成:黨參10g 白術12g 茯苓12g 當歸10g 川芎6g 熟地12g 炙甘草5g 白芍12g 黃芪10g 肉桂0.6g(沖服)

功效與適應證:補益氣血,治氣血衰弱,自汗,盜汗,萎黃消瘦,不思飲食,倦怠氣短等癥

制用法:水煎服,日1劑

人參養(yǎng)榮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人參6g 白術10g 炙黃芪10g 炙甘草10g 陳皮10g 肉桂1g(沖服) 當歸10g 熟地7g 茯苓7g 遠志5g 五味子5g 白芍10g 大棗10g 生姜10g

功效與適應證:補益氣血,養(yǎng)心寧神,治骨病后期氣血虛弱或虛損勞熱者

制用法:水煎服,日1劑,或做丸劑,每服10g,日2次

下肢損傷洗方

來源:《中醫(yī)傷科學講義》

組成:伸筋草15g 透骨草15g 五加皮12g 三棱12g 莪術12g 秦艽12g 海桐皮12g 牛膝10g 木瓜10g 紅花10g 蘇木10g

功效與適應證:活血舒筋,治下肢損傷攣痛者

制用法:水煎熏洗患肢

上肢損傷洗方

來源:《中醫(yī)傷科學講義》

組成:伸筋草15g 透骨草15g 荊芥9g 防風9g 紅花9g 千年健12g 劉寄奴9g 桂枝12g 蘇木9g 川芎9g 威靈仙9g

功效與適應證:活血舒筋,用于上肢骨折、脫位、扭挫傷后筋絡攣縮酸痛

制用法:煎水熏洗患肢

六味地黃湯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熟地黃25g 懷山藥12g 茯苓10g 澤瀉10g 山萸肉12g 牡丹皮10g

功效與適應證:滋水降火,治腎水不足,腰膝酸痛,頭暈目眩,咽干耳鳴,潮熱盜汗,骨折后期遲緩愈合等

制用法:水煎服,日1劑

雙柏散

來源:《中醫(yī)傷科學講義》

組成:側柏葉2份 黃柏 1份 大黃2份 薄荷1份 澤蘭1份

功效與適應證: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早期,瘡瘍初起,局部紅腫熱痛,或局部包塊形成而無潰瘍者

制用法:共研細末,作散劑備用,用時以水、蜜糖煮熱調成厚糊狀外敷患處

左歸丸

來源:《景岳全書》

組成:熟地黃4份 懷山藥2份 山萸肉2份 枸杞子2份 菟絲子2份 鹿膠2份 龜甲2份 川牛膝1份半 蜜糖適量

功效與適應證:補益腎陰,治損傷日久或骨疾病后,腎水不足,精髓內虧,腰膝腿軟,頭昏眼花,虛熱,自汗盜汗等癥

制用法: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豆大,每服10g,每日1-2次,飯前服

右歸丸

來源:《景岳全書》

組成:熟地黃4份 懷山藥2份 山萸肉2份 枸杞子2份 菟絲子2份 杜仲2份 鹿角膠2份 當歸1份半 附子1份 肉桂1份 蜜糖適量

功效與適應證:補益腎陽,治骨及軟組織傷患后期,肝腎不足、精血虛損而致神疲氣怯,或心跳不寧,或肢冷痿軟無力

制用法:共為細末,煉蜜為小丸,每服10g,每日1-2次

血府逐瘀湯

來源:《醫(yī)林改錯》

組成:當歸10g 生地黃10g 桃仁12g 紅花10g 枳殼6g 赤芍6g 柴胡3g 甘草3g 桔梗4.5g 川芎4.5g 牛膝10g

功效與適應證:活血逐瘀,通絡止痛,治瘀血內阻,血行不暢,經(jīng)脈閉塞疼痛

制用法:水煎服,日1劑

壯筋養(yǎng)血湯

來源:《傷科補要》

組成:當歸9g 川芎6g 白芷9g 續(xù)斷12g 紅花5g 生地12g 牛膝9g 牡丹皮9g 杜仲6g

功效與適應證:活血壯筋,用于軟組織損傷

制用法:水煎服

獨活寄生湯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獨活6g 防風6g 川芎6g 牛膝6g 桑寄生18g 秦艽12g 杜仲12g 當歸12g 茯苓12g 黨參12g 熟地黃15g 白芍10g 細辛3g 甘草3g 肉桂2g(焗 沖)

功效與適應證:益肝腎,補氣血,祛風濕,止痹痛,治腰脊損傷后期,肝腎兩虧,風濕痛及腿足屈伸不利者

制用法:水煎服,可復煎外洗患處

桃紅四物湯

來源:《醫(yī)宗金鑒》

組成: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桃仁 紅花

功效與適應證:活血祛瘀,用于損傷血瘀證

制用法:水煎服

接骨膏

來源:《外傷科學》

組成:五加皮2份 地龍2份 乳香1份 沒藥1份 土鱉1份 骨碎補1份 白及1份 蜂蜜適量

功效與適應證:接骨,活血,止血,治骨折損傷瘀腫疼痛

制用法:共為細末,蜂蜜或白酒調成厚糊狀敷,亦可用凡士林調煮成膏外敷

跌打膏

來源:《中醫(yī)傷科學講義》

組成:乳香150g 沒藥150g 血竭90g 香油10000g 三七17500g 冰片90g 樟腦90g 東丹5000g

功效與適應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筋傷,腫脹疼痛

制用法:先將乳香、沒藥、血竭、三七等藥用香油浸,繼用慢火煎2小時,改用急火煎藥至枯去渣,用紗布過濾,取濾液再煎,達濃稠似蜜糖起白煙時,放入東丹,繼煎至滴水成珠為宜,離火后加入冰片、樟腦調勻,攤于膏藥紙上即成,外貼患處

海桐皮湯

來源:《醫(yī)宗金鑒》

組成:海桐皮6g 透骨草6g 乳香6g 沒藥6g 當歸5g 川椒10g 川芎3g 紅花3g 威靈仙3g 甘草3g 防風3g 白芷2g

功效與適應證:活絡止痛,治跌打損傷疼痛

制用法:共為細末,布袋裝,煎水熏洗患處,亦可內服

健步虎潛丸

來源:《傷科補要》

組成:龜膠2份 鹿角膠2份 虎骨2份(現(xiàn)用適量替代品替代) 何首烏2份 川牛膝2份 杜仲2份 鎖陽2份 當歸2份 熟地2份 威靈仙2份 黃柏1份 人參1份 羌活1份 白芍1份 白術1份 大川附子1份半 蜜糖適量

功效與適應證:補氣血,壯筋骨,治跌打損傷,血虛氣弱,筋骨痿軟無力,步履艱難

制用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0g,空腹淡鹽水送下,每日2-3次

桃核承氣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桃仁10g 大黃12g(后下) 桂枝6g 甘草6g 芒硝6g(沖服)

功效與適應證:攻下逐瘀,治跌打損傷,瘀血停溢,或下腹蓄瘀,疼痛拒按,瘀熱發(fā)狂等癥

制用法:水煎服

消腫散

來源:《中醫(yī)傷科學》經(jīng)驗方

組成: 制乳香1份 制沒藥1份 玉帶草1份 四塊瓦1份 洞青葉1份 虎杖1份 五香血藤1份 天花粉2份 生甘草2份 葉下花2份 葉上花2份 蟲蔞粉2份 大黃粉2份 黃芩2份 五爪龍2份 白及粉2份 紅花1份 蘇木粉2份 龍膽草1份 土黃連1份 飛龍掌血2份 綠葡萄根1份 大紅袍1份 凡士林適量

功效與適應證:消瘀退腫止痛,治各種閉合性損傷腫痛

制用法:研末混和,用適量凡士林調煮成膏,外敷患處

(責編:陳慧玲 通訊員:王劍、葉美琪)

展開剩余內容

相關知識

秋燥會傷眼 教你3招保護雙眼
胸骨骨折的典型癥狀 胸骨骨折的日常護理方法
中國骨健康科普指南
秋季男人補腎經(jīng)典食譜
健康骨科丨傷腰=傷命,這5個習慣正損傷你的腰!
骨質疏松典型癥狀是什么?預防骨質疏松的方法都有哪些
肌骨健康鍛煉4種方式,你會幾種?
收藏|骨科護理常規(guī)
養(yǎng)生之道經(jīng)典句子(精選450句)
中秋小長假帶上Sambucol接骨木,出游不中招

網(wǎng)址: 一夜知秋!20個經(jīng)典中醫(yī)骨傷方劑護你筋骨健康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382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