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為什么有的人喝水都長胖?學會4招,代謝多余脂肪,瘦掉肚腩

為什么有的人喝水都長胖?學會4招,代謝多余脂肪,瘦掉肚腩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1月16日 19:09

患者提問:醫(yī)生,我最近在減肥,但是體重一點都沒下去,反倒是漲了兩斤,我都懵了。

以前上學那會兒,我挺瘦的,體重一直都挺穩(wěn)定的。就是這兩年不知怎么的,體重就像氣球一樣噌噌往上漲,雖然我知道自己吃得多,但是我后來想著控制一下,少吃點應該能瘦吧。于是我就把晚飯給取消了,餓了就啃點黃瓜,堅持了一個月,結果一稱體重,竟然還多了兩斤!我這是怎么了?。侩y道我真的就是網(wǎng)上說的那種喝水都長胖的體質?感覺自己是不是沒戲了,瘦不下來了?

醫(yī)生回答:有您這樣問題的人其實不在少數(shù),很多患者在減肥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這樣說呢?其實這就是“十人有九濕”。

像您遇到的這個問題,其實體重的增減并不總是直接反映脂肪的增減,它還受到水分、肌肉質量,甚至是飲食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人體質確實容易囤積水分,這在中醫(yī)里通常被稱為“濕氣重”。

所謂的“濕氣”,其實就是身體內部水液代謝不暢,導致水分停滯在體內形成的一種病理產(chǎn)物。濕氣過重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xiàn)浮腫、體重增加等現(xiàn)象。如果您的體質確實屬于濕氣較重,那么即使是少量的食物或者喝水,也可能因為代謝不暢而導致體重增加。也就是您所說的“喝水都長胖體質”。

您也說到了,嘗試過減少飲食來減肥但是沒有任何的效果,這其實是因為這樣做可能會讓身體感覺到饑餓信號,從而降低新陳代謝率,使得身體為了保存能量而更加容易儲存脂肪。同時,當您感到餓的時候吃黃瓜,雖然黃瓜熱量低,但它含有的水分也很高,對于“濕氣重”的體質來說,并不是最佳的選擇。

當然也并不是說您這樣的體質就沒有減肥的可能性,其實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輕松減肥。

濕氣重的人學會四招,代謝多余脂肪,輕松變苗條!

一、合理飲食:清淡為主,均衡攝入

改變飲食習慣是減少體內濕氣、促進脂肪代謝的首要步驟。建議采用低脂、高纖維的飲食結構。多吃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苦瓜、芹菜、西紅柿等,這些食材能幫助體內消除濕氣,促進新陳代謝。同時,減少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避免產(chǎn)生更多體內濕熱。每餐不宜過飽,以七分飽為宜,晚餐應更為清淡,以免夜間身體負擔加重。

二、持續(xù)運動:提高代謝,促進排汗

運動是消耗能量、增加代謝率的有效方式。建議每天保持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或是瑜伽。這些運動有助于身體排汗,通過汗液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自然減輕濕氣負擔。同時,適度的肌肉鍛煉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身體在靜息狀態(tài)下也能消耗更多熱量,從而達到減脂的目的。

三、常規(guī)泡腳: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代謝

泡腳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家庭養(yǎng)生方法,特別適合濕氣重的人群。通過泡腳可以促進腳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代謝,有助于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建議選擇具有溫通血脈、利濕排毒效果的中藥材,如艾葉、桂枝、紅花等,加入熱水中泡腳。每天堅持泡腳15-30分鐘,水溫保持在40-50℃左右,不僅可以減輕身體的濕氣負擔,還能緩解疲勞、改善睡眠質量。

四、飲用祛濁茶:中藥調理,助力瘦身

肥胖不僅關系到外觀形象,更是多種慢性病的“催化劑”。祛濁茶含有能夠促進脂肪代謝的天然成分,幫助調節(jié)體內平衡,促進消化,加快脂肪燃燒,從而達到減重的效果。每日一杯,輕松步入健康減肥的新旅程。

祛濁茶的厲害也不是空穴來風,它其中包含荷葉、車前草、番瀉葉、紫蘇葉、紫蘇梗、絞股藍、茶葉。其中番瀉葉,車前草,加快排泄,增強消耗。絞股藍,補元氣,增強機體新陳代謝能力。荷葉,紫蘇,茶葉,滯吸收。通過滯吸收和補元氣加快人體代謝能力從而達到治療肥胖和便秘的效果。

建議每天飲用1-2次,每次1-2袋,不需要節(jié)食,不需要增加運動量,長期堅持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助力瘦身。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飲用任何中藥茶的同時,務必保持科學的飲食習慣和適量運動,以達到最佳的健康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關知識

做什么運動能瘦小肚腩?喝什么茶瘦小肚腩?
肚腩大=內臟脂肪過高!這3個方法幫你降低體脂率,減掉大肚腩
4個方法減掉肚腩,降低內臟脂肪,讓你恢復緊實小腹
【瘦肚子吃什么】瘦肚子喝什么茶
怎么才能減掉內臟脂肪?教你3招,減掉多余內臟脂肪
減肚腩喝什么茶好
喝什么茶能減肚腩最有效:告別大肚腩的有效方法和推薦茶飲
喝了這幾種茶讓你坐著輕松甩掉大肚腩
瘦臉攻略,拯救4種大胖臉,減掉多余脂肪!
瘦臉攻略,拯救4種大胖臉,減掉多余脂肪

網(wǎng)址: 為什么有的人喝水都長胖?學會4招,代謝多余脂肪,瘦掉肚腩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7234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