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精神疾病康復中心

精神疾病康復中心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7日 18:45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

精神疾病康復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精神疾病康復中心(原精神疾病全程干預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中心主要工作人員早在2001年就在國內首個精神疾病康復基地——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大興農療康復基地工作。經(jīng)過十余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心建立了一套科學的、先進的精神疾病綜合康復治療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個案管理、康復指導、團體治療、家屬干預、同伴支持等。我們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服務。

一、服務理念

l  精神疾病是可以治愈的。

l  精神疾病的復發(fā)是可以預防的。

l  精神疾病的康復不僅是消除癥狀,更重要的是社會功能的恢復。

二、服務特色

l  量身定做: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評估,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計劃。

l  團體治療:開展各種團體治療,以促進患者各項技能的提高。

l  同伴引領:在患者康復、成長過程中有同伴榜樣的引領。

三、綜合康復治療服務內容

1.個案管理服務

個案管理是在歐美發(fā)達國家通行的精神疾病全程干預模式,是由一名個案管理員以及一個多學科團隊負責為若干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全程服務。

中心的多學科團隊由醫(yī)生、護士、社工、康復治療師和志愿者等人員組成,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內容包括精神健康、軀體健康、日常生活、社會關系、工作學習 、財務管理、居住、家庭關系共8個領域。經(jīng)過討論與協(xié)商,為患者制定個體服務計劃,并出具評估報告,定期進行復評。中心有專職的個案管理員,長期為患者提供個體化服務。

2. 康復指導服務

  目前的精神疾病康復理念倡導平衡康復,即治療和康復同步,在疾病治療的同時進行康復。而由于很多患者和家屬缺乏精神疾病和康復的相關知識,經(jīng)常是在患者已經(jīng)患病多年,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害之后才想到康復。這大大阻礙了康復的進程,影響了康復的效果。所以,迫切需要將康復的端口前移。

我中心自2014年7月開始為出院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在了解患者病史及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進行評定,提出個體化的、系統(tǒng)的康復規(guī)劃。康復指導可幫助患者和家屬明確康復方向,對于患者更好地適應院外生活、保持和恢復社會功能,預防復發(fā)亦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團體治療

我中心的團體治療由1—2名康復治療師主持,以小組的方式開展,每次1-1.5小時,治療次數(shù)可視患者的具體問題和具體情況而定。

在治療期間,團體成員在康復治療師的引導下就大家所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時觀察和分析有關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與行為反應、情感體驗和人際關系,從而使自己的行為得以改善。團體治療的主要特色在于隨著時間的進展,團體成員自然形成一種親近、合作、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團體關系和氣氛。這種關系為每一位患者都提供了一種與團體其他成員相互作用的機會,使他們嘗試以另一種角度來面對生活,通過觀察分析別人的問題而對自己的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并在別人的幫助下解決自己的問題。目前,我中心主要開展包括社交技能訓練、疾病自我管理、康復自我成長、情緒管理、愛生活等團體治療。

4.健康教育

  l 定期組織精神健康知識講座、家屬聯(lián)誼會等活動。

  l 提供精神家園微信公眾號康復文章的閱讀平臺。

5.職業(yè)技能訓練

  中心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患者—家屬專家”(User Family Expert, UFE)參與精神衛(wèi)生服務的模式,建立起了志愿服務體制。即讓康復的好的患者或患者家屬用他們的愛心及經(jīng)驗來幫助其他患者。在提供服務的同時,患者們的自信心、社會交往能力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6.中心醫(yī)生出康復特色門診,具體出診時間如下: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上午

 耿彤



張五芳

下午

程嘉(特需)


 權文香

 馬寧

邱宇甲石川(特需)

四、服務對象

病情穩(wěn)定,能夠定期隨診的精神疾病患者。

聯(lián)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花園北路51號北大六院綜合樓二樓

聯(lián)系人: 于玲 李靜靜 韓冬影 王天姿 徐建芳 贠瑞生

電話:010-82088261  13718906893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微信公眾號:jingshenjiayuan-ly

微信號:bdlykfzx

科室成員

學科帶頭人:姚貴忠

主任:程嘉

醫(yī)師:耿彤

護士:徐建芳

治療師:于玲、李靜靜、韓冬影、王天姿、徐建芳、贠瑞生

科室醫(yī)生介紹:

程嘉,女,1975年出生于北京。

專長: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精神疾病早期干預,康復期指導。

學習及工作經(jīng)歷:1993年~1998年就讀于首都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1998年8月開始在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從事臨床工作。2001年-2004年師從著名兒童精神科專家王玉鳳教授,攻讀臨床博士學位,開展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治療方面的研究。畢業(yè)后在臨床做主治醫(yī)師工作,2007年晉升副主任醫(yī)師。2009年到全程干預中心工作,在精神康復專家?guī)ьI下探索精神衛(wèi)生新型醫(yī)療服務模式,2011年任全程干預中心主任(現(xiàn)為精神疾病康復中心)。參與6項科研基金申請及項目實施工作;參與完成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系統(tǒng)綜合研究”獲2005年中華醫(yī)學科技獎貳等獎;參編和譯注5部;近5年發(fā)表論文10余篇。

        外出學習情況:2014年2月-5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圣文森特醫(yī)院進修社區(qū)精神衛(wèi)生服務。

   獲何種獎勵、學位,名譽:2005年參與完成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系統(tǒng)綜合研究”獲2005年中華醫(yī)學科技獎二等獎。2006年評為北京地區(qū)百名青年優(yōu)秀醫(yī)師。

    耿彤,男,1975年出生于遼寧。

    專長:精神分裂癥、抑郁癥、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康復期指導;婚姻、情感、家庭關系等方面心理咨詢及治療;親子教育咨詢;團體心理治療。

    學習及工作經(jīng)歷:1994年~1999年,就讀于遼寧錦州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1999年10月開始在遼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心理科從事臨床工作。2001年2月前往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進修學習,2002年2月辭掉遼寧工作,受聘于北大六院。主治醫(y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002年2月~2009年9月,工作于北大六院大興康復基地,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重點從事精神疾病患者康復治療與訓練。2007年以后,聘任病房副主任,配合護士長承擔病房管理及醫(yī)療工作,主任(姚貴忠教授)每周2次查房。教學工作方面承擔北大六院??拼T士、博士臨床帶教工作。2008年,作為第一批赴香港中文大學為期一個月的社區(qū)精神康復培訓。2009年到全程干預中心工作,在精神康復專家?guī)ьI下探索精神衛(wèi)生新型醫(yī)療服務模式。2010年、2012年先后兩次去意大利接受社區(qū)精神疾病康復治療的相關培訓?,F(xiàn)工作于精神疾病康復中心,目前主要工作,出門診;教學、對外健康教育工作;科室部分管理、科研工作。

團體治療介紹:

每個團體均為治療性小組,共八節(jié)內容。每組約6——8人參加,每周一次,每次1.5小時。

康復自我管理團體

人,患上精神疾病后,不僅會飽受了癥狀本身帶來的痛楚,社會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

疾病需要恢復,也需要康復。精神疾病的康復,是心理社會康復,是精神疾病患者社會功能恢復和健康恢復的過程。

最新的康復理念表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是同步的。

疾病的治療有藥物,社會功能的恢復怎么辦?

您是不是一直苦于尋找這樣的康復機構,來幫助自己恢復和提高社會功能?你是不是一直在尋找康復道路上的捷徑?你是不是更希望在康復中他能擺脫對康復機構的依賴,自身具備康復的技能與策略?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精神疾病康復中心的康復自我管理團體可以做到!

在這里,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你將認識一些在康復路上與你并肩奮戰(zhàn)的人,你將學到最新的康復的理念和知識,你將發(fā)現(xiàn)在康復路上強有力的自我,你將找到康復的方向,學會制訂康復目標和計劃,并一步步付諸行動。

從這里出發(fā),你踏上了康復之路。從這里出發(fā),你一步步地找回原來的你,并在此基礎上提升自我!

康復自我管理團體

目標及目的

目標:幫助組員學會在精神疾病的康復中自我管理的能力。

目的:

1.  增強組員在康復上的主動性;

2.  增強組員對康復的信心,樹立希望;

3.  幫助組員學會制定康復目標和計劃;

4.  幫助組員認識到康復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的;

5.  引導組員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及資源,并強化其使用資源的能力。

服務對象

有康復意愿的穩(wěn)定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

情緒管理團體

情緒,人人都有,時刻存在。與我們的身體健康、精神活動、行為息息相關。

情緒,不分好壞,但卻不能對其聽之任之,精神疾病患者的良好情緒對其治療與康復至關重要!

對于情緒的調整,除了藥物,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精神疾病康復中心的情緒管理團體,將幫助您了解自己的情緒,找出負面情緒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從而建立有益、合理的信念,幫助我們擁有一個平和、積極的情緒。

情緒管理團體

理念與理論框架:

理念:理性情緒療法

理論框架:

認識自己的情緒、利用理性情緒療法找出導致負面情緒產生的不合理信念、樹立合理信念、學會情緒宣泄方法、制定培養(yǎng)好情緒計劃、學會處理情緒應急

小組名稱:情緒管理團體

目標及目的

目標:幫助組員認識情緒,學會管理情緒

目的:

1.  幫助組員了解自己的情緒

2.  利用理性情緒療法,找出導致負面情緒的不合理信念

3.  利用理性情緒療法的辯論技術,樹立合理信念

4.  學習情緒宣泄的技巧

5.  幫助組員制定培養(yǎng)積極情緒的計劃

6.  幫助組員學會處理應急情緒

7.  加強組員團隊凝聚力,建立支持網(wǎng)絡

服務對象

有康復意愿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或情緒障礙患者

社交技能團體

1.開展背景:

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社交技能缺陷??赡艿脑虬ɑ疾∧挲g小、疾病、長期住院等原因,導致社交能力的喪失,而藥物無法改善社交技能的缺陷?;颊哂锌赡軙虼硕幱谌穗H適應不良、長期失業(yè)和生活質量低下的狀態(tài)

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不斷有學者嘗試采用社交技能訓練來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實踐證明,社交技能訓練對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有顯著的效果

2.什么是社交技能?

符合社會規(guī)范、得到社會認可的人際行為。包括衣著得體、談吐得當、合理表達感受、保持恰當?shù)娜穗H交往距離、在不同場合做出恰當行為等。

3.團體治療開展的目標

總目標: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與社會適應能力。

具體目標:

1)滿足患者自身對社交技能的具體需求。比如想與家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想融入同學圈或者同事圈等社交領域。

2)幫助患者成功進行社會角色扮演??祻椭委煄煂颊哌M行社交知識的講授,通過現(xiàn)場示范、角色扮演等方法,使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3)幫助患者建立與維持社會關系,幫助患者更多的利用婚姻、友誼、工作、社區(qū)等社會資源,從而減少挫折感,降低復發(fā)風險。

4.團體成員招募條件

自覺社交技能欠缺的患者

愛生活團體

1.精神疾病的影響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會打亂我們原有的生活節(jié)奏,逐漸喪失對生活的熱情。事實上,生病后我們依然可以重新把握生活的方向,探索生活的方式,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和意義。

2.您心目中有向往的生活嗎?愛生活團體帶您了解自己現(xiàn)有的生活模式,梳理問題的根源,找出可調整的方向,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重拾對生活的動力和信心,促進更好的生活!

預防復發(fā)團體

1.精神疾病具有較高的復發(fā)風險,會延緩病情的康復,加大治療的難度,影響社會功能,也加重照料者的負擔。

2.防復發(fā)團體會讓您學到如何應對疾病,全面認識藥物及不良反應的應對,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復發(fā)的先兆,降低復發(fā)風險,增強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北大六院)精神疾病康復中心經(jīng)過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建立了一套科學的、先進的精神疾病綜合康復治療服務體系,為銜接住院治療、門診治療與居家康復,中心為出院期及門診患者提供康復評估與指導服務,主要包括個案管理、團隊治療、家屬干預、同伴支持等,整個的過程可以用下面這個圖來描述。

640.webp.jpg

特點1 多學科團隊共同完成

         多學科團隊由醫(yī)生、護士、社工、康復治療師和志愿者等人員組成,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內容包括精神健康、軀體健康、日常生活、社會關系、工作學習、財務管理、居住、家庭關系共 8 個領域。

         經(jīng)過討論與協(xié)商,為患者制定個體服務計劃,并出具評估報告,定期進行復評。中心有專職的個案管理員,長期為患者提供個體化服務。

特點2 「患者-家屬專家」的志愿服務體制

         中心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患者-家屬專家(User Family Expert,UFE)」參與精神衛(wèi)生服務的模式,建立起了志愿服務體制,即讓康復得好的患者或患者家屬用他們的愛心及經(jīng)驗來幫助其他患者。在提供服務的同時,患者們的自信心、社會交往能力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特點3 帶教社區(qū)/基層醫(yī)生

         北大六院精神疾病康復中心持續(xù)面向北京市朝陽區(qū)社區(qū)及基層精神衛(wèi)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有系列的講課和定期走入社區(qū)進行帶教。中心面向的是即將出院的患者,出院前定制個體化的康復計劃,在出院 1-3 個月內通過多種形式予以康復指導,希望這之后的精神病患者管理能夠在社區(qū)、在基層有所銜接。

多學科聯(lián)合:架起精神疾病住院與居家康復的橋梁

丁香園「精神時間」學術沙龍第 1 期(北京站)暨中華醫(yī)學會精神醫(yī)學青委會-北大六院精神康復中心聯(lián)合臨床案例討論沙龍,于 10 月 28 日下午在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召開。

會上討論了一例雙相情感障礙病例。由精神專科醫(yī)生、社區(qū)精防醫(yī)生、精神科護理人員、社工、康復治療師、康復志愿者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對該病例的出院后康復治療進行了討論。丁香園通訊員對現(xiàn)場討論進行整理報道。

QQ截圖20151118103921.png

個案管理員王天姿介紹了案例:患者是一位青年女性,發(fā)病兩年,近期因情緒低落、出現(xiàn)被害妄想入院?,F(xiàn)場的多學科討論主要集中在出院后康復治療中如何解決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擔心、對社交的恐懼及對工作動力不足等方面的問題。

幫助患者制訂計劃

精神康復中心的社工及規(guī)培醫(yī)生表示,個案管理員在個案管理的過程中關注的不僅僅是患者的癥狀和服藥情況。

個案管理員的服務涉及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個過程中陪伴和支持患者,和患者共同成長。

針對患者擔心的治療藥物引起發(fā)胖等副作用,可以幫助患者制訂鍛煉計劃,細化目標,可以將計劃以表格或坐標軸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鼓勵患者逐步達到目標。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患者在控制體重和預防復發(fā)方面具有很強的動力,這是患者的優(yōu)勢,可以從這一優(yōu)勢入手,幫助患者把這些動力擴展到其他方面。

鼓勵患者復制成功的交流模式

在示范查房中患者表示因為生病不愿與既往的朋友交流,但住院期間與病友交流感到非常的輕松、快樂。

現(xiàn)場的精神??漆t(yī)生及康復治療師認為應當鼓勵患者將病房中與病友的交流模式復制到出院后的生活中。

同時,康復團隊可為患者提供資源,推薦患者參加團體,讓患者在團體的活動中找到自信,順利完成從住院到居家康復的過渡。

順應患者康復的節(jié)奏

討論中,大家對于患者曾經(jīng)很想工作,目前又懼怕工作的狀態(tài)做了一定的分析。綠絲帶志愿者結合自己患病的經(jīng)歷談到,患精神疾病住院,對患者的價值觀、人生觀都具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是沖擊?;謴偷皆瓉淼臓顟B(tài)、產生工作的動力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們給患者提供的資源和干預應該和患者的感受相匹配,與患者康復的節(jié)奏相當,而不是逼迫患者、施加壓力。

社區(qū)精神康復工作——重在預防

海淀區(qū)清河社區(qū)的精防醫(yī)生朱世輝主任在討論中介紹了社區(qū)的精神衛(wèi)生工作情況。社區(qū)醫(yī)生的精神衛(wèi)生工作重點主要在預防復發(fā)和幫助患者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患者在社區(qū)建檔后社區(qū)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行分級管理,對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并在情緒控制、家庭康復方面給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導。

朱主任還談到,在社區(qū)定期舉辦各種活動,讓患者在其中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逐漸找到自信。社區(qū)醫(yī)生在定期隨訪時能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異常,給患者提供及時的指導,因此社區(qū)管理下的患者復發(fā)率相對較低。

會議總結

QQ截圖20151118103941.png

康復中心程嘉主任總結到,在臨床工作中,出院指導訪談承接個案管理服務,訪談有一定的目的性,有評估性質。重點了解三個方面:

第一,患者癥狀改善、藥物依從性、復發(fā)風險。

第二,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誘發(fā)因素、持續(xù)因素(如心理生活事件、家庭關系等),完善疾病 5 軸診斷,更立體地了解一個人的全貌,對疾病預后做出判斷。

第三,居家康復的困惑、資源的鏈接。出院指導后要出評估報告,包括 8 個領域的優(yōu)勢、需要進一步改善的方向、康復建議及個人生活事件和家庭功能評估結果。出院指導評估經(jīng)常需要 2-3 次才能完成信息的收集??祻椭行臅诓》刻峁┎v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信息。

程嘉主任還提到,目前住院時間不斷縮短,住院的目標是緩解患者急性期癥狀,只要患者對自身、對周圍人沒有風險就可以出院。但疾病給一個人、一個家庭帶來臺風、海嘯般的襲擊,需要有一個平臺幫助他們去梳理。康復中心非常愿意和病房合作做好全程服務!

QQ截圖20151118103957.png

石川教授對此次多學科討論進行了總結。整體來看,本例患者經(jīng)過系統(tǒng)治療,癥狀大部分控制,自知力恢復完好,具備完全的獨立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承擔家庭責任的能力,人際交往受限,工作能力下降。

體重方面,患者動機很強,康復團體細化體重訓練計劃,督促完成計劃就好。患者預防復發(fā)動機很強,患者提到自己從來沒有斷過一頓藥。

石教授還指出,預防復發(fā)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因此如果患者愿意,可加入防復發(fā)團體,并在隨訪過程中定期提醒。

人際交往方面,患者由于恥感的原因受到限制。從患者的描述和表現(xiàn)來看,倒不一定完全是因為對精神疾病本身的恥感,而是感覺到自己狀態(tài)不夠好,所以不愿以不完好的狀態(tài)示人,以至于要好的朋友三番五次邀請她聚會都拒絕。這需要深入了解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

患者面對是否工作的問題十分糾結,一方面是疾病的原因缺乏動力,另一方面是久病后對自己能力的懷疑。

對此,石川教授表示完全贊同綠絲帶志愿者的意見,不強迫,不施壓,相信患者有自我康復的能力。

但同時不代表我們不作為,而是要接招,對患者有求治動機的方面先行干預和幫助,我們可以在她不敢走出去的情況下給他一個資源的鏈接,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比如家屬講座、治療團體等,不斷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石川教授最后強調,一定要求家屬參與和卷入患者的康復??祻椭委煚可娴饺肆Y源和配置問題,有的資源是康復中心,有相對專業(yè)的治療團隊,可以提供系統(tǒng)服務,康復團隊可以向住院醫(yī)師提供簡單的指導手冊,讓住院醫(yī)師做力所能及的,后續(xù)的讓康復團隊參與。康復指導本著節(jié)約資源的原則,給患者提供分級指導。

QQ截圖20151118104012.png

姚貴忠副院長在會議的總結提到,醫(yī)生受到的訓練越多,往往越專業(yè),越容易局限于某一疾病或某一癥狀而忽視了整體。而精神衛(wèi)生工作者的服務應該是連續(xù)的,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疾病或癥狀。

連續(xù)完整的服務需要多學科參與的團隊。此次查房和多學科討論展示了患者從門診到病房再到家庭康復的完整過程。

姚院長還提出,不同專業(yè)、不同背景的人的不同視角在討論中起到了互補的作用。精神衛(wèi)生工作者應當具有廣闊的視野,應當努力進入患者的內心世界,體會患者的感受,同時也體會這個職業(yè)的樂趣和這個職業(yè)帶來的自身成長。

相關知識

如何預防精神心理疾病復發(fā)
精神疾病康復的6個步驟
精神疾病康復的六個步驟
怎樣防治精神心理疾病?
精神疾病社區(qū)康復PPT學習資料.ppt
【心理健康】重視精神衛(wèi)生,預防心理疾病
如何有效預防精神心理疾???
精神疾病如何預防?
精神病兒童的家庭康復
精神疾病康復包括哪些內容

網(wǎng)址: 精神疾病康復中心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3455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