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是由形態(tài)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接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脊椎不僅起到支撐身體、緩沖壓力的作用,同時也能保護我們的脊髓、神經和內臟器官,是人體的第二條生命線,在人體當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果脊柱遇到問題了,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就會加速脊柱骨骼的老化,長此以往就會導致骨骼變形,誘發(fā)諸多健康問題。
久坐久趴
學習、辦公、午睡等
現(xiàn)代人辦公或者學習常常一坐就是一天,對于身體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長時間坐著是脊柱最累的姿勢,久坐不僅減少脊椎的血流量,令你的背部加重負荷而疲憊不堪,而且使背部承受的壓力比站立或行走高30%。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養(yǎng)成 工作或學習1小時左右就起身活動的習慣。
中午趴在桌子上打盹,這樣也是非常不利于頸椎保持生理弧度,會導致各種頸椎問題。有背痛或頸痛的人,尤其不能趴著睡,會加重病情。
側身久站
乘車、等車
站姿不僅影響人的形象,還與健康息息相關。長時間的久站首先就是對下肢有危害,容易產生靜脈曲張、關節(jié)炎等。其次,長時間的久站背部的脊椎帶來過大的壓力,容易損傷脊椎。也不要長時間把身體重心放在一條腿上,腰椎兩側受力不均很容易導致骨盆歪斜、脊柱彎曲、腰背疼痛等癥狀。站立的時候應注意 保持正確站姿,做到 挺胸、抬頭、雙臂自然下垂, 讓全身重量均勻分布在兩條腿上,利于骨骼舒展和呼吸通暢。
久蹲
摘菜、洗衣服、擦地
保持任何一種姿勢過久都傷健康,蹲姿也一樣。相關研究表明: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平地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跑步是4倍,而蹲和跪是8倍。下蹲時,有些人習慣上身前傾,這會導致腰部承壓過大,不僅傷害腰肌,腰椎也會受不了。而且下蹲時膝蓋彎曲,負荷增加,長時間或頻繁蹲起會磨損膝蓋,引起膝關節(jié)疼痛,甚至發(fā)展成骨性關節(jié)炎。此外,臨床上也常見久蹲后起身時扭到腰的例子?;加邢ァⅢy、踝關節(jié)損傷或腰椎間盤突出、腰背疼痛的人群,都易出現(xiàn)這一問題。所以盡量不要深蹲或減少深蹲時間,別超過20分鐘。老人下蹲最好扶著桌子或椅子,減少膝關節(jié)壓力。
卷曲半臥
窩在沙發(fā)玩手機、看書等
專家指出,由于半臥位時腰椎缺乏足夠支撐,導致原有弧度被迫發(fā)生改變,椎間盤所受重力增大,不利于腰椎和脊柱保持生理結構,久而久之會導致肌肉勞損、脊柱側彎甚至誘發(fā)腰痛、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等。
低頭夾頸
玩手機、看報紙、打電話等
長期低頭玩手機、看報紙的時候,頸椎往往承受著更重的頭部重量,也會使頸部的肌肉無法得到休息,頸部神經和血管也受到擠壓,從而引發(fā)多種疾病,像頭腦發(fā)脹,思維混亂等。低頭看手機不應超過15分鐘,最好 保持手機與視線齊平或稍低,頭部保持直立(最多低頭不要多于15°), 不要含胸駝背。
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還會有夾頸問題的存在。例如有人會習慣將電話夾在頭和脖子之間。殊不知,頸椎向一側過度用力,可能導致頸部肌肉痙攣和過度疲勞,造成脖子酸脹、疼痛埋下頸椎病的隱患。
直膝彎腰
提重物、系鞋帶、撿東西等
當彎腰超過90度時骶棘肌無法起到維持脊柱位置及保護韌帶的作用,直膝彎腰的提取和搬運重物時,不能有效發(fā)揮髖、膝關節(jié)周圍肌肉的力量,極易造成腰骶部扭傷。我們在搬取重物時盡量采用圖中的第二種姿勢, 屈膝下蹲, 使物體盡量靠近自己的身體, 讓脊柱保持垂直狀態(tài), 用腿部肌肉力量支撐身體緩慢站起來, 避免突然用力。
不良睡姿
枕手臂、俯臥睡等
不良睡姿對脊柱造成的勞損,是導致各種脊柱病的根本原因。睡眠姿勢以 仰臥位或 側臥位為宜,四肢自然伸直或微屈,全身肌肉更易放松。仰臥睡時,只要床舒適,四肢保持自然伸展,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并使腰椎間隙壓力明顯降低,減輕腰椎間盤后突,對于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是最佳體位。同時側身睡有利于維持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線,減輕背部和頸部的壓力。
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才能夠幫助我們遠離病痛。
糾正日常的不良姿勢,
包括站姿、坐姿、睡姿等;
適當?shù)募訌婂憻?,增強體質。
如發(fā)現(xiàn)脊柱健康問題,
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就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