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高粱米飯的做法 高粱米怎么吃更營養(yǎng)

高粱米飯的做法 高粱米怎么吃更營養(yǎng)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7月01日 20:19

摘要:高粱脫殼后即為高梁米,俗稱蜀黍、蘆稷、茭草、茭子、蘆穄、蘆粟等。很多地方的人們將高粱米磨粉和制作各種面食,或者做出很多營養(yǎng)美味的點心或者是各種的零食。還可以將高粱去殼制成成品,另外高粱米還可以用來制糖、制酒等。高粱米怎么吃更營養(yǎng)呢?高粱米一般都是用來煮粥,高粱米的做法還有很多,煎豆包、米糕等等。

高粱米的功效與作用

1、營養(yǎng)成分。高梁的果實稱為高粱米。每100克高梁米中含蛋白質8.4克,脂肪2.7克,鈣17毫克,維生素B1 0.26毫克、維生素B2 0.09毫克,另外還含有很多磷鐵等元素。而100高粱米的發(fā)熱量為1525.7千焦耳。

2、功能主治。因為高粱味甘、性溫、澀,入脾、胃經(jīng);所以它具有和胃、消積、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的功效;功能主治脾虛濕困、消化不良及濕熱下痢、小便不利等癥。

3、營養(yǎng)價值?,F(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發(fā)現(xiàn),高粱米含有人體必須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葉酸及磷,鉀,鎂,鈣等微量礦物質元素等。

4、應對病癥??梢灾委煾篂a,癩皮病,大便溏薄(指拉稀,便色不對)等。

5、年輕人吃高梁黑豆大棗飯可以促消化。有消化不良、體質較弱、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等“亞健康”表現(xiàn)的中青年人,可以經(jīng)常吃“高粱黑豆大棗飯”。

6、降血糖。高粱中還含有較多的纖維素,能改善糖耐量、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對降低血糖十分有利,對于需要控糖、降糖的人來說,高梁米是難得的健康粗糧,經(jīng)常的吃或作為專門調養(yǎng)身體的食材都是很好的,可以起到很不錯的保健作用。

7、幼兒吃高粱炒面可以健腸胃。中醫(yī)認為,高粱具有溫中健脾、固腸胃、止吐瀉的作用。如果自己的寶寶腸胃功能不佳或者出現(xiàn)腹瀉、食積的表現(xiàn)時,可以用高粱面在文火上干炒,炒熟后加入適量的白糖做成炒面。然后把炒面加水成糊狀,喂小兒服用。

8、其它作用。很多地方的人們將高粱米磨粉和制作各種面食,還可以將其去殼制成成品,另外高粱米還可以用來制糖、制酒等,人們喝的很多酒都是用它來制成的,我們使用高粱米烹飪而成的酒類食物,吃起來味道是非常出色的了,而且營養(yǎng)價值也是很不錯的了,這是我們在生活中不能錯過的優(yōu)質食物。

高粱米怎么吃更營養(yǎng)

1、高粱米三色蒸糕

原料:糯米10克、粘小米10克、粘高粱米10克、大米70克、白糖5克、精鹽5克、綠豆100克。

做法:

1、將糯米、高粱米、粘小米、大米洗凈后磨成粉。將大米分成三份,分別放入其他三種米粉里。

2、將綠豆粗磨一下泡到水里,剝皮后放入籠屜里蒸成豆泥,然后上面撒一點精鹽。

3、在準備好的面粉(3種)中倒入摻了精鹽和白糖的水,邊用兩手搓、邊用篩子篩。碗里跟辣白菜一起端出。

4、在蒸籠里鋪上濕紗布,在紗布上面鋪上一層薄薄的綠豆粉,然后再鋪上摻雜粘米粒的米粉,蒸10分鐘左右。然后上面再鋪一層綠豆泥,其上面鋪一層摻雜粘高粱米的米粉,也蒸10分鐘左右。反復上面的程序,最上面鋪一層綠豆泥以后,蒸15分鐘左右。

5、待年糕蒸熟以后,拿出來切成適當?shù)拇笮》诺降永铩?/p>

2、高粱粥

原料:桑螵蛸20克,高梁米50-100克。

做法:

將桑螵蛸用清水煎熬3次,過濾后收集液500毫升,將高粱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摻入桑螵蛸的汁,置火上煮成粥,至高梁米煮爛即成。

3、高粱煎豆包

配料:高粱5杯,小豆2杯,鹽1大勺,白糖1/2杯,油1/2杯。

做法:

1、將小豆煮好后搗碎,并加白糖做餡。

2、把4杯高粱面加1/2杯熱水和面,捏成扁圓形。

3、在平鍋里放油,并壓和好的高粱面煎時,把扁圓形餡粘在上面。

4、熱的時候撒白糖。

4、蒸飯

其實高粱米的食用方法,和大米差不多,只是味道不同。所以高粱米也可以用來蒸飯。用高粱米蒸飯的時候,最好摻和些大米一起蒸,這樣口感好吃,而且也避免完全用高粱米蒸飯,口感比較硬。也可以摻和些小豆一起蒸,有著特殊的香味。

相關知識

高粱米怎么吃?高粱米的做法
高粱米怎么吃?高粱米飯怎么做?
高粱米怎么吃,試試這些吃法(高粱米怎么做好吃 高粱米好吃做法)
高粱米飯的做法,高粱米飯怎么做?
高粱米怎么吃更營養(yǎng)
高粱,米飯,大米,做法
高粱米的做法,高粱大米的做法
高粱米米飯怎么做?
做高粱米飯的方法
高粱米飯做法

網(wǎng)址: 高粱米飯的做法 高粱米怎么吃更營養(yǎng)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491618.html

推薦資訊